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6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洛昔康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
1
作者 许秀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081-0084,共4页
对偏头痛患者进行是治疗时,采用美洛昔康药物,对药效进行分析。方法 将2023.01至2024.02这一时间段于我院诊治的68例偏头痛者列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样法对组别进行一比一划分。常规组、研究组分别采用尼莫地平片和美洛昔康进行治疗,... 对偏头痛患者进行是治疗时,采用美洛昔康药物,对药效进行分析。方法 将2023.01至2024.02这一时间段于我院诊治的68例偏头痛者列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样法对组别进行一比一划分。常规组、研究组分别采用尼莫地平片和美洛昔康进行治疗,比较研究治疗结果。包括疗效、疼痛缓解情况、疼痛程度、脑部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等方面。结果 研究组较常规组更高,且治疗2小时的疼痛症状、最明显症状缓解率均较常规组更高,组间相比,差异性表明P值低于0.05。疼痛程度、脑部血流动力学指标方面,研究组水平均更低,且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在头疼症状缓解程度方面,研究组较常规组更优;组间相比,差异性显示P值低于0.05,具有统计学价值。不良反应方面,研究组较常规组更少,差异性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 为偏头痛患者使用美洛昔康进行治疗,患者头痛情况可明显缓解,可降低患者疼痛程度,疗效理想,存在临床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洛昔康 偏头痛 疗效
下载PDF
硫酸氨基葡萄糖联合美洛昔康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清FGF-2、TGF-β、IGF-1水平及膝关节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胡科迪 刘凯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9期66-70,共5页
目的 探究硫酸氨基葡萄糖联合美洛昔康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 FGF-2)、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 目的 探究硫酸氨基葡萄糖联合美洛昔康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 FGF-2)、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IGF-1)水平及膝关节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6月-2023年6月就诊的膝骨关节炎11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美洛昔康组各57例。美洛昔康组予美洛昔康片治疗,联合组在美洛昔康组基础上加用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均治疗6周后观察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6周后膝关节运动功能、炎性因子、生长因子水平及治疗期间安全性。结果 治疗6周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1.23%(52/57)高于美洛昔康组的73.68%(42/57)(P<0.05)。治疗6周后,2组5次坐立试验、2.4 m起立行走试验所需时间短于治疗前,且联合组短于美洛昔康组(P<0.05,P<0.01);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及血清前列腺素E2、白细胞介素-17、基质金属蛋白酶-3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美洛昔康组(P<0.05,P<0.01)。治疗6周后,2组血清FGF-2、TGF-β、IGF-1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美洛昔康组(P<0.05,P<0.01)。2组治疗期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酸氨基葡萄糖联合美洛昔康可有效升高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清FGF-2、TGF-β、IGF-1水平,延缓软骨退行性病变,控制机体炎症反应,进而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运动功能,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硫酸氨基葡萄糖 美洛昔康 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转化生长因子-β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药物毒性
下载PDF
美洛昔康对荷瘤BALB/c小鼠的围手术期镇痛效果
3
作者 刘师佳 高硕磊 +1 位作者 覃尧 张红 《实验动物科学》 2024年第2期28-34,共7页
目的为了降低肿瘤切除术过程中小鼠的围手术期疼痛,保障动物福利最大化和研究数据的准确性,本研究探究美洛昔康对荷瘤小鼠的围手术期镇痛作用。方法所有BALB/c小鼠均采用舒泰和右美托嘧啶的麻醉方案,分为对照组(A组)和美洛昔康注射组(B... 目的为了降低肿瘤切除术过程中小鼠的围手术期疼痛,保障动物福利最大化和研究数据的准确性,本研究探究美洛昔康对荷瘤小鼠的围手术期镇痛作用。方法所有BALB/c小鼠均采用舒泰和右美托嘧啶的麻醉方案,分为对照组(A组)和美洛昔康注射组(B组)。采用面部表情评分系统和疼痛行为频率评估小鼠的疼痛程度;监测小鼠的体质量以及脏器的组织病理学方法评估其围手术期安全性。结果B组小鼠的麻醉诱导时间较A组缩短,苏醒时间较A组显著延长(P<0.01);术后3 d内,B组小鼠的面部表情评分和疼痛行为频率较A组显著降低;两组小鼠的主要脏器和肠道组织在组织病理学上均无明显病变,体质量无显著差异,B组小鼠全部存活。结论舒泰和右美托嘧啶麻醉方案联合美洛昔康可以缩短BALB/c小鼠的麻醉诱导时间并使其缓慢苏醒,显著地降低了小鼠的围手术期疼痛,且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B/C小鼠 围手术期 镇痛 美洛昔康 动物福利
