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1篇文章
< 1 2 9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学生态人与新浪漫精神 被引量:9
1
作者 丁来先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5-8,共4页
自然保护需要美学生态人。美学生态人对自然的基本态度是一种新浪漫精神。新浪漫精神和古典浪漫精神的最大区别在于:美学生态人的新浪漫精神不是一味地强调人对自然的感情的移入,而是要立足于时代风貌,让人更多地习惯于对自然的更为古... 自然保护需要美学生态人。美学生态人对自然的基本态度是一种新浪漫精神。新浪漫精神和古典浪漫精神的最大区别在于:美学生态人的新浪漫精神不是一味地强调人对自然的感情的移入,而是要立足于时代风貌,让人更多地习惯于对自然的更为古老的表达方式,比如描写、抒情与沉思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生态 新浪漫精神 单纯 沉思
下载PDF
自然保护中的“美学生态人” 被引量:3
2
作者 丁来先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44-49,共6页
自然保护需要美学生态人 :有诗意的面向自然维护自然生机之人 ,他们充满感性的力量 ,注重灵魂的价值 ,有着古典的品格与情思 ,喜欢观察、陪伴自然 。
关键词 自然保护 诗意 美学生态 感性力量 自然生态理论
下载PDF
生态美学与美学生态 被引量:5
3
作者 吴中杰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5年第5期33-35,共3页
生态学和生态美学,都是在地球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恶果充分显露之后发展起来的。虽然亡羊补牢已经显得晚了,但还不失为一种补救的方法。生态美学应该有自己的研究范围、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至少,它应该从生态学中独立出来,而且与传统美... 生态学和生态美学,都是在地球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恶果充分显露之后发展起来的。虽然亡羊补牢已经显得晚了,但还不失为一种补救的方法。生态美学应该有自己的研究范围、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至少,它应该从生态学中独立出来,而且与传统美学有所区别。要发展生态美学,首先要调整好美学生态。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学在我国虽然是一门显学,但却受到严重的干扰,美学生态遭到破坏。50年代的美学讨论有明显的政策导向,局限于主观客观的争论,严重地脱离审美现实;80年代以后的美学研究,又转向为评职称和建立学科点等功利性目的服务,是另一种异化。既然我们已看到弊病所在,在方法论上就应该跳出主客观二分法的局限,把视野放得开阔些。中国传统医学的整体观可以借鉴。它不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且还把人体看作是天体的一部分,从天体对人体的影响中考虑保健和治疗问题。这种思想方法很值得我们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生态美学 美学研究 美学生态 中国传统医学
下载PDF
美学生态视角下的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鲁士发 周蓉 +1 位作者 丁树峰 王雪雯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1-97,共7页
在教育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以数字媒体技术为支撑的MOOC、微课等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育领域。然而,从数字媒体课程来讲,主旨、立意、内容上都非常好,但从艺术美学角度来看,却显得比较单一和浅显,在"创意为王"的情境中不能... 在教育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以数字媒体技术为支撑的MOOC、微课等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育领域。然而,从数字媒体课程来讲,主旨、立意、内容上都非常好,但从艺术美学角度来看,却显得比较单一和浅显,在"创意为王"的情境中不能引人入胜。那么,如何打破这一状态,提高数字媒体课程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该文从这一角度出发,以媒介素养为视角,采用调查和实验法,以"数码摄影技术与画面处理技能"微课程及PPT课件作为实验因素,以天津市某区青年骨干教师作为实验和调查对象,进行教育技术美学生态研究。文章主要研究艺术美学和技术美学两个方向的状态、系统、信息、生境与效应的生态特点,分析视觉画面和听觉声音两个显性因素,以及意象美这一隐性因素对学习的影响程度,从而提升教师数字媒体课程的艺术水准,让学习者在教育技术环境下、在美的情境中,提升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技术 美学生态 媒介素养 微课程
下载PDF
经验存在:杜威经验论美学生态意蕴的哲学基础
5
作者 艾莲 曾永成 《鄱阳湖学刊》 2014年第4期79-98,共20页
