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的影像与影像的城市——美籍华裔学者张英进教授访谈 被引量:5
1
作者 林少雄 张英进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6-81,共6页
关键词 城市电影 美籍华裔学者 张英 中国 城市题材 城市化
下载PDF
绝对主义 历史面向 价值面向——美籍华裔学者眼中的中国先锋小说 被引量:1
2
作者 昌切 陆丽霞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8-164,共7页
中国先锋小说作为中国当代重要的文学流派之一,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受到北美学界的关注。本文在搜集与细读美籍华裔学者对中国先锋小说的研究资料基础上,侧重分析这些研究背后的理论诉求以及脱胎于这种理论诉求的两个面向(历史面向、价... 中国先锋小说作为中国当代重要的文学流派之一,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受到北美学界的关注。本文在搜集与细读美籍华裔学者对中国先锋小说的研究资料基础上,侧重分析这些研究背后的理论诉求以及脱胎于这种理论诉求的两个面向(历史面向、价值面向),希冀勾勒出美籍华裔学者对中国先锋小说研究的基本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籍华裔学者 中国先锋小说 绝对主义 历史面向 价值面向
下载PDF
美籍华裔学者研究发现中国语言和希伯来语血脉相连
3
《大学(指南)》 2010年第4期8-8,共1页
美籍华裔学者、希伯来语研究专家赵璧础通过20年研究发现,中国古老的语言和希伯来语之间有着浓厚的血脉联系。
关键词 美籍华裔学者 希伯来语 中国语言
下载PDF
面子、利益、权力抑或其他——外籍华裔学者对女警访谈的感悟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燕飞 《青少年犯罪问题》 CSSCI 2013年第3期110-114,共5页
通过访问法(主要指半结构式与无结构式)获得真实的事实(知识),是需要多种社会因素综合作用才能实现的。通常情况下,面子、利益、权力等因素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表明:这些要素不仅直接决定着能否运用访问法获得知识,而且... 通过访问法(主要指半结构式与无结构式)获得真实的事实(知识),是需要多种社会因素综合作用才能实现的。通常情况下,面子、利益、权力等因素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表明:这些要素不仅直接决定着能否运用访问法获得知识,而且对于获得知识的真实性有着很大的决定作用。在此,笔者试图结合一个美籍华裔学者对于中国某地区女警的半结构式面对面访谈的整个过程进行回顾与分析,具体认识访问调查中访问者与被访问者之间所涉及的复杂多变的社会因素以及相互作用的过程,从而对中国语境下的访问调查法进行综合性、反思性的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籍华裔学者 面子 利益 女警 权力 访问调查法 感悟 社会因素
下载PDF
试析美国华裔学者的中国史学史研究及其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原元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年第1期142-148,共7页
自20世纪20、30年代以来不断有在国内接受过系统学术训练的从事中国史学研究的华裔汉学者出于各种原因相继赴美留学任教。在这些赴美的华裔汉学者中,不少人到美后潜心中国史学史研究,致力向美国介绍中国史学。华人学者对美国的中国史学... 自20世纪20、30年代以来不断有在国内接受过系统学术训练的从事中国史学研究的华裔汉学者出于各种原因相继赴美留学任教。在这些赴美的华裔汉学者中,不少人到美后潜心中国史学史研究,致力向美国介绍中国史学。华人学者对美国的中国史学史研究发挥着重要影响,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向美国学界传递中国大陆的史学信息、矫正美国学界对中国史学的误解以及协力提升美国研究中国史学史的水准等几个方面。正是得益于这些华裔汉学者,美国对于中国史学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更为深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籍华裔学者 中国史学史研究 影响 梳理
下载PDF
学者、诗人、教授 清风、明月、劲松——记世纪老人顾毓琇
6
作者 郁有满 《江苏地方志》 2003年第2期33-35,共3页
“学者、诗人、教授,清风、明月、劲松”这是南京人学教授吴为山在南大校庆百年之前在美国为顾毓琇雕刻塑像之后,顾毓琇亲笔为塑像底座题写的文字。 顾毓琇1902年12月24日生于江苏无锡城内虹桥下,2002年9月9日上午病逝于美国俄克拉何马... “学者、诗人、教授,清风、明月、劲松”这是南京人学教授吴为山在南大校庆百年之前在美国为顾毓琇雕刻塑像之后,顾毓琇亲笔为塑像底座题写的文字。 顾毓琇1902年12月24日生于江苏无锡城内虹桥下,2002年9月9日上午病逝于美国俄克拉何马大学医疗中心,享年100岁。2002年9月15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人 教授 顾毓琇 人物介绍 文化名人 美籍华裔学者
下载PDF
比较还是比附:《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读后——兼与余英时先生商榷 被引量:2
7
作者 焦长权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08年第8期122-130,共9页
