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77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触觉美感的美学依据——论书法艺术的触觉美感其二
1
作者 熊洪斌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63-66,75,共5页
触觉美感是一个被美学忽视的问题。西方理性主义传统美学错误地认为"触觉"只是本能的官能感觉。而其宗教视之更不在话下。中国审美文化也避讳或忽略这个问题,但从其整体思维与全面体味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上看,似乎隐隐地透... 触觉美感是一个被美学忽视的问题。西方理性主义传统美学错误地认为"触觉"只是本能的官能感觉。而其宗教视之更不在话下。中国审美文化也避讳或忽略这个问题,但从其整体思维与全面体味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上看,似乎隐隐地透露出"触觉美"的一些信息。马克思关于"整体的人"和"人的本质力量"以及人与自然、人与工具等重要思想是我们思考"触觉美感"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觉美感 美学 肉身感性 妙学
下载PDF
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美学依据浅析
2
作者 刘方林 《包装世界》 2014年第6期76-77,81,共3页
本文从对象主体性的角度,将城市公共设施与人置于一个相互照应的整体中来思考,通过分析人的本质属性需求来探索研究人所能感受到的美的基本依据及其规律,为设计建造美好、和谐的城市人、物关系提供美学理论依据。
关键词 城市公共设施 属性需求 美学
下载PDF
女胸衣设计的美学依据 被引量:2
3
作者 潘海音 《艺术设计研究》 1997年第1期30-32,共3页
关键词 乳房 胸衣 比例关系 美学 健美训练 女性身体 人体美 黄金比例 圆盘型 形式和内容
下载PDF
论诗画融合的美学依据 被引量:3
4
作者 周桂峰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24-32,共9页
本文在考察了中国艺术史上诗画结合的过程之后,依据中国诗画结合的艺术实践,论述了中国诗画艺术原理的共通性:都是表现艺术,都讲究“虚实相生”,以及他们之间物质媒介不同的差异性与追求互补的吸引力,从而以此为中国诗画融合的美... 本文在考察了中国艺术史上诗画结合的过程之后,依据中国诗画结合的艺术实践,论述了中国诗画艺术原理的共通性:都是表现艺术,都讲究“虚实相生”,以及他们之间物质媒介不同的差异性与追求互补的吸引力,从而以此为中国诗画融合的美学依据。进而阐述了中国诗画融合艺术传统形成的“土壤”和“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诗画 艺术传统 美学
下载PDF
骈体文形式特征在《周易》思想中的美学依据
5
作者 张洪海 《柳州师专学报》 2007年第2期1-4,共4页
骈体文四大形式特征(裁对、隶事、声律、敷藻)无不符合审美法则,有其存在的哲学和美学基础。《周易》思想作为我国传统儒道文化的哲学基础,以自然为准则,统摄万象。骈体文形式的四大审美特质与《周易》中的阴阳对举的思维方式、百虑一... 骈体文四大形式特征(裁对、隶事、声律、敷藻)无不符合审美法则,有其存在的哲学和美学基础。《周易》思想作为我国传统儒道文化的哲学基础,以自然为准则,统摄万象。骈体文形式的四大审美特质与《周易》中的阴阳对举的思维方式、百虑一致的重象观念、声气应求的和谐理念以及附丽藻绘的审美思辩无不一一相契。本文主要借助《周易》这本奇书来阐明骈体文审美特质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骈体文 形式特征 《周易》 美学
下载PDF
再探经典电视剧《父母爱情》热播的美学依据
6
作者 王金枝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第16期162-164,共3页
电视剧《父母爱情》自2014年2月首播,便赢得了各个年龄段观众的喜爱,直至8年后的今天,该剧仍然热度不减,成为毋庸置疑的国剧之光。该剧热度不减的美学密码在于其将新媒体时代的新经典美学和既有的其他美学形态融会贯通于电视剧艺术中。... 电视剧《父母爱情》自2014年2月首播,便赢得了各个年龄段观众的喜爱,直至8年后的今天,该剧仍然热度不减,成为毋庸置疑的国剧之光。该剧热度不减的美学密码在于其将新媒体时代的新经典美学和既有的其他美学形态融会贯通于电视剧艺术中。从《父母爱情》的热度可以看出,把握上述综合的美的规律有利于国产电视剧的创新创造性发展,因此本文再探经典电视剧《父母爱情》热播的美学依据,为未来电视剧的创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意象 电视剧 父母爱情
下载PDF
论动漫艺术中抽象符号产生的美学依据
7
作者 林珍香 《美术教育研究》 2020年第6期93-94,共2页
动漫的抽象符号化特征是动漫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的主要标志之一。动漫抽象符号逻辑行为及其审美思想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基于西方文明中自然秩序观在文学艺术领域的转化结果,并在现代科学和符号论美学的影响下逐渐体系化的。该文基... 动漫的抽象符号化特征是动漫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的主要标志之一。动漫抽象符号逻辑行为及其审美思想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基于西方文明中自然秩序观在文学艺术领域的转化结果,并在现代科学和符号论美学的影响下逐渐体系化的。该文基于动漫造型的抽象符号化特征,探寻其产生的思想渊源和官能效应的美学依据,旨在说明这种抽象符号是人类普遍直觉经验中对艺术的自发性抽象和自发性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漫 抽象符号 美学 官能效应
