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人物美学辩证法:《白鹿原》与《尘埃落定》
- 1
-
-
作者
吴正一
孟庆宏
-
机构
安徽大学研究生部
安徽省霍邱县教委
-
出处
《太原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28-31,共4页
-
文摘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至九十年代,中国家族小说又掀起了一股热潮,其中《白鹿原》与《尘埃落定》是其代表作品,她们以其浑厚的内容和一些现代艺术技巧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尤其是其中的人物描写,渗透着美学辩证法,深刻地展示了历史和人生的命运,透露着文化反思的气息。
-
关键词
小说
人物描写
美学辩证法
白鹿原
尘埃落定
-
Keywords
novels
character description
aesthetics dialectics
bai Lu Yuan
Chen Ai Luo Ding
-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文艺创作中的美学辩证法
- 2
-
-
作者
杜书瀛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52-260,共9页
-
文摘
观察与领悟文艺创作作为审美价值的创造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生动的矛盾运动过程,其间,创作的各个组成因素相互对立、相互克服、相互转化、相互融汇,充满着美学辩证法。这里,我们选择比较重要的几对矛盾,加以考察分析。
-
关键词
文艺创作
美学辩证法
作家艺术家
艺术创作
艺术形象
写真
仔细观察
形与神
审美活动
物质性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黑格尔美学的辩证方法
- 3
-
-
作者
刘伟林
-
出处
《齐鲁学刊》
1986年第2期94-99,共6页
-
文摘
黑格尔是辩证法大师。恩格斯曾这样评价他的辩证法:“近代德国哲学……在黑格尔身上达到了顶峰。他的最大的功绩,就是恢复了辩证法这一最高的思维形式”。正是这样,当黑格尔将自己的辩证法运用到美学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时,就构筑起了一座美学辩证法的理论大厦,成为马克思主义出现以前的最高美学成就和理论遗产。
-
关键词
人物性格
美学辩证法
悲剧人物
性格特征
矛盾冲突
悲剧冲突
黑格尔美学
艺术典型
普遍性
莎士比亚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谈黑格尔《美学》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刘黛
-
出处
《艺术教育》
2016年第11期49-50,共2页
-
文摘
德国哲学家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的《美学》是西方美学史上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宏篇巨著。《美学》,原是黑格尔在海德堡大学和柏林大学期间所作的"美学讲演录",后整理成书,在黑格尔去世后4年,于1835年出版。黑格尔的美学,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基础之上,黑格尔认为,他研究美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刺激艺术创作,而是从科学的角度来理解艺术"。《美学》的中心线索是黑格尔为美下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并以此认识为基础的前提进行论证。当然,这仅是他的一家之言,后期的很多哲学家并不赞同黑格尔的观点,但黑格尔美学的里程碑般的意义却无法被抹杀。
-
关键词
黑格尔《美学》辩证法
自然美
艺术美
-
分类号
B516.35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
-
题名从宋运萍之早死说开去——电视剧《大江大河》观感
被引量:4
- 5
-
-
作者
王一川
-
机构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
出处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5-30,共6页
-
基金
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文艺发展史与文艺高峰研究"〈项目批准号18ZD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宋运萍的过早死亡触及《大江大河》整部剧的意义的核心。这个完美人物仿佛就是改革开放时代原点及其纯美意味的象征。她的死在其偶然性中蕴藉着一种深刻的必然性,根本上取决于一种以浪淘式史观为代表的独特史观的树立及其推衍。完美人物的结局不完美是社会历史激流本身的浪淘式作用的结果。宋运萍的早死符合一种死而永生的美学辩证法。
-
关键词
宋运萍
电视剧《大江大河》
改革开放时代原点
浪淘式史观
美学辩证法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