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早期电影与美利坚民族身份构建
1
作者 贺安芳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9-76,158,共9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双重转型,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张吸引成百上千万的东南欧移民。新移民的涌入缓解了劳动力资源匮乏的问题,但也给"盎格鲁-新教文化一元主导"的美利坚民族身份主体造成前所未有的冲...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双重转型,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张吸引成百上千万的东南欧移民。新移民的涌入缓解了劳动力资源匮乏的问题,但也给"盎格鲁-新教文化一元主导"的美利坚民族身份主体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作为一种基于影像语言的传播媒介,美国早期电影不仅为转型期的美利坚民族想象提供一种共同的思维方式,而且为美利坚民族身份的构建提供一种统一手段。从影院的经营、电影文本的表征,到犹太裔电影人超民族性的从业实践,美国早期电影及时地整合新旧移民间因语言、文化等差异造成的身份认同差异,积极推动美利坚民族身份从"盎格鲁美国"到"欧洲人美国"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早期电影 美利坚民族 身份构建 盎格鲁美国 欧洲人美国
下载PDF
对宏大话语的颠覆与挑战——论20世纪80年代以降美国早期电影研究的转向
2
作者 宣宁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6期158-163,共6页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人文学界出现了研究范式的语言学、文化学转向。受其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降,美国电影学界围绕早期电影的研究也发生了研究范式的转型。语境化的研究背景、跨学科的研究视角,搭构了更开放的研究框架,推崇更细腻...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人文学界出现了研究范式的语言学、文化学转向。受其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降,美国电影学界围绕早期电影的研究也发生了研究范式的转型。语境化的研究背景、跨学科的研究视角,搭构了更开放的研究框架,推崇更细腻的言说方式,不仅让这一时期的电影研究在电影史述与理论思考两个层面不断挑战传统的宏大话语,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也为后续的电影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开拓了新的思路与空间,可谓影响深远。但是研究转向所暴露出的淡化电影本体、电影研究泛文化化、以现代性为阐释核心等问题,也应引起学界的批判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早期电影研究 研究范式的转变 电影 电影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