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羚玳息风丸联合西药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的效果 被引量:3
1
作者 韩毅 刘涌 贾子会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2期1447-1450,共4页
目的:观察羚玳息风丸联合西药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PT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颅脑外伤后综合征(PTS)患者均分为对照组(给予茴拉西坦胶囊和尼莫地平口服)和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羚玳息风丸口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5 d时的疗效;... 目的:观察羚玳息风丸联合西药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PT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颅脑外伤后综合征(PTS)患者均分为对照组(给予茴拉西坦胶囊和尼莫地平口服)和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羚玳息风丸口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5 d时的疗效;比较治疗前和治疗15 d时,两组患者MCA、ACA、PCA、BA及VA等颅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RBC)变形指数及RBC压积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结果:经过一个疗程(15 d)的治疗,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RBC变形指数及RBC压积,大脑颅内动脉MCA、ACA、PCA、VA及BA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RBC变形指数及RBC压积显著降低,大脑颅内动脉MCA、ACA、PCA、VA及BA平均血流速度升高,对照组仅全血黏度和RBC变形指数显著降低,PCA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治疗组患者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及RBC压积降低更明显,大脑颅内动脉MCA、ACA、VA及BA平均血流速度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羚玳息风丸联合传统西药治疗PTS的效果优于单一传统西药治疗,其机制可能与加用羚玳息风丸后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和颅内血流速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后综合征 脑血流 血流动力学 羚玳息风丸 全血黏度 联合用药
下载PDF
羚玳息风丸应用超微粉碎技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孙文格 李红 郑倩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09-610,共2页
目的探讨羚玳息风丸超微粉碎技术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18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传统蜜丸组、超微粉碎组及超微粉碎浓缩组3组,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传统蜜丸组有效率为70.0%,超微粉碎组有效率为90.0%,超微粉碎浓缩组91.7%,后两组疗效明显... 目的探讨羚玳息风丸超微粉碎技术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18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传统蜜丸组、超微粉碎组及超微粉碎浓缩组3组,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传统蜜丸组有效率为70.0%,超微粉碎组有效率为90.0%,超微粉碎浓缩组91.7%,后两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蜜丸组(P<0.05),超微粉碎浓缩组疗效与超微粉碎组疗效相当(P>0.05),但服用体积减半。结论超微粉碎浓缩组疗效与超微粉碎组疗效均较好,且超微粉碎浓缩组服用体积小,更方便服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羚玳息风丸 中药制剂 超微粉碎 偏头痛
下载PDF
超微粉碎对羚玳息风丸溶出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孙文格 赵午申 《中国药业》 CAS 2010年第21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超微粉碎对羚玳息风丸溶出特性的影响。方法应用薄层色谱半定量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羚玳息风丸(超微细粉和传统蜜丸两种蜜丸)的黄芩苷和延胡索乙素进行定性、定量测定。结果超微细粉丸溶出量大于传统蜜丸(P<0.05),其中的延... 目的探讨超微粉碎对羚玳息风丸溶出特性的影响。方法应用薄层色谱半定量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羚玳息风丸(超微细粉和传统蜜丸两种蜜丸)的黄芩苷和延胡索乙素进行定性、定量测定。结果超微细粉丸溶出量大于传统蜜丸(P<0.05),其中的延胡索乙素含量多于传统蜜丸。结论超微细粉丸的溶出特性优于传统蜜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羚玳息风丸 中药制剂 超微粉碎 延胡索乙素 含量
下载PDF
羚玳息风丸联合穴位针灸治疗脑梗塞引起眩晕的经济性评价
4
作者 陈凡平 汪海波 李建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8期281-282,共2页
研究羚玳息风丸联合穴位针灸对脑梗塞眩晕患者治疗费用、治疗安全的影响。方法:研究组采取羚玳息风丸联合穴位针灸治疗,对照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用药费用等差异。结果:研究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中医证候评分、治疗费用、CGRP、ET-1指标对... 研究羚玳息风丸联合穴位针灸对脑梗塞眩晕患者治疗费用、治疗安全的影响。方法:研究组采取羚玳息风丸联合穴位针灸治疗,对照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用药费用等差异。结果:研究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中医证候评分、治疗费用、CGRP、ET-1指标对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反应5.06%,对照组不良反应12.65%(P<0.05)。结论:脑梗塞眩晕患者采取羚玳息风丸联合穴位针灸治疗的安全性更强、费用更低,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治疗压力,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眩晕 羚玳息风丸 穴位针灸 临床疗效 治疗费用 经济性
下载PDF
分析穴位针灸联合羚玳息风丸治疗脑梗塞引起眩晕的经济性价值
5
作者 陈凡平 汪海波 杨瑞欠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8期204-205,共2页
探讨穴位针灸联合羚玳息风丸对脑梗塞眩晕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经济学效果。方法:研究组采取穴位针灸联合羚玳息风丸治疗,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比较两组经济性与安全性等差异。结果: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研究组HAMA量... 探讨穴位针灸联合羚玳息风丸对脑梗塞眩晕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经济学效果。方法:研究组采取穴位针灸联合羚玳息风丸治疗,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比较两组经济性与安全性等差异。结果: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研究组HAMA量表评分、HAMD量表评分、用药费用、住院时间、眩晕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反应6.41%,对照组不良反应14.10%(P<0.05)。结论:脑梗塞眩晕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较大,且患者出现脑梗塞复发概率较高,开展穴位针灸、羚玳息风丸治疗效果更高,且经济性更强,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眩晕 穴位针灸 羚玳息风丸 满意度评分 经济性 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