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虚拟空间中的“读图时代”——技术引发的美学变革
被引量:
6
1
作者
詹琰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13,共6页
本文从分析艺术记录方式的变化出发,分析了读图时代和文本时代的差异性。读图时代的代表是数字艺术,表现网络虚拟空间中,网络的特性使艺术的概念变得十分复杂,在网络中,现实被边缘化,因为它是一种虚拟的世界,由虚拟出发成就了一种秩序,...
本文从分析艺术记录方式的变化出发,分析了读图时代和文本时代的差异性。读图时代的代表是数字艺术,表现网络虚拟空间中,网络的特性使艺术的概念变得十分复杂,在网络中,现实被边缘化,因为它是一种虚拟的世界,由虚拟出发成就了一种秩序,这种秩序本身存在着文化观念,从分析虚拟等新技术所带来的审美变革与影响做进一步深入的理论探索,以及早回应新技术革命给美学理论所带来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空间
读图时代
图像化生存
数字艺术
美学变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挽歌美学特色与马来西亚古体挽诗美学变革
2
作者
潘筱蒨
《宜春学院学报》
2018年第7期97-102,共6页
挽歌创作始于先秦,汉魏六朝时期是挽歌创作的兴盛期,发展至唐宋以后即成了诗体中普遍存有的一类。挽歌或挽诗,从先秦至明清皆有其美学特色,这构成挽歌的诗学系统。先秦至汉魏的挽歌,表达死亡想像、恐惧与感慨生命短暂的内容思想。艺术...
挽歌创作始于先秦,汉魏六朝时期是挽歌创作的兴盛期,发展至唐宋以后即成了诗体中普遍存有的一类。挽歌或挽诗,从先秦至明清皆有其美学特色,这构成挽歌的诗学系统。先秦至汉魏的挽歌,表达死亡想像、恐惧与感慨生命短暂的内容思想。艺术形式方面,常用薤露、寒云、北邙、青松、白杨等意象。本文探讨中国古代挽歌的书写传统对马来西亚挽诗创作的影响,即致使马来西亚挽诗内容思想倾向于儒家思想,且多运用中国古代挽歌常见的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挽歌
哀悼
美学
特色
马来西亚古体挽诗
美学变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影游融合、想象力消费与美学的变革--论媒介融合视域下的互动剧美学
被引量:
26
3
作者
陈旭光
张明浩
《中原文化研究》
2020年第5期49-57,共9页
“媒介融合”时代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带来了文化与美学的深刻变革。游戏作为重要的新媒介,具有互动性、体验性、沉浸性、身份匿名性与自我掌控性等美学特质,强力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消费需求与价值理念。“影游融合”作为一种重要的新媒...
“媒介融合”时代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带来了文化与美学的深刻变革。游戏作为重要的新媒介,具有互动性、体验性、沉浸性、身份匿名性与自我掌控性等美学特质,强力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消费需求与价值理念。“影游融合”作为一种重要的新媒体艺术形态,具有“身体介入影像”的美学特质,是青少年进行“象征性权力表达”的符号,具有意识形态再生产功能。互动剧是近年“影游融合”的一种重要形态,因其满足青少年受众的想象力消费需求而引人注目。其所呈现的新美学给接受美学理论带来了新的“挑战”,例如“只读”性文本变为“可写”文本、游戏文本;接受主体的身份从被动鉴赏变为了主动参与的游戏玩家;其想象力新美学则提供给受众一种“创造想象—满足想象”即刻反馈式的想象机制与想象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融合
影游融合
游戏
美学
想象力消费
美学变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美学变革与“非对象性”美学建构
被引量:
6
4
作者
赵奎英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5-82,共8页
长期以来形成的认识论"对象性"美学,表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对象性的和形式主义的特征,它不仅在理论上受到一些新兴美学观念的挑战,也无法很好地解释当今的生态审美、生活审美、身体审美和当代艺术审美活动。这使得从"...