下载PDF
科幻电影美学的理论建构(中国篇) 被引量:1
8
作者 黄鸣奋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9-218,共10页
我国科幻电影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进入新世纪之后迎来了高潮迭起的新局面。这不仅表现为《流浪地球》及其续集这样的精品彰显文化创意与电影工业的实绩,而且体现在广大观众对国产科幻电影逐渐增长的期盼与赞许。与此相应,学术界从有关... 我国科幻电影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进入新世纪之后迎来了高潮迭起的新局面。这不仅表现为《流浪地球》及其续集这样的精品彰显文化创意与电影工业的实绩,而且体现在广大观众对国产科幻电影逐渐增长的期盼与赞许。与此相应,学术界从有关国产科幻电影“缺门”的焦虑转向对成功作品宝贵经验的深入分析、对建构科幻电影美学的理论热情。推进上述建构的关键之一是从系统性的角度把握科幻电影的流动边界与丰富内涵,不只着眼于具体作者与影片的异彩纷呈,而且着眼于可运用的美学资源与审美视角的丰富多样。如果将科幻电影视为兼备科技关注与艺术诉求的特殊媒体,可以引入传播要素原理阐述科幻电影美学理论建构的多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电影 美学研究 中国文论
下载PDF
从Midjourney到Sora:生成式AI与美学革命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冠军 《阅江学刊》 2024年第3期85-92,174,共9页
深刻影响时代的技术,已然关乎人类对世界与自我之认知的深化问题。从Midjourney、Sora到更近的Genie,人工智能技术向我们呈现出人类与世界进行深层次的,甚至在物理底层的重新展开沟通的可能性。在此意义上,AIGC就绝不局限于“AI generat... 深刻影响时代的技术,已然关乎人类对世界与自我之认知的深化问题。从Midjourney、Sora到更近的Genie,人工智能技术向我们呈现出人类与世界进行深层次的,甚至在物理底层的重新展开沟通的可能性。在此意义上,AIGC就绝不局限于“AI generated content”这一定义,而是可以被重新定义为“an impossibly great civilization”。据此,我们可以对“人际互动”与“人机互动”做出对勘式反思: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人的反应往往是由一系列事件和话语累积所触发的;而在与AI交谈时,人们话语的选择同样决定了AI生成内容的质量和倾向。世界在物理/政治意义上的化成诚然在本体论意义上需要“互动”(interaction),尤其在经由生成式AI所掀起的美学革命中,要点并非定义“美”,而是在互相触动中去创造“美”。在人与人、人与非人类的不预设界限的创造性合作中,这个世界才有真正的美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RA 人工智能 生成式人工智能 美学革命 美育
下载PDF
地理叙事的美学意义——论苏炜作品的浪漫美学与生态美学构建
10
作者 邹建军 王冠含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3-160,共8页
美国华文作家苏炜的小说和散文作品,具有独特的地理叙事特征并体现出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可贵理念。其长篇小说通过构建奇异的地理空间结构,塑造奇幻人物形象,借助地理意象和景观的象征与神话修辞,展现出浪漫主义美学风格。《小鸟依人》... 美国华文作家苏炜的小说和散文作品,具有独特的地理叙事特征并体现出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可贵理念。其长篇小说通过构建奇异的地理空间结构,塑造奇幻人物形象,借助地理意象和景观的象征与神话修辞,展现出浪漫主义美学风格。《小鸟依人》《独自面对》等短篇小说和散文作品,因植根于浪漫主义美学中对自然地理的敬畏之情,进一步发展出鲜明的生态美学风格。地理叙事在构建这两种美学风格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为作家提供了创作方法,更为批评者提供了解读浪漫主义和生态主义作品的理论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炜 地理叙事 浪漫美学 生态美学
下载PDF
创新时代下桥梁美学课程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
11
作者 杨国俊 杜永峰 +4 位作者 李万润 项长生 李喜梅 冯微 王英 《高等建筑教育》 2024年第3期154-162,共9页
桥梁美学课程建设对培养桥梁技术创造力和美学创新素养兼备的综合型人才至关重要。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参与感,积极探索创新时代下桥梁美学课程教学模式,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BOPPP... 桥梁美学课程建设对培养桥梁技术创造力和美学创新素养兼备的综合型人才至关重要。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参与感,积极探索创新时代下桥梁美学课程教学模式,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BOPPPS教学设计方法,建立了以改革为导向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了以工程实践为指导的项目式教学,增加了以新技术为牵引的直播教学,整个教学中贯穿了“浸入式”课程思政。通过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和获得感,培养学生对桥梁技术与艺术结合的综合思维创新能力,促进作品设计的丰富性和表现力。此外,从桥梁美学专业课衍生出桥梁文化与美学通识课,让更多的学生掌握桥梁文化和美学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创新时代下,通过探索和实践桥梁美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为我校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培养具备技术创新能力和美学素养的综合型创新人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时代 桥梁美学 直播教学 课程教学改革
