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指向人的教化的美学人类学——赫尔巴特美学视角下的教育理论
1
作者 彭韬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8,共14页
赫尔巴特的美学思想在美学和教育学领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阐发,本文试图论证,赫尔巴特构建了一种美学人类学的视野,并将伦理学、教育学、文艺学等诸多领域的理论都纳入其中。这种美学人类学将以审美判断为核心的美学原理贯穿于有关人... 赫尔巴特的美学思想在美学和教育学领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阐发,本文试图论证,赫尔巴特构建了一种美学人类学的视野,并将伦理学、教育学、文艺学等诸多领域的理论都纳入其中。这种美学人类学将以审美判断为核心的美学原理贯穿于有关人类实践的各方面基本问题中,尤其显示出“伦理学的兴趣”,他将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建立在美学的原理之上,提出了一种美德融通的机制,并将其最终指向了人的教化(Bildung)。以人的教化为目的的教育行动必须沿着审美的道路才能促成道德性格的形成,这也是教学和训育具有教育性的前提条件。在这样的美学人类学视野中理解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才能充分彰显其教育思想的当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巴特 审美判断 美学人类学 教化 教育
下载PDF
关于创建美学人类学的构想
2
作者 张佐邦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9-42,共4页
本文从"美学人类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证,说明创建"美学人类学"这门多边缘交叉新兴学科的条件已经成熟,并希图构建起一个较为科学系统的学科体系。
关键词 美学人类学 学科性质 学科构想
下载PDF
探索的成果 原创的力作——评张佐邦《美学人类学》
3
作者 王文光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0-141,共2页
本文从世界文化人类学学科发展的学术前沿出发,从学科体系原创、理论观点原创、研究方法原创等方面,对《美学人类学》一书,给予客观、科学的评价。评论中包含着作者许多独到的发现和精辟的见解。
关键词 美学人类学 新兴学科 评价
下载PDF
双面的雅努斯——试析巴赫金美学人类学主体性的涵义问题
4
作者 马理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1-46,共6页
审美创造主体论是巴赫金美学思想的核心 ,涵义结构复杂 ,但这个结构整体上却有鲜明的特征 :一体双义。他既是外位整体的审美观照者 /创造者 ,又因对他者的当下直观产生交互性的同情体验而成为一个形象化的客体性人物。反映在作品创造中 ... 审美创造主体论是巴赫金美学思想的核心 ,涵义结构复杂 ,但这个结构整体上却有鲜明的特征 :一体双义。他既是外位整体的审美观照者 /创造者 ,又因对他者的当下直观产生交互性的同情体验而成为一个形象化的客体性人物。反映在作品创造中 ,一方面他是一个不可论定者 ,同时又客体化为两付“面具” ,成为叙述人和主人公 ;另一方面 ,读者从作品整体的形式中能感受到他把握语言的艺术功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赫金美学人类学 审美创造主体 一体双义 人观
下载PDF
人类学美学视野下儿童文学多维美学范式探究
5
作者 贾焱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57-159,共3页
作为开启人类心智的文学门类之一,儿童文学将儿童与自然相处过程中的一切生存、生命、生活活动诗意化和审美化,生发出多维美学范式,即生存美学、生活美学、生命美学、生态美学。它们彼此相互依存、交织,共同筑起儿童文学美学的艺术天空... 作为开启人类心智的文学门类之一,儿童文学将儿童与自然相处过程中的一切生存、生命、生活活动诗意化和审美化,生发出多维美学范式,即生存美学、生活美学、生命美学、生态美学。它们彼此相互依存、交织,共同筑起儿童文学美学的艺术天空。在此背景下,基于人类学美学视野,探究了儿童文学多维美学范式,促进儿童文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美学 儿童文学 多维美学范式
下载PDF
探寻“审美普遍规律”的人类学视角——从康德到泰勒:西方审美人类学的本土传统溯源
6
作者 陈杰 《美育学刊》 2024年第2期88-96,共9页
美国学者马歇尔·萨林斯将“人类学”概念区分为以“他者”为研究重心的现代文化人类学和西方古典的本土人类学两种模式,为我们理解审美人类学的发展演变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西方古典美学家已经运用人类学的视野来探寻“审美的普... 美国学者马歇尔·萨林斯将“人类学”概念区分为以“他者”为研究重心的现代文化人类学和西方古典的本土人类学两种模式,为我们理解审美人类学的发展演变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西方古典美学家已经运用人类学的视野来探寻“审美的普遍规律”问题,但这些理论尝试却一直未受到学界的重视和发掘。通过梳理西方古典式的人类学美学观到现代审美人类学的理论轨迹,可以发现审美人类学是西方古典本土人类学美学观现代化的一条理论路径。正是在古典的主体性哲学人类学向现代的文化人类学的转变过程中,西方理论家们逐渐明确了文化语境意识,进而使美学研究完成了从求助于哲学人类学视野到借用文化人类学方法的转变,这标志着现代审美人类学的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人类学美学 文化转向 语境 审美人类学
