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的感性论与20世纪美学的感性解放 被引量:1
1
作者 汪正龙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4-130,2,共7页
在学科建立之初,美学便具有与身体有关的感觉和感性认识的双重内涵,即包含着当下性与超越性的双重维度。但在启蒙运动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理性主义氛围中,审美超越性的维度——非功利性的静观被突出,身体感知这一维度被压制。马克思通过对... 在学科建立之初,美学便具有与身体有关的感觉和感性认识的双重内涵,即包含着当下性与超越性的双重维度。但在启蒙运动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理性主义氛围中,审美超越性的维度——非功利性的静观被突出,身体感知这一维度被压制。马克思通过对感性实践和全面的人的感觉的强调,把美学研究从重视感性认识引向重视感性活动,从而为20世纪美学中身体感知的勃兴埋下了伏笔。同时,马克思的感性论又与人的全面解放和对美好社会的企盼相联系,因而对20世纪下半叶以来指向此岸与当下的身体美学又有矫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感性美学 社会实践 感觉 感性活动 “新感性”论 “身体美学
下载PDF
纯电动汽车外饰设计的感性美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勇 陈卓华 《设计》 2019年第21期76-79,共4页
纯电动汽车作为未来应用前景最广泛的交通工具,其外饰设计要先区别于传统燃油动力汽车。同时,时代的进步也要求纯电动汽车外饰必须具备一定的美学特征,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满足用户的个性需求。优美的外饰造型不仅能给用户... 纯电动汽车作为未来应用前景最广泛的交通工具,其外饰设计要先区别于传统燃油动力汽车。同时,时代的进步也要求纯电动汽车外饰必须具备一定的美学特征,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满足用户的个性需求。优美的外饰造型不仅能给用户带来视觉享受,还可以满足与用户身份相适应的心理诉求,因此,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结合美学规律将推动纯电动汽车外饰造型的进一步发展。而对纯电动汽车造型感性美学规律的研究也可以为未来的设计行为提供参考,有利于前瞻性车型的设计和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电动汽车 外饰设计 造型研究 感性美学
下载PDF
中西审美理论的发展——评杨春时《作为第一哲学的美学:存在、现象与审美》与马丁·泽尔《显现美学》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欢欢 《天府新论》 2019年第4期74-83,共10页
近年来,中西纯粹美学理论有了新的发展,马丁·泽尔的《显现美学》与杨春时的《作为第一哲学的美学:存在、现象与审美》是各自的主要代表。马丁·泽尔把审美的核心放在显现,杨春时则认为其乃是存在。马丁·泽尔的显现美学由... 近年来,中西纯粹美学理论有了新的发展,马丁·泽尔的《显现美学》与杨春时的《作为第一哲学的美学:存在、现象与审美》是各自的主要代表。马丁·泽尔把审美的核心放在显现,杨春时则认为其乃是存在。马丁·泽尔的显现美学由审美感知和审美对象组成的审美情境为主要构成,杨春时则提出了审美“现象”,以现象的显现凸显审美的独特性。马丁·泽尔虽然试图超越“存在美学”和“假象美学”的二元区分,但对审美感知的强调使其还停留在西方传统美学的感性学之内,杨春时则汲取了中华古典美学思想,以审美是自由的生存方式和超越的体验方式,创建了生存美学。马丁·泽尔虽然强调了审美乃是哲学的“校正”,突出了审美在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中的作用,但审美的地位仍然受到很大的限定,杨春时则完全突出了审美之学的重要性,认为审美乃是第一哲学,是哲学的根基和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春时 马丁·泽尔 显现美学 存在论美学 感性美学 生存美学
下载PDF
略论“蒋勋说诗词”的美学式解读
4
作者 李芳芳 《湘南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37-40,共4页
台湾学者蒋勋对中国历朝历代以来最主要的诗词歌赋进行了别具一格的个性化解读,可谓之"蒋勋式解读",它褪尽学究气,追求诗意飘逸的"感性美学",是"史学""佛学""美学"等多元的融合。
关键词 蒋勋 感性美学 经验性 民间力量
下载PDF
简述西方实践形态的音乐美学(二)——形式美学、现代美学
5
作者 李艳芳 《民族音乐》 2007年第1期68-68,共1页
西方实践形态的音乐美学可分为理性主义美学、感性美学、形式美学、现代美学四个乐派。现就形式美学、现代美学作以下简述:
关键词 形式美学 现代美学 实践形态 感性美学 印象派 音乐美学 德彪西 独创性 审美追求 理性主义美学
下载PDF
对立与互补:美学的两极构成──百年中国美学的启示
6
作者 邵俊峰 《大连大学学报》 2000年第1期102-105,共4页
百年中国美学的历史演变,未离开感性美学与理性美学此消彼长的轨迹,证明了美学是一种情感智慧性质的人学。现实中的人是个体与群体的统一。从个体认同于群体的角度看,美是群体人格自由的象征,美学偏重于理性;从个体疏离于群体的角... 百年中国美学的历史演变,未离开感性美学与理性美学此消彼长的轨迹,证明了美学是一种情感智慧性质的人学。现实中的人是个体与群体的统一。从个体认同于群体的角度看,美是群体人格自由的象征,美学偏重于理性;从个体疏离于群体的角度看,美是个体人格自由的象征,美学偏重于感性。正是在二者的对立与互补中,才有活的人生和切近人生的美学。因此,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的对立,不可能也不应该是“一个吃掉一个”,而是在对立中互补,构成现实性的美学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感性美学 理性美学 实践美学 群体实践
下载PDF
美学隐匿:理性资本逻辑主导下的西方式现代化及其困境
7
作者 邱晔 《云南社会科学》 2024年第6期1-12,共12页
立足于美学感性的视角,重新审视主导西方式现代化的理性资本逻辑,对其展开理论辨析与价值重估。西方式现代化是理性资本逻辑对美学感性系统性驱逐的过程。从理性生产到美学消费,美学越来越脱离其人本主义本质,最终服膺于理性资本逻辑。... 立足于美学感性的视角,重新审视主导西方式现代化的理性资本逻辑,对其展开理论辨析与价值重估。西方式现代化是理性资本逻辑对美学感性系统性驱逐的过程。从理性生产到美学消费,美学越来越脱离其人本主义本质,最终服膺于理性资本逻辑。理性资本逻辑的突显与“为人”美学的隐匿,是造成当下西方式现代化陷入整体性危机、社会内部价值撕裂的重要原因。破解西方式现代化的危机,应在自利的经济理性中融入“本质为人”的美学感性,形成同情共感的美学基础,积极构建美学感性和经济理性双向互动的系统性理论和总体性实践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隐匿 理性资本逻辑 美学感性 经济理性 西方式现代化
