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美制苏安全协调关系的缘起、内涵及其历史影响(1971—1977)——以温斯顿·洛德档案为中心
1
作者 忻怿 《军事历史研究》 CSSCI 2022年第5期96-109,共14页
20世纪70年代初,苏联对华威慑日甚,为避免苏联摧垮中国、获得麦金德式霸权,尼克松政府借助“联华制苏”战略,助推美苏关系“缓和”,据此构建五大力量中心稳态。本文基于温斯顿·洛德原始档案,界定“中美制苏安全协调关系”并解析其... 20世纪70年代初,苏联对华威慑日甚,为避免苏联摧垮中国、获得麦金德式霸权,尼克松政府借助“联华制苏”战略,助推美苏关系“缓和”,据此构建五大力量中心稳态。本文基于温斯顿·洛德原始档案,界定“中美制苏安全协调关系”并解析其内涵,探究中美在安全领域的战略互动及其牵引下的冷战转型。鉴于毛泽东对联美外交施加限制,1977年前中美制苏安全协调关系以局部战略协调而非全面战略合作为特色,具有权宜之计而非战略之锚特性。同期,中美就三大议题实现历史性切割,并在四大维度形成配合与分歧共存的独特协调态势。中美针对安全议题的频繁互动,两国就地缘热点的政策协调,美国默许西欧首开对华军售以及美欧联合“有限武装扶华战略”等,一同构成中美制苏安全协调关系的核心内容,共促两国现实主义外交革命,助推了亚洲冷战的基本终结。中美制苏安全协调关系为20世纪80年代初对苏“新冷战”条件下两国搭建“初步战略关系”铺垫了必要准备,这一关系与美苏战略“缓和”反向联动,是助推全球冷战落幕的重要动因,亦构成新中国参与冷战转型的核心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 美苏“缓和” 关系 安全协调关系 毛泽东 尼克松政府
原文传递
1976年苏军“米格-25”战机叛逃日本事件考论
2
作者 忻怿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20年第5期116-123,168,共9页
20世纪60年代后期,苏联最先进的米格-25型截击机凭借高超音速飞行性能震动西方。美国对苏常规军力的夸张研判,助推着同期美苏“缓和”的构建。1976年9月,苏军中尉别连科驾驶米格-25叛逃日本,通过拆解、研究这架米格-25,美国认为西方高... 20世纪60年代后期,苏联最先进的米格-25型截击机凭借高超音速飞行性能震动西方。美国对苏常规军力的夸张研判,助推着同期美苏“缓和”的构建。1976年9月,苏军中尉别连科驾驶米格-25叛逃日本,通过拆解、研究这架米格-25,美国认为西方高估了苏联军事航空工业的实力,开始重估苏联的真实技术实力及国家发展模式效能。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苏攻美守”的被动态势下,美国鹰派就此增强了制苏战略信心,对苏强硬派决意抛弃“缓和”而重归对苏施压,这开启了摧垮苏联的“新冷战”的决策逻辑与战略演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格-25型截击机 关系 别连科叛逃 冷战 美苏“缓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