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课程改革透视 被引量:7
1
作者 张玉勤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7-56,共10页
详细叙述美国学校课程改革的历史,这并不是本文的目标。本文选取的是美国百年来的一些影响较大的课程改革,它们并不是美国课程改革的全部。这不仅表现在时间上:美国历史上有更多的改革,而且也表现在空间上:美国各地的改革实践也很不相... 详细叙述美国学校课程改革的历史,这并不是本文的目标。本文选取的是美国百年来的一些影响较大的课程改革,它们并不是美国课程改革的全部。这不仅表现在时间上:美国历史上有更多的改革,而且也表现在空间上:美国各地的改革实践也很不相同。本文试图做的是梳理美国百年来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学校课程改革和观念冲突,以期抛砖引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课程改革 教育改革 课程编制 进步主义教育 学术课程 学校课程 儿童中心 现代课程 社会重建 设计方法
下载PDF
美国课程改革中的“钟摆现象” 被引量:6
2
作者 杨爱程 《教育评论》 1987年第5期71-73,共3页
如果对本世纪美国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历史加以研究,就会发现教育改革所强调的重点总是在对立的教育要求之间来回摆动,就象老式闹钟的摆一样,总是从一个极端摆向另一个极端,从不停在某个中间位置上。美国中学校长联合会(NASSP)课程委员会于... 如果对本世纪美国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历史加以研究,就会发现教育改革所强调的重点总是在对立的教育要求之间来回摆动,就象老式闹钟的摆一样,总是从一个极端摆向另一个极端,从不停在某个中间位置上。美国中学校长联合会(NASSP)课程委员会于1986年出版了一本专题论文集,其中收入当代著名课程论学者但尼尔·坦纳(Daniel Tan-ner)的一篇文章,标题就是《改革象不象摇荡的钟摆?》。他在这篇文章中指出,自战后以来,美国课程改革的浪潮此起彼伏,每一次改革都是对前一次改革的否定。而且"矫枉"必定"过正",这一"过正"就会激起另一次更为偏激的"反改革"。如此循环反复,使得学校和教师们无所适从,被迫在两股潮流之间求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课程改革 钟摆现象 学科结构 美国教育 改革 学校教育 教育改革 教育要求 专题论文集 教师
下载PDF
20世纪中期美国科学课程改革及其成效 被引量:4
3
作者 袁慧芳 彭虹斌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2-77,共6页
采用历史研究法,对美国5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中期科学课程改革历程与成效进行了分析。此次课程改革以结构主义课程观为指导,主要经济资助来自联邦政府拨款的美国科学基金会,实际推行课程改革是各个高校和中小学组建的各种专业委员会。在... 采用历史研究法,对美国5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中期科学课程改革历程与成效进行了分析。此次课程改革以结构主义课程观为指导,主要经济资助来自联邦政府拨款的美国科学基金会,实际推行课程改革是各个高校和中小学组建的各种专业委员会。在1975年以后,美国科学基金会资助的课程改革尽管广为传播,但只是零星地分布。调查的结果显示:5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课程改革只是部分地成功地达到政府和社会提出的课程改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主义 美国科学课程改革 课程
下载PDF
21世纪美国高中课程改革的三大谬论及剖驳——基于AP课程的发展现状析评 被引量:9
4
作者 谭娟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9,共4页
21世纪美国高中课程改革的三大谬论——教育标准和期望值的提高导致学业失败和辍学率的增加,贫困即定数,有效评估的缺失致使高中未能帮助学生做好升学或就业的准备——严重阻碍着美国高中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AP课程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 21世纪美国高中课程改革的三大谬论——教育标准和期望值的提高导致学业失败和辍学率的增加,贫困即定数,有效评估的缺失致使高中未能帮助学生做好升学或就业的准备——严重阻碍着美国高中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AP课程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设立以来,发展迅猛,成效显著,成为剖驳三大谬论的有力证据,为美国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扫清障碍,推动美国高中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也为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提供了一种值得借鉴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 美国高中课程改革 AP课程
下载PDF
课程思想遗产的重建——基于坦纳对美国课程的历史探究
5
作者 彭彩霞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7-50,共4页
课程史学家丹尼尔·坦纳和劳雷尔·坦纳批评美国课程改革行动的"非历史"特征,强调应将当下的课程问题建立在过去的经验之上。他们持发展性的课程史观,主张美国学校课程在朝向进步的发展历程中,主流思潮和与之相抗的... 课程史学家丹尼尔·坦纳和劳雷尔·坦纳批评美国课程改革行动的"非历史"特征,强调应将当下的课程问题建立在过去的经验之上。他们持发展性的课程史观,主张美国学校课程在朝向进步的发展历程中,主流思潮和与之相抗的逆流共生并存。他们尤为强调,所有的严肃历史都是一种重建,对于很多课程思想遗产,如"学习即探究"、"课程的综合"、"教师作为课程编制者"等,都应当进行重新认识和评价以更好地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想遗产 美国课程改革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下载PDF
