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城市生态美学资源融入上海高校公选艺术课程推进与创新研究
1
作者 徐真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第16期128-129,共2页
近年来,各地对高校公选艺术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要完成“立德树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全面提升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美育目标,需要建立“因地因校制宜,特色发展”美育发展策略。上海市十三五高等教育规划(2015-2030年)提出... 近年来,各地对高校公选艺术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要完成“立德树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全面提升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美育目标,需要建立“因地因校制宜,特色发展”美育发展策略。上海市十三五高等教育规划(2015-2030年)提出建设“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目标。本文调研“上海城市生态美学”资源在“上海高校公选艺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试图在建设“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高校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方面做深入研究和创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城市生态美学资源 上海高校 公选艺术课程 推进与创新
下载PDF
从“家园美化”到“景观规划”——德国景观美学资源评价理论发展综述 被引量:10
2
作者 罗涛 刘江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4-89,共6页
本文通过概述德国景观保护运动的历史由来以及相关评价理论发展的历程,介绍景观美学资源保护在德国现代景观保护及规划体系中的地位和意义。作者以对景观美学理论及方法的讨论为出发点,全面介绍德国景观美学资源评价理论的主要分支,进... 本文通过概述德国景观保护运动的历史由来以及相关评价理论发展的历程,介绍景观美学资源保护在德国现代景观保护及规划体系中的地位和意义。作者以对景观美学理论及方法的讨论为出发点,全面介绍德国景观美学资源评价理论的主要分支,进而提出作者对景观美学资源评价基础理论问题的见解。在系统描述德国景观美学研究领域主要评价技术方法的基础上,由分析其基本理论假设入手,举例剖析其在实践应用中的得失,并重点探讨德国《联邦自然保护法》提出的景观美学资源度量指标的含义和合理性。最后结合我国景观美学资源保护的现状,提出我国景观美学资源评价技术方法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美学资源 景观非生态功能 评价技术 德国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资源运用与《美学概论》课程建设
3
作者 方英敏 《教育文化论坛》 2016年第2期82-86,共5页
尽管20世纪以来我国的美学原理研究总体上处于以西方美学为美学的阶段,但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资源在逻辑和事实上都应该进入人类美学的知识体系中,并藉此丰富、完善高校《美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不过,中国美学原理研究只有在研究方... 尽管20世纪以来我国的美学原理研究总体上处于以西方美学为美学的阶段,但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资源在逻辑和事实上都应该进入人类美学的知识体系中,并藉此丰富、完善高校《美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不过,中国美学原理研究只有在研究方法上完成了从中西比较到普遍意识的转换,才能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资源以概念、范畴和命题的形式进入人类美学的知识体系敞开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资源 西方美学 美学原理研究 普遍意识
下载PDF
中国器物美学的理论资源新探
4
作者 林家帆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20年第2期9-11,共3页
中国美学的一大困境来源于西方学术语境与中国现实环境之间的矛盾,重新发现与挖掘具有中国特质的美学理论资源成为美学界的重要课题。中国器物以物质存在形式完整、连续、丰富地保留了华夏文明和中国古典美学,是区别于西方美学、具有中... 中国美学的一大困境来源于西方学术语境与中国现实环境之间的矛盾,重新发现与挖掘具有中国特质的美学理论资源成为美学界的重要课题。中国器物以物质存在形式完整、连续、丰富地保留了华夏文明和中国古典美学,是区别于西方美学、具有中国特质的传统美学理论资源。从器物的概念出发,器物美学主要是指对器物实用形制或者形式中显示出的人类创造性的审美活动,可以表征为功用之美、文明之美的审美特质。激活与挖掘中国器物美学的理论资源,可为我们建立起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话语体系建构提供更切实可行的理论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器物 物质文化 美学理论资源 现代性转换
下载PDF
论被中国现代美学忽视的几个问题——由此推论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美学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顾祖钊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8-80,共13页
本文将新中国美学研究称为现代美学,认为它基本上延续了西方主流美学的研究模式:即假设的概念,预设的体系和逻辑中心主义的论证方法。这里仅以美学大讨论中出现的四个流派为例,探讨一下被中国现代美学所忽视的主要问题。目前,在西方解... 本文将新中国美学研究称为现代美学,认为它基本上延续了西方主流美学的研究模式:即假设的概念,预设的体系和逻辑中心主义的论证方法。这里仅以美学大讨论中出现的四个流派为例,探讨一下被中国现代美学所忽视的主要问题。目前,在西方解构主义、后现代的冲击和中国古代理论资源的映衬下,它的主观臆测、脱离实际和自我封闭的缺陷充分暴露出来,主要表现为:研究方法的局限和对中国古代理论资源的忽视;对美学的生命原理的忽视;对审美双向性即主体间性的忽视;对美的存在形式多元性的忽视。也许,只有在重视中国古代美学和文论资源的现代意义基础上,中国的美学研究才能接上地气,获得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美学 中国古代美学资源 生命原理 美感的双向生成 多元性
下载PDF
对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的评价及其论争——从对立、排斥走向对话、汇通之三
6
作者 李世涛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0-103,共4页
作为代表了中国当代美学重要成就之一的实践美学与新崛起的后实践美学,都受到了美学界的关注。应该注意的是,两派之外的许多学者也都非常关注这次论争,并对两派的观点及其论争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中立的立场容易使他们跳出局外,更... 作为代表了中国当代美学重要成就之一的实践美学与新崛起的后实践美学,都受到了美学界的关注。应该注意的是,两派之外的许多学者也都非常关注这次论争,并对两派的观点及其论争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中立的立场容易使他们跳出局外,更客观、更超然地看待论争双方的得失。其中他们提供的思路———结合说、合理借鉴美学思想资源等———都很有针对性和价值。而克服其对立、缺陷,共同发展也是双方都必须面临的问题。论者认为,实践美学是中国当代美学对世界美学的贡献,尽管有时代和自身的局限,但仍有发展的余地;后实践美学确实指出了实践美学的弱点,在克服这些弱点上有一定的成绩,但自身存在的问题也需要认真正视。二者都应该面对复杂的审美现实,确立问题意识,吸收对方与其他各方面的长处,正视自己的弱点,把问题意识与学科发展结合起来,才可能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活动 统一 美学资源 劳动 发展
下载PDF
特校数学文化资源挖掘
7
作者 葛明丽 《绥化学院学报》 2013年第7期137-139,共3页
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聋生不断学习和进取的过程中给他们美的熏陶、趣味的升华和素质的提升。文章从文化的角度关注特校数学教学,主要从挖掘文学资源,启发学习雅趣;挖掘史学资源,激发学习志趣;挖掘美学资源,诱... 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聋生不断学习和进取的过程中给他们美的熏陶、趣味的升华和素质的提升。文章从文化的角度关注特校数学教学,主要从挖掘文学资源,启发学习雅趣;挖掘史学资源,激发学习志趣;挖掘美学资源,诱发学习逸趣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学生在认识、发现和感悟数学文化的过程中,亲受数学文化的熏陶,达成自身与文化的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文化 文学资源 史学资源 美学资源 趣味