近日再次读得知名美籍华裔学者余英时先生的力作《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载余英时:《儒教伦理与商人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以下简称《商人精神》),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精神,对历史史料翔实而生动的把握,... 近日再次读得知名美籍华裔学者余英时先生的力作《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载余英时:《儒教伦理与商人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以下简称《商人精神》),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精神,对历史史料翔实而生动的把握,以及大胆地提出了与西方学者对中国社会研究所不同的论调,都让我这个后生深感敬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人精神 中国社会 宗教伦理 余英时 先生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美籍华裔学者 儒教伦理
下载PDF
中国故事的独特魅力 被引量:2
8
作者 祁连休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15-16,共2页
"故事类型"的概念最初由芬兰民俗学者卡尔.克隆(Kaale Krohn)在19世纪末提出,用来描述世界各民族故事中存在着大量情节相似甚至雷同的文化现象。作为口承文化比较研究的前提与基础,故事类型研究在近一百多年中一直是全世界民... "故事类型"的概念最初由芬兰民俗学者卡尔.克隆(Kaale Krohn)在19世纪末提出,用来描述世界各民族故事中存在着大量情节相似甚至雷同的文化现象。作为口承文化比较研究的前提与基础,故事类型研究在近一百多年中一直是全世界民间文学工作者关注的中心话题之一,也是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工作中必须面对的理论难题。2007年5月,著名故事学家祁连休先生《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的出版,无疑是中国民间文学界的一件大事。祁连休先生在梳理和论析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时,基本上放弃了国际通行的AT分类法,而是以经验分类的方法进入实际操作的,所论列的500余故事类型,完全是立足于中国经验,从大量的古籍文献中析出,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命名法确定类型名称的。针对这一"中国故事学领域最突出的标志性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组织了部分民间文学专家,对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的经验、理论与方法,及其在国际学术格局中的意义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故事 20世纪80年代中期 独特魅力 民间故事类型 美籍华裔学者 中国学者 学术报告 日本学者
下载PDF
中国文学史的开篇之作与当代创新模式
9
作者 方汉文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10-213,共4页
汉代王充在《论衡》中说:“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如何充分利用中国古典文学的丰富资源,在全球化语境中,勇于开拓而不失去自己精神的家园,成为一个知古知今、知中知外的学者,已经不再局限于古典文学研究与国际汉... 汉代王充在《论衡》中说:“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如何充分利用中国古典文学的丰富资源,在全球化语境中,勇于开拓而不失去自己精神的家园,成为一个知古知今、知中知外的学者,已经不再局限于古典文学研究与国际汉学研究,而成为当代学术研究的共同课题。有感于此,本刊邀集活跃于相关领域的当代学人,以“中国古典文学资源的当代益用”为题发表笔谈。本期推出的一组文章中,美国哈佛大学博士、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张隆溪先生的《文学理论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意在结合自己的《道与逻各斯》一书,就当前国际汉学与西方理论成果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应用提出自己的看法,其重点在于如何正确运用中国与西方阐释学理论与方法。苏州大学教授方汉文先生将视域集中于当前讨论的焦点之一,即如何建立中国文学史新模式的目标上。南开大学教授宁稼雨先生则就当今古代文学研究中跨文化的主题学提出自己的看法。主题学方法近年来在中国古典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中均相当流行,如何看待其得失,并使其本土化,如何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叙事文化学,是本文所提出的重要问题。北京大学葛晓音教授从广义的国学研究角度进行的反思,会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这也是意料之中的。本组文章与一般流行的笔谈不同之处在于:作者以各自的实际研究成果来展示自己的观念,并不停留于空泛地谈论应当如何,或是就某一个观点展开激烈争论。这未必不是进入21世纪以来文学研究界相当重要的一种理论话语模式。归根结底,并不在于提倡“问题”还是“主义”,而是研究的实绩能说明一切。当然,我们仍继续推出多种形式、多种看法的文章,其中也可能包括有争议的观点,目的在于促进古典文学研究的跨学科与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开篇 中国学者 美籍华裔学者 多元文化语境 当代文学史 文学研究 文化意义
