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物”之流与“存在”之思——论贾樟柯电影的现象学美学内蕴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文斌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6期1038-1042,共5页
作为第六代电影的翘楚,贾樟柯电影擅长从对中国当代社会变迁和底层人生存状况的客观纪录出发,通过一种"静观"美学和"直观"思维上升到对存在本质的现象学观照,从而创造出一个异常丰富的"现象世界"。在代... 作为第六代电影的翘楚,贾樟柯电影擅长从对中国当代社会变迁和底层人生存状况的客观纪录出发,通过一种"静观"美学和"直观"思维上升到对存在本质的现象学观照,从而创造出一个异常丰富的"现象世界"。在代表作《三峡好人》等作品中,贾樟柯依靠对"静物"之流的真切凝视以及对"存在"之思的诗意呈现,用现象学现实主义的方式完成了对当代中国物质现实与精神现实的双重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 《三峡好人》 现象美学
下载PDF
现象学派的美学方法 被引量:4
2
作者 徐岱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5期96-102,共7页
美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曾经是一个热点。现象学是一种方法的概念,现象美学崛起于20世纪初,以主体的审美意识为关注的重点。20世纪美学理论都带有接近于现象美学的倾向。从现象学到存在论的迁移是自然而然的。
关键词 现象 审美意识 现象美学 美学方法
下载PDF
胡塞尔的现象学美学思想简论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永清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17,共6页
本文对胡塞尔的现象学美学思想进行了尝试性探讨。文章认为 ,胡塞尔对美学与艺术中的知觉与想象关系的区分、对审美对象的存在方式及意义呈现的有关论述、对物理图像与艺术图像之间的本质区别的阐释 ,都是现象学哲学基本原理在美学和艺... 本文对胡塞尔的现象学美学思想进行了尝试性探讨。文章认为 ,胡塞尔对美学与艺术中的知觉与想象关系的区分、对审美对象的存在方式及意义呈现的有关论述、对物理图像与艺术图像之间的本质区别的阐释 ,都是现象学哲学基本原理在美学和艺术领域的初步运用 ,显示了现象学哲学解决美学和艺术问题的优势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思 现象学哲学 现象美学 简论 阐释 艺术 审美对象 胡塞尔 知觉 本质区别
下载PDF
从思维方式看现象学美学对中国当代美学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董惠芳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5-71,共7页
不少中国当代的美学家认识到,研究美的问题不应该依照主客二分的模式,而应该采取超主客对立的思维。这与他们对于现象学美学思维方式的接受密切相关。在中国美学界,对于主客关系,学者们发出的声音并不一致。这表明现象学美学的思维方式... 不少中国当代的美学家认识到,研究美的问题不应该依照主客二分的模式,而应该采取超主客对立的思维。这与他们对于现象学美学思维方式的接受密切相关。在中国美学界,对于主客关系,学者们发出的声音并不一致。这表明现象学美学的思维方式真正促进了学者们的思考,中国美学的当代探索也包括了思维方式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方式 现象美学 中国当代美学
下载PDF
从现象学美学到马克思主义文论——张永清教授访谈 被引量:1
5
作者 赵禹冰 张永清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12,共4页
本文就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专家张永清教授的治学经历以及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论建设等展开访谈。早年的文学批评实践所积淀的文学史现场感,以及现象学美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都转化成为其后来从事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重要资源。中国的马克... 本文就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专家张永清教授的治学经历以及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论建设等展开访谈。早年的文学批评实践所积淀的文学史现场感,以及现象学美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都转化成为其后来从事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重要资源。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固然有着属于自己的"中国特色",但这个特色还不是很明显,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理论彰显度、区分度还很不够,还需要我们不懈地去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现象美学 马克思主义文论
