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美国战争小说叙事策略的演变 被引量:2
1
作者 付天舒 李兴华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6-103,共8页
美国战争小说经历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嬗变过程。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成为美国战争小说走向后现代主义的起点,作家不再将创作的重点置于战争性质的思考和战争场景的描述,而是重在文本的叙事... 美国战争小说经历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嬗变过程。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成为美国战争小说走向后现代主义的起点,作家不再将创作的重点置于战争性质的思考和战争场景的描述,而是重在文本的叙事结构与叙事策略,将严酷的人类自相杀戮描写演进到作品意义和情节的不确定性,将严肃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戏谑化。然而,作家在语言实验和话语游戏的外衣下,依然体现出作家对人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战争小说 嬗变 约瑟夫·海勒 《第二十二条军规》 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战争·生态·文学——以美国战争小说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公昭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23,共5页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战争的历史。战争的历史是一部人类与文明的灾难史。随着冷兵器时代到热核兵器时代的发展,战争对人类造成的灾难越来越大。20世纪更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残忍的世纪。这是一个战争不断的世纪。战争所造成的,或者与战争有关...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战争的历史。战争的历史是一部人类与文明的灾难史。随着冷兵器时代到热核兵器时代的发展,战争对人类造成的灾难越来越大。20世纪更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残忍的世纪。这是一个战争不断的世纪。战争所造成的,或者与战争有关的死亡总人数约为1.87亿。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里,世界上就爆发了470多起局部战争。战争的手段也从常规武器发展到核武器、生化武器。这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使用,不仅迅速杀死大量人员,还严重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加剧与加速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成为最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灾难源。在美国战争小说中,战争对生态的破坏也成为许多美国战争小说家关注的对象。从多克特罗、薇拉.凯瑟、冯尼格特等作家的战争描写中,我们看到战争如何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生态灾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 生态 文学 美国战争小说
下载PDF
美国战争小说中的单独媾和主题 被引量:2
3
作者 胡亚敏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15年第2期109-117,共9页
在美国战争小说中,一些士兵深刻感受到美军的官僚主义和腐败,因而选择逃离战场,达成了单独媾和。他们不仅没有背离美国的边疆神话,反而体现了边疆神话对英雄的推崇。单独媾和继承了梭罗"公民的不服从"思想中的反叛精神,与汉娜... 在美国战争小说中,一些士兵深刻感受到美军的官僚主义和腐败,因而选择逃离战场,达成了单独媾和。他们不仅没有背离美国的边疆神话,反而体现了边疆神话对英雄的推崇。单独媾和继承了梭罗"公民的不服从"思想中的反叛精神,与汉娜·阿伦特"平庸之恶"的概念也有异曲同工之处。选择单独媾和的士兵因为有勇气坚持理想,有勇气表达"公民的不服从"态度,有勇气拒绝"平庸之恶",而被视为真正的美国英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战争小说 单独媾和 边疆神话 公民的不服从 平庸之恶
下载PDF
新历史主义批评视野中的美国战争小说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茹花 张宝林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1年第6期123-124,共2页
美国战争小说、美国战争与美国文化之间形成互动对话关系。本文借助新历史主义批评理论,从文学与历史及文化的互动关系入手,剖析美国战争小说对美国历史及文化的建构和解构功能及其表现形态。
关键词 美国战争小说 美国战争 美国文化 新历史主义 解构 建构
下载PDF
论美国战争小说对“美国梦”的建构与解构
5
作者 李建成 《陇东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29-31,共3页
美国战争小说历史悠久,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特色鲜明、风格迥异的艺术门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小说家运用多元化的表现手法,反映并反思美国战争,建构或解构美国的核心价值观———美国梦,表现出对战争歌颂、质疑和批判等三重态度。