长期以来形成的认识论"对象性"美学,表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对象性的和形式主义的特征,它不仅在理论上受到一些新兴美学观念的挑战,也无法很好地解释当今的生态审美、生活审美、身体审美和当代艺术审美活动。这使得从"对象性"美学向"非对象性"美学的变革势在必行。"非对象性"美学不仅在中国天人合一哲学和现象学存在论哲学中有其根基,而且可以在当代具身认知科学中找到依据,并且当代艺术实践也为其提供了审美实践活动基础。"非对象性"美学不只是纯粹的美学概念运动,它意在促进一种非人类中心主义、非分离主义、非形式主义的以多样存在的和谐共生为目标的审美活动。从"非对象性"美学来看,审美关系不是认识论的对象性关系,审美也不是人在世界之外对对象表象的观审或沉浸,而是作为审美"缘构"的人与作为审美"缘素"的存在者相遭遇、相激发,共同生成一个审美世界并在这个世界之中经验或亲历这个世界的发生和显现的"具身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变革
非对象性
具身认知
现象学存在论
艺术审美
原文传递
关于中国当代美学研究趋向的理论思考(2)
被引量:
1
5
作者
皇甫晓涛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3期7-11,41,共6页
关于中国当代美学研究趋向的理论思考(2)皇甫晓涛三、渗透与融合:美的功能趋向与边缘美学的独立品格当代美学一方面向玄妙艰深的思辨范畴挺进,一方面又褪尽文饰,向生活的深度和广度蔓延。技术美学、劳动美学、环境美学、科学美学...
关于中国当代美学研究趋向的理论思考(2)皇甫晓涛三、渗透与融合:美的功能趋向与边缘美学的独立品格当代美学一方面向玄妙艰深的思辨范畴挺进,一方面又褪尽文饰,向生活的深度和广度蔓延。技术美学、劳动美学、环境美学、科学美学、演讲美学、服装美学、旅游美学、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
美学
理论思考
研究趋向
美学变革
技术
美学
传统
美学
现实起点
美学
研究
科学结构
功能结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闻一多新诗美学的理论构架述略
被引量:
1
6
作者
林植汉
《齐鲁学刊》
1987年第4期20-24,共5页
闻一多是一个富有开拓精神的艺术改革家。他革新了新诗的价值观,将新诗“纳于艺术之轨”,刷新了一代诗风,推动新诗走向成熟的新时期,完成了中国新诗史上的一次重大的美学变革。徐志摩说:“一多不仅是诗人,他也是最有兴味探讨诗理论和艺...
闻一多是一个富有开拓精神的艺术改革家。他革新了新诗的价值观,将新诗“纳于艺术之轨”,刷新了一代诗风,推动新诗走向成熟的新时期,完成了中国新诗史上的一次重大的美学变革。徐志摩说:“一多不仅是诗人,他也是最有兴味探讨诗理论和艺术的一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诗
诗歌创作
艺术形式
唯美主义
美学
思想
美学变革
艺术美
健康发展
美学
理论
五四时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态文明与美学的变革
被引量:
4
7
作者
陈望衡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10,共7页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文明正在到来,与此相关,传统的美学正面临着挑战与变革。一种新美学——生态文明时代的美学也正在到来。这种新的美学,其本质性的审美因子是文明与生态的共生,其标志性的时代审美风尚是朴素。生态文明时代,环境成...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文明正在到来,与此相关,传统的美学正面临着挑战与变革。一种新美学——生态文明时代的美学也正在到来。这种新的美学,其本质性的审美因子是文明与生态的共生,其标志性的时代审美风尚是朴素。生态文明时代,环境成为重要的审美对象,荒野的审美价值被凸显;新的审美评价观念为生态公正与生态和谐。在生态文明时代,地球被人类视为所有生灵的共同家园,因而在生态文明时代,人类具有最为广阔的审美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审美因子
美学变革
原文传递
论《百花图卷》的艺术特色
被引量:
1
8
作者
陈贝西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3-95,117,共4页
在《百花图卷》的艺术探索上,本文以“美学思潮变革”一词作为立论的关节点,将其置于两宋审美思潮变动的大背景中,运用比较的方法与北宋时期的宫廷院体画作了多方对照分析,对其意境进行了探究,对其技法加以初步分析,试图揭示出《百花图...