下载PDF
骨痛灵酊联合美洛昔康片治疗对膝骨关节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发玉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6期38-42,共5页
目的:探讨骨痛灵酊联合美洛昔康片治疗对膝骨关节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临邑县中医院临盘院区收治的10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依据用药方法分为联合治疗组、单独治疗组,各50例。联合治疗组给予骨痛灵酊联... 目的:探讨骨痛灵酊联合美洛昔康片治疗对膝骨关节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临邑县中医院临盘院区收治的10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依据用药方法分为联合治疗组、单独治疗组,各50例。联合治疗组给予骨痛灵酊联合美洛昔康片治疗,单独治疗组给予单独美洛昔康片治疗。统计分析两组中医症候积分、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步态功能、健康状况、生活质量、骨代谢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炎症因子、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各项中医症候积分及总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各项评分及总分、奎森运动功能指数(Lequesne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健康评价调查表(HAQ)评分、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均低于单独治疗组,6分钟步行试验(6MWT)距离长于单独治疗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生活质量评价简表(SF-36)评分、骨钙素(BGP)、骨保护素(OPG)、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均高于单独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单独治疗组的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骨痛灵酊联合美洛昔康片治疗效果更好,可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步态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优化健康状况,调节骨代谢指标、氧化应激指标及炎症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骨痛灵酊 美洛昔康 膝关节功能 步态功能 骨代谢指标
下载PDF
活血益气通经汤联合美洛昔康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炎症反应及下腰痛的影响
5
作者 肖德浪 焦敏 匡萃芳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4期70-74,共5页
目的:探讨活血益气通经汤联合美洛昔康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吉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LDH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采用美洛昔康治疗,观察组(n=30)采用活血益气... 目的:探讨活血益气通经汤联合美洛昔康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吉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LDH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采用美洛昔康治疗,观察组(n=30)采用活血益气通经汤联合美洛昔康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对比分析两组炎症反应、下腰痛程度、腰椎功能、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7.53±0.86)mg/L]、白介素(IL)-6[(92.43±10.07)μg/L]、IL-1β[(5.17±0.94)ng/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1.14±0.21)ng/L]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2.75±0.69)分]均低于对照组[(9.03±1.04)mg/L、(107.03±14.25)μg/L、(6.04±1.13)ng/L、(1.87±0.29)ng/L、(4.30±1.18)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中主观症状评分[(7.59±0.67)分]、客观体征评分[(5.20±0.41)分]、日常生活受限度评分[(12.07±0.84)分]及总分[(24.86±2.01)分]均高于对照组[(6.63±1.04)、(4.31±0.54)、(10.23±1.26)、(21.17±2.8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活血益气通经汤联合美洛昔康可下调LDH患者CRP、IL-6、IL-1β、TNF-α水平,减轻下腰痛,改善腰椎功能,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美洛昔康 活血益气通经汤 炎症反应 下腰痛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犬血浆中美洛昔康含量及其在生物等效性研究上的应用