关键词 美国战争小说 美国 美国战争 建构 解构
下载PDF
美国战争小说中的道德选择批判——用一种东方的价值观念为座标
6
作者 黄国柱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83-88,共6页
中国的普通公众包括军人对美国战争文学作品远不象对苏联或日本的战争文学作品那样易于接受和理解,即便去除从4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漫长的“冷战”所形成的阻隔,仅从文化背景的角度看,整个的道德观念价值体系的差异背景以造成那种常常很... 中国的普通公众包括军人对美国战争文学作品远不象对苏联或日本的战争文学作品那样易于接受和理解,即便去除从4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漫长的“冷战”所形成的阻隔,仅从文化背景的角度看,整个的道德观念价值体系的差异背景以造成那种常常很难弥合的鸿沟。苏联人在60年代曾经绐中国人民以很大的伤害,但是他们的意识形态系统包括道德规范的尺度却几乎与中国并无二致;而曾是中国的侵略者的日本,囿于文化传统的相近,在同一个属于东方的道德观念的系统中也较容易找到它的共鸣者。这样,尽管从70年代末以来越来越多的美国战争文学作品被翻译到中国来,但它对中国作家,对中国一般读者所产生的影响,仍然不足以和苏联的战争文学相抗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文学 美国战争小说 道德选择 文学作品 价值观念 海明威 意识形态 军人 道德观念 美国作家
下载PDF
机器与战争机器——美国战争小说中的士兵命运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公昭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8-133,160,共6页
现代战争中,机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产生着越来越大的杀伤力。士兵与机器形成了一种相辅相成、相生相克的关系:士兵既是机器的运用者,又是机器的运用对象。作为前者,士兵运用战争的机器,消灭敌人,赢得战争。作为后者,士兵本身就是战... 现代战争中,机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产生着越来越大的杀伤力。士兵与机器形成了一种相辅相成、相生相克的关系:士兵既是机器的运用者,又是机器的运用对象。作为前者,士兵运用战争的机器,消灭敌人,赢得战争。作为后者,士兵本身就是战争机器可以随时替换和牺牲的部件。他们既是战争机器的执行者,又是战争机器的受害者,在消灭他人的同时也被他人所消灭。美国主流战争小说深刻表现了这一悖论。然而与生命的毁灭相比,战争机器对人性的扭曲与泯灭更是从斯蒂芬.克莱恩以降的美国主流战争小说家关注的重点。美国战争小说表明,作为战争机器的部件,士兵只能顺应机器运转,任何人敢于反抗必将遭到这部机器的无情碾压,这就是美国士兵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战争小说 战争 机器 士兵 人性
原文传递
从自然主义到新历史主义——美国战争小说流变 被引量:7
8
作者 罗小云 《译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4-208,共5页
关键词 自然主义 现代主义 美国战争小说 新历史主义 美国文学史
原文传递
当代美国战争小说中的跨国景观与政治 被引量:2
9
作者 曾艳钰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0-131,共12页
在意象统治一切的景观社会里,人们往往会沉迷在景观的被制造性中,进而遗忘自己的本真社会存在。本·方丹、凯文·鲍尔斯及菲儿·克雷的当代战争小说就为读者展现了这样一个景观社会。他们的笔下既有可视的客观景象,也有由... 在意象统治一切的景观社会里,人们往往会沉迷在景观的被制造性中,进而遗忘自己的本真社会存在。本·方丹、凯文·鲍尔斯及菲儿·克雷的当代战争小说就为读者展现了这样一个景观社会。他们的笔下既有可视的客观景象,也有由意象和幻觉主导的主体性景观,在"凝视"的主观选择中,这种主体性景观已包含着一种无法摆脱的视觉政治,成为一种消费符号、成为权力和意识形态的直接表征。本文以这三位作家的伊拉克战争小说为研究对象,即《比利·林恩的漫长中场行走》、《黄鸟》以及《重新部署》,分析这三部小说中作为权力文化实践的跨国景观中的创伤英雄、战争景观中的跨国创伤,以及被消费的战争景观及战争英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景观 当代美国战争小说 创伤英雄 景观消费
原文传递
《战争垃圾》与美国战争小说书写传统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志萍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9年第10期14-16,共3页
美国的优秀战争小说都是反战小说,通过抒写战争的残暴,对战争进行本体性的认知,烛照、反思战争暴力本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以及战争造成的人性扭曲。作家们立足于人本主义,对战争环境中人类命运、普通个体士兵命运进行观照,对生命存在意... 美国的优秀战争小说都是反战小说,通过抒写战争的残暴,对战争进行本体性的认知,烛照、反思战争暴力本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以及战争造成的人性扭曲。作家们立足于人本主义,对战争环境中人类命运、普通个体士兵命运进行观照,对生命存在意义进行思索。美籍华人作家哈金的《战争垃圾》从人道主义出发关注中国志愿军士兵在朝鲜战场沦为俘虏后的命运。作品审视战争的残暴本性给书中人物肉体、精神、心灵带来的摧残,怜悯他们作为人的求生欲望,思考战争环境中的生命存在形态,鞭挞战争对人性的扭曲和毁灭,在创作精神上契合了美国战争小说的书写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垃圾》 美国战争小说书写传统 生命存在价值