下载PDF
美学人类学:一种跨文化的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罗素.沙曼 孙文刚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7-96,共10页
美学由于与从共同的、可观察的认知过程中移除出去的主观的、定性的感官活动相联系,使得它经常被社会科学的探究排除在外。这种立场忽视了审美经验的现象学方面,而支持了一种僵化的、康德式的审美无功利的美学观。美学人类学作为研究人... 美学由于与从共同的、可观察的认知过程中移除出去的主观的、定性的感官活动相联系,使得它经常被社会科学的探究排除在外。这种立场忽视了审美经验的现象学方面,而支持了一种僵化的、康德式的审美无功利的美学观。美学人类学作为研究人类审美系统的一种新模式,必须在一个更具包容性的、跨文化的和文化相对主义的角度对美学中的美感和审美表达的问题做出重新的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人类学 美感 审美表达 美学 跨文化
原文传递
审美想象新探——人类学美学札记 被引量:1
8
作者 潘知常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41-44,共4页
想象实在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象回忆一样。它同样是人的最高的价值器官,是人性的又一语言,也是使人的生命的价值超越成为可能的中介(关于回忆,请参看我的论文:《生命的反刍》)。因此,想象与回忆密切相关。它们共同组成了既回忆遥远... 想象实在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象回忆一样。它同样是人的最高的价值器官,是人性的又一语言,也是使人的生命的价值超越成为可能的中介(关于回忆,请参看我的论文:《生命的反刍》)。因此,想象与回忆密切相关。它们共同组成了既回忆遥远的过去又憧憬奇丽的未来的雅努斯神的肖像。回忆本身就是一种变形,想象的源头又潜在于回忆之中;回忆之中孕含着想象的要素,想象的深度又不能不决定于回忆的深度,它们共同建造了一个无限宽广、金碧辉煌的意义世界。这世界是对现实世界的否定,又是对未来世界的憧憬。其根本之处在于从短暂的人生中去企望永恒,在于冲破有限的牢笼、无休无止地去追求那永远走在自己前头的东西、永远也不能占有的、无限遥远的东西。不过,想象与回忆又毕竟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世界 未来世界 札记 努斯 人性 语言 精神家园 肖像 人类学美学 想象力
下载PDF
试论史前艺术的始源性意义:存在·活动·认知——当代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美学研究之十二 被引量:2
9
作者 郑元者 《求是学刊》 CSSCI 1997年第6期73-78,共6页
在当代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美学的学科建设中,深入探索史前艺术的始源性意义,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文立足于艺术起源学的学术视野,从“存在”、“活动”和“认知”三方面的综合上对史前艺术的始源性意义作了较深入的分析。文章指出... 在当代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美学的学科建设中,深入探索史前艺术的始源性意义,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文立足于艺术起源学的学术视野,从“存在”、“活动”和“认知”三方面的综合上对史前艺术的始源性意义作了较深入的分析。文章指出:艺术的起源或起源中的艺术,是对存在得以显现的处所的最初标识,史前艺术拥有最具始源性的存在状态和活动本性;史前艺术对存在的呈现只能在史前人类的实际的艺术活动中予以理解,而不能从某种不言自明的存在范畴出发来演绎、解释实际的史前艺术活动;任何形态的史前艺术活动,都离不开活动者的感官和心理方面的基础,艺术活动的过程,是一个感官上和心理上的开展的过程,是一个对外在现实和内在现实的认知过程,由此显示出自身的存在性意义。总之,在艺术起源问题与艺术中的存在问题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艺术 艺术起源 人类学美学 当代马克思主义 史前人类 海德格尔 “存在” 史前意识形态 存在者 存在性
下载PDF
建筑美学对文旅产业的启示
10
作者 刘畅 《经济师》 2024年第6期224-226,共3页
在当前全球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中,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正逐渐成为国家软实力和文化传播的关键平台。随着消费者对于旅游体验要求的不断提高,文旅产业融合了文化、历史与美学要素,以期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在此背景... 在当前全球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中,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正逐渐成为国家软实力和文化传播的关键平台。