下载PDF
医学美学教育在医疗美容专业研究生培养中的必要性探究
12
作者 曾丽 宋升华 +4 位作者 申旭 王一豪 陈燕 廖俊琳 陈碾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8期167-170,共4页
医学美学教育在医疗美容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往往容易被导师和学生忽视。文章通过笔者多年在医疗美容行业积累的临床经验和培养学生的心得,将医疗美容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和医学美学标准的树立结合起来,重点探讨了医... 医学美学教育在医疗美容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往往容易被导师和学生忽视。文章通过笔者多年在医疗美容行业积累的临床经验和培养学生的心得,将医疗美容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和医学美学标准的树立结合起来,重点探讨了医学美学的特殊性,以及医疗美容专业研究生如何培养科学的医学美学观等内容。文章详细阐述了医学美学的本质,医学美学的特殊性,以及研究生如何树立科学的医学美学观,这些将为培养高质量的医疗美容专业硕士研究生,促进科学的医学美学标准在美容行业的树立提供理论基础,最终实现国内医疗美容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美日益增加的需求,保障求美者的生命健康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美学 医疗美容 医学美学教育 医学审学观 医患沟通 医学摄影
下载PDF
基于美学需求的个案护理模式对乳腺癌保乳切除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和瘢痕的影响
13
作者 杨丽华 谭琳 +1 位作者 卢怡 孙娟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美学需求的个案护理模式对乳腺癌保乳切除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和瘢痕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2年2月笔者医院行乳腺癌保乳切除术的106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3)。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 目的:探究基于美学需求的个案护理模式对乳腺癌保乳切除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和瘢痕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2年2月笔者医院行乳腺癌保乳切除术的106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3)。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基于美学需求的个案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自尊量表(Rosenberg senesteem scale,RSES)]、生活质量[乳腺癌生存质量测评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breast,FACT-B)]、瘢痕[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的SAS、SDS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RSES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3、6个月,观察组的V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FACT-B各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状况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6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40%(P<0.05)。结论:基于美学需求的个案护理模式能够改善乳腺癌保乳切除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减轻术后瘢痕,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切除术 美学需求 心理状态 瘢痕 个案护理模式
下载PDF
《伟大征程》的“人民性”底蕴及其政治美学表达
14
作者 王玉 刘炼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91,共7页