下载PDF
受众审美主体意识的悸动——微博的现象学美学解读 被引量:2
6
作者 党超亿 张杰 《电影评介》 2014年第4期97-99,共3页
以科学技术之进步为契机,新媒体揉合流行性文化元素,衍化为名目繁多、种类各异的艺术形式涌入时代主潮.在新媒体艺术的阵营中,微博以其众多的用户与广泛的影响力而成为学界媒介研究者的重要观测对象.对于微博而言,其固有的传播属性学界... 以科学技术之进步为契机,新媒体揉合流行性文化元素,衍化为名目繁多、种类各异的艺术形式涌入时代主潮.在新媒体艺术的阵营中,微博以其众多的用户与广泛的影响力而成为学界媒介研究者的重要观测对象.对于微博而言,其固有的传播属性学界在之前已有述评,此处笔者将对其存在学术争议的艺术属性及其鉴赏与审美问题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美学 微博 审美主体 欣赏主体 意识
下载PDF
胡塞尔与英加尔登——兼论现象学本质论、现象学美学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倪梁康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47-67,共21页
胡塞尔与罗曼·英加尔登(R.Ingarden)的师生关系可以视作哲学史上的一个典范。尽管二人的哲学立场在胡塞尔晚年时有了分歧,英加尔登最终未能与胡塞尔同行,或者也可以说,最终没有跟上胡塞尔的脚步,但英加尔登的"吾爱吾师,吾更... 胡塞尔与罗曼·英加尔登(R.Ingarden)的师生关系可以视作哲学史上的一个典范。尽管二人的哲学立场在胡塞尔晚年时有了分歧,英加尔登最终未能与胡塞尔同行,或者也可以说,最终没有跟上胡塞尔的脚步,但英加尔登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仍然是真诚的典范。作为胡塞尔最重要的学生之一,英加尔登在时间意识、本质研究、艺术本体论研究方面均有重要建树。尤其是在现象学的艺术本体论方面,英加尔登对艺术作品、尤其是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基本结构与存在方式的探讨,为审美对象的现象学奠定了基础,使其能够与审美经验的现象学遥相呼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塞尔 英加尔登 现象学本质论 现象美学
下载PDF
现象学美学视角下英语美育教学活动设计 被引量:6
8
作者 唐书哲 袁辉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5-29,共5页
一、引言高中英语课程应帮助学生“发展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鉴赏能力”(教育部,2018:2),然而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关注不够,且缺乏具体的实施路径。现象学美学从文本的各个层面阐释文本的意义和审美生成机制,能够为... 一、引言高中英语课程应帮助学生“发展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鉴赏能力”(教育部,2018:2),然而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关注不够,且缺乏具体的实施路径。现象学美学从文本的各个层面阐释文本的意义和审美生成机制,能够为美育导向的英语教学活动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现象学美学家Ingarden(1973:29-30)认为文本包含字音、语义、表现方式、主题四个层面,它们互相关联,指向文本的形式、内容和主题,是挖掘文本意义和审美价值的有效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活动设计 审美能力培养 实施路径 高中英语教学 现象美学 英语教学活动 挖掘文本 鉴赏能力
下载PDF
超越主观论美学和客观论美学——盖格尔现象学美学的学科定位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晓林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71-176,共6页
德国现象学美学家盖格尔在美学研究方法上,超越"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方法之争;在美学学科定位上,将"审美价值"作为美学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标志;在艺术本质问题上,主张艺术是一种存在体验;在艺术功能... 德国现象学美学家盖格尔在美学研究方法上,超越"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方法之争;在美学学科定位上,将"审美价值"作为美学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标志;在艺术本质问题上,主张艺术是一种存在体验;在艺术功能的理解上,认为艺术能够提升我们至生命的顶点。盖格尔的美学兼有主观论美学和客观论美学之长,却又超越了二者的片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里茨·盖格尔 现象美学 审美价值 审美意味
下载PDF
