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情趣 美趣 理趣——《聊斋》爱情篇章的多重文化蕴涵
1
作者 张崇琛 《蒲松龄研究》 2016年第3期51-58,共8页
《聊斋志异》中的不少爱情篇章都有着多重文化蕴涵。其表层显现是情趣,中层寄托是美趣,深层蕴涵是理趣。情能令人感动,美可让人享受,理则发人深思。三者有机结合,遂形成了《聊斋》一书无与伦比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关键词 聊斋志异 爱情篇章 多重文化蕴涵 美趣
下载PDF
美趣·深情·至理——论《东坡志林》记游文的文学性
2
作者 农辽林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3期45-47,共3页
《东坡志林》是苏轼的一部笔记文集,是研究宋代历史或文学的重要史料笔记,而其文学价值也自不待言。文集内容丰富,而集中的记游文短小精悍,美趣、深情、至理兼备。
关键词 《东坡志林》 记游文 美趣 深情 至理
下载PDF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情趣、理趣与美趣 被引量:1
3
作者 成芹 《陕西教育(教学)》 2008年第1期75-75,共1页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入编的古代诗词就像是历史的一面镜子。折射出千百年来的至理名言,折射出文人墨客的情感世界,折射出中国古代文化的珠光宝气。因此,指导学生学习中国古代诗词的精华,体悟自我生活的真义,提升自我人生境界,乃是一...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入编的古代诗词就像是历史的一面镜子。折射出千百年来的至理名言,折射出文人墨客的情感世界,折射出中国古代文化的珠光宝气。因此,指导学生学习中国古代诗词的精华,体悟自我生活的真义,提升自我人生境界,乃是一种既取“花”、又取实的满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材 古诗词教学 中国古代诗词 美趣 中国古代文化 情感世界
下载PDF
初中语文“美趣导学”教学策略
4
作者 樊蓉 《广西教育》 2022年第10期78-81,共4页
本文认为语文教学应是一个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语文教师除了传授知识,更应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以“语文之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使语文教学充满情趣。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论述“美趣导... 本文认为语文教学应是一个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语文教师除了传授知识,更应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以“语文之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使语文教学充满情趣。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论述“美趣导学”教学策略:一是以美入趣,引导学生发现美;二是以美唤趣,让学生感受美;三是以美促趣,指导学生创造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语文 美趣导学 教学探究
下载PDF
放眼量风物 风光在险峰——《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美趣探微
5
作者 杨澜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美趣 七年级下册 《语文》 人教版 沸腾 民族精神 风光 重读 文章
下载PDF
知情合一 美趣并重——关于初三古诗教学定位的思考
6
作者 赵心昉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2年第6期83-84,共2页
2011年开始,南京市语文中考的古诗阅读取材由课内转向了课外。初三古诗教学该如何定位?作者认为,在充分考虑学情的基础上,根据中考的要求,帮助学生归纳方法,使学生"课内得法",从而实现"课外用法",同时不能忽略古诗... 2011年开始,南京市语文中考的古诗阅读取材由课内转向了课外。初三古诗教学该如何定位?作者认为,在充分考虑学情的基础上,根据中考的要求,帮助学生归纳方法,使学生"课内得法",从而实现"课外用法",同时不能忽略古诗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要努力寻找方法指导和情韵之美的契合点,让学生在感受典雅诗情、丰厚文化积淀的同时也能举一反三,提升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还要挖掘古诗内在之趣,来丰富学生的知识,驱动他们的学习,使初三古诗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成绩,更关注他们将来的后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三 古诗教学 定位 方法指导 情感 美趣
下载PDF
“一”字句的美趣——读《荷塘月色》有感
7
作者 尹平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7年第10期28-29,共2页
有价值的作品是经得起主题、形式与炼词方面的探讨的。朱自清先生是我们公认的散文大家,其语言的精美与清丽历来被人称道。朱先生的名作——《荷塘月色》语言优美,意味醇厚,其中有很多值得品味的句子与词语。本文就拟对《荷塘月色》... 有价值的作品是经得起主题、形式与炼词方面的探讨的。朱自清先生是我们公认的散文大家,其语言的精美与清丽历来被人称道。朱先生的名作——《荷塘月色》语言优美,意味醇厚,其中有很多值得品味的句子与词语。本文就拟对《荷塘月色》中带“一”字的句子作点赏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塘月色》 “一”字 美趣 字句 朱自清 语言 句子
下载PDF
巧化丶拙意——观李磊颖近十年瓷绘的雅气与美趣
8
作者 高升钊 《西部皮革》 2020年第22期111-112,共2页
李磊颖从事婴戏题材创作已有二十年,是景德镇最优秀的婴戏绘画艺术家之一。她灵秀的才智和淳朴的爱意孕育了一个个包含生命力的婴孩形象。她用善良、单纯、朴实的心灵描绘着真、善、美。在漫长的艺术探索中,前十年追求绚烂华美、工致妍... 李磊颖从事婴戏题材创作已有二十年,是景德镇最优秀的婴戏绘画艺术家之一。她灵秀的才智和淳朴的爱意孕育了一个个包含生命力的婴孩形象。她用善良、单纯、朴实的心灵描绘着真、善、美。在漫长的艺术探索中,前十年追求绚烂华美、工致妍丽走到了技艺精巧的巅峰极致,后十年体会清新自然、大巧若拙复归于内心平静的熟老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磊颖 瓷绘 美趣