6
作者 李冰 齐芸 +3 位作者 郭艳 韩梦禹 张丽萍 杨磊 《中国兽药杂志》 2024年第10期23-28,共6页
建立沉淀蛋白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灵敏检测犬血浆中美洛昔康含量的分析方法,并将此方法成功应用于美洛昔康在犬体内的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血浆样品采用乙腈沉淀蛋白处理后,采用Agilent SB C18(150 mm×4.6 mm,5μm)色谱柱进... 建立沉淀蛋白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灵敏检测犬血浆中美洛昔康含量的分析方法,并将此方法成功应用于美洛昔康在犬体内的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血浆样品采用乙腈沉淀蛋白处理后,采用Agilent SB C18(150 mm×4.6 mm,5μm)色谱柱进行分离,以乙腈-1%甲酸水(80∶20,V∶V)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55 nm。应用该方法测定18只比格犬随机交叉进行颈部皮下注射0.2 mg/kg·bw的国产制剂和进口制剂的美洛昔康注射剂后的血药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显示:美洛昔康在0.050~3.2μg/mL的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R^(2)≥0.999),回收率在98.7%~108.2%以内,批内、批间精密度均小于12%,样品稳定性良好,均满足分析检测要求。单剂量皮下注射美洛昔康注射液受试制剂AUC0-t、AUC0-∞、Cmax的90%CI为参比制剂相应参数的80.00%~125.00%范围内,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结果表明,建立的犬血浆中美洛昔康浓度测定方法准确、灵敏、选择性好、重现性高,可用于美洛昔康注射液在犬体内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洛昔康 蛋白沉淀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动学 生物等效性
下载PDF
温经通痹汤联合美洛昔康片治疗膝骨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疗效观察及其对血清COMP、CTX-Ⅱ的影响
7
作者 王玲星 蔡伟康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观察自拟温经通痹汤联合美洛昔康片治疗膝骨关节炎(KOA)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COMP(软骨寡聚基质蛋白)和CTX-II(Ⅱ型胶原C端肽)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KOA寒湿痹阻证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 目的:观察自拟温经通痹汤联合美洛昔康片治疗膝骨关节炎(KOA)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COMP(软骨寡聚基质蛋白)和CTX-II(Ⅱ型胶原C端肽)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KOA寒湿痹阻证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洛昔康片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自拟温经通痹汤治疗,6周后评价疗效;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评分、膝关节疼痛程度(VAS)评分、膝关节功能(LKSS)评分、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ELISA检测血清COMP、CTX-II水平。结果:治疗6周,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疼痛VAS评分、WOMAC评分均降低,LKSS评分升高,血清COMP、CTX-II水平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均较对照组明显(均P<0.05)。结论:自拟温经通痹汤联合美洛昔康片治疗寒湿痹阻证型KOA,可明显减轻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延缓软骨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寒湿痹阻证 温经通痹汤 美洛昔康 疼痛 软骨寡聚基质蛋白 Ⅱ型胶原C端肽
下载PDF
温肾健脾定脊汤联合美洛昔康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清S100A12、CRP水平的影响
8
作者 王欣 张敏 陶江涛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4-48,共5页
目的探讨温肾健脾定脊汤联合美洛昔康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血液流变学、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83例A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 目的探讨温肾健脾定脊汤联合美洛昔康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血液流变学、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83例A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美洛昔康治疗,观察组给予温肾健脾定脊汤联合美洛昔康治疗。统计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BASDAI)评分、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Functional Index,BASFI)评分、血液流变学、炎性因子[钙结合蛋白S100A12(Calcium binding protein S100A12,S100A12)、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氧化应激[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过氧化脂质(Lipid Peroxide,LPO)]。