下载PDF
从“理性美学”到“感性美学”--建国60年文艺变迁的一个视角 被引量:4
8
作者 陈旭光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2-96,共5页
在文化上,理性与感性的矛盾一直存在,而且堪称美学史或文化史的一对重要矛盾范畴,其流变消长折射了文化的发展历程。建国60年发生了文化、美学的历史性转型,这一转型从某种角度可以归纳为从"理性美学"到"感性美学"... 在文化上,理性与感性的矛盾一直存在,而且堪称美学史或文化史的一对重要矛盾范畴,其流变消长折射了文化的发展历程。建国60年发生了文化、美学的历史性转型,这一转型从某种角度可以归纳为从"理性美学"到"感性美学"的变迁。本文侧重从呈现于艺术中的种种表征来分析这种转型,主要从"身体的张扬"、"视觉的奇观和物的凸显"这两个方面进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美学 感性美学 理性文化 感性文化
原文传递
On untranslatability of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esthetic function of language 被引量:3
9
作者 LIANG Zhi-min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07年第10期76-81,共6页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untranslatability of the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esthetic function of language. The untranslatability lies firstly in the heterogeneity, indeterminism and the ambiguit...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untranslatability of the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esthetic function of language. The untranslatability lies firstly in the heterogeneity, indeterminism and the ambiguit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itself. Moreover, the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displays its unique features and beauty which can not be rendered into English in terms of aesthetic function of langu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sthetic function of language TRANSLATABILITY UNTRANSLATABILITY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three beauty
下载PDF
校园物态文化环境建设的出发点与基本原则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伟 李仲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7-39,共3页
校园物态文化环境建设要以育人为核心,遵循基本的原则,以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蕴,体现学校的历史和特色。一是要做好顶层设计,形成“一个核心,一条主线,五大原则”的顶层设计思路。二坚持系统性、信仰性、科学性、情感性、意义性... 校园物态文化环境建设要以育人为核心,遵循基本的原则,以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蕴,体现学校的历史和特色。一是要做好顶层设计,形成“一个核心,一条主线,五大原则”的顶层设计思路。二坚持系统性、信仰性、科学性、情感性、意义性五大原则。最后要挖掘学校独有的历史文化资源,体现学校文化个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物态文化 学校美学:学校文化:情感性原则 意义性原则
下载PDF
呼唤“晚生代”批评
11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26-126,共1页
呼唤“晚生代”批评葛红兵在《山花》1997年第八期上撰文指出,晚生代小说已经成为一面旗帜,它以自己独特的审美质素完成了一次文学上的从群体性文学到个体性文学的转型,它呼唤一种与其在精神气质上相通,在审美趣味上相投,在思... 呼唤“晚生代”批评葛红兵在《山花》1997年第八期上撰文指出,晚生代小说已经成为一面旗帜,它以自己独特的审美质素完成了一次文学上的从群体性文学到个体性文学的转型,它呼唤一种与其在精神气质上相通,在审美趣味上相投,在思想根基处理解的新的批评。他认为,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生代” 批评家 相对主义 个体本位 个体性 晚生代小说 个体型 自足的存在 感性美学 审美趣味
下载PDF
The Aesthetics of Nature in Deleuze's Philosophy
12
作者 Takuya Kobayashi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3年第9期880-887,共8页
