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美国黑人妇女的双重身份看反种族主义运动对美国妇女运动的影响
1
作者 付小秋 《咸宁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27-29,共3页
美国妇女运动成功地经历了两次大的浪潮。但是,未能成为运动主力的美国黑人妇女却批判女性主义运动的主流是带有种族偏见的"白人和中产阶级"的运动;许多美国妇女研究学者也警告说,为了防止黑人女性被孤立,必须将反种族主义融... 美国妇女运动成功地经历了两次大的浪潮。但是,未能成为运动主力的美国黑人妇女却批判女性主义运动的主流是带有种族偏见的"白人和中产阶级"的运动;许多美国妇女研究学者也警告说,为了防止黑人女性被孤立,必须将反种族主义融入女性主义运动中。美国黑人妇女作为"黑人"和"女性"的双重身份及她们在两次浪潮中的经历证明了种族主义实际上对美国女性主义运动起了推动而非阻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黑人妇女 女性主义运动 种族主义 性别主义
下载PDF
压抑的符码 权力的文本——美国黑人妇女刻板形象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吴新云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1-70,共10页
本文探讨美国黑人妇女最常见的四个刻板形象(保姆、荡妇、福利母亲、母老虎)形成的历史背景,所包含的多重压迫因素,对黑人妇女的身心影响,说明美国社会的变迁和各种社会话语与权力的互动作用。
关键词 美国黑人妇女 刻板形象 多重压迫
原文传递
论电影《紫色》中美国黑人妇女的痛苦与希望
3
作者 程英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9年第11期83-84,共2页
本文通过对《紫色》这部电影的分析,深刻描述了黑人于痛苦中夹杂的对世界,对社会的期望。在这种期望中,作者呼吁黑人为了自己的强大而振奋起来,黑人妇女跳出种族和性别给她们带来的禁锢,在家庭和社会上都做出理想的成绩。
关键词 美国黑人妇女 痛苦 希望
原文传递
从莫里森的《秀拉》看美国黑人女性寻找自我的两难困境 被引量:14
4
作者 蒲秀美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3-96,共4页
《秀拉》(Sula)是托妮·莫里森 (ToniMorrison)写作生涯中早期的一部重要作品。它以 1919至 196 5年的美国为大背景 ,黑人聚居区伯特姆 (Bottom)为具体语境 ,以秀拉 (Sula ,反传统美国黑人妇女形象代表 )和内儿 (Nel,传统美国黑人... 《秀拉》(Sula)是托妮·莫里森 (ToniMorrison)写作生涯中早期的一部重要作品。它以 1919至 196 5年的美国为大背景 ,黑人聚居区伯特姆 (Bottom)为具体语境 ,以秀拉 (Sula ,反传统美国黑人妇女形象代表 )和内儿 (Nel,传统美国黑人妇女形象代表 )少年及青年时期的友谊为线索 ,通过对两个形象的并置和交叉 ,展示了两位黑人女性追寻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黑人 美国黑人妇女 女性自我 传统 反传统
下载PDF
美国少数民族妇女卫护民族多样性的斗争
5
作者 时春荣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1996年第2期46-48,共3页
美国少数民族妇女卫护民族多样性的斗争时春荣Abstract:Theethnicminoritywomen'sstruggleforsafeguardingethnicvarietyintheUnitedStatest... 美国少数民族妇女卫护民族多样性的斗争时春荣Abstract:Theethnicminoritywomen'sstruggleforsafeguardingethnicvarietyintheUnitedStatestodayis,inthefin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妇女 黑人女权主义 有色人种 女权主义者 美国女权运动 种族主义 美国黑人妇女 西班牙语 性观念 性别歧视
下载PDF
自我复归的历程──艾丽斯·沃克的小说《紫颜色》探讨之一 被引量:2
6
作者 董俊峰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4期68-72,共5页
本文借心亚分析与发展心理学理论,尤其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些重要概念如“基本的母亲关注”、“好母亲”、“安逸舒适的环境”、“真实自我”、“虚假自我”等深入分析了“女性联系”在小说《紫颜色》的主人公西丽亚的自我复归历程中的重... 本文借心亚分析与发展心理学理论,尤其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些重要概念如“基本的母亲关注”、“好母亲”、“安逸舒适的环境”、“真实自我”、“虚假自我”等深入分析了“女性联系”在小说《紫颜色》的主人公西丽亚的自我复归历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沃克从她自己独特的视角探讨与展示美国黑人妇女.乃至黑人族群寻找“真实自我”与人格尊严的艰辛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颜色》 艾丽斯·沃克 真实自我 性别意识 假自我 母亲 婴儿 小说 发展心理学 美国黑人妇女
