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浅谈美国黑人文化对黑人英语的影响 |
陈蓓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4 |
8
|
|
2
|
论当代美国黑人文化的复兴 |
时春荣
|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2
|
|
3
|
美国黑人文化的音乐溯源 |
宫珂
|
《芒种》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4
|
托妮·莫里森与美国黑人民族文化的重建 |
王腊宝
毛卫强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
2003 |
11
|
|
5
|
从《所罗门之歌》看美国黑人民族文化的“自在”与“自觉” |
徐文培
曹威
|
《黑龙江社会科学》
|
2007 |
11
|
|
6
|
《所罗门之歌》中莫里森对美国黑人民族文化的反思 |
曹威
|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7
|
论美国黑人英语与交际文化 |
侯迎慧
|
《魅力中国》
|
2010 |
0 |
|
8
|
难以漂白的黑人魂——论托妮·莫里森早期作品中的文化冲突及文化定位 |
张丽华
|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04 |
1
|
|
9
|
莫里森的三重文化身份及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
张宏薇
|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
2016 |
2
|
|
10
|
大学英语教学多元文化意识培养践行 |
刘玲玉
|
《文教资料》
|
2014 |
1
|
|
11
|
黑色、人民、人的感觉——读陈铭道《黑皮肤的感觉 美国黑人音乐文化》 |
金兆钧
|
《人民音乐(评论)》
北大核心
|
2002 |
0 |
|
12
|
美国黑人美学述评 |
程锡麟
|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12
|
|
13
|
美国黑人艺术中的现实主义 |
鲍玉珩
凯.坎贝尔
|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0 |
|
14
|
召唤应答——谈《宠儿》的叙事策略 |
尤蕾
|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3
|
|
15
|
莫里森作品《秀拉》中的非洲美学观 |
闫玉华
李阳
|
《晋中学院学报》
|
2013 |
0 |
|
16
|
《摩西,山之人》:传统圣经的颠覆与黑人文化身份重构 |
颜李萍
|
《芒种》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7
|
《宠儿》的艺术追求 |
王祖友
|
《肇庆学院学报》
|
2003 |
0 |
|
18
|
百纳被艺术关照下的《宠儿》历史重新记忆 |
毛卫强
鲁晓菁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19
|
谈莫里森《宠儿》中的意象和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 |
赵越
黄磊
|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2011 |
0 |
|
20
|
《所罗门之歌》中的布鲁斯——比较视域下探寻文学与音乐的互渗 |
吴文荣
陈亚非
|
《海外英语》
|
202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