《伟大征程》是继《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复兴之路》《奋斗吧中华儿女》之后的又一部大型情景史诗,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辉煌进程。《伟大征程》不但继承与发扬了中国共产党“人民性文艺”... 《伟大征程》是继《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复兴之路》《奋斗吧中华儿女》之后的又一部大型情景史诗,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辉煌进程。《伟大征程》不但继承与发扬了中国共产党“人民性文艺”的创作宗旨,还特别突出“人民史观”的政治审美叙事,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价值追求,折射出其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美学表达。《伟大征程》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不但扩充了“人民性”的内涵,更是将其政治审美的境界提升到“人类终极关怀”的高度,推动人类和平共赢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大征程》 政治美学 人民性
下载PDF
21世纪国学与美学的文化自信——王岳川教授访谈
15
作者 王岳川 时胜勋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4年第3期1-11,F0002,共12页
访谈时间:2024年1月访谈地点:北京大学时胜勋(以下简称“时”):王老师您好,您是当代美学界卓有建树的学者,在国学、中国美学、文艺美学、书法美学、西方美学等领域发表论文500余篇,出版著作达50余部,总字数近千万言。
关键词 书法美学 王岳川 文化自信 文艺美学 当代美学 西方美学 国学 访谈时间
下载PDF
基于ES景观美学服务制图的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系统构建--以富顺县新湾片区为例
16
作者 赵珂 夏清清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49,共7页
在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系统网络化构建的探讨中,针对从自然生态系统本身出发、以绿地廊道连接绿地斑块的生态网络化构建方法容易出现预期结果远离人口集聚地、不易为人所用的空间不匹配问题,靶向构建自然生态保护利用与人类社会需求相互匹... 在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系统网络化构建的探讨中,针对从自然生态系统本身出发、以绿地廊道连接绿地斑块的生态网络化构建方法容易出现预期结果远离人口集聚地、不易为人所用的空间不匹配问题,靶向构建自然生态保护利用与人类社会需求相互匹配的绿色开敞空间系统目标,引入生态系统服务概念,遵循其提供的以“服务流”链接自然生态供给与人类社会需求的级联框架,运用网络科学的中心度量方法,创新性建立由“挖掘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系统自然生态系统服务潜能的景观美学服务供给制图-评估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系统社会需求的景观美学服务需求制图-权衡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系统的景观美学服务流制图”三部分组成的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系统构建景观美学服务“供需流级联”网络制图方法,促成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系统网络不仅将破碎的生态环境恢复为一个连续整体自然生态系统,还具有匹配自然生态供给与人类社会需求的内在联系,推动人居环境绿化“从自然生态内在保护到价值外显利用”的积极生态保护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绿色开敞空间 生态系统服务 景观美学服务 空间制图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生态美学素养现状特征研究
17
作者 章志琴 唐菲 王宛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252-257,261,共7页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农业农村的具体体现,农民生态美学素养决定乡村振兴的广度和深度。为了解我国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生态美学素养现状,以江南Y地区农民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美学政策认知、理论认知和践行度3个维度19...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农业农村的具体体现,农民生态美学素养决定乡村振兴的广度和深度。为了解我国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生态美学素养现状,以江南Y地区农民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美学政策认知、理论认知和践行度3个维度19个指标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层次分析法研究了农民生态美学素养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农民中,其总体的生态美学素养和3个维度的分值均无显著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农民中,70岁以上人群的生态美学政策认知、理论认知、践行度和总体的生态美学素养分值均显著(P<0.05)低于70岁以下农民,70岁以下人群的生态美学素养分值无显著差异;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民中,其生态美学素养呈现政策认知、理论认知、践行度以及总体的生态美学素养分值随学历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不同职业人群的农民践行度分值无显著差异,退休农民的生态美学政策认知分值、理论认知分值和总体的生态美学素养分值均显著(P<0.05)低于其他人群。