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美国黑人文化对黑人英语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陈蓓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1期52-54,共3页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目前学术界公认的很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在例举了许多语言事实的基础上,探讨了黑人文化背景对黑人英语的影响。
关键词 黑人英语 美国黑人文化 克里奥耳语 黑人作家 语言学家 非洲语言 美国南部 方言 标准英语 语言与文化
下载PDF
论当代美国黑人文化的复兴 被引量:2
2
作者 时春荣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68-180,共13页
当代美国黑人文化已成为美利坚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就为世界所瞩目。美国黑人文化的复兴始于本世纪20年代,即所谓'哈莱姆文艺复兴',当时众多黑人艺术家、作家和音乐家对具有悠久历史的黑人文化进行了细致的探索,发展... 当代美国黑人文化已成为美利坚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就为世界所瞩目。美国黑人文化的复兴始于本世纪20年代,即所谓'哈莱姆文艺复兴',当时众多黑人艺术家、作家和音乐家对具有悠久历史的黑人文化进行了细致的探索,发展了能反映和激励新的自信心和种族自豪感的文学艺术。以。哈莱姆文艺复兴'为代表的美国黑人文化发展,虽然并未中断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人文学 美国黑人文化 哈莱姆文艺复兴 美利坚民族 艺术家 民权运动 重要组成部分 爵士音乐 第二次世界大战 文化复兴
原文传递
美国黑人文化的音乐溯源 被引量:1
3
作者 宫珂 《芒种》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55-256,共2页
美国黑人音乐中的非洲传统特征正如黑人的肤色,是一种遗传因子,它是文化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有自己的"编码"。美国黑人音乐中非洲音乐特征的界定,有如南北战争,又成了一场赶尽杀绝的大胜仗。这场理性的战争动嘴不动手,从理... 美国黑人音乐中的非洲传统特征正如黑人的肤色,是一种遗传因子,它是文化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有自己的"编码"。美国黑人音乐中非洲音乐特征的界定,有如南北战争,又成了一场赶尽杀绝的大胜仗。这场理性的战争动嘴不动手,从理论上摧毁了种族主义的偏见,肯定了黑人音乐的文化价值。南北战争后,没有一个南方叛乱分子被判刑,也没有一个南军军人被以战争罪起诉,但从此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黑人文化 宗教 音乐特征 脱氧核糖核酸 南北战争 非洲 种族主义 文化价值 遗传因子 基督教
原文传递
托妮·莫里森与美国黑人民族文化的重建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腊宝 毛卫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3年第4期17-20,共4页
重构与发展民族文化是众多美国黑人作家关注的问题之一,小说《宠儿》较全面地揭示了托妮·莫里森对美国黑人民族文化重建的认识。莫里森认为,美国黑人民族文化的重建应从黑人自我主体意识的觉醒出发,努力推动黑人族群中的民族多元发... 重构与发展民族文化是众多美国黑人作家关注的问题之一,小说《宠儿》较全面地揭示了托妮·莫里森对美国黑人民族文化重建的认识。莫里森认为,美国黑人民族文化的重建应从黑人自我主体意识的觉醒出发,努力推动黑人族群中的民族多元发展,此外,黑人民族还必须学会正视历史,为民族文化的未来发展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媚·莫里森 美国黑人民族文化 黑人作家 《宠儿》 重建问题
下载PDF
从《所罗门之歌》看美国黑人民族文化的“自在”与“自觉” 被引量:11
5
作者 徐文培 曹威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7年第3期104-106,共3页
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通过描写梅肯.戴德一家三代人所追求的不同生存方式,展示了美国黑人寻找其民族文化的艰难历程。在对白人文化的完全摒弃和吸收都无助于美国黑人民族文化的生存与发展时,莫里森意识到,黑白两种文化的冲突必然... 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通过描写梅肯.戴德一家三代人所追求的不同生存方式,展示了美国黑人寻找其民族文化的艰难历程。在对白人文化的完全摒弃和吸收都无助于美国黑人民族文化的生存与发展时,莫里森意识到,黑白两种文化的冲突必然会导致文化创造性的转化。文化是民族在对应生境中的创造物,美国黑人在经历了三百年的族际演化后,已经成为一个全新的民族,其民族文化必然是基于其黑人性和美国性的一种全新的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在的文化 自觉的文化 美国黑人民族文化 《所罗门之歌》 莫里森
