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呼啸山庄》中的“美学距离”探究
- 1
-
-
作者
张月娥
-
机构
安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
出处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97-100,共4页
-
文摘
文章以韦恩·布斯《小说修辞学》中的“美学距离”理论为基础,探究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作品《呼啸山庄》中存在的读者与叙述者、读者与作品中的人物等之间的“美学距离”。文章通过运用倒叙、预叙、双重叙事结构和隐喻等写作手段调节和控制这些“距离”,最终达到读者与隐含作者的“视域融合”。
-
关键词
《呼啸山庄》
美学距离
倒叙
双重叙事结构
隐喻
-
分类号
I561.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论凡尔纳科幻小说中的距离美学
- 2
-
-
作者
张安
-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丝绸之路》
2013年第8期120-122,共3页
-
文摘
距离感的存在是审美发生的条件之一。凡尔纳的科幻文学具有的超预见性在叙述中拉开文本与现实的距离,使读者在审美活动进行中更加贴近文本世界。审美距离的拉伸与缩短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无疑是凡尔纳科幻文学经久不衰的重要因素。
-
关键词
凡尔纳
科幻小说
距离美学
英雄崇拜
接受美学
-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社会整体化的美学观和艺术观
- 3
-
-
作者
汤麟
-
出处
《艺术探索》
1991年第2期66-71,共6页
-
文摘
美学、一个诱人而神秘的领域。 美学研究者被戴上了令人称羡的金色桂冠。我国的美学研究,在中国古典美学、西方美学、中西方美学比较等等方面,都取得了创造性的巨大成就,得到了国内学术界的肯定;并在国际上为我国赢得了美学大国的称誉。然而在取得这些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的美学研究也存在着值得探讨的问题。譬如说,强调哲理抽象思辨有余,重视审美具体实践不足;而带来的浓厚的书斋气和纯理论化;导向的微观和目的性的扑朔迷离;游荡于生活实际和社会生产之外的非社会整体化倾向。这一倾向如不早加克服,美学必将丧失其生命力和应有的社会作用,对美学的发展产生不应有的消极的后果。
-
关键词
美学观
西方美学
中国古典美学
社会作用
艺术语言
美学问题
美学距离
审美活动
艺术院校
美的本质
-
分类号
J0
[艺术—艺术理论]
-
-
题名科幻小说的几种美学形态
被引量:3
- 4
-
-
作者
林滨
-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3期65-67,共3页
-
文摘
主张摆脱长期以来把科幻小说严重功利化的偏颇思维的束缚,提出在审美的范畴里审视作为一种独立文学样式的科幻小学的价值,分析了科幻小说里的距离美学、自恋美学、规则美学、悖论美学、英雄美学、平面美学等几种独立而且独特的审美形态。
-
关键词
科幻小说
审美价值
美学形态
距离美学
自恋美学
规则美学
悖论美学
-
Keywords
science fiction
aesthetic values
aesthetic formation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I01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文艺的接受——审美
被引量:1
- 5
-
-
作者
陈力丹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
出处
《东南传播》
2016年第10期38-40,共3页
-
文摘
文艺传播的本质是审美。以往的文艺理论忽视了文艺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一维,即"接受者"。其实,文艺作品的意义相当一部分是接受者主动性参与和创造的产物。文艺文本与讯息文本不同点在于它具有"交流能力",可以使接受者在接触它的时候体验到、而不是认识到某种当前世界不存在的,或者接受者尚未意识到的东西。接触文艺文本的过程,不是确认信息和搜集材料的过程。接受者用既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对作品进行理解、补充或抵制。如果作品与接受者的经验持平,接受者反而失去了兴趣,只有作品一定程度上超越、校正了他的经验,接受兴趣才可能被调动起来。
-
关键词
美学接受理论
第一文本和第二文本
文本的召唤结构
期待视野
美学距离
视野转换
-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盈耳——张藜歌词创作论
被引量:2
- 6
-
-
作者
陈煜斓
-
机构
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80-85,共6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编号:11YJA760008)
-
文摘
歌词创作既是张藜在人生路上全部行程的伴奏曲与独立自由个性的形象写照,也是中国现代社会发展过程的一个缩影与见证。张藜以"非介入"的诗意表达,抵制和逃离权力政治的写作模式,并突破歌词一般的情感宣泄和浅薄的心灵安慰。他把情感浸润在景物上,把笔落在生活的细节上,水与缸,泥与筐,辘轳和井绳,山与河,车与辙,碾与磨,睡与渴,这些平常事物的丰富寓意,能令人动情,教人深思。张藜的歌词,朦胧中有鲜明,谐趣中有严肃,内涵深刻,境界极高,凸显了歌词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
关键词
张藜
歌词特性
人道关怀
距离美学
-
Keywords
Characteristic property of song poem Humanity solicitude Distance aesthetics
-
分类号
I22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文体风格在翻译中的创造性重构
- 7
-
-
作者
任晓军
-
机构
西南财经大学语言文化学院
-
出处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16-119,共4页
-
文摘
透明翻译诚然值得期待,但由于语言文化异质性和期待视野的客观存在,致使文体风格在翻译中发生了创造性叛逆。即翻译过程中,译者在坚持发挥原作在目的语环境中的总体特色和风格力量的理念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目的语环境的参照体系,对原作语言形式和技巧的客观背离,进行美学欣赏的重建。但翻译存在的意义就是引入“异国情调”,它发生影响的前提是要让读者喜闻乐见。“美学距离”是文体风格创造性叛逆的衡量标准。
