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4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德伦理视域下生态道德人格形塑的价值逻辑
1
作者 王继创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1期45-50,共6页
美德品质作为人的内在精神特质能够对外在行为进行合理的价值规约和引导。传统伦理学的生态道德人格培育遵循着由外在道德规约到内在美德品质养成的生成逻辑。与此根本不同,生态美德伦理学主张在潜移默化中形塑道德行为者的美德品质,并... 美德品质作为人的内在精神特质能够对外在行为进行合理的价值规约和引导。传统伦理学的生态道德人格培育遵循着由外在道德规约到内在美德品质养成的生成逻辑。与此根本不同,生态美德伦理学主张在潜移默化中形塑道德行为者的美德品质,并在生态道德人格的养成中形成生态道德行为习惯。美德伦理视域下生态道德人格建构通过生态美德教育涵养生态道德的自省觉悟,在生态美德养成中达至生态道德的自觉实现,以及在实践中锤炼生态道德的知行合一品质,形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伦理价值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实现生态道德理性认知与情感认同的有机统一,在生态道德实践过程中彰显生态美德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德伦理学 生态道德人格 美德教育 美德养成 美德实践
下载PDF
孟子“仁”与“义”美德伦理学的理路及其问题
2
作者 阮航 《伦理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70,共10页
孟子的“仁”“义”观念分别指示出美德的根源以及美德行为的呈现,以此为核心的孟子式美德伦理学的基本理路有三:一是美德是人类特有且应有的生活方式;二是诸美德各有其特定的道德含义,并构成具有层次和结构的美德体系;三是美德应该依... 孟子的“仁”“义”观念分别指示出美德的根源以及美德行为的呈现,以此为核心的孟子式美德伦理学的基本理路有三:一是美德是人类特有且应有的生活方式;二是诸美德各有其特定的道德含义,并构成具有层次和结构的美德体系;三是美德应该依次呈现于家庭、社会和政治生活,并发挥基础性作用。其美德概念可以回应三方面的问题,即美德的约束力、美德的驱动力、美德的实现问题。其特点主要有其作为美德学说的整全性,其思想实验与对直觉的诉诸,以及其明确的元伦理维度。作为一种传统理论,孟子式美德伦理学要转化为当代形态,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在于其元伦理维度包含的形而上学独断因素。对于其理论的独断因素,可以有三条化解路径,即康德式路径、当代道德心理学的路径、反思平衡的方法;对其现实基础性美德即“孝”蕴含的独断因素,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来化解,一是回到孔子的相关观点,二是借鉴当代伦理学对美德如何始于家庭的道德心理学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式美德伦理学 理路 问题
下载PDF
良法善规和美德合力护卫医学初心
3
作者 冯泽永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2,共6页
救死扶伤、防病治病、护卫民众的生命和健康、坚持医学人道主义是医学的初心,但当今社会,资本、技术、权力在特定条件下正在一步一步地扭曲医学的初心,资本在医学中逐步主体化,这正是医学初心面临挑战的根本所在,守卫医学初心必须从良... 救死扶伤、防病治病、护卫民众的生命和健康、坚持医学人道主义是医学的初心,但当今社会,资本、技术、权力在特定条件下正在一步一步地扭曲医学的初心,资本在医学中逐步主体化,这正是医学初心面临挑战的根本所在,守卫医学初心必须从良法善规着手,从制度上保障医学初心,同时,良法善规必须以美德为辅佐,美德是良法善规的基础,也是良法善规的核心,正确使用权力是护卫医学初心的重要条件,美德伦理与规范伦理必须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才能确保医学初心的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法善规 美德 医学初心
下载PDF
亚当·斯密美德思想对医务人员德性培养的启示
4
作者 宋杨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16,21,共5页
市场经济下人们对私利的追逐必须要有道德约束,如何帮助医学界走出道德困境是必须直面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基于亚当·斯密的美德思想,探讨德性伦理在医务人员德性培养中的重要性。通过审慎、正义、仁慈和克己这四种个人具备的美德,... 市场经济下人们对私利的追逐必须要有道德约束,如何帮助医学界走出道德困境是必须直面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基于亚当·斯密的美德思想,探讨德性伦理在医务人员德性培养中的重要性。通过审慎、正义、仁慈和克己这四种个人具备的美德,将其与医务人员品行培养实际联系起来,得出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美德思想对医务人员德性培养的启示,即用审慎之美德提升自身业务能力、用正义之美德维护患者健康利益、用仁慈之美德增进患者幸福感以及用克己之美德学会自我管理等,旨在为医务人员的德性培养提供智识支持以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当·斯密 美德 医务人员 德性培养
下载PDF
当代美德伦理“可法典化批判”的三层含义及其反思
5
作者 马庆 刘科 《哲学分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6,197,198,共13页
美德伦理与规则伦理的争论焦点之一在于对可法典化的不同态度。规则伦理认为道德行动需要一套明确规则的指导,这些规则等同于一种决策程序,而美德伦理学缺乏此类规则,所以有着“不可法典化(uncodifiability)”的缺陷。与之相对,美德伦... 美德伦理与规则伦理的争论焦点之一在于对可法典化的不同态度。规则伦理认为道德行动需要一套明确规则的指导,这些规则等同于一种决策程序,而美德伦理学缺乏此类规则,所以有着“不可法典化(uncodifiability)”的缺陷。与之相对,美德伦理学者认为不可法典化不仅不是缺陷,反而正是美德伦理学的长处。美德伦理分别从实践推理、规则运用、实践审思三个不同层次上对可法典化进行了批判。这些批评在相当程度上指出了规则伦理学的某些误区。但一些美德伦理学者试图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在批评现代道德哲学进路之余全面否定道德哲学中规则的作用,却使得可法典化批判走向了误区。理解可法典化批判的关键在于跳出目前流行的把普遍规则与具体情境截然对立起来的简单二分法,认识道德规则的限度与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法典化 美德伦理 规则伦理
