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美的生成方式与存在本原 被引量:3
1
作者 陈伯海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3-133,共11页
"美是什么"的问题,已构成美学史上的"斯芬克司之谜";当下美学界对此问题的搁置和取消,又使美学成了"无美之学"。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改变提问方式,即从追问"美是什么"转变为探讨"美如何是&... "美是什么"的问题,已构成美学史上的"斯芬克司之谜";当下美学界对此问题的搁置和取消,又使美学成了"无美之学"。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改变提问方式,即从追问"美是什么"转变为探讨"美如何是"。美作为一种价值理念,是在审美活动过程中生成的,它发端于人的审美需要,显形为需要对应物的审美意象,且最终落实于审美者的美感效应,故美不能脱离人而存在,它是生成的而非现成的。但另一方面,审美活动并不局限于人的自我实现,它要将个体生命引向自我超越,以复归与他人、与万物、与宇宙生命融贯一体的境界,于是美的本原又不能单纯归结为人的存在,而须有一个"天人合一"的维度。据此,或可将"美"的存在界定为"天人合一的生命本真境界在人的审美活动中的开显",其直接效应便是审美者生命的感发与提升。由美的这一价值性能,更可引发出其于天人、主客、意象诸方面关系上的三个价值向度,综合构建起美的价值结构体系;亦可借以阐释美感心理效应上的一系列现象,以加深理解美和美感的内在统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的生成 存在本原 天人合一 生命本真
原文传递
在润泽的情境中生成美
2
作者 瞿卫华 《江苏教育(小学教学)》 2010年第9期9-10,共2页
阅读教学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审美活动,它意欲通过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导、辅助儿童轻松而投入地欣赏文本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意蕴美。众所周知,“情”为创设情境的动因与核心.那么何种教学情境更有利于儿童开展阅读审美呢?
关键词 教学情境与美的生成
下载PDF
“社会器官”与红色旅游“四觉”美感生成
3
作者 周睿 王艳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1年第8期55-58,共4页
“社会器官”是经过长期社会实践形成的人体新的“器官”,是人类美感的生成基础。通过参观者的感官对革命遗址、红色教育基地等革命圣地的感知,使旅游者在寓“游”于乐中感受红色旅游之美、红色文化之美,获得思想提升和审美愉悦,提升参... “社会器官”是经过长期社会实践形成的人体新的“器官”,是人类美感的生成基础。通过参观者的感官对革命遗址、红色教育基地等革命圣地的感知,使旅游者在寓“游”于乐中感受红色旅游之美、红色文化之美,获得思想提升和审美愉悦,提升参观者对红色精神本质美的欣赏力、鉴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器官 红色旅游 四觉 美的生成
下载PDF
蒋孔阳“美是多层累的突创”命题与中国当代美学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玉能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1-97,共7页
蒋孔阳的《美学新论》提出了“美是多层累的突创”的命题。这一命题对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具有开创性和创新性意义,至今仍然具有指导意义。蒋孔阳的“美是多层累的突创”主张美的生成论,反对美的预成论,把美放在实践中的审美关系中进行... 蒋孔阳的《美学新论》提出了“美是多层累的突创”的命题。这一命题对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具有开创性和创新性意义,至今仍然具有指导意义。蒋孔阳的“美是多层累的突创”主张美的生成论,反对美的预成论,把美放在实践中的审美关系中进行动态考察,颠覆了美学的静止观点理论;蒋孔阳的“美是多层累的突创”主张美的多层累论,反对美的单一构成论,解构了美学的一成不变论;蒋孔阳的“美是多层累的突创”主张美的量变到质变的突创论,反对美的生物进化论,拆卸了美学的自然生命论。这个命题坚持、丰富、发展了美学的辩证唯物论,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蒋孔阳的“美是多层累的突创”的命题,在百花齐放的学术讨论中,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推进中国当代美学的繁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孔阳 是多层累的突创 美的生成 美的多层累论 美的突创论
下载PDF
什么样的文章,读出什么样的美感
5
作者 窦桂梅 《江苏教育(小学教学)》 2010年第9期12-13,共2页
什么是美的规律?似乎一下子说不清楚。我想通过例子来说明,美感是怎么发生的。什么样的文章,应还它什么样的味道,读出什么样的美感。语言这个精灵,有自己生命的规律。童话要上出童话的味道。散文要上出散文的特点,诗词要上出诗词... 什么是美的规律?似乎一下子说不清楚。我想通过例子来说明,美感是怎么发生的。什么样的文章,应还它什么样的味道,读出什么样的美感。语言这个精灵,有自己生命的规律。童话要上出童话的味道。散文要上出散文的特点,诗词要上出诗词的韵律——这就应该算是“美的适应律”吧!无论什么体裁,一般离不开朗读的方式,只不过不同的体裁朗读的味道有所不同而已。那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个性与美的生成
下载PDF
美,静静地发生
6
作者 林春曹 《江苏教育(小学教学)》 2010年第9期10-11,共2页
周国平先生曾说.“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如果把一节语文课,看作是一幅中国水墨画,在墨色五分的画面中留下一方“空白”.给人以无限的遐思,让画面留下余韵,这该是一种怎样的美的境界呀?可遗憾的是,在我们当下的很多语文课... 周国平先生曾说.“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如果把一节语文课,看作是一幅中国水墨画,在墨色五分的画面中留下一方“空白”.给人以无限的遐思,让画面留下余韵,这该是一种怎样的美的境界呀?可遗憾的是,在我们当下的很多语文课上,40分钟的教学时空,常常被塞得满满当当。学生们在课上跟着老师一路奔跑,气喘吁吁,临了,还有一大堆作业留在了课后——这样满的课堂.美怎会发生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氛围与美的生成
下载PDF
美在“言意共生”
7
作者 潘文彬 《江苏教育(小学教学)》 2010年第9期14-15,共2页
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人的存在的基本方式。语文课程不仅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更要关注语言表达的形式,揣摩品味这个“意”是如何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让学生言意兼得,获得语言智慧的滋养。言意共生,这是语文与其... 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人的存在的基本方式。语文课程不仅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更要关注语言表达的形式,揣摩品味这个“意”是如何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让学生言意兼得,获得语言智慧的滋养。言意共生,这是语文与其他课程的本质区别,是语文教学所散发出来的特有之美。我以为,彰显这种独特之美.在语文教学时至少要注意到以下几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本质与美的生成
下载PDF
拯救童言之美
8
作者 管建刚 《江苏教育(小学教学)》 2010年第9期8-9,共2页
美是与自由的心灵连在一起的。美感在本质上是一种孩子的感觉。孩子的感觉,其特点一是纯朴而不雕琢,二是新鲜而不因袭。
关键词 主体需求与美的生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