下载PDF
《所罗门之歌》中莫里森对美国黑人民族文化的反思 被引量:1
6
作者 曹威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74-177,共4页
文化是民族在对应生境中的创造物,美国黑人在经历了三百年的族际演化后,已经成为了一个全新的民族,其民族文化必然是基于现代生存环境和其黑人性与美国性的一种特定的、全新的文化。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通过描写梅肯.戴德一家三... 文化是民族在对应生境中的创造物,美国黑人在经历了三百年的族际演化后,已经成为了一个全新的民族,其民族文化必然是基于现代生存环境和其黑人性与美国性的一种特定的、全新的文化。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通过描写梅肯.戴德一家三代人所追求的不同生存方式,展示了美国黑人寻找其民族文化的艰难历程。在对白人文化的完全摒弃和接纳都无助于美国黑人民族文化的生存与发展时,莫里森意识到了在黑白两种文化的冲突中必然会导致美国黑人文化的创造性地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在的文化 自觉的文化 美国黑人民族文化
下载PDF
论美国黑人英语与交际文化
7
作者 侯迎慧 《魅力中国》 2010年第9X期106-107,共2页
美国黑人英语反映着美国黑人亚文化的社会现实,透过美国黑人的语言和交际风格,可清楚地了解美国黑人亚文化群的文化特性。
关键词 美国黑人英语 美国黑人交际文化
下载PDF
难以漂白的黑人魂——论托妮·莫里森早期作品中的文化冲突及文化定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丽华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9-22,共4页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其早期作品的的创作中,反映了在白人强势文化压制下美国黑人所处的文化困境,同时对建构美国黑人文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只有在坚持本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才能使黑人摆脱历史与文化...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其早期作品的的创作中,反映了在白人强势文化压制下美国黑人所处的文化困境,同时对建构美国黑人文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只有在坚持本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才能使黑人摆脱历史与文化的包袱,获得真正的自由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黑人文化 文化冲突 托妮·莫里森
下载PDF
莫里森的三重文化身份及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宏薇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72-78,共7页
托妮·莫里森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在其迄今为止发表的11部小说中,黑人女性是贯穿其中的主角,是作家始终关注的对象。对莫里森作品的解读需要关照其独特的三重文化身份:美国人、黑人、女人。身为进入美国主流社会的作家,莫里... 托妮·莫里森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在其迄今为止发表的11部小说中,黑人女性是贯穿其中的主角,是作家始终关注的对象。对莫里森作品的解读需要关照其独特的三重文化身份:美国人、黑人、女人。身为进入美国主流社会的作家,莫里森对西方经典了如指掌;身为黑人,莫里森对非洲文化传统秉承与热爱;身为女人,莫里森一直坚持女性立场。因此,在解读莫里森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时须掌握与《圣经》、非洲文化相关的知识并具有女性意识,三者的结合是解读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里森 文化身份 美国黑人文化 女性形象
下载PDF
大学英语教学多元文化意识培养践行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玲玉 《文教资料》 2014年第1期186-187,共2页