下载PDF
美德复兴的历程与医学美德的复苏
6
作者 邹明明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美德伦理的复兴是20世纪伦理学研究的重要转向和理论图景,国外美德伦理研究以麦金太尔为代表,迈克尔·斯洛特的情感主义美德伦理学最具代表性,国内在译介国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美德与规范的互补。在医学领域也开始复兴美德伦理,内因... 美德伦理的复兴是20世纪伦理学研究的重要转向和理论图景,国外美德伦理研究以麦金太尔为代表,迈克尔·斯洛特的情感主义美德伦理学最具代表性,国内在译介国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美德与规范的互补。在医学领域也开始复兴美德伦理,内因在于美德伴随医学的产生,比规范伦理有更悠久的历史,外因在于扭转社会的去道德化倾向,美德伦理与规范伦理同样重要,甚至某些情况下更重要。但在美德伦理的复兴过程中,也面临着内在与外在的阻力,美德伦理复兴任重而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德伦理 规范伦理 医学美德 医学伦理学
下载PDF
美德是技能吗?——对亚里士多德美德技能观的反思
7
作者 王亮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91,共9页
从古至今,关于美德与技能的类比似乎从未停止过,在当今的美德技能讨论中亚里士多德的美德技能观受到广泛关注和解读,其主要聚焦点就是《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美德与技能的三点差异。然而,现代心理学对行为背后的“内隐”机制、技能的“自... 从古至今,关于美德与技能的类比似乎从未停止过,在当今的美德技能讨论中亚里士多德的美德技能观受到广泛关注和解读,其主要聚焦点就是《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美德与技能的三点差异。然而,现代心理学对行为背后的“内隐”机制、技能的“自我”动机以及“意志力美德”的研究为我们重新审视亚里士多德的美德技能观提供了理论契机,也为美德与技能的类比开辟了新的理论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美德 技能 类比
下载PDF
论美德的依赖性
8
作者 黎良华 《大理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56-62,共7页
美德是美德伦理学的核心概念,是其做出规范的主要依靠。问题是,作为人的一种特定的品质特性,美德显然难以避免与一定因素发生某种纠缠,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即影响了美德的存在与作用,使得美德在认定、养成与作用上具有对一定因素的某... 美德是美德伦理学的核心概念,是其做出规范的主要依靠。问题是,作为人的一种特定的品质特性,美德显然难以避免与一定因素发生某种纠缠,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即影响了美德的存在与作用,使得美德在认定、养成与作用上具有对一定因素的某种依赖。对美德依赖性问题的讨论,不仅有助于我们对美德本身有更为完整的把握,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对美德伦理学的局限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德 认定 养成 作用 依赖性
下载PDF
教育人工智能伦理原则的有限性及其补正——兼论“原则-美德-法律”框架
9
作者 白钧溢 于伟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31,共9页
教育人工智能伦理研究的“原则方法”旨在通过伦理原则的构建与教授消解教育领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出现的伦理风险。然而,当前教育人工智能伦理原则存在有限性,制约了其对教育实践的影响力。就自身而言,教育人工智能伦理原则在构建过程... 教育人工智能伦理研究的“原则方法”旨在通过伦理原则的构建与教授消解教育领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出现的伦理风险。然而,当前教育人工智能伦理原则存在有限性,制约了其对教育实践的影响力。就自身而言,教育人工智能伦理原则在构建过程中忽略了其在不同行业领域、不同教育应用甚至同一框架内的个性特征或关系。就实践而言,教育人工智能伦理原则既无法提升目标对象将伦理原则付诸实践的意愿,也缺乏强制其遵守这些价值观和规范的机制。教育人工智能伦理原则有限性的消解需要在完善原则自身的同时引入美德与法律,进而构建“原则-美德-法律”框架。这一框架的构建要义是使原则、美德、法律三大层次针对且有效地应对伦理原则有限性的各个方面,做到确定可靠切实的伦理原则、开展明确可行的美德培育、构筑稳健有效的法律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人工智能 伦理原则 有限性 “原则-美德-法律”框架
下载PDF
材朴与心知之合:论荀子式的美德论建构
10
作者 冯硕 《管子学刊》 2024年第2期30-39,共10页
关于荀子美德论建构问题,森舸澜区分了内在主义和外在主义,认为美德的修养需要依赖内在的向善倾向,而不能仅仅依靠外在利益和目标。荀子不支持内在道德倾向,故而森舸澜批评荀子实际上暗中引入了内在主义理论。我们将回应其内在和外在主... 关于荀子美德论建构问题,森舸澜区分了内在主义和外在主义,认为美德的修养需要依赖内在的向善倾向,而不能仅仅依靠外在利益和目标。荀子不支持内在道德倾向,故而森舸澜批评荀子实际上暗中引入了内在主义理论。我们将回应其内在和外在主义的划分,并论证荀子完全可能承认人性中具有培养美德可资利用的内在材料、要素或倾向。荀子的成善、成德理论离不开心知对有利于道德的自然情感的认知、肯定、珍视和尊重,属于有知之善,而区别于孟子作为无知之善的四端自然萌发的生长式图像。荀子的心知不仅包含反思性的知、经验性的知以及默会的知,而且还须具有道德创造能力和总体视角能力,这对实现荀子式的心性转化是必要的。最后,我们试图提供一幅以“心知—材朴”为核心的兼内外的荀子式美德论建构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美德 性恶 材朴 化性
下载PDF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视角下高职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策略
11
作者 罗晶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86-188,共3页