下载PDF
阅读教学的情趣、美趣、理趣
9
作者 周辉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 2007年第2期28-29,共2页
长期以来,似乎有这样的误解:阅读教学就是字词教学、思路教学。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启动,这样的见识已经不合时宜。阅读教学的期待是什么?简而言之,是情趣、美趣、理趣。读者与作者之间情感的共振、心灵的对话、灵魂的拥抱,是情... 长期以来,似乎有这样的误解:阅读教学就是字词教学、思路教学。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启动,这样的见识已经不合时宜。阅读教学的期待是什么?简而言之,是情趣、美趣、理趣。读者与作者之间情感的共振、心灵的对话、灵魂的拥抱,是情趣;整体的体悟、心理的体验、诗化的审美,是美趣;多维的思考、多元的解读,是理趣。只有在阅读教学中,摒弃形式主义,抛开教条主义,才能真正实现阅读教学的价值,才能体现阅读教学的本质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教学 美趣 新课程标准 字词教学 思路教学 不合时宜
下载PDF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音乐“智、趣、美”教学
10
作者 宗莹 《华夏教师》 2024年第33期64-66,共3页
音乐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具有表达情感与启迪思维的双重功能,在小学阶段,音乐课堂的设计需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动态互动的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运用多元化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情绪。本文从“智、趣、美”三大教学维度出发,探讨核心... 音乐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具有表达情感与启迪思维的双重功能,在小学阶段,音乐课堂的设计需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动态互动的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运用多元化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情绪。本文从“智、趣、美”三大教学维度出发,探讨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具体路径,结合启迪思维与建构知识,设计趣味探究活动,融入情感体验与审美教育,构建具有创新性的音乐课堂,为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小学音乐 “智、”教学
下载PDF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智、趣、美”课堂构建探究
11
作者 祁晓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4年第7期119-121,共3页
本文对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智、趣、美”课堂的构建路径展开探究,揭示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智力、情感和审美能力中的重要角色,并提出一系列创新的教学策略,旨在将音乐教育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转向更为动态、互动和创新的教学... 本文对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智、趣、美”课堂的构建路径展开探究,揭示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智力、情感和审美能力中的重要角色,并提出一系列创新的教学策略,旨在将音乐教育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转向更为动态、互动和创新的教学方式,使小学音乐课堂成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肥沃土壤,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小学音乐 “智、”课堂
下载PDF
曲论家批评话语下的戏曲审美趣味论
12
作者 刘奇玉 《中华戏曲》 CSSCI 2009年第2期222-232,共11页
“味”、“趣”、“趣味”,是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中非常重要的审美范畴,体现了理论批评家对文学语言精神内核的把握。在这个审美范畴中,相互对立的雅致与俚俗,是主流文化的精英意识与大众文化的通俗意识之间的对抗与疏离,体现了价值... “味”、“趣”、“趣味”,是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中非常重要的审美范畴,体现了理论批评家对文学语言精神内核的把握。在这个审美范畴中,相互对立的雅致与俚俗,是主流文化的精英意识与大众文化的通俗意识之间的对抗与疏离,体现了价值体系与社会群体的差异,具有强烈的高下贵贱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话语 味论 美趣 戏曲 曲论 文学理论批评 范畴 精英意识
原文传递
民间刺绣图案的稚趣美 被引量:7
13
作者 常慧娟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150-153,共4页
从多角度对民间刺绣图案造型特征进行了分析:包括强烈的装饰性和实用性;生动简练的整体性;内涵深刻的象征性;自然淳朴的随意性;代代相传的程式性。论述了民间刺绣图案造型特征的形成不是一个偶然的艺术现象,而是有着深刻的民族习俗、经... 从多角度对民间刺绣图案造型特征进行了分析:包括强烈的装饰性和实用性;生动简练的整体性;内涵深刻的象征性;自然淳朴的随意性;代代相传的程式性。论述了民间刺绣图案造型特征的形成不是一个偶然的艺术现象,而是有着深刻的民族习俗、经济、宗教乃至审美的历史渊源,使其具有典型的地域文化特征。这对研究民间刺绣在民间艺术中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刺绣图案 地域文化
下载PDF
语文教学的“以美激趣”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振华 姜红春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3-47,共5页