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48%高于对照组73.17%(P<0.05),且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BASDAI评分、BASFI评分及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100A12、CRP、ESR、IL-1β、MDA、LPO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肾健脾定脊汤联合美洛昔康治疗AS可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并可改善关节功能、疾病活动度、血液流变学,减轻炎性-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美洛昔康 温肾健脾定脊汤 血液流变学 炎性因子
下载PDF
美洛昔康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感染的防治效果
9
作者 霍方方 侯俊胜 沈瑶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6期5-8,共4页
目的观察美洛昔康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术后感染的防治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107例SNIP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对照原则,采用电脑分组法将其分为常规组(53例)和联合组(54例)。两组... 目的观察美洛昔康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术后感染的防治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107例SNIP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对照原则,采用电脑分组法将其分为常规组(53例)和联合组(5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鼻内镜切除术治疗,常规组予以常规抗感染辅助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美洛昔康配合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后开展为期半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指标、手术应激情况、环氧合酶-2(COX-2)基因表达水平、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在不同治疗方案下,联合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数(NE)、淋巴细胞数(LYM)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去甲肾上腺素(NA)、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1 d、3 d、5 d后COX-2 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7 d、14 d后感染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3个月、6个月后病情复发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洛昔康可通过抑制SNIP患者的COX-2基因表达而减轻炎症反应及手术应激反应,对降低患者术后感染风险及病情复发风险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鼻内镜切除术 美洛昔康
下载PDF
自拟清热解毒健脾通络方联合美洛昔康治疗急性期膝骨关节炎对关节活动度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10
作者 关小晴 王晓婷 包维佳 《四川中医》 2024年第10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自拟清热解毒健脾通络方联合美洛昔康治疗急性期膝骨关节炎(KOA)对关节活动度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于本院确诊并治疗的114例急性期KOA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7例,给... 目的:探讨自拟清热解毒健脾通络方联合美洛昔康治疗急性期膝骨关节炎(KOA)对关节活动度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于本院确诊并治疗的114例急性期KOA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7例,给予美洛昔康片治疗)和观察组(57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自拟清热解毒健脾通络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Lequesne指数、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晨僵时间、膝关节活动度、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值、全血黏度低切值、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沉降率(ESR)]。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Lequesne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晨僵时间短于对照组,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全血黏度高切值、全血黏度低切值、HCT、ESR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自拟清热解毒健脾通络方联合美洛昔康治疗急性期KOA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及血液流变学情况,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解毒健脾通络方 美洛昔康 急性期膝骨关节 关节活动度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美洛昔康对慢性应激大鼠抑郁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罗文 马庆阳 +5 位作者 韦丽佳 王健峰 郭远新 罗映 余华荣 杨俊卿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3-127,共5页