高职是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高校,高职阶段学生对于社会的接触和了解都相对比较少,正处于人格逐步形成的阶段。高职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对于帮助学生梳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能够帮助高职学生尽快融入社会环境... 高职是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高校,高职阶段学生对于社会的接触和了解都相对比较少,正处于人格逐步形成的阶段。高职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对于帮助学生梳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能够帮助高职学生尽快融入社会环境中,并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如今,高职学生的人格教育问题已然成为高校教育的热点内容。文章研究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视角下,结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和高职的特点,提出高职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有效路径,为我国高素质高职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美德 高职教育 健康人格
下载PDF
附丽生命的原始美德——《哦,香雪》解读
12
作者 王广杰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52,共4页
《哦,香雪》如清泉般一泻千里,流经之处都是纯净的境界。充满皱褶的深山给予姑娘们温存和粗暴,滋养了她们的原始美德,让她们拥有单纯、朴实、内敛与善良,并促使聪明懂事的香雪对平等与尊严产生了执着的渴望,开启了积极崇高的审美自省。... 《哦,香雪》如清泉般一泻千里,流经之处都是纯净的境界。充满皱褶的深山给予姑娘们温存和粗暴,滋养了她们的原始美德,让她们拥有单纯、朴实、内敛与善良,并促使聪明懂事的香雪对平等与尊严产生了执着的渴望,开启了积极崇高的审美自省。纯净高远的原始美德附丽在香雪们身上,烛照着当下,给物质日益发达而心灵渐趋迷茫的人以精神的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美德 平等尊严 审美自省 《哦 香雪》
下载PDF
探析《追寻美德》中道德分歧的解决方案
13
作者 刘薇 《西部学刊》 2024年第6期164-168,共5页
如何解决道德分歧问题是《追寻美德》一书所关注的焦点。麦金太尔运用历史主义的方法,从现代社会的道德无序性出发,探寻道德分歧产生的原因,并审视反思了西方道德哲学的发展。他认为道德分歧的基本特征在于不可公度性、预设了非个人的... 如何解决道德分歧问题是《追寻美德》一书所关注的焦点。麦金太尔运用历史主义的方法,从现代社会的道德无序性出发,探寻道德分歧产生的原因,并审视反思了西方道德哲学的发展。他认为道德分歧的基本特征在于不可公度性、预设了非个人的合理论辩模式和具有多种历史起源;原因在于情感主义的泛滥;解决之道在于重新回归亚里士多德的传统伦理学。他的理论虽然切中时弊,但也存在明显的缺陷。探讨其道德分歧解决方案对于反思现代道德的碎片化趋势以及如何搭建道德共识的桥梁、缓解现代道德危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主义 道德分歧 追寻美德
下载PDF
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中有效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实践策略研究
14
作者 吴彩华 《名师在线(中英文)》 2024年第8期14-16,共3页
在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响应国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但部分幼儿教师缺乏良好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意识,未能形成良好的育人认知,忽视了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性。基于此,文章在梳理幼儿园大班... 在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响应国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但部分幼儿教师缺乏良好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意识,未能形成良好的育人认知,忽视了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性。基于此,文章在梳理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探讨了问题解决对策,归纳出了切实可行性的渗透策略,希望在解决现有问题的基础上增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渗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园 大班 语言领域 中华传统美德
下载PDF
浅谈在幼儿园语言领域如何渗透中华传统美德
15
作者 洪翠蓉 《名师在线(中英文)》 2024年第8期8-10,共3页
学前教育是“立德树人”的起步阶段。在语言领域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途径。然而,部分幼儿教师未能正确认识将中华传统美德渗透于语言领域的价值,忽视了在语言领域渗透中华传统美德,阻碍了“立德树人”目标的... 学前教育是“立德树人”的起步阶段。在语言领域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途径。然而,部分幼儿教师未能正确认识将中华传统美德渗透于语言领域的价值,忽视了在语言领域渗透中华传统美德,阻碍了“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针对此情况,文章理清在幼儿园语言领域渗透中华传统美德的价值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在幼儿园语言领域渗透中华传统美德的策略,希望增强语言领域的育人效果,帮助幼儿夯实全面发展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园 语言领域 中华传统美德 渗透价值
下载PDF
让中华传统美德走进道德与法治课堂
16
