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章次与本蕴
- 1
-
-
作者
韩少春
-
机构
南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
出处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15-20,共6页
-
文摘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乃《老子》81章的经文,对于这一经文前人一般都将其解释为"真诚(真实)的言语不华美,华美的言语不真诚(真实)",但是帛书《老子》的出土证明这一解释是根本站不住脚的。我们只有把"信"视为"申"的假借,并将其视为62章的错简,方才符合老子的实际。老子之所以主张"申言不美,美言不申",认为"申说的言语不完美,完美的言语不申说",旨在倡导以"不言"为美。提倡实行"不言之教""无为之治",这才是它的中心所在。
-
关键词
帛书
《老子》
美言
章次
本蕴
-
分类号
B223.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美言勿信
- 2
-
-
作者
韩晋钦
-
机构
山东省潍坊日报社
-
出处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8期54-55,共2页
-
-
关键词
《美言勿信》
中国
杂文
韩晋钦
-
分类号
D66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书香墨味润美言 生活真情酿美文
- 3
-
-
作者
申文学
-
机构
江苏省连云港市青口盐场学校
-
出处
《文理导航》
2012年第21期94-94,共1页
-
文摘
作文教学的现状困扰着广大语文教师,特别是对现今养尊处优的孩子们来说更是棘手。针对这种状况,我以生活为源泉,以切实可行的经验体会为积累,以真实真情充实文章。以阅读润色语言,让学生不再“谈作色变”。试行下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关键词
生活
真实
阅读
真情
美言
美文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美言一句三冬暖
- 4
-
-
作者
李茂中
-
机构
不详
-
出处
《青春期健康》
2019年第21期1-1,共1页
-
文摘
说到人的“美言”一定牵扯到嘴,而嘴里的牙齿最坚硬,从不示弱,无坚不摧,而舌头恰恰相反,软弱无力,避实就虚。然后,就其人的一生来看,牙齿会慢慢掉光,而舌头依然还在。这正说明,坚硬的东西往往容易破碎、断裂,甚至粉身碎骨,而柔软的东西可以伸展、自由、更加绵长。子贡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他是一个性格比较清高、通透的人,悟性也好,最突出的特点是口才好,有才气。但是有才华的人通常会有一个弊端,就是对人求全责备,总是以很高的标准去要求他人。
-
关键词
避实就虚
性格比较
美言
求全责备
牙齿
-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以美言悲的经典——浅析荷尔德林和李煜的两部作品
- 5
-
-
作者
咸俊达
-
机构
上海理工大学中德国际学院
-
出处
《神州》
2018年第20期4-4,6,共2页
-
文摘
一位是德国古典主义大师,一位是唐宋时期婉约派“千古词帝”: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背景、不同的遭遇.两位伟大的诗人却各自在一首诗词之中运用相同的笔法、相近的格调,表达出几乎完全相同的感情.他们使用了何种笔法,又表达出何种情感呢?本分将尝试着从诗人的身份背景出发,分析两首诗词中的所用意象及笔法,从而比较二者在诗词中表达出的强烈感情.
-
关键词
比喻
反衬
“以美言悲”
-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被引量:1
- 6
-
-
作者
鲍信
-
出处
《瞭望》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1期8-8,共1页
-
文摘
吾兄: 此间人士近来普遍关注着英方单方面终止中英会谈之事。 12月10日,彭定康不顾中英港各方人士的一再忠告,悍然将有关香港选举的部分立法草案在宪报上刊登出来。这再一次证明,彭定康口口声声“希望还能继续谈判”完全是虚伪的谎话。 众所周知。
-
关键词
彭定康
美言不信
梅杰
英国首相
二月二日
鲍信
英国殖民者
行政区政府
叶锡
人谋
-
分类号
D5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D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信言与美言
- 7
-
-
作者
冯并
-
出处
《中国记者》
1988年第7期31-,共1页
-
文摘
《老子》第八十一章:信言与美言,美言不信。这是老子从哲学角度研究语言模式及其功用的一段文字。译成现代语,那就是真实的话不华丽,华丽的话不真实。是不是有些绝对化了?因为《札记》就持相反的观点,叫作“情欲信,辞欲巧”。写文章,谁不想弄得辞情并茂。而后来的屈原、李白、李贺,哪一个又不是这样呢?倒是老子自己,五千言的道德经,首开三字经和百家姓的行文模式,明快则明快,读起来可有些费劲。
-
关键词
五千言
语言模式
美言不信
辞情
胡旦
诗教
文学里
文学概念
杀猪
艺术处理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 8
-
-
作者
毛朝敬
-
出处
《中国记者》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0期54-54,共1页
-
文摘
