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美国文学的重要特征:多元民族文化认同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晓玲 《宿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12期80-82,共3页
对美国多元民族文化的认同是美国文学的重要特征,这一特征在美国当代文学中也得以体现。当代美国文学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可以极大地丰富美国当代文学创作,使美国民族文化得以振兴,民族特色得以展现,大量的民族文化经典进入当代美国文学领... 对美国多元民族文化的认同是美国文学的重要特征,这一特征在美国当代文学中也得以体现。当代美国文学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可以极大地丰富美国当代文学创作,使美国民族文化得以振兴,民族特色得以展现,大量的民族文化经典进入当代美国文学领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美国传统文学的走向。以美国民族文化研究为背景,阐述了美国文学的发展与演变,分析了当代美国文学对民族文化的认同,结果表明:美国多元化的文化格局丰富了美国当代文学创作,使美国当代文学大放异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民族文化 当代美国文学 民族文化 认同
下载PDF
托妮·莫里森与美国黑人民族文化的重建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腊宝 毛卫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3年第4期17-20,共4页
重构与发展民族文化是众多美国黑人作家关注的问题之一,小说《宠儿》较全面地揭示了托妮·莫里森对美国黑人民族文化重建的认识。莫里森认为,美国黑人民族文化的重建应从黑人自我主体意识的觉醒出发,努力推动黑人族群中的民族多元发... 重构与发展民族文化是众多美国黑人作家关注的问题之一,小说《宠儿》较全面地揭示了托妮·莫里森对美国黑人民族文化重建的认识。莫里森认为,美国黑人民族文化的重建应从黑人自我主体意识的觉醒出发,努力推动黑人族群中的民族多元发展,此外,黑人民族还必须学会正视历史,为民族文化的未来发展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媚·莫里森 美国黑人民族文化 黑人作家 《宠儿》 重建问题
下载PDF
从《所罗门之歌》看美国黑人民族文化的“自在”与“自觉” 被引量:11
3
作者 徐文培 曹威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7年第3期104-106,共3页
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通过描写梅肯.戴德一家三代人所追求的不同生存方式,展示了美国黑人寻找其民族文化的艰难历程。在对白人文化的完全摒弃和吸收都无助于美国黑人民族文化的生存与发展时,莫里森意识到,黑白两种文化的冲突必然... 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通过描写梅肯.戴德一家三代人所追求的不同生存方式,展示了美国黑人寻找其民族文化的艰难历程。在对白人文化的完全摒弃和吸收都无助于美国黑人民族文化的生存与发展时,莫里森意识到,黑白两种文化的冲突必然会导致文化创造性的转化。文化是民族在对应生境中的创造物,美国黑人在经历了三百年的族际演化后,已经成为一个全新的民族,其民族文化必然是基于其黑人性和美国性的一种全新的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在的文化 自觉的文化 美国黑人民族文化 《所罗门之歌》 莫里森
下载PDF
《所罗门之歌》中莫里森对美国黑人民族文化的反思 被引量:1
4
作者 曹威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74-177,共4页
文化是民族在对应生境中的创造物,美国黑人在经历了三百年的族际演化后,已经成为了一个全新的民族,其民族文化必然是基于现代生存环境和其黑人性与美国性的一种特定的、全新的文化。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通过描写梅肯.戴德一家三... 文化是民族在对应生境中的创造物,美国黑人在经历了三百年的族际演化后,已经成为了一个全新的民族,其民族文化必然是基于现代生存环境和其黑人性与美国性的一种特定的、全新的文化。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通过描写梅肯.戴德一家三代人所追求的不同生存方式,展示了美国黑人寻找其民族文化的艰难历程。在对白人文化的完全摒弃和接纳都无助于美国黑人民族文化的生存与发展时,莫里森意识到了在黑白两种文化的冲突中必然会导致美国黑人文化的创造性地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在的文化 自觉的文化 美国黑人民族文化
下载PDF
自我、创造、民主之歌——浅析惠特曼及其《草叶集》对美国民族文化身份的建构
5
作者 陈亚境 《外语教育》 2013年第1期194-200,共7页
一种民族性精神文化的形成,是由具有一定倾向的人来完成的。按照文化价值研究这一理论,本文在简要分析"美国民族文化身份是什么"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惠特曼及其诗集《草叶集》自我、创造、民主等基本主题对美国民族文化身份的... 一种民族性精神文化的形成,是由具有一定倾向的人来完成的。按照文化价值研究这一理论,本文在简要分析"美国民族文化身份是什么"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惠特曼及其诗集《草叶集》自我、创造、民主等基本主题对美国民族文化身份的建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 创造 民主 惠特曼 《草叶集》 美国民族文化身份
原文传递
中美少数民族诗歌文化比较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仲文明 李芸昕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9-152,共4页
诗歌文化是民族文化的记录与传承。美国与中国都是少数民族众多的国家,因此,两国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诗歌文化。研究发现,美国少数民族诗歌文化与中国当代少数民族诗歌文化在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对主流语言的运用、民族性方面具... 诗歌文化是民族文化的记录与传承。美国与中国都是少数民族众多的国家,因此,两国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诗歌文化。研究发现,美国少数民族诗歌文化与中国当代少数民族诗歌文化在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对主流语言的运用、民族性方面具有一定的相同点。但美国少数民族诗歌更关注种族发展和种族平等问题,而中国少数民族诗歌文化与宗教结合更加紧密,且地域特点更加鲜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少数民族诗歌文化 中国当代少数民族诗歌 比较 差异
原文传递
百纳被艺术关照下的《宠儿》历史重新记忆 被引量:3
7
作者 毛卫强 鲁晓菁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2-37,共6页
托妮·莫里森在《宠儿》中提出的"历史重新记忆"与百纳被传统艺术所蕴含的历史记忆有着天然契合之处:对"塞丝弑女"这一中心事件共同记忆的各叙事主体构成了缝制百纳被的不同主体;各叙事主体对过去事件的重新记... 托妮·莫里森在《宠儿》中提出的"历史重新记忆"与百纳被传统艺术所蕴含的历史记忆有着天然契合之处:对"塞丝弑女"这一中心事件共同记忆的各叙事主体构成了缝制百纳被的不同主体;各叙事主体对过去事件的重新记忆构成缝制百纳被所使用的不同碎片。本文通过百纳被叙事、美国黑人民族文化的重建和多元民族文化的共存等三层面分析,指出《宠儿》中百纳被历史重新记忆打破了白人文化霸权,还原了黑人历史文化,表达了多元民族文化以及各民族和谐共存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纳被 《宠儿》 美国黑人民族文化 历史重新记忆
下载PDF
