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美辞论的文化哲学思考——兼评李廷扬的《语文新论——美辞论》
1
作者 王培基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87-90,共4页
美辞研究源远流长。美辞论成为现当代汉语修辞学说之一。本文结合评论李廷杨的《语文新论——美辞论》,既大致清理了美辞论演进、发展的线索,又从文化哲学层面对"语言本位"问题、"两类美辞"问题、美辞和丑辞的问题... 美辞研究源远流长。美辞论成为现当代汉语修辞学说之一。本文结合评论李廷杨的《语文新论——美辞论》,既大致清理了美辞论演进、发展的线索,又从文化哲学层面对"语言本位"问题、"两类美辞"问题、美辞和丑辞的问题作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辞论 文化哲学 汉语 李廷杨 《语文新论——美辞论
下载PDF
美辞论的历史渊源及其文化背景
2
作者 郭焰坤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36,共9页
上世纪初从日本传入的修辞学美辞论的主张,实为我国自古以来的民族传统,自先秦到明清我国古代主流的修辞学理念恰是美辞论。美辞论是由中国传统的主流文化的性质决定的,正是儒家文化的周-鲁文化根源以及贵族化品质,美辞论才成为必然的... 上世纪初从日本传入的修辞学美辞论的主张,实为我国自古以来的民族传统,自先秦到明清我国古代主流的修辞学理念恰是美辞论。美辞论是由中国传统的主流文化的性质决定的,正是儒家文化的周-鲁文化根源以及贵族化品质,美辞论才成为必然的修辞理论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辞论 民族传统 贵族文化
下载PDF
建构于美学基础上的修辞学新体系——李廷扬先生《语文新论——美辞论》评介
3
作者 曹德和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1-4,共4页
李廷扬先生的《美辞论》融语文学和修辞学为一体 ,内容博大精深。从修辞学角度看 ,它具有以下特点 :(a)旗帜鲜明地将“美”作为修辞的最高境界 ;(b)令人信服地论证了“美”与修辞的全面联系 ;(c)深入细致地揭示了“美”在修辞中的表现... 李廷扬先生的《美辞论》融语文学和修辞学为一体 ,内容博大精深。从修辞学角度看 ,它具有以下特点 :(a)旗帜鲜明地将“美”作为修辞的最高境界 ;(b)令人信服地论证了“美”与修辞的全面联系 ;(c)深入细致地揭示了“美”在修辞中的表现形态。文章就此对《美辞论》进行了评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基础 李廷扬 美辞论 评介 语文学
下载PDF
修辞学和语文学园地里的一朵新葩——评李廷扬的《语文新论——美辞论》
4
作者 陈炯 《平顶山师专学报》 2001年第3期64-66,共3页
从修辞学史和语文教育的高度评论了李廷扬的《语文新论———美辞论》 ,指出这是一本适应时代需要和社会功能的好书 ,是修辞学和语文学园地里的一朵鲜艳的奇葩。评述了该书的三个特色 :学术性、实用性、可读性。
关键词 美辞论 语文学 学术性 实用性 可读性 《语文新论-美辞论 书评
下载PDF
《语文新论──美辞论》
5
《当代修辞学》 CSSCI 1999年第6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美辞论 “语文” 实践 语文教育学 学报编辑部 特征提出 精神交往 毕节师专 李廷扬 学家
下载PDF
一种新的语文观——评李廷扬《美辞论》
6
作者 窦丽梅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6-46,共1页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应试教育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弊端日益显著.面对严峻的现实,许多关心教育的人士都在认真反思,语文教育界的反思尤其深刻,他们追根溯源,探寻语文自身的规律."语文是什么"率先成为热点.李廷扬...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应试教育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弊端日益显著.面对严峻的现实,许多关心教育的人士都在认真反思,语文教育界的反思尤其深刻,他们追根溯源,探寻语文自身的规律."语文是什么"率先成为热点.李廷扬先生在他的<美辞论>(贵州教育出版社,1999年5月)一书中,针对我国语文教学的特殊现状,结合教育学、语言学、修辞学、美学等,提出建立"美辞学"的新语文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廷扬 美辞论 理论 音律节奏
下载PDF
修辞史研究又一新开拓——宗廷虎、陈光磊主编的《中国辞格审美史》问世
7