经验的自然主义或者自然主义的人文主义是杜威经验论美学的哲学基础,其中作为世界总体存在并在连续性的运动中发展生成的"自然",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并在行动中运用智慧探究成长的"人",在人与环境交互作用中生成并... 经验的自然主义或者自然主义的人文主义是杜威经验论美学的哲学基础,其中作为世界总体存在并在连续性的运动中发展生成的"自然",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并在行动中运用智慧探究成长的"人",在人与环境交互作用中生成并作为人的生命存在的"经验",以及有效地指导人的行动以推动自然生成发展的效用"价值",是四个最重要的基本范畴。这四个范畴深蕴着生态关联性、生态整体性、生态生成性和生态主体性的思想内涵,是杜威经验论美学生态精神的哲学基础和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连续性 活的生物 交互作用 生成性价值 生态美学
下载PDF
地理叙事的美学意义——论苏炜作品的浪漫美学与生态美学构建
6
作者 邹建军 王冠含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3-160,共8页
美国华文作家苏炜的小说和散文作品,具有独特的地理叙事特征并体现出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可贵理念。其长篇小说通过构建奇异的地理空间结构,塑造奇幻人物形象,借助地理意象和景观的象征与神话修辞,展现出浪漫主义美学风格。《小鸟依人》... 美国华文作家苏炜的小说和散文作品,具有独特的地理叙事特征并体现出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可贵理念。其长篇小说通过构建奇异的地理空间结构,塑造奇幻人物形象,借助地理意象和景观的象征与神话修辞,展现出浪漫主义美学风格。《小鸟依人》《独自面对》等短篇小说和散文作品,因植根于浪漫主义美学中对自然地理的敬畏之情,进一步发展出鲜明的生态美学风格。地理叙事在构建这两种美学风格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为作家提供了创作方法,更为批评者提供了解读浪漫主义和生态主义作品的理论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炜 地理叙事 浪漫美学 生态美学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生态美学素养现状特征研究
7
作者 章志琴 唐菲 王宛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252-257,261,共7页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农业农村的具体体现,农民生态美学素养决定乡村振兴的广度和深度。为了解我国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生态美学素养现状,以江南Y地区农民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美学政策认知、理论认知和践行度3个维度19...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农业农村的具体体现,农民生态美学素养决定乡村振兴的广度和深度。为了解我国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生态美学素养现状,以江南Y地区农民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美学政策认知、理论认知和践行度3个维度19个指标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层次分析法研究了农民生态美学素养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农民中,其总体的生态美学素养和3个维度的分值均无显著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农民中,70岁以上人群的生态美学政策认知、理论认知、践行度和总体的生态美学素养分值均显著(P<0.05)低于70岁以下农民,70岁以下人群的生态美学素养分值无显著差异;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民中,其生态美学素养呈现政策认知、理论认知、践行度以及总体的生态美学素养分值随学历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不同职业人群的农民践行度分值无显著差异,退休农民的生态美学政策认知分值、理论认知分值和总体的生态美学素养分值均显著(P<0.05)低于其他人群。从生态美学素养标准分的均分来看,农民生态美学素养整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处于生态美学政策认知高水平区间的人群比例(57.83%)远高于生态美学理论认知高水平区间的人群比例(10.84%)和生态美学践行度高水平区间的人群比例(15.66%)。研究结果为农民生态美学素养特征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为制定农民生态美学素养提升策略提供一定的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生态美学素养 政策认知 理论认知 践行度
下载PDF
徽州古民居生态美学特征的现代建筑设计应用探索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霖 王蓉 《铜陵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9-83,共5页