下载PDF
反本质论的两个批评——80年代后女性主义哲学的热点论题 被引量:4
7
作者 苑莉均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7-103,共7页
反本质论的两个批评——80年代后女性主义哲学的热点论题苑莉均自本世纪60、70年代以后,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界一直寻究一种以反对性歧视为基本准则、以结束妇女的社会低下地位为目标的理论支点。西蒙德·波伏娃的《第二性》、... 反本质论的两个批评——80年代后女性主义哲学的热点论题苑莉均自本世纪60、70年代以后,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界一直寻究一种以反对性歧视为基本准则、以结束妇女的社会低下地位为目标的理论支点。西蒙德·波伏娃的《第二性》、南希·乔多罗的《母性生育》、凯特·米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质论 女性主义理论 女性主义哲学 性歧视 维特根斯坦 美国黑人妇女 性别身分 普遍性 性别化 种族歧视
下载PDF
肥胖危害健康 被引量:3
8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1999年第2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危害健康 超重和肥胖 美国黑人妇女 非传染性疾病 美国印地安人 体质指数 依赖型糖尿病 呼吸系统疾病 肥胖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娇女》的异质文化与引导母题
9
作者 金琼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89-92,共4页
关键词 异质文化 托妮·莫里森 娇女 精神逃离 黑人女作家 美国黑人妇女 《所罗门之歌》 民族精神 母题 黑人女性
下载PDF
性别——源自记忆
10
作者 郭彤 《美术观察》 1997年第9期81-82,共2页
女性艺术的被界定一方面说明女性艺术在数量与质量上使得人们不再可以小视;一方面也说明了其整体力量的不足,因为并没有一个所谓“男性艺术”的概念与之相抗衡,是不是它强大得不需要借助团体的力量或者是它骄傲地认为没有什么东西是需... 女性艺术的被界定一方面说明女性艺术在数量与质量上使得人们不再可以小视;一方面也说明了其整体力量的不足,因为并没有一个所谓“男性艺术”的概念与之相抗衡,是不是它强大得不需要借助团体的力量或者是它骄傲地认为没有什么东西是需要抗衡的呢?性别作为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与生俱来的、不可变更的事实,对于事实,抱怨与哀叹、叛逆与抗拒均于事无补,剩下的只有接受,并以一种恬静的心态去从容不迫、去不卑不亢、去显示自信与自尊、去做好想做与能做好的事。90年代的女性艺术正是在意识到理解与爱这一点上度过了她的初级阶段,步入一个要理想的境界的。身处变幻的、飞速旋转着的时世,背负几千年的传统,今天的艺术家能做点什么?循规蹈矩势必遭到唾弃,那么种种即兴、自发和偶然如德库宁的那些手法和观念是不是能让艺术家们透口气、也让我们经风雨、见世面的眼睛震惊一下呢?不必责怪艺术家的怪异多多,其实艺术家作为一个整体还是相当诚实的,他们是我们时代最生动、鲜活又细腻的记录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 女性艺术家 作品 黑人女性 女权运动 美术馆 女权主义者 审美标准 收容所 美国黑人妇女
原文传递
伊丽莎白·凯特莱特──形式中的精神
11
作者 马撒.凯恩斯 岳沐 《世界美术》 1999年第2期43-45,共3页
从1940年代中叶开始,生于美国的伊丽莎白·凯特莱特(ElizabethCatlet)就是一名书画刻印家、雕塑家和教师。她与同为画家、书画刻印家的丈夫弗朗西斯科·莫拉(FranciscoMora)在墨西哥也... 从1940年代中叶开始,生于美国的伊丽莎白·凯特莱特(ElizabethCatlet)就是一名书画刻印家、雕塑家和教师。她与同为画家、书画刻印家的丈夫弗朗西斯科·莫拉(FranciscoMora)在墨西哥也有一个家。她在美国和墨西哥的雕塑作品包括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特莱 伊丽莎白 雕塑作品 美国黑人妇女 布朗库西 种族歧视 墨西哥 写实主义者 艺术博物馆 雕塑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