作者 郭焰坤 黄海蓉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19-125,共7页
宗廷虎、陈光磊主编《中国辞格审美史》在既往研究基础上,又有新的开拓,主要表现在:更加注重修辞学史相关理论对现象演变的推动作用,系统地从审美角度关注了修辞效果,由于从审美角度对辞格作系统描述,导致客观上对重新审视学术史上出现... 宗廷虎、陈光磊主编《中国辞格审美史》在既往研究基础上,又有新的开拓,主要表现在:更加注重修辞学史相关理论对现象演变的推动作用,系统地从审美角度关注了修辞效果,由于从审美角度对辞格作系统描述,导致客观上对重新审视学术史上出现的"美辞论"修辞学观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史 效果 美辞论
下载PDF
“美辞”与“脏话”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廷扬 《阅读与写作》 1998年第11期14-15,共2页
如何看待“美辞”?古人有“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说法。在今天的语言学词典里,“美辞”也是一个近于贬义的词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倡“语言美”,修辞学家们则不约而同地贬抑着美辞。笔者深感诧异,特地写了一本《美辞论》,立志要为美... 如何看待“美辞”?古人有“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说法。在今天的语言学词典里,“美辞”也是一个近于贬义的词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倡“语言美”,修辞学家们则不约而同地贬抑着美辞。笔者深感诧异,特地写了一本《美辞论》,立志要为美辞平反昭雪。什么是“脏话”呢?词典里没有解释,大概是人人都懂得的原故吧。但“脏字”却是有解释的,即“粗俗的字眼儿”。以此类推,脏话即粗俗的话儿,其内涵与“文雅”相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学家 学家 美辞论 语言 词典 贬义 语言痛苦 脏话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社会文化
下载PDF
“美辞学”说新论
9
作者 杨清 刘庆伟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美辞学"说有其深厚的历史传统。孔子提出了"情欲信,辞欲巧",从传播的效果要求语言应具有文采。"美辞学"说的提法曾使人产生误解,认为修辞只追求语言形式的美而不论内容的真和善,从而使修辞实践陷入形式... "美辞学"说有其深厚的历史传统。孔子提出了"情欲信,辞欲巧",从传播的效果要求语言应具有文采。"美辞学"说的提法曾使人产生误解,认为修辞只追求语言形式的美而不论内容的真和善,从而使修辞实践陷入形式主义的窠臼。但事实上修辞学所研究的"美"不仅仅指形式美,它还含有"真"、"善"等义。"美辞学"说对语言文明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新审视 学”说 和谐社会
下载PDF
论修辞学理论建构中的美辞学叙事范式
10
作者 陈汝东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1-175,共5页
中国修辞学的理论建构有多种范式,这取决于修辞观。"美辞观"是其中之一,它贯穿了修辞学发展的始终。中国自古就有美辞观,至现代修辞学建立后,美辞理论体系日臻成熟。美辞学理论的发展有三个来源:中国的古典修辞思想、英国的... 中国修辞学的理论建构有多种范式,这取决于修辞观。"美辞观"是其中之一,它贯穿了修辞学发展的始终。中国自古就有美辞观,至现代修辞学建立后,美辞理论体系日臻成熟。美辞学理论的发展有三个来源:中国的古典修辞思想、英国的美文学和日本的美辞学。其中,日本明治时代的美辞学理论影响最大。美辞学是修辞学理论建构的一种叙事范式,它经历了一个全球化的过程。在数字媒介技术发展的今天,美辞学的叙事范式,对国家修辞学、区域修辞学和全球修辞学的理论发展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对中国、日本和英国修辞学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梳理了美辞观的演化和发展轨迹,指出了美辞学在修辞学理论建构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在全球化时代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理论
下载PDF
具有美辞效果的色彩词常规用法探讨
11
作者 加晓昕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99-102,共4页