徽派古民居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其成型过程中受到徽州地理和文化影响,展现出独特的区域特色,在其造型、功能、装饰等诸多方面也自成一格,呈现出“天人合一”的协调美、“道法自然”的和谐美以及“古朴典雅”的整体美的生态... 徽派古民居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其成型过程中受到徽州地理和文化影响,展现出独特的区域特色,在其造型、功能、装饰等诸多方面也自成一格,呈现出“天人合一”的协调美、“道法自然”的和谐美以及“古朴典雅”的整体美的生态美学特征。现代建筑设计可遵循特色地域文化与传统建造技术相融合、传统建筑文化与社会经济环境相适应、建筑空间形式与功能适用性相统一的原则,探索因地制宜,构建以“和”为美的地形界面;秩序井然,构建以“序”为美的空间界面;情景合一,构建以“情”为美的人文界面,做到古为今用的同时,彰显徽州古民居生态美学的科学构成、地域特色和价值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古民居 生态美学特征 现代建筑设计
下载PDF
生态文明美学辨析
9
作者 陈望衡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从学术上来说,生态美学作为美学是不能成立的,其原因在于:从文明发生学来说,文明与生态是天敌。从审美发生学来说,美在文明,不在生态。从审美本体学来说,审美是人的自由意识;审美是主观的,而生态是科学的对象,它是客观的。造成生态美学... 从学术上来说,生态美学作为美学是不能成立的,其原因在于:从文明发生学来说,文明与生态是天敌。从审美发生学来说,美在文明,不在生态。从审美本体学来说,审美是人的自由意识;审美是主观的,而生态是科学的对象,它是客观的。造成生态美学成立的两个误区是:将生态审美看成自然审美;将生态审美看成生命审美。生态与审美只能在生态文明的统一上实现兼容,而这属于生态文明美学的范围。环境美学是生态文明的生发地,它们都是文化美学,但是生态文明美学是全局性的美学、时代的美学,而环境美学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生态文明美学的主体在环境美学。生态文明美学是一种新兴的美学,它以生态文明美为核心范畴。这种美学具有强烈的科学色彩,生态科学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调控作用。生态文明美学的核心是清晰的,但边界是模糊的。生态文明美学的建构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而进行,其前途无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美学 生态美学 环境美学
下载PDF
生态美学融入高校美育的实施路径和方法探讨
10
作者 金晓雯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17期128-130,共3页
生态美学从生态学和美学的融合发展中衍生而来,其是以新的生态世界观为指导的美学理论,备受关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与生态美学联系密切。高校担当培养时代新人的使命,不可缺失生态向度,而基于生态美学的高校美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 生态美学从生态学和美学的融合发展中衍生而来,其是以新的生态世界观为指导的美学理论,备受关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与生态美学联系密切。高校担当培养时代新人的使命,不可缺失生态向度,而基于生态美学的高校美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该文作者通过梳理生态美学的深层内涵和发展脉络,探讨生态美学融入高校美育的重要意义、目标、路径以及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高校美育 人与自然 生态文明 和谐共生
下载PDF
生态美学视域下鄂伦春族桦树皮画的历史发展与时代传承
11
作者 孙玉明 张子怡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4年第5期95-100,共6页
鄂伦春族在世代与森林相伴成长的历程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桦树皮文化。鄂伦春族的桦树皮画不仅是传统桦树皮文化的历史传承,也是其朴素生态美学观的时代延续。传统桦树皮器物上装饰的出现与发展,可以看作是鄂伦春族桦树皮画的历史源流... 鄂伦春族在世代与森林相伴成长的历程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桦树皮文化。鄂伦春族的桦树皮画不仅是传统桦树皮文化的历史传承,也是其朴素生态美学观的时代延续。传统桦树皮器物上装饰的出现与发展,可以看作是鄂伦春族桦树皮画的历史源流。在下山定居与“禁猎转产”之后,摆脱了实用性的束缚,鄂伦春族的桦树皮画在内容题材与创作技法等方面都展现出了新的时代风貌。研究表明,鄂伦春族桦树皮画的创新与发展,应坚守民族文化核心,并赓续传统生态审美观,才能根基稳固并持续向前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鄂伦春族 桦树皮文化 桦树皮画
下载PDF
生态美学视域下当代新安画派作品中的生态意蕴——以当代芜湖画家赵瑜画作为例
12
作者 何燕 赵谦 《南腔北调》 2024年第4期76-84,共9页
