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00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指向人的教化的美学人类学——赫尔巴特美学视角下的教育理论 被引量:1
1
作者 彭韬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8,共14页
赫尔巴特的美学思想在美学和教育学领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阐发,本文试图论证,赫尔巴特构建了一种美学人类学的视野,并将伦理学、教育学、文艺学等诸多领域的理论都纳入其中。这种美学人类学将以审美判断为核心的美学原理贯穿于有关人... 赫尔巴特的美学思想在美学和教育学领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阐发,本文试图论证,赫尔巴特构建了一种美学人类学的视野,并将伦理学、教育学、文艺学等诸多领域的理论都纳入其中。这种美学人类学将以审美判断为核心的美学原理贯穿于有关人类实践的各方面基本问题中,尤其显示出“伦理学的兴趣”,他将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建立在美学的原理之上,提出了一种美德融通的机制,并将其最终指向了人的教化(Bildung)。以人的教化为目的的教育行动必须沿着审美的道路才能促成道德性格的形成,这也是教学和训育具有教育性的前提条件。在这样的美学人类学视野中理解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才能充分彰显其教育思想的当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巴特 审美判断 美学人类学 教化 教育
下载PDF
探寻人生的苦与乐——叔本华与尼采美学人生观思想之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旭 李春娟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6期71-74,共4页
叔本华、尼采是西方唯意志主义哲学与美学的创始人 ,他们把哲学与人生、美学与人生的关系放到哲学美学研究的中心 ,率先反映了现代西方人试图摆脱异化、追求精神自由的努力。本文试图对叔本华、尼采在用美学思考解决人生问题方面的同与... 叔本华、尼采是西方唯意志主义哲学与美学的创始人 ,他们把哲学与人生、美学与人生的关系放到哲学美学研究的中心 ,率先反映了现代西方人试图摆脱异化、追求精神自由的努力。本文试图对叔本华、尼采在用美学思考解决人生问题方面的同与异进行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叔本华 尼采 美学人生观思想 悲观主义 悲剧主义 德国
下载PDF
20世纪20年代中国西方史学课程建设研究——以留美学人为考察对象
3
作者 张洁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9-30,共12页
伴随20世纪前期中国高等院校的发展、中国世界史课程的多样性与细化以及中国高等院校"史学系"的诞生,到20世纪20年代,以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中国西方史学课程正式开设。留美学人通过讲坛授课、翻译西方史著、编写教材等途径... 伴随20世纪前期中国高等院校的发展、中国世界史课程的多样性与细化以及中国高等院校"史学系"的诞生,到20世纪20年代,以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中国西方史学课程正式开设。留美学人通过讲坛授课、翻译西方史著、编写教材等途径传播西方史学理论和方法,让西方史学成为中国史学的重要内容,使中国史学与世界接轨,对中国西方史学课程的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20年代 西方史学 美学人 课程建设
下载PDF
关于创建美学人类学的构想
4
作者 张佐邦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9-42,共4页
本文从"美学人类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证,说明创建"美学人类学"这门多边缘交叉新兴学科的条件已经成熟,并希图构建起一个较为科学系统的学科体系。
关键词 美学人类学 学科性质 学科构想
下载PDF
探索的成果 原创的力作——评张佐邦《美学人类学》
5
作者 王文光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0-141,共2页
本文从世界文化人类学学科发展的学术前沿出发,从学科体系原创、理论观点原创、研究方法原创等方面,对《美学人类学》一书,给予客观、科学的评价。评论中包含着作者许多独到的发现和精辟的见解。
关键词 美学人类学 新兴学科 评价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人文底蕴及内在意义 被引量:11
6
作者 武立君 张群 《美术大观》 2008年第7期25-,共1页
  传统美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把中国东方哲学思想和理念与文艺思想融于一体,具有文化形态上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东方文化的内蕴性和人生观.……
