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欧李褐腐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其寄主范围 被引量:8
1
作者 郝晓娟 高莹 +4 位作者 李新凤 王建明 李生才 王美琴 李俊林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1-104,I0002,共5页
【目的J明确欧李褐腐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和寄主范围。【方法]通过测定欧李褐腐病菌菌丝和孢子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和萌发情况,对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刺伤接种法对病菌寄主范围进行了研究。【结果l欧李褐腐病菌菌丝7~27℃内... 【目的J明确欧李褐腐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和寄主范围。【方法]通过测定欧李褐腐病菌菌丝和孢子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和萌发情况,对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刺伤接种法对病菌寄主范围进行了研究。【结果l欧李褐腐病菌菌丝7~27℃内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2℃;最适pH范围7.O~9.0;在12h光暗交替条件下生长最快;最适碳源为葡萄糖、蔗糖和半乳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17—27oC;最适pH为6.0—8.0:光照对孢子萌发没有显著影响。该病原菌能侵染梨、苹果、油桃、樱桃、杏、柑橘、葡萄,不能侵染金桔和圣女果。病菌对樱桃和油桃的致病力最强,对柑橘的致病力最弱。【结论】生物学特性和寄主范围研究结果为综合防治该病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李 褐腐病 美澳型核果链核盘菌 生物学特性 寄主范围
下载PDF
山西省欧李褐腐病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2
2
作者 郝晓娟 周芳 +3 位作者 李新凤 王美琴 王建明 李俊林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1-104,共4页
为明确山西省欧李褐腐病病原菌种类,采用组织分离法、致病性测定、形态学鉴定及rDNA-ITS序列测定对病原菌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菌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呈同心轮纹状,灰白或灰黄色,产孢丰富;分生孢子梗较短,有分枝;分生孢子串生,无色,单胞... 为明确山西省欧李褐腐病病原菌种类,采用组织分离法、致病性测定、形态学鉴定及rDNA-ITS序列测定对病原菌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菌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呈同心轮纹状,灰白或灰黄色,产孢丰富;分生孢子梗较短,有分枝;分生孢子串生,无色,单胞,柠檬形或卵圆形,孢子大小为(7.5~20.0)μm×(7.5~11.5)μm。经形态学鉴定为美澳型核果链核盘菌(Monilinia fructicola)。rDNA-ITS序列与Monilinia fructicola的同源性为100%,分子鉴定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李 褐腐病 病原菌鉴定 美澳型核果链核盘菌
下载PDF
十种杀菌剂对欧李褐腐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3
3
作者 周芳 郝晓娟 +3 位作者 程超 王美琴 李新凤 王建明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3-105,共3页
以10种杀菌剂为试材,以欧李褐腐病菌为研究对象,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抑制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欧李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的室内毒力,以筛选出防治欧李褐腐病的有效药剂。结果表明:430g/L戊唑醇悬浮剂、24%腈苯唑悬... 以10种杀菌剂为试材,以欧李褐腐病菌为研究对象,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抑制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欧李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的室内毒力,以筛选出防治欧李褐腐病的有效药剂。结果表明:430g/L戊唑醇悬浮剂、24%腈苯唑悬浮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g/L异菌脲悬浮剂、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对欧李褐腐病菌菌丝生长的半致死浓度(EC50)均低于0.700mg/L,其中430g/L戊唑醇悬浮剂对菌丝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0.027mg/L;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对菌丝的抑制效果最差,EC50为57.645mg/L。供试的10种药剂对孢子萌发的EC50均低于2.500mg/L,抑制作用最强的是500g/L异菌脲悬浮剂,EC50为0.024mg/L;效果最差的是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EC50为2.496mg/L。24%腈苯唑悬浮剂、430g/L戊唑醇悬浮剂、500g/L异菌脲悬浮剂可以用于欧李褐腐病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李褐腐病 美澳型核果链核盘菌 杀菌剂 毒力