在《百花图卷》的艺术探索上,本文以“美学思潮变革”一词作为立论的关节点,将其置于两宋审美思潮变动的大背景中,运用比较的方法与北宋时期的宫廷院体画作了多方对照分析,对其意境进行了探究,对其技法加以初步分析,试图揭示出《百花图卷》不同既往的艺术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思潮
变革
文人画
意境
技法
历史价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工智能艺术的审美挑战与反思
被引量:
13
9
作者
周臻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81-185,共5页
21世纪是人工智能的时代,人类迎来一系列美学变革和艺术创新。从技术层面来说,人工智能是人类智慧的延伸和体现,人工智能文学艺术创作并不构成美学的本质差异;从存在层面来说,人工智能的美学探讨涉及主体、情感、想象等基本问题。人工...
21世纪是人工智能的时代,人类迎来一系列美学变革和艺术创新。从技术层面来说,人工智能是人类智慧的延伸和体现,人工智能文学艺术创作并不构成美学的本质差异;从存在层面来说,人工智能的美学探讨涉及主体、情感、想象等基本问题。人工智能技术的艺术超越是基于数据运算的强大能力,在容量、精确、速度等方面全面超越人类,带来新的艺术形式和审美形态,颠覆和革新我们对于艺术时空的理解。要加强认知美学的科学化、智能化研究,开发审美活动机制和相关程序,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制造出会审美的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增强影视艺术的想象力、探索性,塑造典型形象在扩展艺术创作边界的同时,人类可能面临被压抑、限制和操控的风险,在利用科技扫除神圣和崇高的同时,可能落入工具理性的牢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艺术
美学变革
艺术超越
原文传递
翡翠也时尚
10
作者
赵雪
《消费指南》
2012年第2期39-40,共2页
消费者对优质生活方式和高品位饰品的追求,推动着珠宝行业一场悄然而至并蔚成风气的美学变革:从传统到时尚,从东方到东西方融合,从有千年传统的素件雕刻到贵金属与彩色珠宝的艺术镶嵌。翡翠饰品也不例外。在2011年中国国际珠宝展上。
关键词
翡翠饰品
时尚
贵金属
消费者
高品位
生活方式
珠宝行业
美学变革
现代女性
品牌
原文传递
题名
虚拟空间中的“读图时代”——技术引发的美学变革
被引量:
6
1
作者
詹琰
机构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
出处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13,共6页
基金
中科院研究生院院长基金项目(y1044)
文摘
本文从分析艺术记录方式的变化出发,分析了读图时代和文本时代的差异性。读图时代的代表是数字艺术,表现网络虚拟空间中,网络的特性使艺术的概念变得十分复杂,在网络中,现实被边缘化,因为它是一种虚拟的世界,由虚拟出发成就了一种秩序,这种秩序本身存在着文化观念,从分析虚拟等新技术所带来的审美变革与影响做进一步深入的理论探索,以及早回应新技术革命给美学理论所带来的挑战。
关键词
虚拟空间
读图时代
图像化生存
数字艺术
美学变革
分类号
F323.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挽歌美学特色与马来西亚古体挽诗美学变革
2
作者
潘筱蒨
机构
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
出处
《宜春学院学报》
2018年第7期97-102,共6页
文摘
挽歌创作始于先秦,汉魏六朝时期是挽歌创作的兴盛期,发展至唐宋以后即成了诗体中普遍存有的一类。挽歌或挽诗,从先秦至明清皆有其美学特色,这构成挽歌的诗学系统。先秦至汉魏的挽歌,表达死亡想像、恐惧与感慨生命短暂的内容思想。艺术形式方面,常用薤露、寒云、北邙、青松、白杨等意象。本文探讨中国古代挽歌的书写传统对马来西亚挽诗创作的影响,即致使马来西亚挽诗内容思想倾向于儒家思想,且多运用中国古代挽歌常见的意象。
关键词
挽歌
哀悼
美学
特色
马来西亚古体挽诗
美学变革
Keywords