In Critique of Pure Reason (1996), Immanuel Kant says that the term "aesthetic" means "the science of the laws of sensibility" and suggests giving up usage of it to indicate "the critique of taste" which execu... In Critique of Pure Reason (1996), Immanuel Kant says that the term "aesthetic" means "the science of the laws of sensibility" and suggests giving up usage of it to indicate "the critique of taste" which executes the criticism of the beautiful. It is well known that Gilles Deleuze was inspired by all genres of the arts, namely movies, paintings, music, and so on. However, this paper argues that what is more essential for Deleuzian philosophy is aesthetics as a science of sensibility. What motivated Deleuze, especially from the 1950s to the 1960s, seems to have consisted in discovering the weaknesses of the Kantian aesthetic in order to take it apart. In fact, one of the main themes in Difference and Repetition (1994) was to free "sensibility" itself from Kant's philosophical system. This theme subsisted in his writing even after the 1970s, and led him to develop a "natural philosophy" of sorts. This is because the supposition that "the sensibility itself" is independent from any human faculties gave him an opportunity to carefully consider the multiplicity and productivity of Nature itself. Finally, Deleuze created his own "ethology" that would capture the increasingly interrelated movements within Nature produced by heterogeneous element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ocess of Deleuzian thought as outlined above, surveying his view of Kantian philosoph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is natural philosophy as "the aesthetics of N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EUZE AESTHETICS natural philosophy Kant ETHOLOGY
下载PDF
价值论美学──美学研究的未来走向
13
作者 黄凯锋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20-23,共4页
价值论美学——美学研究的未来走向黄凯锋(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博士生100872)一、建国40余年美学原理研究的简要回顾我国当代美学原理研究自50年代大讨论至今已有40多年的坎坷历程。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哲学基础的理性美... 价值论美学——美学研究的未来走向黄凯锋(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博士生100872)一、建国40余年美学原理研究的简要回顾我国当代美学原理研究自50年代大讨论至今已有40多年的坎坷历程。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哲学基础的理性美学定型于50年代,它是延续至今一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论美学 美学研究 审美活动 理性美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审美主体 感性美学 审美价值 实践唯物主义 审美评价
原文传递
《青年美学博士文学》
14
《东北史地》 1998年第2期66-66,共1页
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美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学术热潮,展现了美好的发展前景。其重要标志便是涌现出一大批学贯中西、术业专功的青年美学博士。他们以新的知识结构和美学观念,脚踏实地地为建设中国新美学而不... 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美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学术热潮,展现了美好的发展前景。其重要标志便是涌现出一大批学贯中西、术业专功的青年美学博士。他们以新的知识结构和美学观念,脚踏实地地为建设中国新美学而不懈地耕耘着。正是在这种发展情势中,东北师大出版社精心编辑出版了一套十册《青年美学博士文库》(程孟辉、丁冰主编):《修辞论美学》、《感性美学》、《20世纪中国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 美学历程 青年 发展前景 修辞论美学 知识结构 感性美学 美学观念 编辑出版 改革开放以来
原文传递
作为艺术本源的身体
15
作者 周国栋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30,共4页
身体意识就是指对身体的意识和身体化的意识。长期以来,在柏拉图-笛卡尔意识哲学传统中,身体是一种被忽略的存在。现代哲学在尼采的努力之下,重新发现了身体对于哲学以及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尼采之后的身体哲学强调感性的价值,对感性... 身体意识就是指对身体的意识和身体化的意识。长期以来,在柏拉图-笛卡尔意识哲学传统中,身体是一种被忽略的存在。现代哲学在尼采的努力之下,重新发现了身体对于哲学以及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尼采之后的身体哲学强调感性的价值,对感性的复归本质上就是回到美学(感性学)本身,所以身体哲学天然的就是身体美学,艺术作为人类审美意识最集中的表现场域,其本质乃人的身体化存在的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美学(感性学) 身体美学 艺术本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