下载PDF
不同寄主来源的Monilinia fructicola 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及其遗传结构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凤平 张玥 +2 位作者 周挺 李雄 刘西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23-431,共9页
美澳型核果链核盘菌Monilinia fructicola(G.Winter)Honey是引起多种果树褐腐病的重要病原菌,多菌灵是防治该病害的重要杀菌剂。为明确不同寄主来源的菌株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及遗传结构差异,研究测定了来源于樱桃、李子和毛桃的17株菌株... 美澳型核果链核盘菌Monilinia fructicola(G.Winter)Honey是引起多种果树褐腐病的重要病原菌,多菌灵是防治该病害的重要杀菌剂。为明确不同寄主来源的菌株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及遗传结构差异,研究测定了来源于樱桃、李子和毛桃的17株菌株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同时基于Tub2核苷酸序列分析了来源于樱桃和毛桃的32株M.fructicola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分化特征。结果表明:来自樱桃、李子和毛桃的17株菌株中,多菌灵的EC50<1μg/mL和>1μg/mL的菌株比例分别为58.8%和41.2%,其中EC50>50μg/mL的菌株比例为17.6%。来自毛桃的菌株群体多样性比来自樱桃的高,其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3.25×10^−3和0.94×10^−3,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0.883和0.242;两群体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分化程度较高,其FST值达到0.148。单倍型网络分析结果显示:来自樱桃和毛桃的群体分别含有3种和9种单倍型,其中共有单倍型2种;不同单倍型在进化过程中主要发生了两个途径的进化,其中一个途径只出现了来自毛桃群体的1种单倍型,其他单倍型经过不同的突变步骤形成另一个途径。寄主特异性检验结果发现,来自樱桃的菌株具有一定的寄主特异性,而来自毛桃的菌株与寄主的关联性较差。综合研究表明,M.fructicola对多菌灵的抗性频率较高,且来自不同寄主的群体遗传结构差异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澳型核果链核盘菌 褐腐病 多菌灵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下载PDF
浙江省樱桃褐腐病病原菌种类及其对常见药剂的抗性检测 被引量:6
5
作者 张艳婷 仇智灵 +3 位作者 李阿根 吴鉴艳 毛程鑫 张传清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94-1403,共10页
【目的】明确樱桃褐腐病病原菌种类,探究病原菌对啶酰菌胺、苯醚甲环唑、甲基硫菌灵及嘧菌酯的抗性现状。【方法】根据科赫式法则对采集的樱桃褐腐病病样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并测定了该病原菌对啶酰菌胺、苯醚甲环唑、... 【目的】明确樱桃褐腐病病原菌种类,探究病原菌对啶酰菌胺、苯醚甲环唑、甲基硫菌灵及嘧菌酯的抗性现状。【方法】根据科赫式法则对采集的樱桃褐腐病病样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并测定了该病原菌对啶酰菌胺、苯醚甲环唑、甲基硫菌灵及嘧菌酯的抗性。【结果】浙江省樱桃褐腐病病原菌共有3种:美澳型核果链核盘菌Monilinia fructicola占65.6%,核果链核盘菌M.laxa占18.8%,果生链核盘菌M.fructigena占15.6%。所有菌株在接种樱桃果实后,均能引起发病,但病斑大小有显著差异,其中樱桃褐腐病病原菌M.laxa的致病力最强,M.fructicola次之,M.fructigena的致病力最弱。浙江省樱桃褐腐病病原菌对甲基硫菌灵、苯醚甲环唑和啶酰菌胺均表现为敏感,仅检测到2株嘧菌酯抗性菌株,抗药性频率为6.25%。抗药性机制研究发现,在抗性菌株的Cyt b编码区未发生G143A点突变现象。【结论】浙江省樱桃褐腐病病原菌共有3种,除了6.25%的嘧菌酯抗性菌株,樱桃褐腐病病原菌对其他3种常用药剂均表现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褐腐病 美澳型核果链核盘菌 核果盘菌 果生盘菌 抗药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