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媒体课堂教学的美学判断 被引量:2
1
作者 林子 《中小学电教(综合)》 2003年第6期21-22,共2页
多媒体课堂教学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信息技术、网络知识等于一体,融教育心理学、传播学等多种学科因素于一身,“杂取种种”而自成一家。其教学设计、操作要领、呈现效果等涵盖了十分丰富的美学... 多媒体课堂教学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信息技术、网络知识等于一体,融教育心理学、传播学等多种学科因素于一身,“杂取种种”而自成一家。其教学设计、操作要领、呈现效果等涵盖了十分丰富的美学内容。从审美判断入手,探索它的美学特点,揭示其美学规律,对于我们科学地进行课堂多媒体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课堂教学 美学判断 教学质量
原文传递
挥之不去的卡夫卡味儿 被引量:2
2
作者 童明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3年第2期26-38,共13页
卡夫卡虚构的讽喻和寓言为什么有挥之不去的强烈现实感?本文作者认为,卡夫卡味儿(the Kafkaesque)不是负面情绪的释放那么简单,而是卡夫卡对自由的强烈渴望、对不自由状况的深刻认识以及他独特的文学游戏形成的“负面能力”(negative ca... 卡夫卡虚构的讽喻和寓言为什么有挥之不去的强烈现实感?本文作者认为,卡夫卡味儿(the Kafkaesque)不是负面情绪的释放那么简单,而是卡夫卡对自由的强烈渴望、对不自由状况的深刻认识以及他独特的文学游戏形成的“负面能力”(negative capability),因而值得进一步的分析探讨。卡夫卡作品中强烈的压抑感,讽喻地指向一种父权/威权的秩序或体系,就其生成逻辑而言,属于“逻格斯中心主义”(logocentrism)的结构。其社会象征秩序形成权力的“中心”和“边缘”的二元对立,并遵循荒谬的罪与罚之法,形成两极之间各色人物特殊的生存和心理状态;用后殖民研究的术语,可称之为“内部殖民主义”(internal colonialism)。卡夫卡以反讽和悖论呈现绝对权力,比如:卡夫卡以死亡象征绝对权力,但濒死的权力依然有足够力量扼杀上升的生命;此种体系的官僚运作远不止于繁文缛节,而是将残忍和荒谬变成天经地义;它引起的恐惧以封闭空间再现,既狭小又无限大。笔者汲取莎士比亚、本雅明(Walter Benjamin)、桑塔亚纳(George Santayana)、济慈(John Keats)、什克洛夫斯基(Victor Shklovsky)的智慧,以卡夫卡若干中短篇为例,深入讨论卡夫卡味儿如何根植于他的美学判断。卡夫卡作品的“美感”是一股潜于无形的善念,亦即对自由的渴望和执着;卡夫卡修辞的魅力之一,是他能将梦魇雕刻为一个个本雅明称之为“形姿”(gestus,gesture)的片刻,形成反讽、悖论、模糊等修辞效果的相反命题并存,为文本解读提供认真思辨的游戏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夫卡味儿 逻格斯中心的结构 现代讽喻 二律背反 反讽 美学判断 负面能力
下载PDF
阅读视野嬗变中的王安石《明妃曲》 被引量:2
3
作者 易淑琼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5年第3期18-21,共4页
宋代王安石《明妃曲》的阐释里程,可厘定为历史批评(诗旨)和美学判断(诗艺)两条线索。解读的重点在于备受争议的“人生失意无南北”和“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句。梳理、辨析《明妃曲》迄今为止的接受史、文本解读上的歧见或... 宋代王安石《明妃曲》的阐释里程,可厘定为历史批评(诗旨)和美学判断(诗艺)两条线索。解读的重点在于备受争议的“人生失意无南北”和“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句。梳理、辨析《明妃曲》迄今为止的接受史、文本解读上的歧见或多义性阐释实际上清晰地勾勒出不同时代不同读者阅读视野的嬗变史,因为理解本身就是读者的主观性反响和文本的客观性存在二者的交互作用,故而,《明妃曲》的阐释实际上即成为姚斯所说的一种“当代的存在”。但不管每一时代的读者怎样试图求得确解,都有其阐释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明妃曲》 历史批评 美学判断 当代的存在
下载PDF
启蒙主义与中国文学史的现代书写
4
作者 颜水生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9-166,共8页
中国文学史书写是20世纪初期的中国启蒙运动的重要产物。中国文学史书写的启蒙主义追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科学启蒙使文学史书写崇尚科学精神、科学观念和科学方法,文学史书写形成了以进化论为核心的文学史观和对"科学历史&q... 中国文学史书写是20世纪初期的中国启蒙运动的重要产物。中国文学史书写的启蒙主义追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科学启蒙使文学史书写崇尚科学精神、科学观念和科学方法,文学史书写形成了以进化论为核心的文学史观和对"科学历史"的建构,但是进化论又使文学史书写形成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科学历史"的建构也有可能使文学史书写陷入困境。其次,政治启蒙使文学史书写表现出明确的反封建意识和现代民族国家观念,但是文学史书写演变成政治启蒙的工具以后,文学史书写有可能丧失科学性质和文学价值。最后,美学启蒙深刻影响了文学史概念界定和价值判断,奠定了美学标准在文学史书写中的重要地位,但是美学启蒙先天的局限性又给文学史书写带来一些结构性问题,有可能使文学史书写陷入纯文学的象牙塔和形式主义迷宫。因此,文学史书写应该实现科学追求、政治意识与美学判断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 启蒙主义 科学性质 政治意识 美学判断