色彩词的具体运用不是简单的对自然现象的还原,言语主体若创造性地使用色彩词,语境中的色彩词就具有了强烈的美辞效果。色彩词的搭配有超常搭配和常规搭配两种,常规搭配中,色彩词以并置、重叠、对比等特定规律入句,以及入句时,使语序产... 色彩词的具体运用不是简单的对自然现象的还原,言语主体若创造性地使用色彩词,语境中的色彩词就具有了强烈的美辞效果。色彩词的搭配有超常搭配和常规搭配两种,常规搭配中,色彩词以并置、重叠、对比等特定规律入句,以及入句时,使语序产生交错倒置,都会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彩词 效果 常规用法
下载PDF
“美恶同辞”刍议——兼与孙德宣先生商榷
12
作者 宋辉 《宿州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60-62,共3页
本文就孙德宣先生《美恶同辞例释》一文,谈一些个人看法,提出:(1)郭璞所谓“美恶不嫌同名”的“名”,应释为“字”;(2)孙氏所举的例子中存有以下问题:①混淆了词的本义与假借义;②混淆了词的本义与语境义;③忽略了词义的历时性变化。
关键词 恶同 本义 假借义 语境义 历时性
下载PDF
美辞的畸变美——整体美(下)
13
作者 李廷扬 《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第2期32-45,共14页
一 畸变美原理简析 如前所述,在语言和事物(眼中之竹)、言语和思想(胸中之竹)、辞形和辞意(手中之竹)这一系列有序变化的矛盾运动中,矛盾双方既有对立斗争,相互排斥的一面,也有协调一致,相依转化的一面。如果说,美辞整体上的和谐美主要... 一 畸变美原理简析 如前所述,在语言和事物(眼中之竹)、言语和思想(胸中之竹)、辞形和辞意(手中之竹)这一系列有序变化的矛盾运动中,矛盾双方既有对立斗争,相互排斥的一面,也有协调一致,相依转化的一面。如果说,美辞整体上的和谐美主要着眼于交际者对矛盾双方同一性、统一律的认识、理解、掌握和运用;那么,美辞整体上的畸变美则重在表现于交际者利用矛盾的斗争性、冲突律所进行的能动创造与艺术体验。 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反相成的。我们在讲“语文”(话语和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内容 言语形式 畸变 语言学 美辞论 欧阳修 整体 “语文” 语言表达形式
下载PDF
美辞:中国语文梦
14
作者 李廷扬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8,共8页
"语文",只有从美学的高度、世界的广度、历史的深度、现实的角度、发展的速度来确立一个坐标系,才能为自身的静态作品、动态交往——艺术创新进行定质定性,为教育教改的理想目标、崇高境界定向定位,以获得文化之根的归宿感、... "语文",只有从美学的高度、世界的广度、历史的深度、现实的角度、发展的速度来确立一个坐标系,才能为自身的静态作品、动态交往——艺术创新进行定质定性,为教育教改的理想目标、崇高境界定向定位,以获得文化之根的归宿感、文明进步的方向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 语文梦
下载PDF
论“美恶同辞”
15
作者 张建军 《西安社会科学》 2011年第4期116-118,共3页
“美恶同辞”现象古已有之。东晋郭璞注《尔雅》、《方言》时最早提出此现象。东汉许慎、清代段玉裁、王念孙、郝懿行、俞樾等对此都发表过意见。本文试图探讨“美恶同辞”与“反训”的关系以及与反语、反义词的区别。文章认为,“美恶... “美恶同辞”现象古已有之。东晋郭璞注《尔雅》、《方言》时最早提出此现象。东汉许慎、清代段玉裁、王念孙、郝懿行、俞樾等对此都发表过意见。本文试图探讨“美恶同辞”与“反训”的关系以及与反语、反义词的区别。文章认为,“美恶同辞”作为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作为词义演变的一种特殊规律,绝不是偶然的、孤立的。它的存在,必然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同 反训 语言现象
下载PDF
美辞教育论的提出和建立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廷扬 《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 2000年第4期79-85,共7页
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将来的教育,恐怕离不了修辞学。”现在是否可以倒过来说:21世纪的修辞学,恐怕离不了教育。教育是修辞领域的一个缩影或修辞实践的集中表现,特别是语文的“教”与“学”其本身从形式到内容就是一个说写与听读,修辞与... 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将来的教育,恐怕离不了修辞学。”现在是否可以倒过来说:21世纪的修辞学,恐怕离不了教育。教育是修辞领域的一个缩影或修辞实践的集中表现,特别是语文的“教”与“学”其本身从形式到内容就是一个说写与听读,修辞与受辞的实践性双边交际活动。如果说,追求语文教学的最佳效果其实就是追求修辞与受辞,创美与审美的交际过程;又如果说,听读与说写,修辞与受辞不能相互割裂的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论 语文教育 素质教育 教育
