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研究中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美国帝国、政治制度与北美自由贸易区 被引量:5
1
作者 韩召颖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9-56,共8页
1979年以来美国研究在中国受到学者的青睐,本文认为,根据目前的国际形势以及中国发展的需要,以下三个问题在中国美国研究中显得尤为重要:(1)美国在冷战后时代国际体系中地位与美国帝国;(2)美国国内政治制度对美国对外关系,特别是中美关... 1979年以来美国研究在中国受到学者的青睐,本文认为,根据目前的国际形势以及中国发展的需要,以下三个问题在中国美国研究中显得尤为重要:(1)美国在冷战后时代国际体系中地位与美国帝国;(2)美国国内政治制度对美国对外关系,特别是中美关系的影响;(3)美国主导的北美自由贸易区与东亚区域合作的共性与差异。这些问题对于中国对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帝国 政治制度 中美关系 北美自由贸易区 东亚区域合作 美国研究
原文传递
美国帝国体系中的中国与日本 被引量:12
2
作者 彼得.卡赞斯坦 白云真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14,共8页
美国既是国家体系中的行为体,也是文中所分析的美国帝国体系的一部分。中国与日本深深地置身于美国的帝国体系之中,而且以不同的方式与美国和美国的帝国体系联系在一起。日本始终坚持国家经济战略和国际安全战略,而中国遵循着国际经济... 美国既是国家体系中的行为体,也是文中所分析的美国帝国体系的一部分。中国与日本深深地置身于美国的帝国体系之中,而且以不同的方式与美国和美国的帝国体系联系在一起。日本始终坚持国家经济战略和国际安全战略,而中国遵循着国际经济战略和国家安全战略。日本和中国的均势正在转变,政治群体使具有渗透性的亚洲也明确地依赖于美国帝国体系中。笔者认为,亚洲仍继续是一个在美国帝国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性的渗透性地区,中日之间日益强化的竞争状态为美国的帝国体系提供了政治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帝国体系 日本化 中国化 亚洲价值观
原文传递
从昌黎教会教育谈美国文化帝国主义
3
作者 闫柯菲 李旭辉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第18期167-168,174,共3页
本文从昌黎汇文中学谈起,梳理了美国基督教美以美会在中国近代创办学校的历史,辩证的认识美以美会汇文学校的发展。在美以美会基督教信仰传播与中西文化融汇中,美国利用教会组织进行"西方文化"植入,美国文化实现在河北地区的... 本文从昌黎汇文中学谈起,梳理了美国基督教美以美会在中国近代创办学校的历史,辩证的认识美以美会汇文学校的发展。在美以美会基督教信仰传播与中西文化融汇中,美国利用教会组织进行"西方文化"植入,美国文化实现在河北地区的渗透,并形成美国文化帝国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黎 汇文学校 美以美会 美国文化帝国主义
下载PDF
“新帝国主义”论的缘起及其实质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才国 《温州大学学报》 2006年第1期71-75,共5页
“新帝国主义”这一理论是在美国民主价值观的基础上重新诠释帝国主义,它为21世纪全球化背景下美国的单边主义、“新干涉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文章对“新帝国主义”的缘起及其实质进行全面分析,揭示了“新帝国主义”是旧式帝国主义的... “新帝国主义”这一理论是在美国民主价值观的基础上重新诠释帝国主义,它为21世纪全球化背景下美国的单边主义、“新干涉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文章对“新帝国主义”的缘起及其实质进行全面分析,揭示了“新帝国主义”是旧式帝国主义的改进版,它竭力维护西方主流的民主价值观,否认民族国家,其真面目是替“美帝国”辩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帝国主义” 美国帝国主义 单边主义 民主价值观
下载PDF
走出白人文化霸权的藩篱——对托尼·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的后殖民解读 被引量:12
5
作者 程静 郭庭军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85-88,共4页
 文章运用后殖民理论对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进行剖析。认为该文以一个黑人少女的精神崩溃和另两位黑人少女的幸存为对比,解密了美国国内帝国主义和白人文化霸权的实施过程及其对黑人心灵的戕害,力图唤醒非裔美国人...  文章运用后殖民理论对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进行剖析。认为该文以一个黑人少女的精神崩溃和另两位黑人少女的幸存为对比,解密了美国国内帝国主义和白人文化霸权的实施过程及其对黑人心灵的戕害,力图唤醒非裔美国人的自我意识和形成对白人文化糟粕的抵抗,以此走出白人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藩篱,建构积极坚定的黑人文化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理论 美国国内帝国主义 白人文化霸权 黑人文化身份