elegy;mourning;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elegy Poetry of Malaysia;aesthetic Changes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影游融合、想象力消费与美学的变革--论媒介融合视域下的互动剧美学
被引量:
26
3
作者
陈旭光
张明浩
机构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中原文化研究》
2020年第5期49-57,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招标课题“影视剧与游戏融合发展及审美趋势研究”(18ZD13)阶段性成果。
文摘
“媒介融合”时代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带来了文化与美学的深刻变革。游戏作为重要的新媒介,具有互动性、体验性、沉浸性、身份匿名性与自我掌控性等美学特质,强力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消费需求与价值理念。“影游融合”作为一种重要的新媒体艺术形态,具有“身体介入影像”的美学特质,是青少年进行“象征性权力表达”的符号,具有意识形态再生产功能。互动剧是近年“影游融合”的一种重要形态,因其满足青少年受众的想象力消费需求而引人注目。其所呈现的新美学给接受美学理论带来了新的“挑战”,例如“只读”性文本变为“可写”文本、游戏文本;接受主体的身份从被动鉴赏变为了主动参与的游戏玩家;其想象力新美学则提供给受众一种“创造想象—满足想象”即刻反馈式的想象机制与想象空间。
关键词
媒介融合
影游融合
游戏
美学
想象力消费
美学变革
Keywords
media convergence
film-game integration
game aesthetics
imagination consumption
aesthetic reform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学变革与“非对象性”美学建构
被引量:
6
4
作者
赵奎英
机构
南京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5-82,共8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美学基本理论的分析与重建”(项目编号:13JJD750011)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生态语言学与生态文学、文化理论研究”(项目编号:1213ZW007)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长期以来形成的认识论"对象性"美学,表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对象性的和形式主义的特征,它不仅在理论上受到一些新兴美学观念的挑战,也无法很好地解释当今的生态审美、生活审美、身体审美和当代艺术审美活动。这使得从"对象性"美学向"非对象性"美学的变革势在必行。"非对象性"美学不仅在中国天人合一哲学和现象学存在论哲学中有其根基,而且可以在当代具身认知科学中找到依据,并且当代艺术实践也为其提供了审美实践活动基础。"非对象性"美学不只是纯粹的美学概念运动,它意在促进一种非人类中心主义、非分离主义、非形式主义的以多样存在的和谐共生为目标的审美活动。从"非对象性"美学来看,审美关系不是认识论的对象性关系,审美也不是人在世界之外对对象表象的观审或沉浸,而是作为审美"缘构"的人与作为审美"缘素"的存在者相遭遇、相激发,共同生成一个审美世界并在这个世界之中经验或亲历这个世界的发生和显现的"具身行动"。
关键词
美学变革
非对象性
具身认知
现象学存在论
艺术审美
分类号
B83 [哲学宗教—美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关于中国当代美学研究趋向的理论思考(2)
被引量:
1
5
作者
皇甫晓涛
机构
辽宁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3期7-11,41,共6页
文摘
关于中国当代美学研究趋向的理论思考(2)皇甫晓涛三、渗透与融合:美的功能趋向与边缘美学的独立品格当代美学一方面向玄妙艰深的思辨范畴挺进,一方面又褪尽文饰,向生活的深度和广度蔓延。技术美学、劳动美学、环境美学、科学美学、演讲美学、服装美学、旅游美学、广...