随着生态危机日益严峻,人们更为关注生态美学关照下的自然、社会与精神生态的和谐平衡。从生态美学视角看当代新安画派传承人赵瑜的系列画作,具有美学价值和现实意义。赵瑜深受老庄道家思想的影响,画风追求淡雅飘逸,讲究用墨以成气韵。... 随着生态危机日益严峻,人们更为关注生态美学关照下的自然、社会与精神生态的和谐平衡。从生态美学视角看当代新安画派传承人赵瑜的系列画作,具有美学价值和现实意义。赵瑜深受老庄道家思想的影响,画风追求淡雅飘逸,讲究用墨以成气韵。以自由、自然之心态将实景与画家对自然天地的感悟、心灵体验、审美情趣以及对艺术的追求凝练于画笔尖,挥毫泼墨于纸上。画作中的山水、松石、人物是赵瑜笔下物境与心境、物我共生的和谐生态美学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赵瑜 新安画派 生态意蕴
下载PDF
生态美学视角下的工业景观设计
13
作者 陈玲 卫勇 《现代园艺》 2024年第12期106-108,共3页
工业景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应遵循生态理论,为能深刻认识自然发展、人与自然和工业环境三者的关系,营造符合现代人需求和审美的工业景观环境,从生态美学视角入手,探讨生态理论影响下的工业景观,思考工业景观的美学... 工业景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应遵循生态理论,为能深刻认识自然发展、人与自然和工业环境三者的关系,营造符合现代人需求和审美的工业景观环境,从生态美学视角入手,探讨生态理论影响下的工业景观,思考工业景观的美学设计,以期促进工业景观设计的美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景观 生态美学 景观设计
下载PDF
生态美学的哲学根基:生态自旋为世界本体
14
作者 袁鼎生 太琼娥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6-115,共10页
世界本体,指其本身。这本身,呈现出原身—自身—整身—超身—原身的超循环结构。生态本体也在自旋生中序出天体生态圈的原身、生物生态圈的自身、文明生态圈的整身、天慧生态圈的超身四种“身份”,回转环升出本身结构。每一个生态本体... 世界本体,指其本身。这本身,呈现出原身—自身—整身—超身—原身的超循环结构。生态本体也在自旋生中序出天体生态圈的原身、生物生态圈的自身、文明生态圈的整身、天慧生态圈的超身四种“身份”,回转环升出本身结构。每一个生态本体“身份”的涌现,都形成了相应样式的世界本体。生态本体四大“身份”序进环回的自旋生,形成、增长与提升了世界本体的有机化质性,呈现了生态自旋为世界本体的规律。这一规律明示,环走圈升的生态,就是有机化周进圆长的世界本体。凭此,生态世界观有了核心内涵,生态哲学走向了基础哲学,生态美学也就有了自然化、存在化、超在化旋升的生态本原、逻辑疆域、理论模型,也有了发展为基础美学的哲学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旋生 生态本体 世界本体 哲学根基 美生 自主知识体系 生态美学
下载PDF
论康德“实践二分”观念的美学内涵和生态批判意义
15
作者 曾永成 《鄱阳湖学刊》 2024年第4期63-73,F0002,157,共13页
康德在其生前未正式出版的《〈判断力批判〉第一导论》和正式出版的《判断力批判》的“导论”中,把实践分为“技术性”与“道德性”两种性质,体现了其实践哲学的深度和预见。技术概念作为艺术与自然类比的中介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两种... 康德在其生前未正式出版的《〈判断力批判〉第一导论》和正式出版的《判断力批判》的“导论”中,把实践分为“技术性”与“道德性”两种性质,体现了其实践哲学的深度和预见。技术概念作为艺术与自然类比的中介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两种不同性质的实践在意志的目的性上的区别,使其在世界美生过程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在技术决定论和技术理性主义造成严重生态问题的今天,康德这一观念彰显出极富远见的生态批判意义:一是揭示了技术的双刃剑本质,使人们警惕技术的非道德性后果可能造成的生态灾难;二是有助于深入认识实践意志所蕴含的人性的生态结构,遏制和避免把技术智能片面市场化的反生态恶果;三是指出了作为实践对象的现象界与世界本体之间的关系,肯定了将敬畏宇宙整体作为存在本体的根本性的生态意义;四是强调了美所包含和象征的道德精神,昭示了从生态美学视角审视技术理性主义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实践二分 生态美学 技术决定论 生态批判
下载PDF
《自我的追寻》中的精神生态美学研究
16
作者 黄淋 吴得禄 《今古文创》 2024年第40期70-73,共4页
《自我的追寻》是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从事精神分析工作的结晶,他敏锐地感知到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并将其投射在《自我的追寻》中。本文基于精神生态美学理论,探究现代人精神困惑的症结,以及社会的病态与原因,呼吁在爱的力量和人际关系... 《自我的追寻》是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从事精神分析工作的结晶,他敏锐地感知到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并将其投射在《自我的追寻》中。本文基于精神生态美学理论,探究现代人精神困惑的症结,以及社会的病态与原因,呼吁在爱的力量和人际关系中追寻自我与“诗意栖居”;鼓励人们认清自我,努力成为真正自我的本体,摆脱人为痛苦的桎梏,培养健康积极的精神生态,从而追寻真正的幸福。《自我的追寻》具有深厚的现实意义,即使在当下它也能够紧扣时代主题。弗洛姆驱策世人去寻找解决方法,摆脱精神的枷锁,追寻内心的自我,走入精神生态美学中寻找自我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的追寻》 精神生态美学 精神困境 爱与人际关系