关键词 人文底蕴 中国美学 中国传统文化 美学理论
下载PDF
文化境域中的诗性象征——侗族鼓楼的美学人类学解读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良范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2年第4期47-52,共6页
侗族鼓楼是侗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 ,其丰富的文化功能及其精神意义构成了极有民族特性与风格的文化境域。从美学人类学的诠释角度对鼓楼这一文化事相进行解读 ,可以发现隐含于其中的大量的丰富象征。侗族人通过鼓楼这个高度形成化的建筑 ... 侗族鼓楼是侗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 ,其丰富的文化功能及其精神意义构成了极有民族特性与风格的文化境域。从美学人类学的诠释角度对鼓楼这一文化事相进行解读 ,可以发现隐含于其中的大量的丰富象征。侗族人通过鼓楼这个高度形成化的建筑 ,将自己的宇宙论与人文论的文化诉求作出了诗性的叙述与表达。美学人类学的阐释意义在从这个巨大的象征符号中揭示出侗族文化的全幅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境 境域 美学 风格 侗族 诗性 文化诉求 民族特性 精神 角度
下载PDF
厚德:中国传统美学人格修养的重要范畴 被引量:2
8
作者 董雪静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51,共4页
中国传统美学注重对人生价值的发现和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探讨,总是以人为审美境界发生的原初出发点。在先秦比德观作用下,本用来颂赞大地之德的"厚"逐渐运用到人物评价领域,成为品说人德的重要语汇。"厚德"由道德评... 中国传统美学注重对人生价值的发现和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探讨,总是以人为审美境界发生的原初出发点。在先秦比德观作用下,本用来颂赞大地之德的"厚"逐渐运用到人物评价领域,成为品说人德的重要语汇。"厚德"由道德评价进入审美评价领域,经儒道两家的阐发辉扬,日益成为中国传统美学人格修养的重要范畴,并倡导通过人文熏陶和自然化育的修养实践达到完美的人格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德 传统美学 修养 范畴
下载PDF
论道教美学人格理想 被引量:1
9
作者 潘显一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3期105-112,共8页
论道教美学人格理想潘显一当人为宗教按照自己的理想塑造宗教之神和上帝形象的时候,最高神和上帝必然集中了真、善、美,必然是宗教美学人格(即神性)理想的最高代表。在西方神学美学中,这种宗教美学人格理想被表述为“真、善、美统... 论道教美学人格理想潘显一当人为宗教按照自己的理想塑造宗教之神和上帝形象的时候,最高神和上帝必然集中了真、善、美,必然是宗教美学人格(即神性)理想的最高代表。在西方神学美学中,这种宗教美学人格理想被表述为“真、善、美统一于神”,“美在上帝”,“上帝是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美学 “真” 美学人格理想 “真人” 理想人格 “朴” 《庄子》 人格美 《道德经》 《道藏》
下载PDF
尼采的美学人生观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吕占华 《河北学刊》 CSSCI 1997年第1期42-47,共6页
尼采的美学人生观探析吕占华尼采的哲学作为一种人生哲学,其独特之处在于把美学和人生联系起来,试图用美学解决人生问题,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他的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就是一部阐述美学人生观的著作。据他说,该书的任... 尼采的美学人生观探析吕占华尼采的哲学作为一种人生哲学,其独特之处在于把美学和人生联系起来,试图用美学解决人生问题,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他的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就是一部阐述美学人生观的著作。据他说,该书的任务就是“用艺术家的眼光考察科学,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采 美学人生观 艺术 人生痛苦 人生意义 本能 审美评价
下载PDF
双面的雅努斯——试析巴赫金美学人类学主体性的涵义问题
11
作者 马理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1-46,共6页
审美创造主体论是巴赫金美学思想的核心 ,涵义结构复杂 ,但这个结构整体上却有鲜明的特征 :一体双义。他既是外位整体的审美观照者 /创造者 ,又因对他者的当下直观产生交互性的同情体验而成为一个形象化的客体性人物。反映在作品创造中 ... 审美创造主体论是巴赫金美学思想的核心 ,涵义结构复杂 ,但这个结构整体上却有鲜明的特征 :一体双义。他既是外位整体的审美观照者 /创造者 ,又因对他者的当下直观产生交互性的同情体验而成为一个形象化的客体性人物。反映在作品创造中 ,一方面他是一个不可论定者 ,同时又客体化为两付“面具” ,成为叙述人和主人公 ;另一方面 ,读者从作品整体的形式中能感受到他把握语言的艺术功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赫金美学人类学 审美创造主体 一体双义 人观