It Can't Be Like It Used to Be: Informality as a Contagion of Democratization in American Culture
8
作者 Mark Hickson, III Larry Powell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2016年第3期146-157,共12页
The authors' purpose is to illustrate that counter cultures follow changes in democracy. While allowing more political freedom for individuals, such freedom is expressed by overtaking those rules, taboos, and mores t... The authors' purpose is to illustrate that counter cultures follow changes in democracy. While allowing more political freedom for individuals, such freedom is expressed by overtaking those rules, taboos, and mores that previously were followed when the minorities lacked that freedom. Changes occur in such topics as sexual mores, aesthetic appreciation of music, and the media. Beginning in the 1950s, American culture has changed dramatically because of changes in polities and the media. While not suggesting that this is good or bad, the authors profess that it is inevit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unter-culture political freedom Pleasantville sexual freedom
下载PDF
Backed-up or Bound: Youths in US Chinatowns in Ethnic Literature and in Reality
9
作者 YANG Hong-bo GAO Wei-nong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3年第12期979-984,共6页
Targeting the youth group of the American Chinatown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continuous interactions of the people and the community on each other. As a result of combined impact of the immigration history... Targeting the youth group of the American Chinatown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continuous interactions of the people and the community on each other. As a result of combined impact of the immigration history of Chinese Americans and the unfolding political and economical reality, a complicated relationship has developed between the growing Chinese immigrants and the Chinatown where they happen to inhabit and influence. Literature and history have captured the interesting development in their specific perspectives and paradigms, between whom the comparison is creatively presented. The great process of modern urbanization of American cities since the 1950s is given serious highlight in shaping the small community as well as the large one. The authors invite further argument on whether the youths are cushioned or bound by the traditional physic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or they bring change to the community in return at the end of the paper.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y mature into a beautiful compromise and pride on creating the immigrant legacy characteristic of the great coun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hnic Chinese literature the US Chinatowns YOUTHS
下载PDF
Psychotherapy with American Indians
10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7年第7期367-372,共6页
American Indians are a substantial minority in bo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and present with a disproportionate share of mental health and behavioral health problems. While a large proportion of the native popula... American Indians are a substantial minority in bo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and present with a disproportionate share of mental health and behavioral health problems. While a large proportion of the native population resides on reservations that are self-managed and have few non-Indian residents, professional health services are mostly provided by clinicians from the dominant culture. The essay tries to highlight specific historical, sociological, and cultural variables the clinician must be aware of to work effectively in this setting. Particular emphasis is placed on using a flexible, eclectic approach, and a case vignette is included to illustrate the princi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ive American culture dominant culture historical trauma ECLECTICISM therapeutic flexibilit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