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理化思维:从“美学在中国”到“中国美学”转换的关键环节 被引量:1
1
作者 方英敏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4-69,共6页
实现从"美学在中国"到"中国美学"之转换、证成"中国美学",是现代以来中国的美学研究经过百余年发展后的自我超越要求,也是一项极具创造性的工作。它的核心任务是要把中华传统审美的特殊经验论证成为世界... 实现从"美学在中国"到"中国美学"之转换、证成"中国美学",是现代以来中国的美学研究经过百余年发展后的自我超越要求,也是一项极具创造性的工作。它的核心任务是要把中华传统审美的特殊经验论证成为世界美学的普遍规律。对此工作,中国美学界已经完成了部分任务,提出了以意象美学、境界美学为代表的中国话语和中国方案来参与世界美学原理建设,已然满足了"中国美学"成立之中国性自足的必要条件,然而实质性的突破尚未到来。不过,尽管把基于民族、国别、历史的特殊审美经验论证成为美学的普遍规律较为困难,但也并非没有方法和道路。这个方法和道路,如黑格尔美学所示,乃是公理化思维。从原因看,实现从"美学在中国"到"中国美学"的转换,横向地看,似乎是西学东渐以来、全球化背景下现代中国所遭遇的全新问题,但若纵向地看,则不过是属于传统中国遗留下来的未竟命题。对于当代中国学者而言,只有实现了公理化思维的方法自觉和能力养成,一种同时涵摄中国性与世界性、特殊性与普遍性之意义的"中国美学"才可期之于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 美学在中国 公理化思维
下载PDF
书写既是现代的,又是中国的美学史--《20世纪中国美学史》总序 被引量:1
2
作者 高建平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4-149,178,共7页
美学作为一个现代学科,是20世纪初年才被引入到中国的。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国美学通过吸收外来资源,挖掘和阐释中国古典资源,在争论中进行独创,从而有了长足的发展。中国美学的发展,与中国百年来社会变迁,文学艺术的发展联系在一起。... 美学作为一个现代学科,是20世纪初年才被引入到中国的。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国美学通过吸收外来资源,挖掘和阐释中国古典资源,在争论中进行独创,从而有了长足的发展。中国美学的发展,与中国百年来社会变迁,文学艺术的发展联系在一起。《20世纪中国美学史》将这一百年划分为四个时期,即从世纪之初到"五四"前后,从20年代到40年代,从50年代到"文革"结束,以及从改革开放到世纪之交,分别叙述这四个时期的社会特点以及相应的美学发展情况。在写作中既突出重点人物,同时也注重各时代众多人物的扫描,从而提供一个世纪的美学全景。最后,揭示美学这一学科在新世纪的走向和在新时代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在中国 中国美学 美学大讨论 美学 美学的复兴
下载PDF
从知识生产到话语建构:中国现代美学的突围
3
作者 韩清玉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1-68,共8页
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知识生产到话语建构的过程。在知识生产阶段,受西学浸染的中国现代美学家将美学作为学科知识引介到中国,并试图对美学诸问题域作出新的生发。如何突破西方美学的理论约束,最大化地挖掘中国美学的独特性,... 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知识生产到话语建构的过程。在知识生产阶段,受西学浸染的中国现代美学家将美学作为学科知识引介到中国,并试图对美学诸问题域作出新的生发。如何突破西方美学的理论约束,最大化地挖掘中国美学的独特性,成为中国美学话语建构的理论使命。从知识生产到话语建构,表征了中国美学从“美学在中国”到“世界美学中的中国美学”的演进逻辑。在其方法论意义上,建构中国美学以“既是中国的,又是美学的”为目标,立足中国传统思想资源,彰显中国美学的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 知识生产 话语建构 美学在中国 “世界美学中的中国美学
原文传递
苏式美学话语的膨胀及美学研究的偏狭——“十七年”时期美学学科建设研究之一
4
作者 范玉刚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3-83,共11页
"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和国内一系列思想改造运动,使苏式美学话语拥有了全国性的话语生产机制,成为"美学在中国"的主导性内容,导致苏式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在中国获得话语霸权。"十七年"时期的美学研究,一定... "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和国内一系列思想改造运动,使苏式美学话语拥有了全国性的话语生产机制,成为"美学在中国"的主导性内容,导致苏式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在中国获得话语霸权。"十七年"时期的美学研究,一定意义上是苏式美学话语体系及其研究范式挤压遮蔽西方美学话语体系及其研究范式的过程,因研究视野狭隘和方法陈旧,原本丰富的美学研究被窄化为哲学认识论基础上的反映论美学,简单化为"主观-客观""唯物-唯心"的贴标签过程,终因学理性缺失造成"中国的美学"研究的偏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 苏式美学 美学在中国 中国美学 研究范式
下载PDF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学大讨论”的价值与偏颇——“十七年”时期美学学科建设研究之一 被引量:4
5
作者 范玉刚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3-159,共7页
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生成于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和"双百方针"两股政策力量交锋的罅隙,是意识形态规训下美学发展的自我确认,和美学话语体系的自我建构。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美学研究领域取得指导地位,美学... 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生成于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和"双百方针"两股政策力量交锋的罅隙,是意识形态规训下美学发展的自我确认,和美学话语体系的自我建构。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美学研究领域取得指导地位,美学专业教材的编写和美学研究资料的编辑,培养了一批美学研究人才,但整体学术水准乏善可陈。特别是囿于认识论视野,和缺失西方美学话语参照系,而使"中国的美学"不仅脱离世界美学发展主潮,还抑制了本土美学研究的创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大讨论 美学在中国 中国美学 意识形态规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