下载PDF
网络文学“四要素”变迁及其批评标准的空间维度 被引量:7
10
作者 韩模永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11,共8页
“文学四要素”学说是艾布拉姆斯于1953年在《镜与灯:浪漫主义理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来的,他认为文学是由世界、艺术家、作品和欣赏者四个要素组成,并以作品为中心建立了“四要素”关系的三角形图式。当然,这种图式后来遭到了诸多学者... “文学四要素”学说是艾布拉姆斯于1953年在《镜与灯:浪漫主义理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来的,他认为文学是由世界、艺术家、作品和欣赏者四个要素组成,并以作品为中心建立了“四要素”关系的三角形图式。当然,这种图式后来遭到了诸多学者的修正和改造,如美籍华裔学者刘若愚教授所提出的双向循环圆圈图式,突出了“四要素”之间的互动和系统化的关系,但“四要素”本身并没有变化;叶维廉先生所建构的图式则更为完备和复杂,他提出了“五据点”说,即“一篇作品产生的前后,有五个必需的据点:(一)作者,(二)作者观、感的世界(物象、人、事件),(三)作品,(四)承受作品的读者,和(五)作者所需要用以运思表达、作品所需要以之成形体现、读者所依赖来了解作品的语言领域(包括文化历史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要素” 网络文学 空间维度 批评标准 美籍华裔学者 变迁 艾布拉姆斯 作者观
下载PDF
一个复合的文本建构——《桃花扇》二重主题说兼及其他 被引量:5
11
作者 冯文楼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1期106-110,共5页
在明清戏曲小说的研究中,单一的主题思维.显然不能涵盖它复杂多重的思想底蕴,这差不多是众多研究者的共识。从某种意义上说,内涵的多元性与结构的复合性,是古代著名的戏曲、小说文本所共具的特征。这也多少从一个侧面映现出明清时... 在明清戏曲小说的研究中,单一的主题思维.显然不能涵盖它复杂多重的思想底蕴,这差不多是众多研究者的共识。从某种意义上说,内涵的多元性与结构的复合性,是古代著名的戏曲、小说文本所共具的特征。这也多少从一个侧面映现出明清时期,知识分子文化心态的变易。这里不妨借用美籍华裔学者傅伟勋教授的概念来表述,即往日文本中所体现的那种“单元简易心态”,已开始向文本创作的“多元开放心态”转换,而且愈到后来愈明显。就戏曲来说,“南洪北孔”,正复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建构 主题思维 复合性 《桃花扇》 美籍华裔学者 小说文本 明清时期 文化心态
下载PDF
也谈明代前期科举社会的流动率——对何炳棣研究结论的思考 被引量:12
12
作者 沈登苗 《社会科学论坛》 2006年第9期81-93,共13页
关键词 明代前期 社会流动 科举学 何炳 流动率 美籍华裔学者 民族歧视 学术成果 中华帝国 社会史
下载PDF
王晓东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13
作者 柯实 中天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4年第6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王晓东 美国科学院 院士 美籍华裔学者 学术交流
下载PDF
现当代作家眼中的古典小说
14
作者 古耜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0-146,共7页
中国古典小说,尤其是古典小说中的优秀作品,如形成于明清两代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儒林外史》《红楼梦》等,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它们以特有的丰赡超拔、厚积薄发,以及后人无法复现、也很难企及的原创性和... 中国古典小说,尤其是古典小说中的优秀作品,如形成于明清两代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儒林外史》《红楼梦》等,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它们以特有的丰赡超拔、厚积薄发,以及后人无法复现、也很难企及的原创性和经典性,不仅筑起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座高峰,而且为后来的小说创作与阅读,提供了恒久的启示和不尽的滋养。关于这点,美籍华裔学者夏志清曾立足于世界小说的大背景,作过高屋建瓴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小说 当代作家 中国文学史 《儒林外史》 《三国演义》 美籍华裔学者 《红楼梦》 《金瓶梅》
下载PDF
学者未必良师
15
作者 袁振国 《基础教育改革动态》 2015年第15期16-19,共4页