目的观察美洛昔康对慢性应激大鼠抑郁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应激(chronic mild un-predictable stress,CUMS)方法建立大鼠抑郁模型。美洛昔康(1、3和5 mg.kg-1)和舍曲林(5 mg.kg-1)在造模完成后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2... 目的观察美洛昔康对慢性应激大鼠抑郁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应激(chronic mild un-predictable stress,CUMS)方法建立大鼠抑郁模型。美洛昔康(1、3和5 mg.kg-1)和舍曲林(5 mg.kg-1)在造模完成后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20 d。旷场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大鼠行为学变化,生化酶学方法检测大鼠海马和皮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海马和皮层细胞因子白介素(IL)-1β、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慢性应激大鼠在强迫游泳实验中静止不动的次数增加(P<0.01),旷场实验中水平和垂直运动减少(P<0.05),海马和皮层SOD活性及IL-6含量降低(P<0.05),MDA及IL-1β、TNF-α含量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美洛昔康能明显改善CUMS大鼠的抑郁行为,升高海马和皮层中SOD活性及IL-6含量(P<0.05)以及降低大鼠海马和皮层MDA及IL-1β、TNF-α含量(P<0.01)。结论美洛昔康对CUMS诱导的大鼠抑郁行为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洛昔康 抑郁 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应激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细胞因子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下载PDF
美洛昔康与萘丁美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向培 厉小梅 +2 位作者 汪国生 单曙光 钱龙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8-181,共4页
目的:比较研究新型非甾体抗炎药美洛昔康和阳性对照药萘丁美酮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选择疾病活动期RA患者40例。治疗组用美洛昔康15mg·d-1;对照组用萘丁... 目的:比较研究新型非甾体抗炎药美洛昔康和阳性对照药萘丁美酮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选择疾病活动期RA患者40例。治疗组用美洛昔康15mg·d-1;对照组用萘丁美酮1000 mg·d-1。4周为一疗程。结果:两组共同体0例病人完成了4周的治疗,16例病人用药至8周。结果显示,两药均能显著改善RA患者的临床指标。治疗组(n=20)与对照组(n=20)在4周时总有效率分别为60%和55%。8周时两组疗效均为87.5%。两组疗效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有2例(10%)发生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程度较轻。对照组有2例(10%)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其中1例给予对症处理。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美洛昔康对我国RA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且药物不良反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美洛昔康 萘丁 药物治疗 比较 非甾体抗炎药
下载PDF
驻极体与化学促渗剂对美洛昔康促渗作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侯雪梅 崔黎丽 +5 位作者 江键 李国栋 梁媛媛 宋茂海 孔玉秀 程亮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09-713,共5页
目的:比较驻极体与化学促渗剂对美洛昔康的促渗作用。方法:以美洛昔康贴剂为对照组,以加化学促渗剂的美洛昔康贴剂、驻极体美洛昔康贴剂和加入化学促渗剂的驻极体美洛昔康贴剂为实验组,利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用紫外分光光度仪于362nm... 目的:比较驻极体与化学促渗剂对美洛昔康的促渗作用。方法:以美洛昔康贴剂为对照组,以加化学促渗剂的美洛昔康贴剂、驻极体美洛昔康贴剂和加入化学促渗剂的驻极体美洛昔康贴剂为实验组,利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用紫外分光光度仪于362nm处测定各类贴剂中主药的光密度并求算其10h内的累积渗透量,并与对照组10h内累积渗透量相比,比较驻极体与化学促渗剂对美洛昔康的体外促渗能力及驻极体与化学促渗剂的协同作用。结果:(1)1%、3%、5%氮酮美洛昔康贴剂作用离体皮肤10h,其累积渗透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20、1.33、1.26倍(P<0.05),促渗能力由大到小依次排序为:3%氮酮>5%氮酮>1%氮酮;(2)除20%丙二醇外,化学促渗剂(1%、3%、5%氮酮,10%油酸乙酯,1%薄荷油,30%二甲亚砜)对美洛昔康均有促渗作用;其中以10%油酸乙酯促渗能力最强,为对照组的1.86倍(P<0.05);(3)驻极体对美洛昔康的促渗作用优于选用的化学促渗剂,为对照组的2.16倍(P<0.05);(4)驻极体可增强化学促渗剂的促渗作用,加入化学促渗剂的驻极体美洛昔康贴剂与加化学促渗剂的美洛昔康贴剂相比,其促渗能力提高到1.14~2.82倍(P<0.05)。结论:驻极体具有优良的药物透皮吸收促进作用,可作为一种新型促渗方法用于体外透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极体 美洛昔康 贴剂 化学促渗剂 累积渗透量