下载PDF
空间的表情——形态构成浅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辉 胡彦飞 《文教资料》 2012年第19期93-94,共2页
本文通过对形态构成概念的阐释、创作过程中原则的把握和其造型手法的分析,以及对其审美判断的把握,总结了形态构成与设计的关系,并强调了形态构成对空间形体研究的重要性。
关键词 形态构成 空间营造 表情呈现 美学判断
下载PDF
趣味与德性:康德论审美自主及其与道德的关联 被引量:4
6
作者 沈语冰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28,共5页
康德究竟是一个形式主义者,还是一个道德主义者?这个问题还没有引起国内康德美学研究者的高度重视。他们多半提出,康德一会儿认为美在形式,一会儿又认为美在道德,并指出这是康德的"自相矛盾",从而将康德美学的最根本问题轻易... 康德究竟是一个形式主义者,还是一个道德主义者?这个问题还没有引起国内康德美学研究者的高度重视。他们多半提出,康德一会儿认为美在形式,一会儿又认为美在道德,并指出这是康德的"自相矛盾",从而将康德美学的最根本问题轻易地打发掉了。本文在欧美康德学者大量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康德坚定地认为美在形式,但这一命题并不必然地意味着美必须与道德问题一刀两断,因此,《判断力批判》表面上的"自相矛盾",其实暗藏着康德更为内在的动机:即在对趣味自主性的不遗余力的论证后,重新将趣味置于启蒙的更大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美学判断力批判》 形式主义 道德主义
下载PDF
立体呈现明末清初杜诗学的别样阐释空间——张家壮《痛切的自觉——明末清初杜诗学考论》平议
7
作者 苗健青 《学术评论》 2020年第6期38-42,共5页
以唐代诗人杜甫的创作为中心的研摩活动形成的杜诗学文化场域,是中国传统诗学领域一个重要的阐释空间。在杜诗研究的传播史上,从北宋仁宗嘉祐年间开始,杜甫的声望与日俱增。在对唐诗中的学习典范不断进行新的选择时,宋人沿着道德判断和... 以唐代诗人杜甫的创作为中心的研摩活动形成的杜诗学文化场域,是中国传统诗学领域一个重要的阐释空间。在杜诗研究的传播史上,从北宋仁宗嘉祐年间开始,杜甫的声望与日俱增。在对唐诗中的学习典范不断进行新的选择时,宋人沿着道德判断和美学判断两条途径同步进行,最终汇聚在诗人杜甫身上,从而完成了从诗史杜甫到诗圣杜甫的整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人杜甫 杜诗学 阐释空间 中国传统诗学 北宋仁宗 杜诗研究 美学判断 诗圣杜甫
下载PDF
飞散 被引量:60
8
作者 童明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2-59,共8页
关键词 “飞散” 词义 美学判断 文化研究 古词 语境 文学思维
原文传递
悖论修辞与悖论式思维 被引量:3
9
作者 郑燕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0-88,共9页
悖论修辞或悖论式思维不仅是英美新批评派倡导的诗歌结构原则,也是重要的现代美学思维方式,它通过推演知识体制中的"虚无"来证明唯一的真相是能指的狂欢这一后现代表达形式。悖论开放性地吸收他者话语,颠覆了文本与现实稳定... 悖论修辞或悖论式思维不仅是英美新批评派倡导的诗歌结构原则,也是重要的现代美学思维方式,它通过推演知识体制中的"虚无"来证明唯一的真相是能指的狂欢这一后现代表达形式。悖论开放性地吸收他者话语,颠覆了文本与现实稳定的内部结构,为后现代主义理论的生成与发展建立了形式上的基础,对解构启蒙以来的主体论功不可没。当代批评理论的先驱及其继承者一再声称真理和知识体系实质上是由悖论式反讽的修辞语言架构起来的,相对于这些体系,在当代语境下展开的叙事性、修辞性研究,有助于将全社会范围内的各层级话语打通,并让我们充分意识到悖论修辞与悖论式思维的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悖论修辞 悖论式思维 他者 美学判断
原文传递
在绵延时光中穿过幽深的历史流程——读《台湾当代散文艺术流变史》
10
作者 庄伟杰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4-76,共3页
张清芳、陈爱强的新著《台湾当代散文艺术流变史》,是一部沉甸甸的、具有自身学术价值或曰学术品格的厚重之作。全书以开阔的视野和多层面整合的方法,对台湾当代散文作家作品和艺术思潮的变化,展开纵横有序的勾勒和整体把握以及系统的... 张清芳、陈爱强的新著《台湾当代散文艺术流变史》,是一部沉甸甸的、具有自身学术价值或曰学术品格的厚重之作。全书以开阔的视野和多层面整合的方法,对台湾当代散文作家作品和艺术思潮的变化,展开纵横有序的勾勒和整体把握以及系统的分析梳理,俯瞰式地论述了台湾当代散文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段的变迁和艺术表现特征,为当代华文文学的研究和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参照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当代散文艺术流变史》 张清芳 艺术追求 美学判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