从意味到存在——现象学美学审美价值观的发展轨迹 被引量:3
10
作者 程金海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95-99,共5页
现象学美学的审美价值观与现象学的意向性理论密切相关 ,意向性理论中的主客相关性特征和内在的主客二元分裂思维的残余决定了现象学美学审美价值观的基本理论品格 :它虽然强调审美价值在主客体的交流对话中产生 ,但是它并未真正实现主... 现象学美学的审美价值观与现象学的意向性理论密切相关 ,意向性理论中的主客相关性特征和内在的主客二元分裂思维的残余决定了现象学美学审美价值观的基本理论品格 :它虽然强调审美价值在主客体的交流对话中产生 ,但是它并未真正实现主客体的统一 ,而始终在主体与客体之间摇摆。现象学美学的审美价值观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盖格尔的主观性审美价值观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美学 审美价值观 发展轨迹
下载PDF
爱情的悲歌,人性的彰显——英伽登现象学美学视角下卡顿与游坦之的人物价值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秦静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37-39,102,共4页
《双城记》中的卡顿与《天龙八部》中的游坦之虽是出自中西方不同作家的笔下,但都是为爱而亡的痴情悲剧人物,而两人在人物个性、艺术形象以及激发的读者情感方面却又有着诸多不同。在英伽登现象学美学理论的视角下,卡顿的艺术形象虽简... 《双城记》中的卡顿与《天龙八部》中的游坦之虽是出自中西方不同作家的笔下,但都是为爱而亡的痴情悲剧人物,而两人在人物个性、艺术形象以及激发的读者情感方面却又有着诸多不同。在英伽登现象学美学理论的视角下,卡顿的艺术形象虽简单易懂却让人体验到人性的美好、爱情的伟大,其审美价值高于艺术价值;而游坦之人物塑造复杂离奇、堪称经典却使人感到人生的痛苦迷惘,其艺术价值应在审美价值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顿 游坦之 现象美学 艺术价值 审美价值
下载PDF
从实践论到现象学——论当代中国美学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勇健 《艺苑》 2010年第6期6-13,共8页
"当代中国美学",也就是自20世纪80年代"美学热"结束之后延续至今,前后二十余年的中国美学。在学科的意义上,"美学"仅有一个,不存在一个"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比肩而立。所谓"... "当代中国美学",也就是自20世纪80年代"美学热"结束之后延续至今,前后二十余年的中国美学。在学科的意义上,"美学"仅有一个,不存在一个"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比肩而立。所谓"中国美学",只能理解为"美学在中国"。20世纪中国美学史可以析出六个阶段,即"启蒙的美学"、"专业的美学"、"系统的美学"、"复古的美学"、"主流的美学"、"创新的美学"。实践美学将20世纪下半叶中国现代美学推向高潮。对实践美学的肯定和否定,两者共同构成了20世纪美学史的最后一个阶段:创新的美学。20世纪80年代的"美学热"逐渐冷却之后,美学应当如何建设与发展?21世纪中国美学该往何处去?当代中国美学正在发生转向,这是许多学者都已指出的一个事实,本文认为,当代中国美学的转向,在哲学基础上,乃是"从实践论到现象学"的转向;当代中国美学的发展趋势,乃是走向现象学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论 现象 当代中国美学 中国美学 20世纪中国美学 现象美学
下载PDF
论罗曼·英伽登的现象学美学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登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8-11,共4页
英伽登的现象学美学是建构在胡塞尔现象学的意向性理论的基础上 ,主要是由艺术本体论、艺术认识论和审美价值论组成。英伽登的理论对文艺作品的分析和鉴赏可能产生有益的启示。这些启示可以为我国文艺理论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现象美学 艺术本体论 具体化 审美价值论
下载PDF
论杜夫海纳的现象学美学 被引量:1
14
作者 袁义江 郭廷坡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35-40,共6页
法国学者杜夫海纳被誉为当代现象学美学界的巨擘和集大成者,他对审美对象、审美知觉、艺术与现实等问题都作了深刻的论述,建构了一个完整的现象学美学体系.他的现象学美学可以说是美学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杜夫海纳的美学体系从本质... 法国学者杜夫海纳被誉为当代现象学美学界的巨擘和集大成者,他对审美对象、审美知觉、艺术与现实等问题都作了深刻的论述,建构了一个完整的现象学美学体系.他的现象学美学可以说是美学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杜夫海纳的美学体系从本质上说仍是唯心主义的,他的理论的终极导致”自然本身没有美,自然美在于人化”的片面观点,这正是被他的现象学美学的唯心主义理论基础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对象 现象美学 审美经验 杜夫海纳 艺术作品 审美知觉 胡塞尔 纯粹意识 美学体系 心理主义