关键词
中国当代
美学
理论思考
研究趋向
美学变革
技术
美学
传统
美学
现实起点
美学
研究
科学结构
功能结构
分类号
B83-0 [哲学宗教—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闻一多新诗美学的理论构架述略
被引量:
1
6
作者
林植汉
出处
《齐鲁学刊》
1987年第4期20-24,共5页
文摘
闻一多是一个富有开拓精神的艺术改革家。他革新了新诗的价值观,将新诗“纳于艺术之轨”,刷新了一代诗风,推动新诗走向成熟的新时期,完成了中国新诗史上的一次重大的美学变革。徐志摩说:“一多不仅是诗人,他也是最有兴味探讨诗理论和艺术的一个。”
关键词
中国新诗
诗歌创作
艺术形式
唯美主义
美学
思想
美学变革
艺术美
健康发展
美学
理论
五四时期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态文明与美学的变革
被引量:
4
7
作者
陈望衡
机构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
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10,共7页
文摘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文明正在到来,与此相关,传统的美学正面临着挑战与变革。一种新美学——生态文明时代的美学也正在到来。这种新的美学,其本质性的审美因子是文明与生态的共生,其标志性的时代审美风尚是朴素。生态文明时代,环境成为重要的审美对象,荒野的审美价值被凸显;新的审美评价观念为生态公正与生态和谐。在生态文明时代,地球被人类视为所有生灵的共同家园,因而在生态文明时代,人类具有最为广阔的审美情怀。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审美因子
美学变革
分类号
B834 [哲学宗教—美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百花图卷》的艺术特色
被引量:
1
8
作者
陈贝西
机构
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3-95,117,共4页
文摘
在《百花图卷》的艺术探索上,本文以“美学思潮变革”一词作为立论的关节点,将其置于两宋审美思潮变动的大背景中,运用比较的方法与北宋时期的宫廷院体画作了多方对照分析,对其意境进行了探究,对其技法加以初步分析,试图揭示出《百花图卷》不同既往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
美学
思潮
变革
文人画
意境
技法
历史价值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工智能艺术的审美挑战与反思
被引量:
13
9
作者
周臻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81-185,共5页
基金
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项目编号:BZH2017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21世纪是人工智能的时代,人类迎来一系列美学变革和艺术创新。从技术层面来说,人工智能是人类智慧的延伸和体现,人工智能文学艺术创作并不构成美学的本质差异;从存在层面来说,人工智能的美学探讨涉及主体、情感、想象等基本问题。人工智能技术的艺术超越是基于数据运算的强大能力,在容量、精确、速度等方面全面超越人类,带来新的艺术形式和审美形态,颠覆和革新我们对于艺术时空的理解。要加强认知美学的科学化、智能化研究,开发审美活动机制和相关程序,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制造出会审美的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增强影视艺术的想象力、探索性,塑造典型形象在扩展艺术创作边界的同时,人类可能面临被压抑、限制和操控的风险,在利用科技扫除神圣和崇高的同时,可能落入工具理性的牢笼。
关键词
人工智能艺术
美学变革
艺术超越
分类号
J0-05 [艺术—艺术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翡翠也时尚
10
作者
赵雪
出处
《消费指南》
2012年第2期39-40,共2页
文摘
消费者对优质生活方式和高品位饰品的追求,推动着珠宝行业一场悄然而至并蔚成风气的美学变革:从传统到时尚,从东方到东西方融合,从有千年传统的素件雕刻到贵金属与彩色珠宝的艺术镶嵌。翡翠饰品也不例外。在2011年中国国际珠宝展上。
关键词
翡翠饰品
时尚
贵金属
消费者
高品位
生活方式
珠宝行业
美学变革
现代女性
品牌
分类号
TS934.3 [轻工技术与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虚拟空间中的“读图时代”——技术引发的美学变革
詹琰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挽歌美学特色与马来西亚古体挽诗美学变革
潘筱蒨
《宜春学院学报》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影游融合、想象力消费与美学的变革--论媒介融合视域下的互动剧美学
陈旭光
张明浩
《中原文化研究》
2020
2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美学变革与“非对象性”美学建构
赵奎英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6
原文传递
5
关于中国当代美学研究趋向的理论思考(2)
皇甫晓涛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闻一多新诗美学的理论构架述略
林植汉
《齐鲁学刊》
198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生态文明与美学的变革
陈望衡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4
原文传递
8
论《百花图卷》的艺术特色
陈贝西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人工智能艺术的审美挑战与反思
周臻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13
原文传递
10
翡翠也时尚
赵雪
《消费指南》
2012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