下载PDF
论先秦美学人本主义之嬗变
12
作者 舒红霞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61-66,173-174,共7页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演变,古人对于客观世界的科学认知和追求形式美的倾向,不断地修正着以人本主义为主体的古代美学思想,使其经历了混沌、实用、自然、辩证四个阶段,显得更加充实和完善。面对20世纪人本主义、科学...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演变,古人对于客观世界的科学认知和追求形式美的倾向,不断地修正着以人本主义为主体的古代美学思想,使其经历了混沌、实用、自然、辩证四个阶段,显得更加充实和完善。面对20世纪人本主义、科学主义、形式主义的鼎立与对峙,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关系,以“君子贵其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美学 人本主义 混沌 实用 自然 辩证
下载PDF
“空灵”与“充实”——宗白华美学人格理想的美学内蕴
13
作者 马慧娜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57-62,共6页
宗白华美学的人格理想是"空灵"与"充实",即在美的关照下达到和谐、富有节奏的理想人格。"空灵"的美学内蕴是自由玄远的心灵以"静照"的态度去接受宇宙和人生的全景,以审美的精神来看待自然、艺... 宗白华美学的人格理想是"空灵"与"充实",即在美的关照下达到和谐、富有节奏的理想人格。"空灵"的美学内蕴是自由玄远的心灵以"静照"的态度去接受宇宙和人生的全景,以审美的精神来看待自然、艺术、人生和整个宇宙,从而创造出具有超然绝俗的玄学的美。"充实"的美学内蕴是"真"之美和"动"之美。"空灵"与"充实"的二元冲突在美的介入下达到和谐,展现出具有张力的节奏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白华美学 人格理想 空灵 充实 美学内蕴
下载PDF
《20世纪50年代归国留美学人:困境、组织与贡献》出版
14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38-38,共1页
由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丹所著的《20世纪50年代归国留美学人:困境、组织与贡献》于2022年9月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该书围绕20世纪50年代归国的留美学人这一群体展开研究,梳理了这一时期国民政府派遣留学生的政策及美方接收中国... 由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丹所著的《20世纪50年代归国留美学人:困境、组织与贡献》于2022年9月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该书围绕20世纪50年代归国的留美学人这一群体展开研究,梳理了这一时期国民政府派遣留学生的政策及美方接收中国留学生的政策,介绍了中国学子赴美留学和留美学人在美建立和发展的留学生组织的情况。在此基础上,作者阐述了留美学人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归国过程中所面临的复杂困境和重重险阻,以及他们在爱国之情驱动下突破困难归国的努力,并概要介绍了留美学人归国后为新中国各项事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人 中国留学生 概要介绍 新中国成立前后 赴美留学 派遣留学生 爱国之情 国民政府
下载PDF
《20世纪50年代归国留美学人:困境、组织与贡献》出版
15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23年第1期94-94,共1页
由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丹所著的《20世纪50年代归国留美学人:困境、组织与贡献》一书于2022年9月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该书以20世纪50年代归国的留美学人群体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了国民政府派遣留学生的政策及美方接收中国留学... 由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丹所著的《20世纪50年代归国留美学人:困境、组织与贡献》一书于2022年9月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该书以20世纪50年代归国的留美学人群体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了国民政府派遣留学生的政策及美方接收中国留学生的政策,详细介绍了中国学子赴美留学的经过及其在美建立和发展留学生组织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留学生 赴美留学 美学人 派遣留学生 系统梳理 国民政府 马克思主义 建立和发展