下载PDF
国外学术界的国际新闻研究:方法与现状 被引量:1
6
作者 孙有中 《国际论坛》 CSSCI 2004年第3期74-78,共5页
国外学术界对国际新闻的研究主要在 4个层面展开 ,即微观—选择研究、宏观—选择研究、微观—建构研究和宏观—建构研究 ,分别在新闻把关、新闻流向、新闻内容与新闻媒介的社会建构分析、媒介帝国主义与媒介政治经济学等领域取得丰硕成... 国外学术界对国际新闻的研究主要在 4个层面展开 ,即微观—选择研究、宏观—选择研究、微观—建构研究和宏观—建构研究 ,分别在新闻把关、新闻流向、新闻内容与新闻媒介的社会建构分析、媒介帝国主义与媒介政治经济学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近年来的研究趋势表现为在方法上重视中观研究 ,从选择和建构交互作用的角度看待国际新闻 ,并综合使用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 ;在研究课题上开辟了新的领域 ,如媒介与战争、跨国媒介集团对国际新闻传播的影响、因特网对国际新闻传播的影响、全球化与国际新闻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新闻研究 国外学术界 国际传播 文化帝国主义:美国媒体
下载PDF
开辟蓝色新疆域 书写库柏新篇章——评《19世纪美国的海洋帝国想象——詹姆斯·库柏的海洋书写研究》
7
作者 苏晖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20年第2期100-104,共5页
《19世纪美国的海洋帝国想象——詹姆斯·库柏的海洋书写研究》一书在对库柏的海洋小说进行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从文学与历史学、军事学等跨学科视阈出发,结合19世纪美国的历史文化语境,围绕库柏的海洋书写同美国的民族文学型构、国... 《19世纪美国的海洋帝国想象——詹姆斯·库柏的海洋书写研究》一书在对库柏的海洋小说进行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从文学与历史学、军事学等跨学科视阈出发,结合19世纪美国的历史文化语境,围绕库柏的海洋书写同美国的民族文学型构、国家意识、国家认同、帝国想象、海洋民族主义、海洋文化、海权建构以及帝国扩张之间的复杂关系展开全面深入的论述。总体上看,该著在4个方面体现出独到的学术价值和贡献:一是选题具有重要的开拓意义;二是紧紧聚焦海洋文化、海洋意识、海洋民族主义、海权建构和海洋历史书写等海洋人文社科研究中的核心问题,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三是以点带面,以库柏的海洋书写整体观照19世纪美国的海洋书写,既拓展了库柏研究,同时也扩展了美国海洋文学研究的维度;四是对于中国的"海洋强国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波 《19世纪美国的海洋帝国想象——詹姆斯·库柏的海洋书写研究》 海洋书写
原文传递
评埃文·兰普《早期美国太平洋边陲的劳动、阶级和权力:帝国的劳工》
8
作者 张小敏 《全球史评论》 2019年第2期234-240,共7页
《早期美国太平洋边陲的劳动、阶级和权力:帝国的劳工》(以下简称《帝国的劳工》)一书的作者是美国学者埃文·兰普(Evan Lampe),他在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恩迪科特学院、圣托马斯大学和台北医科大... 《早期美国太平洋边陲的劳动、阶级和权力:帝国的劳工》(以下简称《帝国的劳工》)一书的作者是美国学者埃文·兰普(Evan Lampe),他在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恩迪科特学院、圣托马斯大学和台北医科大学。并于2013年在台湾历史研究所访学,T期间完成这一项目。他对历史、小说和文化颇感兴趣,目前的研究是关于菲利普·K.迪克(Philip K.Dick)、劳工史以及美国与中国台湾地区的早期海上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 全球资本主义 工人阶级 《早期美国太平洋边陲的劳动、阶级和权力:帝国的劳工》 海洋史 雷诺兹
原文传递
“想象的同盟”:战后美日同盟的文化起源探析
9
作者 牟伦海 《日本学刊》 CSSCI 2021年第S01期131-131,共1页
二战后美日关系的演变是一个从敌人走向盟友的过程,其根源在于主导美日结盟的美国对日文化心理认知的转变。这种转变萌芽于战后美国文化帝国主义膨胀带来的温情主义泛滥,在其背景下“日本是可改造的”理念主导了美国对日占领政策的制定... 二战后美日关系的演变是一个从敌人走向盟友的过程,其根源在于主导美日结盟的美国对日文化心理认知的转变。这种转变萌芽于战后美国文化帝国主义膨胀带来的温情主义泛滥,在其背景下“日本是可改造的”理念主导了美国对日占领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而崇拜与屈服于强者的日本传统则进一步坚定了美国以和平方式改造日本的信心,并最终在占领结束前夕与日本正式结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起源 心理认知 美日关系 美日同盟 美国文化帝国主义 温情主义 制定与实施 占领结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