作者 郑海燕 《文理导航》 2024年第8期76-78,共3页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与法治意识,这也给传统美德元素提供了较好的教学空间。目前,我国很多教师都已经开始着手引入中华传统美德元素,并基于此推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创新转变。本文先阐述了传统美德在引入到...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与法治意识,这也给传统美德元素提供了较好的教学空间。目前,我国很多教师都已经开始着手引入中华传统美德元素,并基于此推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创新转变。本文先阐述了传统美德在引入到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接着从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入生活鲜活案例、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加强课堂互动交流、设计多元德育作业等五个方面,探究了充分发挥传统美德教育效果的具体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美德 道德与法治 生活案例 德育作业
下载PDF
领导干部家庭美德建设的实践路径
17
作者 苏胜利 《唯实》 2024年第1期57-60,共4页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庭建设问题,明确要求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他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庭建设问题,明确要求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他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他特别强调领导干部群体在家庭建设中的关键作用,提出要引导广大领导干部弘扬家庭美德。贯彻落实这一要求,无疑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的道德建设工程,必须选择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在此过程中,既要注重研究和遵循道德养成的一般规律,充分汲取道德建设的经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美德建设 实践路径 道德养成 家风建设 干部群体 建设工程 经验教训 科学规范
下载PDF
中华传统美德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8
作者 张迎雪 《新丝路》 2024年第2期0179-0181,共3页
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下,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面临新的挑战。中华传统美德中重视整体利益的爱国情怀能助大学生应对当前的意识形态挑战,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能助其走出思想焦虑困顿,厚德载物的立身处世教化能助其培育日常生活美德,崇高精神... 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下,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面临新的挑战。中华传统美德中重视整体利益的爱国情怀能助大学生应对当前的意识形态挑战,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能助其走出思想焦虑困顿,厚德载物的立身处世教化能助其培育日常生活美德,崇高精神境界能助其逐渐树立精神理想。在新时代,要将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要遵循育人规律,加强高校主阵地建设;凝聚育人合力,融合整体环境;坚持正确方法,推动中华传统美德从历史走向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美德 新时代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中华传统美德课堂叙事的基本内涵、价值目标及其实践原则——以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为中心
19
作者 胡芮 李兰英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1-36,共6页
中华传统美德课堂叙事既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有效途径,又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教育实践。思政课教师应该充分把握好中华传统美德课堂叙事的基本内涵、价值目标和实践原则。在... 中华传统美德课堂叙事既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有效途径,又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教育实践。思政课教师应该充分把握好中华传统美德课堂叙事的基本内涵、价值目标和实践原则。在教学实践中,思政课教师要发挥好课堂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开展中华传统美德课堂叙事,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学生生活实际,进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美德课堂叙事 思想道德与法治 理论价值 实践原则
下载PDF
浅析中华传统美德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路径
20
作者 王晓毅 《漫科学(科学教育)》 2024年第5期185-187,共3页
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和传承。面对多元化、复杂化的社会环境,如何发挥传统美德的价值观引领作用,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锻造新时代具有... 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和传承。面对多元化、复杂化的社会环境,如何发挥传统美德的价值观引领作用,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锻造新时代具有优良品质和远大情怀的青年人才意义十分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美德 价值观 文化建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