下载PDF
中国传统美学人格底蕴再思
16
作者 左剑峰 《美育学刊》 2022年第6期65-72,共8页
与西方美学关注当下暂时的审美态度不同,中国传统美学重视常久的修身,其主调不是艺术的独异性,而是审美与人生、艺术与修身的连续性。对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阐释不能局限于美学内部,而应充分发掘其背后的人格底蕴。人格修养为艺术奠基,... 与西方美学关注当下暂时的审美态度不同,中国传统美学重视常久的修身,其主调不是艺术的独异性,而是审美与人生、艺术与修身的连续性。对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阐释不能局限于美学内部,而应充分发掘其背后的人格底蕴。人格修养为艺术奠基,艺术活动又推进人格修养。受理想人格追求的影响,中国古代艺术创作在形式技巧上产生出一种自然创新观念,在题材和主题上的重复也十分突出。中国抒情传统区别于西方抒情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守成性。中国传统美学使艺术依托于深厚的人生土壤,显然具有合理性。然而,过分强调人格修养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艺术形式的探索和艺术内容的扩界。继承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必然意味着对其加以转化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美学 人格修养 自然创新观念 抒情传统
下载PDF
选题策划《古为今用--中国传统美学人文与当代设计》序言
17
作者 杨吟兵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I0004-I0004,共1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是人文主义,崇尚人与自然的统一,个体与社会的统一。而对中国传统美学人文的挖掘和研究是可以为当今社会产生价值的文化财富,使人真正认识与感知文化的魅力。如何将中国传统美学、人文思想与当代设计融合创新,弘...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是人文主义,崇尚人与自然的统一,个体与社会的统一。而对中国传统美学人文的挖掘和研究是可以为当今社会产生价值的文化财富,使人真正认识与感知文化的魅力。如何将中国传统美学、人文思想与当代设计融合创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是新时代提出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美学 人文主义 选题策划 设计 美学精神 人与自然 人文思想
下载PDF
卢卡契对象化理论的美学人道主义阐释
18
作者 黄力之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29-140,共12页
笔者在卢卡契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列象化”是卢卡契美学思想中的一个特殊范畴。而且愈到晚年,他关于列象化的理沦思路愈清晰,其理论份量愈厚重,实际上成为他的独特的美学人道主义体系的中心范畴。对此,国内的卢卡契研究者们显然还... 笔者在卢卡契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列象化”是卢卡契美学思想中的一个特殊范畴。而且愈到晚年,他关于列象化的理沦思路愈清晰,其理论份量愈厚重,实际上成为他的独特的美学人道主义体系的中心范畴。对此,国内的卢卡契研究者们显然还没有给以足够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思想 人道主义 卢卡契 对象化 阐释 中心范畴 研究者
下载PDF
从文艺本质观看古典文艺美学人文精神的张扬
19
作者 刘文良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6-79,共4页
中国古典文艺美学有着自己的鲜明的民族特色 ,包蕴着浓厚的人文精神 ,这在其文艺本质特别是“言志说”和“缘情说”中有深刻的体现。在中国古典文艺美学中 ,“言志说”、“缘情说”是影响极为深远的两种文艺本质观。当然 ,在不同的历史... 中国古典文艺美学有着自己的鲜明的民族特色 ,包蕴着浓厚的人文精神 ,这在其文艺本质特别是“言志说”和“缘情说”中有深刻的体现。在中国古典文艺美学中 ,“言志说”、“缘情说”是影响极为深远的两种文艺本质观。当然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其内涵可能会不完全一致 ,但此中内蕴着的宝贵的人文精神却是相对恒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文艺美学 天人合一 诗言志 诗缘情 人文精神
下载PDF
手持绿卡的大陆留美学人
20
《党政论坛》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美学 宗亲会 美籍华裔 人往高处走 专业团体 角色定位 千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