“以美激趣”就是以美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课程教学中,使学生感受美、领悟美、欣赏美、创造美,从而激发和张扬学生的兴趣、激情和灵性。“以美激趣”策略研究中发掘了教材中的自然美、人物美和语言美,... “以美激趣”就是以美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课程教学中,使学生感受美、领悟美、欣赏美、创造美,从而激发和张扬学生的兴趣、激情和灵性。“以美激趣”策略研究中发掘了教材中的自然美、人物美和语言美,设计了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表达美的多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策略
下载PDF
《聊斋志异》的理趣美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春元 《蒲松龄研究》 2013年第1期18-32,共15页
议论说理是《聊斋志异》中的重要内容,表达作者对社会人生世情的认识思考、对社会的评判,抒发忧愤,及劝惩之意。《聊斋志异》的议论说理有三种方式:其一是通过故事中的人物之口;其二是小说故事情节的哲理意蕴;其三是"异史氏曰"... 议论说理是《聊斋志异》中的重要内容,表达作者对社会人生世情的认识思考、对社会的评判,抒发忧愤,及劝惩之意。《聊斋志异》的议论说理有三种方式:其一是通过故事中的人物之口;其二是小说故事情节的哲理意蕴;其三是"异史氏曰"中的议论。作者通过这三种方式巧妙地表达了丰富的哲理、义理、事理、情理,形成了丰富的理趣,全书呈现了浓厚的理趣美。《聊斋志异》中的理趣,具有深刻之美、丰蕴之美、趣蕴之美、情理交融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深刻 丰蕴 情理交融
下载PDF
让数学课堂充满探究的美趣
16
作者 郄海英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0年第7期77-77,共1页
新课程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要将这种学习方式落实到课堂教学中,需要将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有待探究的问题,力求课堂教学充满探究的美趣。本文以《函数的单调性》为例阐述探究性的教学。
关键词 数学课堂 美趣 《函数的单调性》 课堂教学 学习方式 积极主动 知识转化 新课程
原文传递
智及与趣美的张力——余秋雨历史文化散文艺术真谛揭蕴
17
作者 严冰 《龙岩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52-55,共4页
阅读余秋雨所创作的历史文化散文总是被蕴涵在文本中的一种强大的艺术审美张力所裹挟、震撼,这种强大的震撼感包含着智的洞见、情的涵润和美的享受,构成余秋雨历史文化散文一种独特的审美范式,是余秋雨散文魅力的真蕴所在。提出"... 阅读余秋雨所创作的历史文化散文总是被蕴涵在文本中的一种强大的艺术审美张力所裹挟、震撼,这种强大的震撼感包含着智的洞见、情的涵润和美的享受,构成余秋雨历史文化散文一种独特的审美范式,是余秋雨散文魅力的真蕴所在。提出"智及与趣美的张力"这一理论范畴并结合作品分析,以达到对余秋雨历史文化散文艺术特质的系统性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秋雨 历史文化散文 智及与 张力
下载PDF
陕西关中地区绣品玩具的稚趣美 被引量:1
18
作者 康蕾 梁昭华 《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36-39,共4页
以地域、环境及人文特征为依据,从造型、色彩等方面分析了陕西关中刺绣品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着重讨论了刺绣图案的稚趣美,提出传统刺绣艺术与现代设计结合必须在平面格局上进行突破,并使之更好地运用于市场的观点.
关键词 陕西关中 刺绣 布玩具
下载PDF
以美启真 以美育人 以美激趣——高中政治课审美教学的作用及实施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爱菱 《教师》 2011年第32期98-99,共2页
政治课的审美教学是指在政治课的教学中,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对学生来说具有审美价值的审美对象,将教学过程转化为师生共同创造美、欣赏美的审美过程,将师生关系转化为师与生、教与学的和谐统一的审美关系的教学方法。政治课的审美教学... 政治课的审美教学是指在政治课的教学中,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对学生来说具有审美价值的审美对象,将教学过程转化为师生共同创造美、欣赏美的审美过程,将师生关系转化为师与生、教与学的和谐统一的审美关系的教学方法。政治课的审美教学可以以美感人、以美激趣、以美启真、以美育德,使学生因美生情、因美向善、因美求真,达到激发学生兴趣、陶冶高尚美德品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政治课 教学 育人 学生兴 师生关系 对象 价值
下载PDF
紧抓“趣”“情”“美”三要素,提高中职舞蹈教育质量 被引量:7
20
作者 赵磊 《戏剧之家》 2013年第5期130-131,共2页
现如今,审美教育已经成为了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而对于学生的审美教育而言,舞蹈教育已经成为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是提高学生审美观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中职舞蹈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紧紧抓住"趣"、"情&qu... 现如今,审美教育已经成为了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而对于学生的审美教育而言,舞蹈教育已经成为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是提高学生审美观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中职舞蹈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紧紧抓住"趣"、"情"、"美"这三个要素来进行教育,只要紧紧围绕这三个要素就能提高审美观,达到提高审美教育的效果,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完成舞蹈教学的任务。当代中国的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审美教育在这一教育宗旨中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舞蹈教育 情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