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蒋孔阳“美是多层累的突创”命题与中国当代美学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玉能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1-97,共7页
蒋孔阳的《美学新论》提出了“美是多层累的突创”的命题。这一命题对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具有开创性和创新性意义,至今仍然具有指导意义。蒋孔阳的“美是多层累的突创”主张美的生成论,反对美的预成论,把美放在实践中的审美关系中进行... 蒋孔阳的《美学新论》提出了“美是多层累的突创”的命题。这一命题对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具有开创性和创新性意义,至今仍然具有指导意义。蒋孔阳的“美是多层累的突创”主张美的生成论,反对美的预成论,把美放在实践中的审美关系中进行动态考察,颠覆了美学的静止观点理论;蒋孔阳的“美是多层累的突创”主张美的多层累论,反对美的单一构成论,解构了美学的一成不变论;蒋孔阳的“美是多层累的突创”主张美的量变到质变的突创论,反对美的生物进化论,拆卸了美学的自然生命论。这个命题坚持、丰富、发展了美学的辩证唯物论,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蒋孔阳的“美是多层累的突创”的命题,在百花齐放的学术讨论中,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推进中国当代美学的繁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孔阳 美是多层累的 美的生成论 美的多层 的突
下载PDF
蒋孔阳先生与文艺美学
2
作者 刘俐俐 《美学与艺术评论》 2024年第1期49-68,242-243,共22页
文艺美学在中国发生是历史必然。告别哲学属性的“美的本质”提问方向,转向艺术本体和审美感受及其关系的问题方向,是40余年文艺学美学领域的潮流。尊重审美感受和艺术本体的学者,都有可能以不同方式为文艺美学建设做出贡献。重读蒋孔... 文艺美学在中国发生是历史必然。告别哲学属性的“美的本质”提问方向,转向艺术本体和审美感受及其关系的问题方向,是40余年文艺学美学领域的潮流。尊重审美感受和艺术本体的学者,都有可能以不同方式为文艺美学建设做出贡献。重读蒋孔阳先生的《美学新论》并选取“多层累的突创”为切入口,细致分析后发现具有文艺美学特质,落脚在文学批评理论,可引发文体、审美主体、文本内容、审美功能等多维批评角度。论文继而从文学批评理论的诸种困惑入手,向“多层累的突创”寻取思考的线索,获得了解决困惑的珍贵美学资源。由此初步假设,蒋孔阳先生《美学新论》具有文艺美学特质。确实,蒋先生的性格、审美鉴赏力以及执着的学术追求,让他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审美经验和深化理论思考,以他美学融合艺术经验之路与文艺美学暗合和默契。首先,在提问方向上暗合和默契。美学性质的美论、美感论、美的规律等大问题,被他分解为小问题群,小问题群紧密贴着艺术本体和审美体验,由此他以“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互结合地阐述,结论均与文艺美学相通相似。其次,他在致思方式上也出现了暗合和默契:问题的层次性和递进性;中西艺术经验及其利弊有条不紊地编织成论证链等。由此,他收获了诸如“美在创造中”“人是‘世界的美’”等一系列中国学者的学术观点,形成了属于中国文艺美学的学术思想和话语。从文学批评理论→文艺美学→美学的逆向逻辑关系来看,从文艺美学属性的《美学新论》中,汲取文学本体和审美体验及其全部美学思想资源,会更为便利和接地气。这是蒋孔阳先生对当代文艺学美学的独特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孔阳 文艺学 美学“多层累的突创” 文学批评理论
下载PDF
“多层累的突创”说探源——蒋孔阳创造美学与杜威“突创”论的相关性 被引量:3
3
作者 姚文放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7-132,共6页
"多层累的突创"是蒋孔阳创造美学的核心概念,然而该说的来源似乎成为一个盲点,一直以来鲜见这方面的研究,对此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本文认为,蒋孔阳是在化用杜威"突创"论的基础上创造了"多层累的突创"说... "多层累的突创"是蒋孔阳创造美学的核心概念,然而该说的来源似乎成为一个盲点,一直以来鲜见这方面的研究,对此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本文认为,蒋孔阳是在化用杜威"突创"论的基础上创造了"多层累的突创"说。蒋孔阳"多层累的突创"说与杜威"突创"论在谋求自然、经验、生命、身体、心灵、精神的连续性和累积性方面明显相关,但又注入了新的内涵。蒋孔阳关于"多层累的突创"四层次与杜威关于"突创"三层次的分析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蒋孔阳"多层累的突创"说与杜威"突创"论在学术旨趣上也都充满了人文色彩和人间情怀。综上所述,可以认为,蒋孔阳先生的"多层累的突创"说来源于并超越于杜威的"突创"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孔阳 多层累的 杜威 创”