下载PDF
论英伽登现象学美学阅读理论的读者意识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舒婷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38-43,共6页
随着当代文学评论"对象化"倾向益盛与新媒介的不断冲击,文学式微与阅读式微接踵而至。现象学美学理论强调交流与融合,凸显读者在阅读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英伽登作为现象学美学走向成熟的代表人物,从本体论出发强调个体阅读体验... 随着当代文学评论"对象化"倾向益盛与新媒介的不断冲击,文学式微与阅读式微接踵而至。现象学美学理论强调交流与融合,凸显读者在阅读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英伽登作为现象学美学走向成熟的代表人物,从本体论出发强调个体阅读体验,赞赏读者积极构建对象世界的首创性和能动性,重视阅读过程中直接地生动地呈现,并对阅读后的种种现象进行反思,其理论蕴含着强烈的读者意识。英伽登科学、细致研究文学的艺术作品的方法和认为读者能直观文学作品本质的分析为当下文学批评如何"接地气"和大众读者告别"异化、冷漠"、实现"深度阅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伽登 现象美学 阅读理论 读者意识 阅读体验
下载PDF
杜夫海纳现象学美学中的审美深度
16
作者 董惠芳 刘燕 宋巍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42-44,共3页
从绘画领域中审美深度的发展转换提出杜夫海纳关于审美深度的见解 ,他集中从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不可分割的关系中来揭示审美深度问题 。
关键词 杜夫海纳 现象美学 审美深度 艺术美学 审美主体 审美对象
下载PDF
关于现象学美学史分期的初步设想——从马里翁-亨利的还原观出发
17
作者 方向红 黄子明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1-117,共7页
现象学美学史的研究长期以来缺乏历史分期的理论依据,本文立足于现象学与美学的内在关联,参照现象学内部的范式转换并结合美学自身的特点对现象学美学进行分期。法国新现象学家马里翁和亨利从现象学还原角度概括现象学运动史,提出三种... 现象学美学史的研究长期以来缺乏历史分期的理论依据,本文立足于现象学与美学的内在关联,参照现象学内部的范式转换并结合美学自身的特点对现象学美学进行分期。法国新现象学家马里翁和亨利从现象学还原角度概括现象学运动史,提出三种还原的类型,即胡塞尔的超越论还原、海德格尔的生存论还原和“新现象学”的给予性还原,最终达到实事的自身给予。现象学美学史据此分为三个时期:(1)德国现象学美学阶段,实现了超越论还原和生存论还原;(2)法国现象学美学阶段,实现了对两大还原的综合并发展为身体现象学美学;(3)德法“新现象学”美学阶段,在对生存论还原进行还原的基础上分别实现了生态转向和神学转向。现象学的范式转换影响着现象学美学对美及其显现方式的理解模式的更新,二者的历史分期是高度重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美学 历史分期 还原
下载PDF
从纪实到象征——论王超电影的现象学美学内蕴
18
作者 王文斌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7-60,共4页
作为深受现象学哲学影响的新生代导演,王超在其《安阳婴儿》、《日日夜夜》、《江城夏日》、《重来》等几部现实主义电影中成功完成了对当下中国现实的日常还原,对个体人性力量的现象描述以及对生命双重内涵的本质直观。王超的现实主义... 作为深受现象学哲学影响的新生代导演,王超在其《安阳婴儿》、《日日夜夜》、《江城夏日》、《重来》等几部现实主义电影中成功完成了对当下中国现实的日常还原,对个体人性力量的现象描述以及对生命双重内涵的本质直观。王超的现实主义电影创作超越单纯的纪实性藩篱,借由表现上升到象征的层面,从而将经验写实与超验诗意、物质呈现与精神表达完美融合,开创了一种独特的现象学现实主义美学风格,拓宽了当前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超电影 现象美学 现实主义电影
下载PDF
现象学美学视阈下林黛玉的外貌描写
19
作者 蔡艳山 《韶关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38-40,共3页
现象学美学认为:美需要审美主体的建构。从现象学美学视角看,林黛玉只是在贾宝玉眼中才是最美的。作者对林黛玉的外貌描写是模棱两可的,他期待着读者主动建构自己心目中的林黛玉形象。
关键词 现象美学 林黛玉形象 外貌描写
下载PDF
从敏感内敛到开放自由——浅析完形心理学美学与现象学美学在美育上的差别
20
作者 黎平辉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9期35-37,共3页
作为经验美学和哲学美学的代表,完形心理学美学与现象学美学在审美观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审美教育中,表现为各自的美育过程、方法以及功能的不同。
关键词 完形心理学 现象美学 审美观 美育 差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