“学者即良师”,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于这样的说法。但有学问就能成为好老师吗?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华东师范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听美籍华裔学者樊星南教授讲分析哲学,其间他讲到一个关于哲学家杜威的有趣故事:杜威先生上课有一... “学者即良师”,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于这样的说法。但有学问就能成为好老师吗?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华东师范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听美籍华裔学者樊星南教授讲分析哲学,其间他讲到一个关于哲学家杜威的有趣故事:杜威先生上课有一个习惯,双眼总是斜视着教室右上方的天花板,自言自语,有时候一句话讲了上半句,要等很长时间才想出下半句,这个时候学生就会看着表数时间,最长的一次杜威停了一刻钟才把下半句讲出来。下课的时候樊星南问杜威:“你这样上课是不是太影响教学效果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籍华裔学者 良师 华东师范大学 80年代 分析哲学 自言自语 教学效果 杜威
原文传递
《乡村中国纪事:集体化和改革的微观历程》评介
16
作者 吴强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6年第7期17-18,共2页
由美籍华裔学者,现为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校区历史系教授李怀印先生所撰就的《乡村中国纪事:集体化和改革的微观历程》(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以下简称为《历程》)一书集中以一地之材料得窥20世纪50年代合作化运动以及此后20年间生产... 由美籍华裔学者,现为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校区历史系教授李怀印先生所撰就的《乡村中国纪事:集体化和改革的微观历程》(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以下简称为《历程》)一书集中以一地之材料得窥20世纪50年代合作化运动以及此后20年间生产队时期的各项经济和政治活动,完整呈现了一幅普通中国东部乡村20世纪下半叶整体社会跃迁的图景,是近年来中国乡村研究不可多得的一部佳作。笔者认为,《历程》一书以下两个方面让人印象深刻、眼前一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乡村研究 集体化 微观 改革 纪事 评介 美籍华裔学者
原文传递
漫谈内耗
17
作者 吴里人 《中国行政管理》 1988年第3期25-25,共1页
内耗,顾名思义,即为内部的消耗。最近,一位美籍华裔学者在我某人民团体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发言说,现在四化建设这样紧张、繁重,而她在国内的有些朋友几乎要拿出百分之五十的时间与精力来处理人事关系。
关键词 内耗 美籍华裔学者 人民团体 人事关系 座谈会
原文传递
前面的话
18
作者 余云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8-69,共2页
张爱玲辞世已近二十四年,她母亲黄逸梵有一位闺蜜邢广生,尚在人间。老人一直努力地发声,十多年前找过一位美籍华裔学者并写下长信,几年前又向马来西亚资深媒体人叙述与黄逸梵的忘年情谊。但这些声音一次次如抛入大海的小石片,没激起几... 张爱玲辞世已近二十四年,她母亲黄逸梵有一位闺蜜邢广生,尚在人间。老人一直努力地发声,十多年前找过一位美籍华裔学者并写下长信,几年前又向马来西亚资深媒体人叙述与黄逸梵的忘年情谊。但这些声音一次次如抛入大海的小石片,没激起几圈涟漪就消失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母亲 钩沉 烟花 美籍华裔学者 马来西亚 叙述
原文传递
“信”哉斯言
19
作者 刘亚猛 《外国语言文学》 2008年第2期116-116,134,共2页
《参考消息》不久前以“表达爱国情感要理性”为题,发表了该报驻纽约记者就卡弗蒂辱华事件对美籍华裔学者余英时的专访。在访谈中,余先生告诫国人“不能搞13亿人一哄而上对付一个人”,强调爱国情感的“有效表达就是给《纽约时报》写... 《参考消息》不久前以“表达爱国情感要理性”为题,发表了该报驻纽约记者就卡弗蒂辱华事件对美籍华裔学者余英时的专访。在访谈中,余先生告诫国人“不能搞13亿人一哄而上对付一个人”,强调爱国情感的“有效表达就是给《纽约时报》写一篇很好的英文信,看卡弗蒂怎么答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 《纽约时报》 《参考消息》 美籍华裔学者 爱国情感 余英时 英文 强调
原文传递
《史家陈寅恪传》的失误与失校
20
作者 刘经富 《书品》 2005年第6期83-88,共6页
《史家陈寅恪传》是美籍华裔学者汪荣祖先生撰写的一本人物传记。1992年收入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的“国学大师丛书”,改书名为《陈寅恪评传》,在国内产生了很大影响。《陈寅恪评传》1992年8月第一次印刷,至1996年第三次印刷,三次... 《史家陈寅恪传》是美籍华裔学者汪荣祖先生撰写的一本人物传记。1992年收入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的“国学大师丛书”,改书名为《陈寅恪评传》,在国内产生了很大影响。《陈寅恪评传》1992年8月第一次印刷,至1996年第三次印刷,三次共印八千册。可以这样说,90年代兴起的“陈寅恪热”,吴学昭的《吴宓与陈寅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家陈寅恪传》 美籍华裔学者 文艺出版社 人物传记 国学大师 90年代 汪荣祖 年收入 吴学昭 评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