从生态美学素养标准分的均分来看,农民生态美学素养整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处于生态美学政策认知高水平区间的人群比例(57.83%)远高于生态美学理论认知高水平区间的人群比例(10.84%)和生态美学践行度高水平区间的人群比例(15.66%)。研究结果为农民生态美学素养特征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为制定农民生态美学素养提升策略提供一定的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生态美学素养 政策认知 理论认知 践行度
下载PDF
国家公园景观视觉美学质量对公众生理反应的影响
18
作者 王鹏 俞飞 +3 位作者 何友均 李乐 高志强 杨文娟 《自然保护地》 CSCD 2024年第1期13-24,共12页
【目的】评估景观视觉美学质量及其对公众的生理影响,为构建国家公园景观资源评价制度提供决策参考。【方法】采用美景度(Scenic beauty evaluation,SBE)、K−均值聚类、ArcGis空间分析与生理反应测定实验等技术方法,探讨钱江源国家公园... 【目的】评估景观视觉美学质量及其对公众的生理影响,为构建国家公园景观资源评价制度提供决策参考。【方法】采用美景度(Scenic beauty evaluation,SBE)、K−均值聚类、ArcGis空间分析与生理反应测定实验等技术方法,探讨钱江源国家公园景观视觉美学质量及其对公众生理反应的影响。【结果】①钱江源国家公园景观视觉美学质量处于中高水平,文化景观(SBE 76.33)>水域景观(SBE 76.15)>森林景观(SBE 74.57)>乡村景观(SBE 72.29);②钱江源国家公园视觉美学质量呈现中部高、南北低的空间格局特征,游憩展示区(SBE 76.84)>传统利用区(SBE 75.63)>生态保育区(SBE 74.57)>核心保护区(SBE 69.16);③景观视觉美学感知会使人出现皮肤电导水平下降、呼吸频率增加的生理反应变化。美学质量最高的文化景观,其呼吸频率变化值最大(0.907 resp);美学质量最低的乡村景观,其呼吸频率变化值最小(0.528 resp)。【结论】相比景观面积规模,景观元素的多样性以及元素间的视觉协调性更能影响景观美学质量评价,并促使公众皮肤电导率和呼吸频率等生理指标发生变化。建议从视觉感官与促进人体健康等角度,加强多功能景观管理,尤其是游憩林与康养林的精细化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景观资源评价 景观美学 美景度 生理反应
下载PDF
大思政理念下旅游美学课程思政改革模式与路径研究
19
作者 张骏 卢凤萍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92-94,共3页
旅游美学是旅游职业教育开展美育工作的关键性课程。在大思政理念指导下,通过旅游美学课程思政改革可以促进德育、美育一体化发展,推动“五育并举”工作的实施。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和美学学科的属性出发,可构建起以“德技并修,以美育人”... 旅游美学是旅游职业教育开展美育工作的关键性课程。在大思政理念指导下,通过旅游美学课程思政改革可以促进德育、美育一体化发展,推动“五育并举”工作的实施。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和美学学科的属性出发,可构建起以“德技并修,以美育人”为中心的旅游美学课程思政改革模式,并从旅游审美主体、旅游审美客体、旅游审美介体三个教学维度,梳理课程思政改革的内容体系。在此基础上从教学任务的设计、学习方法的引导、教学空间的打造、教学场域的构建和学习评价的开展角度提出旅游美学课程思政改革的具体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理念 旅游美学 课程思政
下载PDF
“物色”作为中华感兴美学精神之光的灿烂显现
20
作者 陶水平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57-72,共16页
“物色”作为中华感兴美学理论的一个基本范畴,最初由刘勰提出。“物色”既是中华古典艺术审美“感物”“感兴”“比兴”得以发生的对象来源,又是古典艺术“意象”“气象”“意境”得以生成的重要基础。物色论是进入中国古典美学尤其是... “物色”作为中华感兴美学理论的一个基本范畴,最初由刘勰提出。“物色”既是中华古典艺术审美“感物”“感兴”“比兴”得以发生的对象来源,又是古典艺术“意象”“气象”“意境”得以生成的重要基础。物色论是进入中国古典美学尤其是感兴美学研究的必经之路,但学界对物色论美学范畴的研究相对薄弱。“物色”美学范畴在中国美学史上形成了一个绵延不断的学术谱系。“物色”美学范畴的哲学基础是中国古代气论哲学和气感哲学。“物色”是宇宙元气和天地精神在自然物象之声色状貌光影中的感性闪耀,同时又是人的德性精神之光与自由精神之光的生动呈现。物色成为中华感兴美学精神之光的灿烂显现。物色论美学可与西方美学的自然美论、形式美论、审美感性论、灿烂感性论、存在境域论加以比较,亦可与德国古典美学精神和马克思主义美学精神相互发明。物色美学范畴因而具有重要的当代意义和普遍价值,值得展开系统研究和现代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色 感兴 美学 中华感兴美学 美学精神 灿烂显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