下载PDF
美洛昔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韩星海 戴生明 方利平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27-530,共4页
目的 :观察选择性环氧酶 (COX) 2抑制剂美洛昔康对类风湿关节炎 (RA)和骨关节炎 (OA)的疗效和安全性 ,并与布洛芬比较。方法 :选取RA患者 139例和膝OA患者 116例。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RA和OA的剂量均为 60 0mg·d-1;美洛昔康治疗RA... 目的 :观察选择性环氧酶 (COX) 2抑制剂美洛昔康对类风湿关节炎 (RA)和骨关节炎 (OA)的疗效和安全性 ,并与布洛芬比较。方法 :选取RA患者 139例和膝OA患者 116例。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RA和OA的剂量均为 60 0mg·d-1;美洛昔康治疗RA的剂量为 15mg·d-1,治疗OA的剂量为 7.5mg·d-1。疗程为 4周。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和炎性实验指标的变化 ,并记录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 :布洛芬和美洛昔康治疗RA 4周后 ,疼痛程度、压痛关节数、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握力、晨僵时间、血沉均显著改善 ,美洛昔康的总有效率为79.5 %。治疗OA 4周后 ,膝关节活动痛、15m行走时间、日常活动能力及患者综合评估也均有显著改善 ,美洛昔康的总有效率为 73.9%。美洛昔康对RA和OA的疗效与布洛芬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15mg·d-1的美洛昔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7.0 % ,以胃肠道反应为常见 (13.4% ) ,与布洛芬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7.5mg·d-1的美洛昔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7.6% ,也以胃肠道反应为常见 (6 .5 % ) ,低于布洛芬和 15mg·d-1的美洛昔康。结论 :美洛昔康对RA和OA均是安全、有效的药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洛昔康 类风湿性关节炎 骨关节炎 治疗
下载PDF
美洛昔康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的作用观察 被引量:14
15
作者 罗维楠 杨俊卿 +1 位作者 姜蓉 石斌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55-1459,共5页
目的探讨美洛昔康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合并低血压方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美洛昔康(1、3和5mg·kg-1)在缺血前30min腹腔注射给药。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空间学习能力,病理切... 目的探讨美洛昔康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合并低血压方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美洛昔康(1、3和5mg·kg-1)在缺血前30min腹腔注射给药。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空间学习能力,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结构,免疫组化检测海马组织核转录因子NF-κB p65蛋白表达,生物酶学方法观察超氧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结果美洛昔康能明显缩短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寻台潜伏期,减轻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降低海马神经元NF-κB p65蛋白表达,明显阻遏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MDA含量的升高和SOD活性的降低。结论美洛昔康对全脑缺血/再灌注致大鼠脑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COX-2活性,减少PGs等代谢产物的产生,抑制NF-κB活性,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洛昔康 全脑缺血/再灌注 环氧酶-2 NF-κB SOD MDA 氧化应激
下载PDF
负极性聚丙烯驻极体美洛昔康贴剂对大鼠皮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梁媛媛 江键 +4 位作者 程亮 崔黎丽 方影 马琳 涂晔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02-505,共4页
