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觉殖民”:好莱坞电影意识形态运作逻辑批判及应对 被引量:1
1
作者 侯再宣 伍志燕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33-39,共7页
感官刺激、意象建构、具身带入是美国好莱坞电影“视觉殖民”意识形态的三种典型运作逻辑。在电影“视觉框架”下,文化的商品属性掩盖了美国意识形态的本质,表现为对观众心理与精神的控制,呈现出眼见为实的“视觉殖民”现象。在意识形... 感官刺激、意象建构、具身带入是美国好莱坞电影“视觉殖民”意识形态的三种典型运作逻辑。在电影“视觉框架”下,文化的商品属性掩盖了美国意识形态的本质,表现为对观众心理与精神的控制,呈现出眼见为实的“视觉殖民”现象。在意识形态与电影剧情叙述的张力之间,美国意识形态得到了好莱坞电影技术的辩证维护,并借由好莱坞成熟的技术和推销模式,实现了潜移默化地向观众推销的目的。因此,深刻揭露和批判好莱坞电影意识形态的运作逻辑,有助于认清美国文化霸权的本质,切实维护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莱坞电影 美国意识形态 视觉殖民 意识形态安全
下载PDF
虚象的娱乐“影视”与真象的柔性“影人”——美国好莱坞电影意识形态输出考论 被引量:3
2
作者 侯再宣 伍志燕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8-34,共7页
美国好莱坞电影是虚象的娱乐“影视”与真象的柔性“影人”的组合体。在虚象的娱乐“影视”下,是真象的柔性“影人”的意识形态渗透。为此,深究好莱坞电影嵌入美国意识形态的“构魅”之源,必须透“虚”向“真”。构建好莱坞电影美国意... 美国好莱坞电影是虚象的娱乐“影视”与真象的柔性“影人”的组合体。在虚象的娱乐“影视”下,是真象的柔性“影人”的意识形态渗透。为此,深究好莱坞电影嵌入美国意识形态的“构魅”之源,必须透“虚”向“真”。构建好莱坞电影美国意识形态输出的“祛魅”之法,须用好电影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信道介质,推动建立有效的国内电影与国际电影“两个市场”,注重电影技术和内容传播力的提升,以切实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意识形态 好莱坞电影 虚象 真象 祛魅
下载PDF
当前美国对华意识形态渗透的新手段及其应对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建华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28,共11页
意识形态的对外渗透是美国用来颠覆异己国家维护霸权的重要方式。当前,美国为了阻遏中国的发展,不断调整意识形态渗透的手段,通过植入美国价值符号体系的商品进行具象化渗透,运用议程设置、热点话题进行炒作性渗透,借助利益输出、美色... 意识形态的对外渗透是美国用来颠覆异己国家维护霸权的重要方式。当前,美国为了阻遏中国的发展,不断调整意识形态渗透的手段,通过植入美国价值符号体系的商品进行具象化渗透,运用议程设置、热点话题进行炒作性渗透,借助利益输出、美色诱惑实施诱导性渗透,打着学术名义、构造学术陷阱进行学术性渗透。其目的旨在消减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功效,误导青少年的政治判断力,离散中国人民的民族凝聚力,破坏中国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深刻揭露美国意识形态渗透手段的真相和实质,推动中国意识形态感性形态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充分发挥法治效能和法治力量,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是有效回应和反制美国意识形态渗透新手段的应然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意识形态渗透 中国意识形态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下载PDF
美国人是如何炼成的——论美国主导意识形态的大众传播
4
作者 尹辉 《新丝路(下旬)》 2019年第18期171-173,共3页
自由主义是美国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它成功实现了对国家和国民的领导和控制,实现了社会的一体化。美国大众媒介推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主流化。美国社会对媒介的规制具有隐性和刚性,媒介对主导意识形态的传播具有隐蔽性。
关键词 美国主导意识形态 结构特点 传播技巧
下载PDF
美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问题透析
5
作者 葛宇宁 张文嘉 《决策与信息》 2021年第6期63-73,共11页
美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隐性策略主要包括: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对外进攻和对内控制相结合、显性方式和隐性方式相结合、资本控制和技术控制相结合。美国国内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灌输的路径及手段则主要集中在:教育、纪念日节假... 美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隐性策略主要包括: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对外进攻和对内控制相结合、显性方式和隐性方式相结合、资本控制和技术控制相结合。美国国内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灌输的路径及手段则主要集中在:教育、纪念日节假日庆典、宗教、图书出版、传媒业、影视业。且美国主要采取政治丑化、军事威胁、经济诱导、文化渗透等方式,对外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进攻。因此,要化解美国的意识形态渗透和进攻,我国应加强国家总体安全建设、坚持文明交流互鉴、社会多主体协同治理社会意识形态,以构建切实可行、运转高效的意识形态安全体系,有效防范、管理、处理意识形态安全风险,有力应对、处置、化解意识形态安全挑战,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社会 美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安全 国家安全 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建设
下载PDF
“天定命运”与美国民族意识形态
6
作者 林彬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58-60,86,共4页