下载PDF
功能、人文、生态:当代公共艺术设计的空间美学
17
作者 李明炅 《天工》 2024年第4期64-66,共3页
当代公共艺术呈现出鲜明的功能、人文、生态的空间审美特征和美学倾向。公共艺术促进设计物质属性和功能属性,社会文化和设计准则,文化信息和价值观念等多元空间感知、情感、品质的联系和交流;充分尊重自然生态和传统文化的地域环境,关... 当代公共艺术呈现出鲜明的功能、人文、生态的空间审美特征和美学倾向。公共艺术促进设计物质属性和功能属性,社会文化和设计准则,文化信息和价值观念等多元空间感知、情感、品质的联系和交流;充分尊重自然生态和传统文化的地域环境,关联公共条件、自然环境、地域文脉、历史传承等影响公共艺术和公共空间的辩证关系;突出节能特征和生态平衡,促进人们对生态环保观念和绿色循环利用理念的发展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艺术 空间美学 空间体验 生态美学
下载PDF
生态美学视野下陶瓷装置中的现代“自然观”文化逻辑隐喻
18
作者 陈健 张鑫 宋庆璐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7期284-286,共3页
20世纪80年代,生态美学观念应运而生。此观念启发了各界学者对于中国“天人合一”观念的回溯。文章首先阐述传统文脉中的生态观念,以此引出生态美学概念的由来。核心章节以对都市文明的批判、废弃材料的回收再利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0世纪80年代,生态美学观念应运而生。此观念启发了各界学者对于中国“天人合一”观念的回溯。文章首先阐述传统文脉中的生态观念,以此引出生态美学概念的由来。核心章节以对都市文明的批判、废弃材料的回收再利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等主题创作的优秀案例分析为论据,通过当代陶艺作品表达生态美学观在现代性“自然观”文化逻辑中的隐喻,剖析生态美学观念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漠视传统审美思维中人与自然被视为主客体的二元对立性,重构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永续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陶艺 生态美学 自然观 文化逻辑 隐喻
下载PDF
生态美学视域下东北特色建筑城市山水画表现研究
19
作者 孟德鸿 张一萌 《收藏与投资》 2024年第9期88-90,共3页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区域,其特色建筑在城市山水画中的呈现备受关注。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将东北的特色建筑融入城市山水画的创作中,赋予作品更深的文化内涵和更鲜明的地域特色,不仅考虑了自然环境对建筑的影响,还充分融入了当地的...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区域,其特色建筑在城市山水画中的呈现备受关注。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将东北的特色建筑融入城市山水画的创作中,赋予作品更深的文化内涵和更鲜明的地域特色,不仅考虑了自然环境对建筑的影响,还充分融入了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展现出一种与自然共生的姿态,同时反映了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珍爱。对作品的研究和探讨,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理解城市山水画的美学意蕴,扩展生态美学的研究范围,进而引导城市建设向更加生态友好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东北建筑 地域特色 城市山水 和谐共生
下载PDF
瓦·拉斯普京作品中的生态美学观
20
作者 杨爱华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4年第1期76-78,共3页
传统美学以人类为中心,视自然为附庸,把“美”当成人类的主观感受。而生态美学则坚持认为,美不仅是人类的体验,更是大自然中一切生命的本质属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万物平等是生态美学的审美理想。俄罗斯著名乡土文学作家拉斯普京... 传统美学以人类为中心,视自然为附庸,把“美”当成人类的主观感受。而生态美学则坚持认为,美不仅是人类的体验,更是大自然中一切生命的本质属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万物平等是生态美学的审美理想。俄罗斯著名乡土文学作家拉斯普京的作品书写大自然及传统乡村生活,渲染大自然及其中生命的自身之美,讴歌人类融入大自然的和谐之美,体现了他独特的生态美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斯普京 生态美学 乡村生活 大自然 和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