新华社8月11日播发的《武汉市将500多处空闲公房收回分给住房困难户》,在写作上不落俗套,读后使人感到清新、可信。这篇600多字的消息,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既报道了工作成绩,又如实地道出了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
关键词
美言不信
次清
-
分类号
G214.2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信言与美言
- 9
-
-
作者
叶春雷
-
机构
不详
-
出处
《中国信用》
2022年第5期127-127,共1页
-
文摘
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这句话实在耐人寻味。从古至今,我们一向非常重视“信言”,由此衍生出许多成语俗语,譬如“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譬如“一诺千金”。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也是反对“巧言”,追求“信言”,与老子的观点一致。可以说,无论儒家,还是道家,都认为,诚信的言论,一定是质朴的,直接的,简单的,不需要那么多包装,不需要那么多技巧,不需要那么多修饰。这倒和一句西方的谚语“真理总是赤裸裸的”相合。
-
关键词
一诺千金
观点一致
美言不信
巧言令色
老子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老公替我在公婆面前美言
- 10
-
-
作者
张君燕
-
机构
不详
-
出处
《百姓生活》
2020年第6期16-16,共1页
-
文摘
我当初与老公谈恋爱时,父母不大同意这门婚事。可能是觉得老公不善言谈,怕与我的心直口快合不来。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老公的家在另一座城市,两家相距两个小时左右的车程。不过在我的执意坚持下,父母最终还是同意了。不过婚后,我总感觉父母对老公似乎仍抱有成见。
-
关键词
美言
老公
婚事
-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美言不信
- 11
-
-
作者
尚诗槐
-
出处
《群言》
1991年第10期46-47,共2页
-
文摘
前不久,《人民日报》刊登了一封读者来信,批评有些广告用贬低别人的方式来抬高自己的"不道德"行为。信中举例说,像胃药"玛丁琳"的广告尽管含蓄也属此类:——胃病还没好?——唉,药倒是吃了不少,可就是……紧接着是说明玛丁琳的疗效如何如何不同凡响。对其他胃药的贬低,尽在不言中。这封读者来信很有趣,但这个例证未必妥当。因为,药效对每个人的作用是不尽相同的,特别是胃药。医生告诉我们,同一种胃病,有人吃"三九胃泰"有效,有人吃"胃得乐"有效。
-
关键词
丁琳
胃得乐
美言不信
尽在不言中
三九胃泰
鬼仙
别无所求
朴素无华
换种
请客送礼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D663.5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刍议英语委婉语的交际功能
被引量:2
- 12
-
-
作者
廖彦婷
-
机构
重庆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84-85,共2页
-
文摘
人们在交际中为避免使用引起双方不快从而损害双方关系的语言,而采用委婉语来表达思想、交流信息。委婉语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英语委婉语具有美言功能、避讳功能和蒙蔽功能。在交际中,应发挥委婉语的积极作用:协调人际关系,化解矛盾,避免冲突。
-
关键词
委婉语
美言功能
避讳功能
蒙蔽功能
-
分类号
H315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论语》的语言观
- 13
-
-
作者
吴守雷
-
机构
广西贺州学院中文系
-
出处
《茂名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53-55,共3页
-
文摘
宋代已名列"四书"的《论语》具有普世价值,对语言艺术也有精辟的论述。文章以"巧言"、"美言"为切入点,解读了孔子在仁德、忠信标准下对"巧言"、"美言"否定的同时,对语言美的重视和对慎言择时的提倡,从而全面感受《论语》的语言观。
-
关键词
论语
语言观
巧言
美言
-
Keywords
"Confucian Analects"
language view
clever speech
fine talk
-
分类号
H051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帛书《老子》“善者不多”新解
被引量:1
- 14
-
-
作者
张帆
-
机构
清华大学历史系
-
出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20-220,共1页
-
文摘
《老子》今本81章有"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其中"善者不辩,辩者不善"一句,帛书甲本缺字,帛书乙本作"善者不多,多者不善",异文差别较大。此处"辩""多"的异文,诸家多认为难以调和。或以今本有误,或以帛书本有误。北大汉简整理者未有训解。《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下简称"《集成》")中《老子》注释部分由裘锡圭、郭永秉先生执笔,对此处异文亦阙释。
-
关键词
长沙马王堆汉墓
裘锡圭
善者
美言不信
《老子》
整理者
帛书
辩者
-
分类号
B223.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先秦诸子修辞观比较
- 15
-
-
作者
王文松
-
机构
复旦大学
-
出处
《云梦学刊》
1993年第1期66-69,共4页
-
文摘