随着消费者对于旅游体验要求的不断提高,文旅产业融合了文化、历史与美学要素,以期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在此背景下,建筑美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和审美资源,其在塑造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和深度体验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建筑美学如何有效融入文旅产业发展,提升旅游体验质量并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聚焦于建筑风格、空间布局、材料使用等建筑美学维度,以及这些维度如何与地方文化和历史背景相融合,进而创造出独特的旅游吸引力。通过对多个成功的文旅项目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建筑美学不仅能够增强旅游目的地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共鸣,还能有效地传达地方文化特色和历史故事。这种融合不仅提升了游客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也为当地社区带来了经济和社会上的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人类学美学 建筑学 建筑学美学 文旅产业
下载PDF
艺术起源与美的情境性——当代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美学研究之十四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元者 《百色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10-13,共4页
在以往的美学研究中,“美”的历史情境性问题往往被忽视。本文立足于当代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美学这一新的学科视野,从艺术起源这一核心问题为视角,揭示了“美”在史前时代的存在境况和精神逻辑,阐释了“美”的情境性特点,提出了“美在情... 在以往的美学研究中,“美”的历史情境性问题往往被忽视。本文立足于当代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美学这一新的学科视野,从艺术起源这一核心问题为视角,揭示了“美”在史前时代的存在境况和精神逻辑,阐释了“美”的情境性特点,提出了“美在情境中”的学术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美学 艺术起源 情境性
全文增补中
蒋孔阳的美论及其人类学美学主题 被引量:10
12
作者 郑元者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68-75,共8页
蒋孔阳的美论及其人类学美学主题郑元者目前,中国的美学建设正处在世纪末的最后冲刺阶段,蒋孔阳的美学思想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一个新体系,在理论形态上显然具有历史总结和再创造的品格。因此,如何对蒋孔阳的美... 蒋孔阳的美论及其人类学美学主题郑元者目前,中国的美学建设正处在世纪末的最后冲刺阶段,蒋孔阳的美学思想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一个新体系,在理论形态上显然具有历史总结和再创造的品格。因此,如何对蒋孔阳的美学思想做出具体、系统的研究,深入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孔阳 人类学美学 审美关系 美的本质 人的本质力量 卡尔·波普尔 美学 美学思想 逻辑性 美学研究
下载PDF
关于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美学的思考 被引量:15
13
作者 蒋孔阳 郑元者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5,共4页
关键词 人类学美学 马克思主义美学 审美关系 人的全面发展 审美意识 当代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美学思想 审美创造 中国特色
下载PDF
人类学美学浅论
14
作者 白涛 孙华杰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16-19,共4页
人类学美学的崛起 ,标志着美学从自然本体论、社会本体论 ,向着以人文精神为根基的人学本体论的转换 ,成为美学研究的基本方向。它的基本宗旨之一 ,就是高扬人文精神 ,正确引导大众走出感性沉沦的误区 ,超越单纯追求感性快乐的误区 ,向... 人类学美学的崛起 ,标志着美学从自然本体论、社会本体论 ,向着以人文精神为根基的人学本体论的转换 ,成为美学研究的基本方向。它的基本宗旨之一 ,就是高扬人文精神 ,正确引导大众走出感性沉沦的误区 ,超越单纯追求感性快乐的误区 ,向着多方位、多元化 ,以及感性与理性相协调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美学 人文精神 人学本体论 审美价值标准 感性与理性相结合
下载PDF
马克思人类学美学思想略论 被引量:1
15
作者 赖大仁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7-53,共7页
当我们着眼于马克思的美学思想并进行考察的时候,面对的一个基本事实是,他并没有专门的美学著述,即使是人们经常提到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也主要是哲学和经济学著作,当然其中表述了一些天才的美学思想;而且,马克思在涉及有关美学... 当我们着眼于马克思的美学思想并进行考察的时候,面对的一个基本事实是,他并没有专门的美学著述,即使是人们经常提到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也主要是哲学和经济学著作,当然其中表述了一些天才的美学思想;而且,马克思在涉及有关美学问题的时候也往往不是集中笔墨论述,而是信笔所至的发挥。但是这并不影响马克思的美学思想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及睿智深刻。而其深刻的根源正在于他不是局限于艺术和审美的范围纯思辨或纯经验地谈论美学问题,而是在他整个人的学说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美学 马克思 人的本质力量 对象世界 人的感觉 生命活动 占有对象 对象化活动 美学思想 审美感觉