为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对多元文化的反思能力,本文应93JamesBanks的多元文化课程设计模式,以大学英语中关国黑人文化主题教学为例,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认知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多元文化 美国黑人文化
下载PDF
黑色、人民、人的感觉——读陈铭道《黑皮肤的感觉 美国黑人音乐文化》
11
作者 金兆钧 《人民音乐(评论)》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1-43,共3页
中国音乐学院陈铭道教授<黑皮肤的感觉美国黑人音乐文化>一书读过,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关键词 《黑皮肤的感觉美国黑人音乐文化 陈铭道 音乐文化 音乐艺术 文化建设
原文传递
美国黑人美学述评 被引量:12
12
作者 程锡麟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68-173,共6页
当代美国文学批评理论流派选出,其中黑人美学异军突起,引人瞩目。黑人美学的崛起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文化背景。三百年来的美国黑人斗争,源于非洲的美国黑人文化传统,60、70年代爆发的各种政治运动和文化思潮,战后西欧的种种新... 当代美国文学批评理论流派选出,其中黑人美学异军突起,引人瞩目。黑人美学的崛起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文化背景。三百年来的美国黑人斗争,源于非洲的美国黑人文化传统,60、70年代爆发的各种政治运动和文化思潮,战后西欧的种种新的文学理论和美学思想等等,都对黑人美学的诞生和发展产生了影响。其中最直接、最大的影响是来自于战后的黑人解放运动和黑人文艺运动。 美国黑人美学诞生于60年代中期。到目前为止,黑人美学家可以为两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人美学 美国黑人文化 黑人权利 黑人文学批评 美国黑人文学 黑人诗歌 文学理论 批评家 文艺运动 结构主义
原文传递
美国黑人艺术中的现实主义
13
作者 鲍玉珩 凯.坎贝尔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2-89,共8页
美国黑人艺术中的现实主义鲍玉珩凯·坎贝尔引言现实主义一直是艺术理论和艺术创作中争论最热烈的题目,直到现在美国现代艺术依然在现实主义和抽象主义这两大流派中徘徊:当抽象艺术创作达到高潮后,自然而然艺术家们又重新挥舞起... 美国黑人艺术中的现实主义鲍玉珩凯·坎贝尔引言现实主义一直是艺术理论和艺术创作中争论最热烈的题目,直到现在美国现代艺术依然在现实主义和抽象主义这两大流派中徘徊:当抽象艺术创作达到高潮后,自然而然艺术家们又重新挥舞起现实主义的大旗,目前正是这样的形势,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 美国黑人文化 艺术家 现代主义 克莱特 现实主义风格 艺术创作 艺术教育 社会现实主义 作品
原文传递
召唤应答——谈《宠儿》的叙事策略 被引量:3
14
作者 尤蕾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85-89,共5页
美国作家莫里森的第七部小说《宠儿》讲述了南方重建时期,已成为自由人的黑奴重建自我身份的故事。黑人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和重要文化密码——"召唤应答",作为小说的主要叙事策略,赋予了作品深刻的文化内涵。小说中的人物通过... 美国作家莫里森的第七部小说《宠儿》讲述了南方重建时期,已成为自由人的黑奴重建自我身份的故事。黑人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和重要文化密码——"召唤应答",作为小说的主要叙事策略,赋予了作品深刻的文化内涵。小说中的人物通过"召唤应答",踏上了一条回归自我,捍卫黑人主体性和尊严的道路;而小说作者则借助于同样的文化密码,开始了她回归非洲传统文化的征程。无论是在语言运用上还是在叙事技巧上,我们都可以从《宠儿》中看到莫里森与黑人本土文化的契合点,而本民族的文化意识更是植入了她灵魂深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里森 《宠儿》 召唤应答 叙事策略 美国黑人文化身份
下载PDF
莫里森作品《秀拉》中的非洲美学观
15
作者 闫玉华 李阳 《晋中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101-103,共3页
莫里森是美国最伟大、最具创作潜力的小说家之一。非洲传统文化和欧洲文化为她的作品开拓了广阔的空间,尤其是非洲文化渊源与非洲人的美学观点为其作品增添了神秘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哲学与社会启示。
关键词 非洲美学 美国黑人文化 意象