目的:比较负极性聚丙烯驻极体和驻极体美洛昔康贴剂对SD大鼠皮肤结构变化的影响,探讨负极性驻极体美洛昔康贴剂的透皮促渗机制。方法:以美洛昔康为模型药物,利用药剂学方法和栅控恒压电晕充电技术制备负极性驻极体美洛昔康贴剂,通... 目的:比较负极性聚丙烯驻极体和驻极体美洛昔康贴剂对SD大鼠皮肤结构变化的影响,探讨负极性驻极体美洛昔康贴剂的透皮促渗机制。方法:以美洛昔康为模型药物,利用药剂学方法和栅控恒压电晕充电技术制备负极性驻极体美洛昔康贴剂,通过光镜、扫描电镜观察驻极体及其驻极体美洛昔康贴剂对大鼠皮肤结构的影响。结果:负极性聚丙烯驻极体及其驻极体美洛昔康贴剂具有良好的电荷储存稳定性,在12h内两者的等效表面电位均保持其初始电位的近85%以上;负极性驻极体产生的静电场能使大鼠皮肤角质层脂质分子的定向排列发生改变,并使细胞间隙增宽,毛囊口径扩大;驻极体美洛昔康贴剂作用大鼠皮肤2~4h后,出现皮肤角质层变薄,角质层之间连接松散,角质层外层细胞容易脱落,皮肤表面出现不连续性及裂隙增加、皮肤角质层层状类脂层的排列结构发生改变和毛囊口拓宽等现象。结论:聚丙烯驻极体美洛昔康贴剂产生的恒定静电场能减弱皮肤屏障功能、增加皮肤的通透性和加快药物的渗透速度,聚丙烯驻极体美洛昔康贴剂在透皮给药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驻极体 驻极体贴剂 美洛昔康 透皮给药 皮肤
下载PDF
美洛昔康与萘丁美酮双盲随机对照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被引量:6
17
作者 徐建华 丁长海 +7 位作者 徐叔云 张源潮 李向陪 孙桂华 帅宗文 王芬 徐胜前 刘爽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0-312,共3页
目的 评价美洛昔康 /萘丁美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对照、双盲的比较研究。共完成病例12 0例 (美洛昔康 5 9例 ;萘丁美酮 6 1例 )。po美洛昔康 15mg每天一次或萘丁美酮 10 0 0mg每天一次 ,疗程 4周 ,其中 41例... 目的 评价美洛昔康 /萘丁美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对照、双盲的比较研究。共完成病例12 0例 (美洛昔康 5 9例 ;萘丁美酮 6 1例 )。po美洛昔康 15mg每天一次或萘丁美酮 10 0 0mg每天一次 ,疗程 4周 ,其中 41例患者连用 8周。结果  4,8周时美洛昔康总有效率为 6 9.5 % ,95 .0 % ;萘丁美酮为 6 7.2 % ,90 .5 % ,两药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降低血沉。 8周时美洛昔康改善患者的休息痛和关节压痛指数两项优于萘丁美酮 (P <0 .0 5 )。安全性评价 :美洛昔康不良反应发生率 :10 .2 % ;萘丁美酮 18.0 % ,统计分析两药的耐受性无明显差异。不良反应以消化道症状为主 ,无因不良反应停药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洛昔康 萘丁 类风湿关节炎 双盲法 随机对照
下载PDF
依托考昔与美洛昔康分别联合益赛普及抗风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荣平 陈琥 +4 位作者 谷晓晶 王飙 居艳娟 魏俊 郭迪斌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83-385,共3页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好发于青年男性、以中轴关节受累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进展性炎症疾病,可导致躯体功能丧失和残疾。传统的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s)效果差、起效慢。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抗风湿药 美洛昔康 益赛普 疗效 治疗 DRUGS 青年男性
下载PDF
驻极体美洛昔康贴剂对大鼠血液和肝脏组织中药物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肖永恒 江键 +5 位作者 李国栋 王冬 涂晔 马琳 梁媛媛 崔黎丽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0-563,共4页
利用药剂学方法和栅控恒压电晕充电技术制备驻极体美洛昔康贴剂,考察驻极体美洛昔康贴剂经皮给药24 h内,美洛昔康在SD大鼠血液和肝脏组织中浓度的变化,探讨负极性驻极体对美洛昔康的透皮促渗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经皮给药24 h内,-2 000 V... 利用药剂学方法和栅控恒压电晕充电技术制备驻极体美洛昔康贴剂,考察驻极体美洛昔康贴剂经皮给药24 h内,美洛昔康在SD大鼠血液和肝脏组织中浓度的变化,探讨负极性驻极体对美洛昔康的透皮促渗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经皮给药24 h内,-2 000 V驻极体对美洛昔康的透皮促渗效果不明显;-1 200 V驻极体对美洛昔康的透皮吸收有明显的促渗作用,且促渗倍数为对照组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给药 驻极体 美洛昔康 血药浓度 肝脏组织
下载PDF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美洛昔康 被引量:17
20
作者 游文玮 刘彦 王尊本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841-844,共4页
美洛昔康是一种新型的非甾体抗炎药,在紫外光区有特征吸收.DMF是美洛昔康的良好溶剂.盐酸能有效地提高吸光度.可利用紫外光分光光度法对美洛昔康含量进行测定.吸光度值与美洛昔康的含量在1.0×10^(-3)~1.4×10^(-2)g/L范围内... 美洛昔康是一种新型的非甾体抗炎药,在紫外光区有特征吸收.DMF是美洛昔康的良好溶剂.盐酸能有效地提高吸光度.可利用紫外光分光光度法对美洛昔康含量进行测定.吸光度值与美洛昔康的含量在1.0×10^(-3)~1.4×10^(-2)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99.相对标准偏差为1.60%~2.85%;回收率为98.8%~102.8%;检测限为1.34×10^(-5)g/L.应用于美洛昔康片剂及美洛昔康胶囊中美洛昔康的含量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分光光度法 美洛昔康 测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