原文传递
美国战争小说流变的嬗变——从自然主义到新历史主义
11
作者 亢志勇 《芒种》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1-152,共2页
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一部历史,一个历史就会有一条演变的线索。人类的文学小说都是以历史为背景,来刻画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情感。美国文学家在面对自己国家以战争为主导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展现了美国的历史进程或者... 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一部历史,一个历史就会有一条演变的线索。人类的文学小说都是以历史为背景,来刻画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情感。美国文学家在面对自己国家以战争为主导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展现了美国的历史进程或者说是战争史。随着美国战争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战争小说 自然主义 新历史主义 美国文学 现代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 海明威 社会状况 南北战争 历史进程
原文传递
一部具有前瞻性的战争小说——论威廉姆·马奇的《K连》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亚敏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32-35,共4页
小说《K连》通过113名士兵的自述,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士兵在法国作战的经历以及他们回国后的感受,涉及战争的多个主题,如士兵对战争意义的幻灭、基督教教义的虚伪性、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和扭曲、军官与士兵的矛盾冲突等。小说... 小说《K连》通过113名士兵的自述,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士兵在法国作战的经历以及他们回国后的感受,涉及战争的多个主题,如士兵对战争意义的幻灭、基督教教义的虚伪性、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和扭曲、军官与士兵的矛盾冲突等。小说通过描写美德两国士兵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美军内部官兵之间的矛盾,暗示着美军真正的敌人不是德军,而是内部的冲突。《K连》还通过直接描写战斗场面,表现了战争的残酷、荒谬与美军内部的倾轧,具有极大的前瞻性,为二战小说如《第二十二条军规》等的出现作好了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姆·马奇 《K连》 美国战争小说
下载PDF
激情与冷峻:不同的文学精神——前苏联、美国二战题材小说比较
13
作者 周兴华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50-53,共4页
前苏联与美国二战题材的小说呈现出两种迥异的风格:即高昂与低沉、激情与冷峻。前者对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倍加褒扬;后者却淡化了英雄主义与爱国主义。本文以社会形态、社会背景及文化心理诸方面,将两国二战题材的小说加以对比,揭示了产... 前苏联与美国二战题材的小说呈现出两种迥异的风格:即高昂与低沉、激情与冷峻。前者对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倍加褒扬;后者却淡化了英雄主义与爱国主义。本文以社会形态、社会背景及文化心理诸方面,将两国二战题材的小说加以对比,揭示了产生这一现象之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苏联 民族 美国战争小说 主导思想 爱国主义 二战题材 文化心理 文学精神 英雄主义 小说比较
下载PDF
美国伊拉克战争小说的兴起 被引量:6
14
作者 吴宏宇 《外国文学动态》 CSSCI 2015年第4期39-44,共6页
美国伊拉克战争小说是美国战争文学的一个全新分支。本·方丹的《比利·林恩的漫长中场行走》解构了美国消费社会的战争英雄神话;凯文·鲍尔斯的《黄鸟》揭示出战争的残酷与无意义;菲尔·克莱的《重新部署》则凸显了士... 美国伊拉克战争小说是美国战争文学的一个全新分支。本·方丹的《比利·林恩的漫长中场行走》解构了美国消费社会的战争英雄神话;凯文·鲍尔斯的《黄鸟》揭示出战争的残酷与无意义;菲尔·克莱的《重新部署》则凸显了士兵的疏离感及对战争与社会问题的反思。这些风格各异的作品不仅准确而生动地刻画出士兵们与众不同的经历和复杂交织的感情,而且深入探讨了当代人的异化与疏离、社会的无序与病态等深层问题,这正是美国伊拉克战争小说的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伊拉克战争小说 英雄神话 消费社会异化 疏离
原文传递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裸者与死者》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志清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X期43-44,共2页
