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格尔美的定义辨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周密 《美术教育研究》 2022年第23期60-63,共4页
黑格尔对美的定义“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其美学的核心。然而此定义是由“美是理念”这一前提条件推导而出的,在某种意义上有循环定义之嫌。即使依其解释,此定义中“感性显现”的“理念”是“概念与实在的统一体”,而异于柏拉图的... 黑格尔对美的定义“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其美学的核心。然而此定义是由“美是理念”这一前提条件推导而出的,在某种意义上有循环定义之嫌。即使依其解释,此定义中“感性显现”的“理念”是“概念与实在的统一体”,而异于柏拉图的“理念”,但黑格尔此“理念”显然难以涵盖其界定的自然美,也难以全面解读以往的艺术美。确切而言,此定义只适用于解读其自我预设的艺术对象的艺术美,而难以适用于解读一般美,从而丧失其作为“美本身”的定义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自然 艺术 美的定义
下载PDF
《大希庇阿斯篇》中美的定义逻辑推演的特点
2
作者 李旻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36-37,共2页
《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首篇系统地讨论"美"的著作,该篇中柏拉图记述了苏格拉底与另一位学者就"美的定义"所展开的讨论,表现出重要的逻辑推演特点,即先由自己或者是引导对手对某个问题"下定义",然后通过&... 《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首篇系统地讨论"美"的著作,该篇中柏拉图记述了苏格拉底与另一位学者就"美的定义"所展开的讨论,表现出重要的逻辑推演特点,即先由自己或者是引导对手对某个问题"下定义",然后通过"举例"使问题层层深入,揭露出该定义的矛盾,最终"否定定义"并得出真理。了解这一特点有利于明晰美的概念渊源,也有利于提高学者的思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希庇阿斯 美的定义 逻辑
下载PDF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对教材中“美”之定义问题的再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蒋洁 《安康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101-104,共4页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此论断不尽合理,原因有三:一是用"人的本质力量"与"感性显现"两个含混不明的概念诠释"美","美是什么"的问题根本没有说清;二是这一论断的推导过程存...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此论断不尽合理,原因有三:一是用"人的本质力量"与"感性显现"两个含混不明的概念诠释"美","美是什么"的问题根本没有说清;二是这一论断的推导过程存在逻辑问题,有理念先行之病;三是"美是什么"关乎美的本质的问题,从美的根源条件这一角度解答之,难免答非所问。"美是什么",其实是在追问人的存在意义是什么,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应具备历史的视野,亦即回到该问题几千年的探究史中加以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的定义 人的本质力量 逻辑问题 人的意义 历史视野
下载PDF
“神经美学之父”泽基的审美体验及相关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胡俊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4-202,共9页
"神经美学之父"泽基教授从脑神经机制的角度,持续研究视觉大脑、审美体验和判断,以及色彩、形式和运动等知觉与审美关系,获得一系列研究成果。本文聚焦泽基的审美体验研究,阐述泽基通过核磁共振的脑扫描实验,揭示审美体验激... "神经美学之父"泽基教授从脑神经机制的角度,持续研究视觉大脑、审美体验和判断,以及色彩、形式和运动等知觉与审美关系,获得一系列研究成果。本文聚焦泽基的审美体验研究,阐述泽基通过核磁共振的脑扫描实验,揭示审美体验激活大脑的特定区域位置,即内侧眶额叶皮层的A1区,并在此基础上重新探索美的定义,最后延伸到审美体验与快感体验等美学核心问题的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泽基 体验 美的定义
下载PDF
浅议黑格尔的美学思想
5
作者 陈浩然 肖钦红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第7期66-67,共2页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出现前,黑格尔美学思想曾为一切哲学流派的集大成者。黑格尔的美学是建筑在他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和辩证法的基础之上的。黑格尔的美学思想全部都是从一个中心思想生发出来的,即他对美下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关键词 黑格尔 学思想 美的定义
下载PDF
“美”的习惯界定之理性背景
6
作者 费安翔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0-125,共6页
传统美学和社会意识普遍认为美应具有较为高尚、积极和普遍的意义,这种美被视为一种独立的人类情感,与生物的、功利的、理智的、个人特异化的快感等截然不同。本文认为,这种对于美的习惯界定,实际上完全源自人类的理性,其背景是道德伦... 传统美学和社会意识普遍认为美应具有较为高尚、积极和普遍的意义,这种美被视为一种独立的人类情感,与生物的、功利的、理智的、个人特异化的快感等截然不同。本文认为,这种对于美的习惯界定,实际上完全源自人类的理性,其背景是道德伦理的要求。理性在实践和教育中"内化"入人的心灵,使我们对人的快感以及引起快感的事物做出了"高"、"低"层次的判断,将浑然一体的情感世界划出"美感"和快感两个阵营。这样的划分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但却在美学研究中造成了极多的混乱,束缚了美学的研究视野。作者呼吁美学走出这种"伦理美学"的牢狱,变为真正的"感性学",研究完整的情感世界本身。只有全面研究各种情感,也才能真正理解被奉为"高尚的"那一类习惯意义上的"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 美的定义 伦理学 感性学