美国进行海外干涉的主要动机包括国家利益因素和意识形态因素,而意识形态因素中又有显性的正式意识形态和潜在的非正式意识形态之分,后者主要是指美国的民族意识形态。文章总结了“天定命运”说的由来、演变及其实质,通过分析“天定命... 美国进行海外干涉的主要动机包括国家利益因素和意识形态因素,而意识形态因素中又有显性的正式意识形态和潜在的非正式意识形态之分,后者主要是指美国的民族意识形态。文章总结了“天定命运”说的由来、演变及其实质,通过分析“天定命运”说对美国人的深刻影响,提出“天定命运”说是美国民族意识形态的心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定命运” 美国民族意识形态 海外干涉
下载PDF
凯鲁亚克小说《在路上》中意识形态的双螺旋结构
7
作者 李英莉 付景川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5-108,共4页
凯鲁亚克的小说《在路上》隐含着一个双螺旋的结构,其中一个螺旋是认同符号价值的螺旋,这一螺旋体现了资本主义的拜物教逻辑;另一个螺旋是消费、享乐的螺旋,这一螺旋是以酒精、女人等反社会规范的行为构成的。两个螺旋互相补充、彼此缠... 凯鲁亚克的小说《在路上》隐含着一个双螺旋的结构,其中一个螺旋是认同符号价值的螺旋,这一螺旋体现了资本主义的拜物教逻辑;另一个螺旋是消费、享乐的螺旋,这一螺旋是以酒精、女人等反社会规范的行为构成的。两个螺旋互相补充、彼此缠绕,体现的并非反抗,而是作者对美国意识形态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螺旋结构 美国意识形态 消费社会的拜物教逻辑
下载PDF
意识形态在美国外交政策中的地位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建飞 《美国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0-86,共17页
意识形态在美国外交政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一方面是美国的外交“理念” ,是目标之一 ,是判定根本国家利益的依据 ;另一方面是推行外交政策的重要工具。在美国外交政策中 ,意识形态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不是最基本的部分 ... 意识形态在美国外交政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一方面是美国的外交“理念” ,是目标之一 ,是判定根本国家利益的依据 ;另一方面是推行外交政策的重要工具。在美国外交政策中 ,意识形态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不是最基本的部分 ,与国家安全、经济利益相比处于次要地位。在美国外交政策指导思想中 ,无论是理想主义还是现实主义 ,乃至孤立主义、国际主义、民族主义、实用主义 ,都有意识形态的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外交/意识形态/国家利益
原文传递
后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文化新宣传路径分析
9
作者 王智丽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1年第5期86-89,128,共5页
后冷战时期,约瑟夫·奈提出的“软实力”成为国家实力的重要表现。美国的对外宣传开始以文化为主阵地,采用更加隐秘的宣传方式。无论是新闻媒体产品还是好莱坞电影,以及海外交流项目,等等,都成为了美国软实力的象征,亦是美国对外文... 后冷战时期,约瑟夫·奈提出的“软实力”成为国家实力的重要表现。美国的对外宣传开始以文化为主阵地,采用更加隐秘的宣传方式。无论是新闻媒体产品还是好莱坞电影,以及海外交流项目,等等,都成为了美国软实力的象征,亦是美国对外文化新宣传的重要载体,在这些文化产品中呈现出来的美式生活方式、美国的价值观以及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完成了海外抵达,其传播过程虽然缓慢,但传播效果却极其显著,在潜移默化中深深地刻入他国民众的思维中。虽然看不到“宣传”,但是长久地浸润在这样的美国式生活和文化氛围中,他国不明真相的民众对美国自然会充满好感,心向往之。至此,美国的文化新宣传也在悄无声息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完成对美国意识形态的全球营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宣传 后冷战时期 美国意识形态 文化霸权
下载PDF
文化研究中的意识形态方法论问题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晓路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07年第1期204-213,共10页
本文梳理了作为方法的意识形态动态构成,并以美国文化研究领域为分析的中心。本文指出,美国文化研究学界明确倡导将意识形态和体制分析作为主要的方法论有其复杂的社会历史文化根源。实际上,美国文化研究中的意识形态批判方式与欧洲大... 本文梳理了作为方法的意识形态动态构成,并以美国文化研究领域为分析的中心。本文指出,美国文化研究学界明确倡导将意识形态和体制分析作为主要的方法论有其复杂的社会历史文化根源。实际上,美国文化研究中的意识形态批判方式与欧洲大陆批判方式既紧密相连,又拥有自己的独特性。其文化研究学界集中于体制分析和意识形态分析与社会学理论发生了学理层面的链接,并在民族文化间的主体性批判中提出了若干致思的入口。但究其理论内在的逻辑,依然是以不断反思并以深刻揭示其社会内部制度文化缺陷的方式,在新的层面回归到社会正义论的元命题中。因此,该模式在澳大利亚文化研究学界所倡导的"文化政策研究"的冲击下,正在发生的新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美国 文化研究
原文传递
由对抗到承认:从早期苏美关系看冷战的起源
11
作者 沈莉华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5-81,共7页
十月革命后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分歧,美国始终拒绝承认苏维埃政权,并参与协约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在整个20世纪20年代美国对苏联一直执行孤立和不承认的外交政策;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使国际局势发生根本变化,美国从维护... 十月革命后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分歧,美国始终拒绝承认苏维埃政权,并参与协约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在整个20世纪20年代美国对苏联一直执行孤立和不承认的外交政策;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使国际局势发生根本变化,美国从维护自身利益和世界和平与安全的角度出发,主动与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早期苏美关系的演变进一步揭示了冷战源于苏美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美国意识形态 冷战起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