-
关键词
文体
创造性叛逆
美学距离
期待视野
-
Keywords
style
creative treason
aesthetical distance
horizon of expectation
-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寻求诗歌批评的生命感与真实性
- 8
-
-
作者
卢桢
-
机构
不详
-
出处
《长江文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2-144,共3页
-
文摘
谈起今天的文学批评,尤其是对21世纪文学的整体状况把握,很多评论家保持了统一的论调,即认为21世纪以来的文学并未与上世纪90年代拉开显著的美学距离,它更大意义上是世纪末文学的内在延伸,并在不同文体的各个内在向度上持续发展,在生长中孕育着生机。比如谈到小说或者诗歌,评论者往往都会谈及实验色彩的弱化、故事性或叙事性的强化、跨媒介文化的渗透等话题,以此阐明新世纪文学和前代文学的关系。这种普遍性的理解的确切中了新世纪文学的某些共性特质。
-
关键词
新世纪文学
诗歌批评
跨媒介
生命感
世纪末文学
文学批评
叙事性
美学距离
-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把握好经典改编的尺度
被引量:1
- 9
-
-
作者
殷乐
-
出处
《当代电视》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8-78,共1页
-
-
关键词
经典名著改编剧
媒介手法
美学距离
传播形态
艺术样式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我和中华文脉很亲近”——台湾当代艺术家黄致阳
- 10
-
-
作者
张想苹
方志敏
-
出处
《两岸关系》
2015年第2期45-46,共2页
-
文摘
2010年5月,上海世博会。壮丽的中国馆旁,一座透明的圆锥形玻璃帷幕中,展示着一组大型的山水雕塑作品"座千峰"。绿色草地、银色山丘,梦幻般的造型瞬间把观众带入辽阔的原野,展开与大自然无声的对话。这件秀丽的作品出自台湾当代艺术家黄致阳。
-
关键词
当代艺术家
中国馆
雕塑作品
千峰
西方绘画
万壑松风
台北故宫
罗浮宫
怀黄
美学距离
-
分类号
J03
[艺术—艺术理论]
-
-
题名梅兰芳民国初年新戏观演关系的突破与回归
- 11
-
-
作者
孙慧欣
-
机构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
出处
《东方艺术》
2021年第5期120-126,共7页
-
文摘
观演关系问题,是戏曲艺术传承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创作主体如何处理与观众群体的美学距离,如何满足又应怎样引导观众的审美,这是当代戏曲创新创作仍要应对的难题。一个世纪以前,梅兰芳先生通过民国初年的新戏排演活动对此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就面对复杂观众群体创作新题材、新形式戏剧进行了有效尝试。
-
关键词
梅兰芳先生
观众群体
传承与发展
观演关系
当代戏曲
有效尝试
美学距离
民国初年
-
分类号
J82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读者接受理论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摭谈
- 12
-
-
作者
吴文芳
张丽
-
机构
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
-
出处
《七彩语文(高中新语文学习)》
2016年第6期84-88,共5页
-
基金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文学观念的变革与语文教育关系之研究”(D/2013/02/544)阶段成果
-
文摘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兴起了文学接受的研究,形成了一门新兴的理论——接受美学,由德国康斯坦茨大学教授汉斯·罗伯特·姚斯、沃尔夫冈·伊瑟尔等文学理论家创立,随后很快传播到了世界各地。文学接受理论是专门从读者接受的角度来研究文学的新方法论。接受理论学者不只是研究'现实—作家—作品'旧的三者关系,他们注意研究'作家—作品—读者'新的三者关系。这样。
-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读者接受理论
小团圆
多重对话
美学距离
教学设计
-
分类号
G63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大山第 山的仰望,院的期望
- 13
-
-
-
出处
《楼市》
2011年第Z3期74-77,共4页
-
文摘
有邻,乃悦。以院子的名义,保持人际的美学距离;以院子的名义,重建人际的圈子关系。——大山第上篇:山问当别人都在朝城市奔涌,你是否在向往出城逃逸?城市是什么?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自己的一个答案。是人类文明高度聚合的所在?是现代社会庞大体系的命脉?是自古光鲜繁华、车水马龙的花花世界?是现代生活的空间局促、人海挤压、水泥森林?
-
关键词
大山
城市
青山湖
美学距离
国家森林公园
人类文明
庭院
现代社会
现代生活
建筑
-
分类号
F293.3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
-
题名电视剧《大江大河》:一幅致敬改革开放的史诗级画卷
- 14
-
-
作者
陈红梅
-
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
-
出处
《电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5-57,共3页
-
文摘
在众多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献礼剧中,《大江大河》以史诗般的品格脱颖而出。它以全景方式铺陈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在宏大叙事中书写特殊历史年代。以小人物的心灵史书,实现历史变迁中理想与现实的镜像效应。在影像的呈现方面,注重历史感的画面修辞,用距离美学营造历史的陌生化效果。正确的历史观和高屋建瓴的时代情怀使《大江大河》实现了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
关键词
史诗风格
历史叙事
画面修辞
距离美学
陌生化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