下载PDF
苏童研究的学术史考察 被引量:3
8
作者 马航飞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8-94,共7页
三十年苏童研究的学术史考察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其一是苏童研究的学术起点与焦点脉络。苏童研究起点高,观点精到,意象化、逃亡与返乡、虚构、叙事视角等关键词准确把握了苏童创作的基本特点,成为苏童研究的学术焦点。不少评论家一直关... 三十年苏童研究的学术史考察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其一是苏童研究的学术起点与焦点脉络。苏童研究起点高,观点精到,意象化、逃亡与返乡、虚构、叙事视角等关键词准确把握了苏童创作的基本特点,成为苏童研究的学术焦点。不少评论家一直关注苏童的创作并进行了追踪研究。某些针对其单篇创作或作家整体创作姿态的批评虽稍显武断、片面,但其中也不乏真知灼见和中肯建议,体现出评论家的艺术良知和责任感。其二是苏童研究的主要美学资源和思想方法。人本主义思潮、新历史主义思潮、叙事学等为评论家阐释苏童作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和思想方法。其三是苏童研究的最新趋势和潜在问题。关注苏童小说叙事语法或诗学的经典叙事学阐释方兴未艾,而更倾向于揭示作者、读者、文本及社会文化语境内在关联的后经典叙事学研究也在悄然兴起。这有助于突破当下日益显现的人云亦云、少有新见的研究瓶颈。苏童研究也存在着名篇研究扎堆,散文和大量短篇小说未得到足够重视的情况,而叙事学的转向将有利于改变这种现状。此外,接受美学、比较美学层面的苏童研究还不够深化,期待着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童研究 学术史 美学资源 叙事学 先锋小说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ural tourism resources in the countryside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cological aesthetics
9
作者 Yang Huanhe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4年第2期124-127,共4页
The cartier that the natural tourism projects rely on should be the objective natural environments, including the mountains, water, animals and plants and so on, which are the object present b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 The cartier that the natural tourism projects rely on should be the objective natural environments, including the mountains, water, animals and plants and so on, which are the object present b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ject. Therefore, what the natural tourism projects should first be "the economic value of the natural resources". However, after the man-made planning and being given the humanity, they have the "economic value of the human resourc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uture path of the development, we should also have the dynamic study on the subjective preferences of the Chinese consumers. The change of these subjective preferences directly results from the change of the levels of their own inc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natural tourism resources ecological aesthetics perspective RESEARCH
下载PDF
Research on Nantong Cratt Arts Resourc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Applications on Local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10
作者 Donglian Ji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6年第1期1-3,共3页
In this paper, we conduct research on Nantong craft arts resourc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applications on the local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Higher vocational design class of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c... In this paper, we conduct research on Nantong craft arts resourc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applications on the local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Higher vocational design class of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courses, such as building design students' basic pillars design literacy, must undertake in accord with cognitive law systematically on the basis of cultivating the students from observation of thinking to create professional ability, through the innovation of curriculum, make teachers and students can enter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form of natural, better support for follow-up professional course learning, in order to obtain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the education effect. Under this guideline, we combine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e Nantong craft arts resources to modify traditional education mode that is benefic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tong Craft Arts Local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rts Resources.
下载PDF
图像艺术的历史传承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11
作者 洪洁松 《理论界》 2010年第5期142-143,共2页
本文所讲的图像艺术主要是指后现代社会即图像时代的特有的艺术现象,因此,也可称之为图像时代艺术。图像艺术具有鲜明的当代特征,又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本文试图在东西方传统美学资源中挖掘图像艺术的历史印迹,揭示图像艺术对传统美学... 本文所讲的图像艺术主要是指后现代社会即图像时代的特有的艺术现象,因此,也可称之为图像时代艺术。图像艺术具有鲜明的当代特征,又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本文试图在东西方传统美学资源中挖掘图像艺术的历史印迹,揭示图像艺术对传统美学和文化的反拨与冲击,理出这一特有的艺术文化现象在当下中国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艺术 东西方传统美学资源 反拨与冲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