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1930年代初期中国致公团体内的派别及政治趋向
- 1
-
-
作者
石瑶
-
机构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
-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34,共13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美国华侨华人统战工作研究”(项目号21CDJ038)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1933年,党魁陈炯明病逝,致公党实际领导人缺位,组织内部的主要势力为谋求出路,呈现出不同的政治趋向。美洲洪门致公堂欲推举淞沪抗战与“福建事变”中的蔡廷锴作总理,借蔡之声势推进“抗日反蒋”;香港中国致公党内存在拥护蒋介石、成为受蒋介石秘密领导的别动队的倾向。致公团体内部政治趋向之分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国民党内派系纷争的政治生态之影响,不同派别或借“拥蒋”寻求出路,或借势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呈现出组织内部的巨大分歧。但差异间亦存在共性,即寄望于借助外部力量的帮助,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致公党等中间党派组织孱弱的基本面相。
-
关键词
美洲洪门致公堂
中国致公党
马育航
陈其尤
华侨华人
-
分类号
K264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