下载PDF
音乐的本质属性再思考——音乐美学与音乐人类学的视域融合
16
作者 徐瑞婕 《北方音乐》 2018年第21期239-241,251,共4页
文章由"音乐本体"的论点出发,兼及后现代等理论对于中西文化差异的反思对比,引出对音乐本质属性的再思考:认为音乐的本质属性不仅是使得音乐成为音乐的本质规定性,着眼点更在于它的呈现方式、生存状态以及意义构成上。并通过... 文章由"音乐本体"的论点出发,兼及后现代等理论对于中西文化差异的反思对比,引出对音乐本质属性的再思考:认为音乐的本质属性不仅是使得音乐成为音乐的本质规定性,着眼点更在于它的呈现方式、生存状态以及意义构成上。并通过集合美学和人类学层面对客观音声和主观意识的视域融合,以尝试探讨上述追问,再一度摸寻中国文化语境中关于音乐本质属性问题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美学 音乐人类学 音乐本质属性 概念特征 深层文化结构
下载PDF
审美活动三题——人类学美学札记之十
17
作者 潘知常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1期45-52,共8页
1 审美活动是使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永远难以安分的诱惑。试想,生命是那样异乎寻常的沉重。在浸染着酸楚、苦闷与忧伤的生活道路上,你推动着锈损僵滞的伊克希翁的风火之轮,在永恒的失望、挣扎、消解与希望、憧憬、追求之间。
关键词 审美活动 人类学美学 三题 札记 生命活动 人的需要 马克思 终极追问 道德活动 终极价值
下载PDF
生命存在与审美超越——关于人类学美学的思考
18
作者 宋炜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1期102-107,共6页
人的存在是自然生命存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人的生命活动与其它生命活动有着本质的不同.人的生命存在是一种自觉性的存在,人类通过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不断地调整、控制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并按着人的愿望、意志与目的改造... 人的存在是自然生命存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人的生命活动与其它生命活动有着本质的不同.人的生命存在是一种自觉性的存在,人类通过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不断地调整、控制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并按着人的愿望、意志与目的改造和加工着人所生存的外部世界.劳动实践活动,一方面使自然界成为人化的自然,另一方面,人也在改造自然界的同时,逐渐建构起主体的心理结构,建构起自己独特的生命存在方式.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整个历史也就是“自然向人生成”的历史,自然界的生命形态进化到人这一族类,才真正充分地体现了生命系统不断进行优化选择,不断向最有序目标迈进的宇宙合规律性和宇宙合目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美学 人的生命 生命存在 审美超越 宇宙和谐 人类生命 超越性 生命活动 哲学人类学 审美现象
下载PDF
心灵的亲证:中国艺术人类学探寻历程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迎新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3-29,共7页
当代人类学美学是“文化学转向”在美学领域的一个直接成果,郑元者等学者的人类学美学和艺术人类学研究是其中的突出代表。该研究以跨学科、跨文化研究为基本的学术导向,立足于艺术起源学和民间文艺学课题及其基本结论,展开了全面系统... 当代人类学美学是“文化学转向”在美学领域的一个直接成果,郑元者等学者的人类学美学和艺术人类学研究是其中的突出代表。该研究以跨学科、跨文化研究为基本的学术导向,立足于艺术起源学和民间文艺学课题及其基本结论,展开了全面系统的人类学美学研究,并形成了图腾艺术与艺术起源学研究、民间文艺学研究、艺术人类学研究、美学的人类学重构和实验性写作研究等系列研究链,从而建构起一条独具特色的人类学美学研究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元者 人类学美学道路
下载PDF
艺术与人生——一种人类学本体论的思考
20
作者 万千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73-76,共4页
人类之所以从诞生之日起,就与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从人类学本体论的角度来看,正是因为艺术与人类的生命本质休戚相关。具体地说,艺术并不仅仅是外在于人的一种手段,它本身还是人类的一种生存目的,
关键词 人类学本体论 生命本质 审美 人类学本体论美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 艺术作品 现实世界 生命世界 德国美学 理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