下载PDF
初探美的规律——从拉奥孔群像和罗丹雕塑的差异分析美
7
作者 韩晨铖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1期75-76,共2页
本文以拉奥孔群像和罗丹雕塑为例,分别分析了创造出这两种艺术形式的艺术思想以及思想形成的客观条件,论证了它们虽然在表现形式上看似对立,在艺术思想上各有侧重,但是他们都以美为最高规律,近而发展出除了众所周知的古代艺术以美为最... 本文以拉奥孔群像和罗丹雕塑为例,分别分析了创造出这两种艺术形式的艺术思想以及思想形成的客观条件,论证了它们虽然在表现形式上看似对立,在艺术思想上各有侧重,但是他们都以美为最高规律,近而发展出除了众所周知的古代艺术以美为最高规律,其它时代的艺术也都以美为最高规律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的完满 内在的真 美的定义 扩充 时代标准
下载PDF
论美
8
作者 张昊 《科技创新导报》 2011年第16期241-241,共1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围绕美的本质问题,中国学界展开了一场大讨论,形成了一些基本观点。笔者认为,一个理论,一个公式,应该是简洁准确的,而不是复杂和模棱两可的长篇累牍。
关键词 美的定义 美的形式 美的本质
下载PDF
论“美”的历史变迁——读《美的滥用》有感
9
作者 吴海棠 《科教文汇》 2010年第13期151-152,共2页
阿瑟·C·丹托(1924年-)是美国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及艺术批评家,他提出艺术终结论时,震惊了艺术界。本文从读《美的滥用》入手,在此基础上对"美"的历史变迁进行了论述。作者认为在新的世纪,人们对"美"的定... 阿瑟·C·丹托(1924年-)是美国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及艺术批评家,他提出艺术终结论时,震惊了艺术界。本文从读《美的滥用》入手,在此基础上对"美"的历史变迁进行了论述。作者认为在新的世纪,人们对"美"的定义发生改变,并为艺术在生活中扮演新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的定义 主观与客观 学特性
下载PDF
激活学生的审美思维
10
作者 李江波 《艺术家》 2020年第6期64-64,共1页
美是什么?一直以来,美的定义众说纷纭,各有各的说法,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同。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美术教学方面的内容,所以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美。美,对于普通人而言,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主观感受;对于从事艺术工作的人来说,就是从平凡... 美是什么?一直以来,美的定义众说纷纭,各有各的说法,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同。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美术教学方面的内容,所以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美。美,对于普通人而言,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主观感受;对于从事艺术工作的人来说,就是从平凡的世界中挖掘出深藏其中的蕴含着超脱生活的高能品质,并将它以一种作品的形式完美地展现给世人。这里面包含着几个方面: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只要做到了这几个方面,我们就具备了美的素养,拥有了美的灵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教学 平凡的世界 思维 主观感受 美的定义 普通人 激活学生 美的素养
下载PDF
发现另一面的美——玉雕的残缺美对于当代玉雕创作的启发
11
作者 范同生(撰文/图) 《中国宝石》 2023年第1期134-138,共5页
大成若缺、祸福相倚的辩证逻辑告诉我们,不必过于追求完美和圆满,美的定义如此,玉的文化也如此,这也更接近世界运行的本源真相。而且从“美”字的本义来看,绝非仅仅指美丽和完满,而是有着更丰富的内涵。
关键词 残缺 祸福相倚 辩证逻辑 当代玉雕 另一面 美的定义 追求完
原文传递
甘美与闪现
12
《中国国家旅游》 2019年第12期11-11,共1页
语词的写法往往包含我们对事物的原初认知。举例来说,"从羊、从大"的"美"字就最直观不过地传达了中国美学的精髓。按照《说文解字》的讲法,这表示美首先来自味觉:"美,甘也。"所谓五味之美皆曰甘,对于吾... 语词的写法往往包含我们对事物的原初认知。举例来说,"从羊、从大"的"美"字就最直观不过地传达了中国美学的精髓。按照《说文解字》的讲法,这表示美首先来自味觉:"美,甘也。"所谓五味之美皆曰甘,对于吾国先民来讲,甘腴肥美的馔食是美感的首要源头。本期杂志的专题报道《舌尖上的"川"透力》正回应了中国古人对美的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题报道 《说文解字》 美的定义
原文传递
另类肢体项目:艺术与科学相遇的地方
13
作者 杨晋 《装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10,共1页
艺术家兼雕塑家巴拉塔(Sophie de Oliveira Barata)将艺术、技术和科学相结合,创造了一系列艺术假肢,这是一种可穿戴的艺术作品,可以用于表演和展览。这位来自Lewes的艺术家探索了身体意象的主题和美的定义。她利用假肢的媒介来促进围... 艺术家兼雕塑家巴拉塔(Sophie de Oliveira Barata)将艺术、技术和科学相结合,创造了一系列艺术假肢,这是一种可穿戴的艺术作品,可以用于表演和展览。这位来自Lewes的艺术家探索了身体意象的主题和美的定义。她利用假肢的媒介来促进围绕残疾的积极对话。在为假肢医疗机构工作了近十年后,巴拉塔于2011年启动了“替代肢体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作品 艺术与科学 身体意象 可穿戴 雕塑家 假肢 医疗机构 美的定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