近年来,随着修辞学史研究的开拓,先秦诸子的修辞理论得到了系统的总结与阐释,但将先秦诸子修辞观加以比较的专论似还未见,本文的探讨也许能在这方面补一个缺.春秋战国时代的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先秦诸子,他们不是语言学家,更不是修辞学家,但他们在论述哲学、政治、美学、伦理学等问题时谈到了许多有关语言表达的问题,显示了他们对于修辞的看法.也正因此,先秦诸子关于修辞的观点,是与他们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
-
关键词
学史
辞达而已
墨家学派
现代修辞学
秦伯嫁女
春秋战国时代
言以足志
文以足言
禽滑厘
美言不信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释“昌”考辨
- 16
-
-
作者
蒋维
汪启明
-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95-101,共7页
-
基金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魏晋南北朝方言研究”(14BYY11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语言接触视角下的满语与东北方言词汇研究”(19YJC740023)。
-
文摘
许慎《说文解字·日部》释“昌”为“美言”,《段注》认同许说,将“美言”作为“昌”的本义,强调“昌”从“曰”,并认为许慎“一曰,日光也”的说法可能源于魏晋人妄增许昌之说。但结合字源演化、文献用例考辨发现,“昌”字上部不变、下部多变,“昌”字“从日从口”不从“曰”,且传世文献中无“昌”释“言”义之例证,其本义应为“日光亮时的大喊声”,由此引申出“明亮”“光明”义,进而衍生出“昌盛”“正当”“兴旺”“壮大”“美好”等其他意义。许慎、段玉裁训“昌”本义为“美言”,余义为“日光”的观点恐有失偏颇。
-
关键词
《说文解字》
段玉裁
许慎
昌
美言
字源演化
妄增
-
Keywords
Annotation to Origin of Chinese Characters
Duan Yucai
Xu Shen
Chang(昌)
beautiful language(美言)
evolution of character source
absurd amplification
-
分类号
H16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从吴澄的思想矛盾看理学家的“三代”理想
- 17
-
-
作者
毛佳佳
-
机构
泉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
-
出处
《教育评论》
2019年第3期157-162,共6页
-
文摘
宋代理学家提出回向"三代"的社会理想,也是元代理学家吴澄的信仰。文章以吴澄《书纂言》中刻画的"三代"圣王形象入手,分析其自相矛盾之处,指出理学家的"三代"理想是"美言不信"。
-
关键词
吴澄
理学
“三代”
“美言不信”
-
分类号
B244.99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领导干部如何听真话、辨假话、懂隐语
- 18
-
-
作者
杨卫国
-
机构
江苏省泗阳县人民政府
-
出处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5-26,共2页
-
文摘
古语说:"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这绝非危言耸听。作为领导干部,必须会听真话、辨假话、懂隐语。
一、听得进肺腑之言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说真话,不需云山雾罩、涂脂抹粉,往往直奔主题、切中要害,自然听起来刺耳,感觉上不爽。少数领导干部害怕下级提意见,错将善意的提醒当作恶意的批评,不但不思己过,反而给提意见者穿"小鞋",长此以往,谏忠言、讲真话者便销声匿迹。因此,从表面上看是下属不愿意讲真话,实际上主要原因在听者身上。
-
关键词
领导干部
一言丧邦
一言兴邦
美言不信
谈话对象
民情通道
谈话内容
党性修养
领导科学
切中要害
-
分类号
D262.3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论艺术形式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审美价值
- 19
-
-
作者
田盛静
-
出处
《宝鸡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53-55,共3页
-
文摘
对于以审美为第一要义的文学艺术来说,对于以审美为第一需要的广大群众来说(按:指在阅读、欣赏文艺作品这一指定领域而言),文艺作品的艺术形式或许是比艺术内容更值得重视的问题。在我国文化史上,在理论上最激烈地否定形式功能的,莫过于老聃了,他竟然说“美言不信”,可是在实践上,他又不能不借助于美的形式,正如刘勰所说:“五千精妙,则非弃美矣”。“
-
关键词
艺术形式
审美价值
艺术内容
论艺术
美言不信
第一需要
老聃
文艺作品
审美活动
象外之象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刘勰论“文”与“质”——读《文心雕龙》札记
- 20
-
-
作者
袁小鹏
-
出处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1982年第2期30-32,共3页
-
文摘
在文学创作中,围绕着“文”与“质”这个问题,历代的文论家展开过广泛而深入的讨论。虽众说纷纭,但概括起来则不外乎“重质轻文”“重文轻质”和“文质并重”三种基本观点。早在春秋战国时代,道家学派的鼻祖老子就提出过“重质轻文”的主张。老子说:“美言不信”、“辩者不善”(《老子》第八十一章)。
-
关键词
文学创作
文质
文论家
美言不信
道家学派
情采
文学观点
重质
春秋战国时代
宗经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