克里巴德“混重”课程变迁观述评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倩雯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7-59,共13页
美国课程史学者克里巴德从"利益集团"政治学视角出发,在《1893-1958年的美国课程斗争》一书中,通过对这一时期美国社会的四个利益集团争夺课程改革控制权的冲突与妥协进行分析,认为课程改革呈现"混重"的发展态势。... 美国课程史学者克里巴德从"利益集团"政治学视角出发,在《1893-1958年的美国课程斗争》一书中,通过对这一时期美国社会的四个利益集团争夺课程改革控制权的冲突与妥协进行分析,认为课程改革呈现"混重"的发展态势。克里巴德"混重"课程变迁观为美国课程史研究提供了第三条分析取径及新的理论框架,成为了美国课程研究史上的光辉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巴德 美国课程改革 利益集团 混重 妥协
下载PDF
美国高中地理教材的特点及启示——以《科学发现者 地球科学》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杨艳 苏江明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36-38,24,共4页
文章通过分析美国新一轮地理和科学课程改革的要点,总结新版地理教材的几个主要特点,希望对正在进行的国内高中地理课程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意义。新版的美国地理和科学教育标准都更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提出地理教育的课程目标是培养... 文章通过分析美国新一轮地理和科学课程改革的要点,总结新版地理教材的几个主要特点,希望对正在进行的国内高中地理课程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意义。新版的美国地理和科学教育标准都更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提出地理教育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地理上见多识广的人”,并明确了两种地理观——生态观和空间观。这些在新版教材的内容设计上都有所体现:内容上紧扣学科核心概念和要求,强调学科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融入两种地理观,要求学生从地理视角认识世界;重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强调科学技能的训练,以此培养学生地理实践的能力;强调跨学科领域、内容多元化、可读性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课程改革 科学发现者 美国教材 地理实践 教材设计
下载PDF
基于UbD理论的游记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8
作者 马晓萍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2020年第6期45-50,共6页
一、设计意图(一)关于UbD理论"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简称UbD)"是美国课程改革专家威斯金和麦克泰格积极倡导的课程设计理念。运用UbD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对教学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1.逆向设计逆向设计,强... 一、设计意图(一)关于UbD理论"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简称UbD)"是美国课程改革专家威斯金和麦克泰格积极倡导的课程设计理念。运用UbD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对教学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1.逆向设计逆向设计,强调教师在思考如何开展教与学活动之前,先要努力思考学生要达到的学习目的是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设计 教学设计 课程设计理念 美国课程改革 积极倡导 设计意图
下载PDF
大单元教学要有“基本问题”意识——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_上册第一、三单元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杜飞 《语文学习》 2020年第12期31-35,共5页
“基本问题”这一概念源自UbD(Understanding by Design)理论,该理论由美国课程改革专家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创立。UbD理论认为基本问题是用来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从而激励、揭示更多的能让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而不仅仅限于给... “基本问题”这一概念源自UbD(Understanding by Design)理论,该理论由美国课程改革专家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创立。UbD理论认为基本问题是用来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从而激励、揭示更多的能让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而不仅仅限于给出答案。基本问题与非基本问题的根本区别在于目标不同,基本问题是和大概念目标相配套的,指向于理解特定的思维方式,而非基本问题则和知识与技能目标配套,指向记忆已有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材 格兰特 三单元 大单元教学 美国课程改革 思考和探究 知识与技能目标 根本区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