下载PDF
“美恶同辞”修正议
17
作者 余忠修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2期55-56,共2页
本于《公羊传·隐公七年》里的“《春秋》贵贱不嫌同号,美恶不嫌同辞”,因晋学者郭璞在注《尔雅》时,提出了“美恶不嫌同名”以后,由此就成为训诂学上常用的说法了。意思是说,在古汉语中,同一个辞(词),却常常有“美”与“恶”两种... 本于《公羊传·隐公七年》里的“《春秋》贵贱不嫌同号,美恶不嫌同辞”,因晋学者郭璞在注《尔雅》时,提出了“美恶不嫌同名”以后,由此就成为训诂学上常用的说法了。意思是说,在古汉语中,同一个辞(词),却常常有“美”与“恶”两种截然不同的含义。清学者俞樾在他的《古书疑义举例》这本有名的论著里,专门列有“美恶同辞”这一章,并举了“婉委”、“岂弟”、“畔援”(畔颜”、“伴换”、“伴矣”“判涣”、)、“耆欲”等为例词,很详细地阐发了郭璞首先提出的这一语义现象。(详见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卷三)。但是,由于古汉语在语义的演变上,有词义的转变、通假、引伸等等比较复杂的现象,而且此种现象又例词繁多,有的可以按此提法说得圆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同 “复” 《古书疑义举例》 “恶” 古汉语 通假 词义 晋学 《尔雅》
下载PDF
美辞教育论的对象、性质和范围
18
作者 李廷扬 《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 2001年第2期53-60,共8页
一、"客体"和"对象"的区别 任何真正的科学都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如果我们暂时不去纠缠于"美辞"和"语文"这两个不同的术语和名称,那么人们也许认为:美辞教育论的研究对象就是语文教育.其实,这种... 一、"客体"和"对象"的区别 任何真正的科学都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如果我们暂时不去纠缠于"美辞"和"语文"这两个不同的术语和名称,那么人们也许认为:美辞教育论的研究对象就是语文教育.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够科学、准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论 研究对象 课程 教学 语文教育 学科
下载PDF
论美辞教学
19
作者 明扬 《毕节师专学报》 1994年第3期70-77,共8页
语文在其现实性上,是一门言辞交际的艺术,美是它的本质特征,故谓“美辞”。美辞是语文教学的目的和手段,是检验教学质量的标准,是推动语文教学的内部动力,因此,美辞是语文及其教学的集中表现,是语文教改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 教学
下载PDF
“美恶同辞”辨析
20
作者 赵峰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76-80,共5页
关于“相反为训”的问题,最早应该说是郭璞提出来的。在这之前汉人的传注中虽已有“臭训为香”之说,但还未出现“反训”之名,“美恶不嫌同辞”虽是《公羊传·隐公七年》里的例子,也不是指“反训”而言的。 东晋郭璞在《尔雅·... 关于“相反为训”的问题,最早应该说是郭璞提出来的。在这之前汉人的传注中虽已有“臭训为香”之说,但还未出现“反训”之名,“美恶不嫌同辞”虽是《公羊传·隐公七年》里的例子,也不是指“反训”而言的。 东晋郭璞在《尔雅·释诂》“徂,在,存也”条注以及《方言》卷二等的注解中提出“美恶不嫌同名”以后,历代不少注疏家、训诂家都注意到这一问题,并发表过他们的看法。象王念孙就说: “凡一字两训而反复旁通者,若乱之为治,故之为今,扰之为安,臭之为香,不可悉数。” (《广雅疏证》)郝懿行在《尔雅义疏》中也说:“允任壬,本训为信为大,而又为佞,美恶不嫌同辞,”此外象段玉裁、孔广森、黄侃等人都举出许多例子以支持郭说。当然持怀疑态度者亦有之,象宋代贾昌朝,清人桂馥,朱骏声等也都对郭说表示怀疑。但总的来说,前人的评说象“美恶同辞、施受问辞、正反同辞”等等,都只停留于现象的归纳上,较少涉及有关反训的其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同 反训词 对立统一规律 词义 《广雅疏证》 汉语词汇 动作行为 《尔雅义疏》 形成原因 文心雕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