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仿若如此的美学感:人工智能的美感问题 |
王峰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5
|
|
2
|
从感物美学的角度重审“诗可以怨”观念 |
沈晓华
杜吉刚
|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3
|
中国古代感物美学的体验性 |
李健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4
|
感物美学关于文学艺术创作动机的理论自觉 |
李健
|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5
|
《孟子》《荀子》感学初步比较——儒学之美学的可能性探讨 |
谢遐龄
|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6
|
中国古典感物美学的现代性拓展 |
李健
|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
2004 |
2
|
|
7
|
趣味美学之后物感美学架上绘画空间的衍变意义 |
王秀珂
|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
2019 |
1
|
|
8
|
物感美学视野下架上绘画空间创作的实践突破 |
王秀珂
|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
2019 |
1
|
|
9
|
中国古代感物美学的“感物兴情”论 |
李健
王德胜(主持人)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7
|
|
10
|
中国古代感物美学的生态意蕴 |
李健
|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1
|
|
11
|
功能、符号与审美——日常生活物感美学再认识 |
周尚琴
|
《宜宾学院学报》
|
2018 |
2
|
|
12
|
传感论美学:一个理论的框架分析 |
郑毅
潘天波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0 |
|
13
|
中职美术教学中学生美学视感的培养探索 |
陈东选
|
《世纪之星—高中版》
|
2021 |
1
|
|
14
|
中国古典“感物”美学思想及其对当代学校美育的启示 |
王国东
易晓明
|
《美育学刊》
|
2021 |
0 |
|
15
|
论《庄子》的审美倾向对两晋六朝“感物”美学的影响 |
路美玲
|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0 |
|
16
|
景情合一:苏州耦园造园意匠的感物美学探析 |
杨雨清
周恬仪
陈远昇
丁铮
|
《美与时代(城市)》
|
2021 |
0 |
|
17
|
音教美学的现代重构 |
付敏
赖诚
|
《韶关学院学报》
|
2009 |
0 |
|
18
|
综合材料在当代陶艺创作中的“物感”体现 |
庹雨涵
|
《佛山陶瓷》
|
2022 |
1
|
|
19
|
钟嵘的感物美学 |
李健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7
|
|
20
|
万物为师——袁晓岑先生的雕塑创作 |
张仲夏
|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
201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