纵观整个中外历史长河,可以清晰的发现男性由于在社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所以历史中的主角都是男性,一直以来男性都是社会的主导者和决定者。女性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总是扮演逆来顺受的角色。但是从一战以后,女性的地位开始提高,女权主... 纵观整个中外历史长河,可以清晰的发现男性由于在社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所以历史中的主角都是男性,一直以来男性都是社会的主导者和决定者。女性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总是扮演逆来顺受的角色。但是从一战以后,女性的地位开始提高,女权主义开始兴起。《裸者与死者》是诺曼·梅勒的成名作,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太平洋战场。本文从女性视角对《裸者与死者》进行分析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视角 美国战争小说 解说
下载PDF
本·方登《漫长的中场休息》的后现代战争书写
16
作者 曾艳钰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4,共10页
后现代战争指敌人身份不确定的非正面的现代战争。美国对伊拉克及阿富汗的战争都属于后现代战争的范畴。本·方登在其《漫长的中场休息》中,打破语图叙事的边界,消解战争宏大叙事与日常书写的边界,采用电影叙事的手法,展现了美国对... 后现代战争指敌人身份不确定的非正面的现代战争。美国对伊拉克及阿富汗的战争都属于后现代战争的范畴。本·方登在其《漫长的中场休息》中,打破语图叙事的边界,消解战争宏大叙事与日常书写的边界,采用电影叙事的手法,展现了美国对伊拉克战争的后现代战争实质,呈现了视觉文化之下后现代战争的矛盾与困境,这种视觉化的战争包含着一种无法摆脱的视觉政治。在这种视觉政治中,战争创伤及英雄成为一种消费符号,成为权力和意识形态的直接表征,爱国主义也呈现出"仿真性"和"虚拟性"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战争 美国战争小说 《漫长的中场休息》 视觉化
原文传递
安布罗斯·比尔斯的战争观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公昭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5-58,共4页
安布罗斯·比尔斯(AmbroseBierce),美国讽刺小说作家兼新闻记者,1842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中学肄业后在印刷厂当学徒。南北战争爆发伊始便加入北军,隶属印地安第九志愿队,曾参加西罗(Shiloh)、奇... 安布罗斯·比尔斯(AmbroseBierce),美国讽刺小说作家兼新闻记者,1842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中学肄业后在印刷厂当学徒。南北战争爆发伊始便加入北军,隶属印地安第九志愿队,曾参加西罗(Shiloh)、奇卡茂卡(Chickamauga)、恰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布罗斯 战争手段 美国战争小说 美国内战 士兵 战争 英雄主义 短篇小说 意识形态 反战小说
原文传递
一部越南战争沉思录——蒂姆·奥布赖恩的《追寻卡奇亚托》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敦全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7-52,共6页
一部越南战争沉思录——蒂姆·奥布赖恩的《追寻卡奇亚托》陈敦全蒂姆·奥布赖恩(TimO'Brien),美国记者和小说家。1946年10月1日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奥斯丁镇(Austin),在该州享有“世界火鸡首都”... 一部越南战争沉思录——蒂姆·奥布赖恩的《追寻卡奇亚托》陈敦全蒂姆·奥布赖恩(TimO'Brien),美国记者和小说家。1946年10月1日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奥斯丁镇(Austin),在该州享有“世界火鸡首都”美称的沃辛顿镇(Worthington)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战争 布赖恩 美国战争小说 内心独白 士兵 保罗 女学生 手榴弹 多米诺骨牌理论 斯蒂芬·克莱恩
原文传递
《毕利·伯德》和《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比较 被引量:2
19
作者 姚乃强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9-84,共6页
赫尔曼·梅尔维尔的《毕利·伯德》和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经常被美国战争小说评论家和史学家双双列入美国战争小说代表作书单。虽然两位作家相距近百年,写作的内容、风格、方法等有诸多不同,但是两者之间还... 赫尔曼·梅尔维尔的《毕利·伯德》和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经常被美国战争小说评论家和史学家双双列入美国战争小说代表作书单。虽然两位作家相距近百年,写作的内容、风格、方法等有诸多不同,但是两者之间还是有许多相通和相同之处的。对它们作一些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十二条军规》 美国战争小说 梅尔维尔 约瑟夫·海勒 “黑色幽默”小说 反讽意味 伊斯科 亨廷顿 极权主义 基督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