原文传递
蒋孔阳人生论美学思想新释
4
作者 陈保志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115-120,共6页
蒋孔阳是我国实践美学的杰出代表,其美学思想体系不仅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的思维基因,更受到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德国古典美学的显著影响。蒋孔阳在融会中西、借鉴古今的基础上,发展了当代中国美学,建立了以"人对现实的审... 蒋孔阳是我国实践美学的杰出代表,其美学思想体系不仅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的思维基因,更受到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德国古典美学的显著影响。蒋孔阳在融会中西、借鉴古今的基础上,发展了当代中国美学,建立了以"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为出发点、以人类实践活动为逻辑前提、以"美是多层累的突创"为根本特征的实践-创造论美学。同时,蒋孔阳美学始终立足人生实践,关怀人的生存体验,其思想最终落脚于人的存在和人生发展上,在美中追求人的自由的实现,在人生中找寻美的理想,最终凝汇成一种独特的人生论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孔阳 审美关系 多层累的 实践——造论美学 人生论美学
下载PDF
“创造美学”与“美学创造”——蒋孔阳“创造论”实践美学思想综论 被引量:1
5
作者 江飞 《中国美学研究》 2016年第1期277-292,共16页
蒋孔阳以'创造'作为核心范畴构筑了自己的'创造论'实践美学体系,主要包括美论、美感论和艺术论三部分,提出了'美在创造中''美是多层累的突创''美感与美同时诞生、同步存在''美感是多种因... 蒋孔阳以'创造'作为核心范畴构筑了自己的'创造论'实践美学体系,主要包括美论、美感论和艺术论三部分,提出了'美在创造中''美是多层累的突创''美感与美同时诞生、同步存在''美感是多种因素的因缘汇合'等诸多具有创造性的命题和学说,不仅在实践美学的阵营中标新立异、贡献卓著,而且实现了对实践美学的新的'美学创造',以'生成论'突破本质论,以'关系论'突破实体论,以'综合比较论'实现创新,以'人本论'服务人生,在20世纪中国美学史上留下了独特而深刻的印记,已经并将继续为建设中国现代美学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孔阳 美学 美学 多层累的 因缘汇合
原文传递
蒋孔阳的实践创造论美学
6
作者 朱志荣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5-108,共4页
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蒋孔阳就有了实践观的萌芽。与朱光潜等人一致,蒋孔阳强调艺术创造的核心地位,把精神生产也作为一种实践,甚至审美活动本身也是一种实践。他认为,人类自由的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生产劳动是美的根源,... 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蒋孔阳就有了实践观的萌芽。与朱光潜等人一致,蒋孔阳强调艺术创造的核心地位,把精神生产也作为一种实践,甚至审美活动本身也是一种实践。他认为,人类自由的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生产劳动是美的根源,异化劳动也能创造美,这一思想具有很强的辩证性和包容性,突出了人的审美创造性精神。他提出"美在创造中",将审美活动视为"恒新恒异的创造"。他的"多层累的突创"说,不仅解释了美的形成和创造的缘由,而且揭示了审美意识历史变迁的基本规律。蒋孔阳还力图突破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的努力,超越那种认为美是现成的、凝固的本质,既强调自然本身的属性对于美的生成的重要性,又强调了人在自然对象成为审美对象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孔阳 实践造论 精神生产 异化劳动 多层累的
原文传递
试谈蒋孔阳与朱光潜的学术因缘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勇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21年第4期19-28,共10页
所谓学术因缘是指学术领域或以学术为纽带而形成的学人间的缘分、遇合以及联系。本文描述讨论蒋孔阳与朱光潜的学术因缘,以及在学术因缘影响下,蒋孔阳美学所具有的个性特征以及朱光潜因子。
关键词 蒋孔阳 朱光潜 学术因缘 多层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