下载PDF
《摩西,山之人》:传统圣经的颠覆与黑人文化身份重构
16
作者 颜李萍 《芒种》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7-158,共2页
一、颠覆与再造(一)摩西:颠覆传统圣经形象西方《圣经》中的摩西在小说《摩西,山之人》中被颠覆了,这是一部影射美国奴隶制度的讽喻性小说,是美国黑人自我解放的奋斗小说。《圣经》中摩西是西方人心中的圣人,率领希伯莱人摆脱埃及人的... 一、颠覆与再造(一)摩西:颠覆传统圣经形象西方《圣经》中的摩西在小说《摩西,山之人》中被颠覆了,这是一部影射美国奴隶制度的讽喻性小说,是美国黑人自我解放的奋斗小说。《圣经》中摩西是西方人心中的圣人,率领希伯莱人摆脱埃及人的奴役和压迫。而在这部小说中,摩西不再是一个先知,摩西"摇身一变"成了一个长着两个脑袋、精通黑人民间习语、一个神通广大的术士和伏都教法师以及非洲民间英雄。在传统基督教中,上帝高高在上,无人能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黑人文化 文化身份 黑人 摩西 小说人物 赫斯顿 基督教 传统文化 圣经 方言土语
原文传递
《宠儿》的艺术追求
17
作者 王祖友 《肇庆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37-39,共3页
托妮·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她的长篇代表作《宠儿》继承现代派表现手法,发扬黑人文化艺术传统,通过熔合二者,开创了美国黑人文学的新开地。
关键词 《宠儿》 现代派表现手法 美国黑人文化传统
下载PDF
百纳被艺术关照下的《宠儿》历史重新记忆 被引量:3
18
作者 毛卫强 鲁晓菁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2-37,共6页
托妮·莫里森在《宠儿》中提出的"历史重新记忆"与百纳被传统艺术所蕴含的历史记忆有着天然契合之处:对"塞丝弑女"这一中心事件共同记忆的各叙事主体构成了缝制百纳被的不同主体;各叙事主体对过去事件的重新记... 托妮·莫里森在《宠儿》中提出的"历史重新记忆"与百纳被传统艺术所蕴含的历史记忆有着天然契合之处:对"塞丝弑女"这一中心事件共同记忆的各叙事主体构成了缝制百纳被的不同主体;各叙事主体对过去事件的重新记忆构成缝制百纳被所使用的不同碎片。本文通过百纳被叙事、美国黑人民族文化的重建和多元民族文化的共存等三层面分析,指出《宠儿》中百纳被历史重新记忆打破了白人文化霸权,还原了黑人历史文化,表达了多元民族文化以及各民族和谐共存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纳被 《宠儿》 美国黑人民族文化 历史重新记忆
下载PDF
谈莫里森《宠儿》中的意象和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
19
作者 赵越 黄磊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83-85,共3页
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洲裔美国黑人女性。她的第五部小说《宠儿》是她的不朽杰作。莫里森选择了种族和性别双重压迫下的女性为自己的民族英雄史诗的主角,承担为民族寻找自我、塑造形象的重任,体现了她一贯的女... 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洲裔美国黑人女性。她的第五部小说《宠儿》是她的不朽杰作。莫里森选择了种族和性别双重压迫下的女性为自己的民族英雄史诗的主角,承担为民族寻找自我、塑造形象的重任,体现了她一贯的女权主义思想。在《宠儿》中,莫里森大胆地运用了很多意象和象征主义的表现方式。她以诗化现实主义的手法将丰富的象征和隐晦的意象与黑人历史文化和主人公的心理真实地结合起来,虚实相衬,巧妙地深化了全书的主题,重现了一部黑人的苦难与奋斗的历史画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象征 心理真实 美国黑人传统文化
下载PDF
《所罗门之歌》中的布鲁斯——比较视域下探寻文学与音乐的互渗
20
作者 吴文荣 陈亚非 《海外英语》 2023年第24期208-210,共3页
布鲁斯(又译蓝调)是19世纪60年代发源于美国南方的一种黑人奴隶劳动时创造的民歌,是一种黑人对悲惨生活的情感宣泄达方式。美国黑人作家托尼·莫里森,将布鲁斯音乐融入小说写作中,以此揭示美国非裔黑人的生存困境和生活希望。莫里... 布鲁斯(又译蓝调)是19世纪60年代发源于美国南方的一种黑人奴隶劳动时创造的民歌,是一种黑人对悲惨生活的情感宣泄达方式。美国黑人作家托尼·莫里森,将布鲁斯音乐融入小说写作中,以此揭示美国非裔黑人的生存困境和生活希望。莫里森在其小说《所罗门之歌》中创造性地把布鲁斯引入作品中,是黑人面对生存困境,仍然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情感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斯 所罗门之歌 美国黑人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