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羟基丁醛和3-羟基丁酸体系等温汽液平衡数据的测定与关联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彦飞 马沛生 王加宁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2-65,共4页
利用汽液双循环的玻璃平衡釜测定了327.65K和332.65K下3 羟基丁醛和3 羟基丁酸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采用积分法对其进行了热力学一致性检验,并用Wilson模型对该实验数据进行了关联。方程的计算平均误差分别为0.0279和0.0776,这表明Wilso... 利用汽液双循环的玻璃平衡釜测定了327.65K和332.65K下3 羟基丁醛和3 羟基丁酸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采用积分法对其进行了热力学一致性检验,并用Wilson模型对该实验数据进行了关联。方程的计算平均误差分别为0.0279和0.0776,这表明Wilson模型适合本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的关联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羟基 3-羟基丁醛 汽液平衡 WILSON方程 活度系数
下载PDF
巴豆醛和3-羟基丁醛与梅仲酸的缩合反应
2
作者 焦玉国 张滂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712-715,共4页
利用梅仲酸与巴豆醛及3-羟基丁醛在乙二胺二乙酸盐存在进行反应,合成了2-丁烯亚基梅仲酸,并对它的进一步成环反应的可能性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巴豆 羟基丁醛 梅仲酸 烯亚基梅仲酸 缩合
下载PDF
丁醇醛和丁醇酸热解形成CO和CO_2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黄金保 童红 +2 位作者 曾桂生 谢宇 李伟民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79-984,共6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B3LYP/cc-pVTZ,对模型化合物2,3,4-羟基丁醛的脱羰基和2,3,4-羟基丁酸的脱羧基反应机理进行了量子化学理论研究。对两种模型化合物分别设计了三种热解反应途径,计算了不同温度下各热解反应途径的标准热力学及动力...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B3LYP/cc-pVTZ,对模型化合物2,3,4-羟基丁醛的脱羰基和2,3,4-羟基丁酸的脱羧基反应机理进行了量子化学理论研究。对两种模型化合物分别设计了三种热解反应途径,计算了不同温度下各热解反应途径的标准热力学及动力学参数。计算结果表明,纤维素热解过程中CO2和CO的逸出分别与脱羧基和脱羰基反应相对应,脱羧基和脱羰基反应均为分子内氢原子转移的协同过程。脱羰基反应是吸热反应,而脱羧基反应是放热反应。饱和丁醇醛的脱羰基反应反应能垒为288.8 kJ/mol,脱水后的不饱和烯醇醛的脱羰基反应能垒增大;饱和丁醇酸的脱羧基反应能垒较高,为303.4 kJ/mol,脱水后的不饱和烯醇酸的脱羧基反应能垒明显减小,这说明脱水有利于CO2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3 4-羟基丁醛 2 3 4-羟基 脱羰基反应 脱羧基反应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3-羟基丁酸的化学合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文玲 马沛生 +2 位作者 王加宁 王春芳 李海霞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4-78,共5页
探讨了降解聚合物PHB的化学生产方法 ,重点研究了单体 3 羟基丁酸的化学合成工艺。以乙醛为原料 ,经羟醛缩合制备 3 羟基丁醛 ,再通过 3 羟基丁醛的液相氧化合成 3 羟基丁酸。利用压力反应装置 ,通过催化剂选择实验和正交试验 ,确定了 3... 探讨了降解聚合物PHB的化学生产方法 ,重点研究了单体 3 羟基丁酸的化学合成工艺。以乙醛为原料 ,经羟醛缩合制备 3 羟基丁醛 ,再通过 3 羟基丁醛的液相氧化合成 3 羟基丁酸。利用压力反应装置 ,通过催化剂选择实验和正交试验 ,确定了 3 羟基丁醛氧化反应的合适催化剂和最佳反应条件。最佳反应条件为 :催化剂为钴醋酸盐 ,催化剂用量 0 .5 % (质量 ) ,溶剂为有机酸酯 ,溶剂用量 80 % (质量 ) ,反应时间30h ,反应温度 6 0℃ ,反应压力 0 .8MPa。在最佳反应条件下 ,3-羟基丁酸的平均收率达 81.7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羟基 化学合成 工艺 研究 3-羟基丁醛 液相氧化
下载PDF
反应器对3-羟基丁酸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彦飞 马沛生 +1 位作者 贾艳宗 杨宇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8-241,共4页
为了确定3 羟基丁醛液相氧化制备3 羟基丁酸工艺合适的反应器类型和结构形式,在其他工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考察了反应器的类型和结构对3 羟基丁酸收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反应器结构,为反应器的放大提供了实验依据.采用内外管的高度比... 为了确定3 羟基丁醛液相氧化制备3 羟基丁酸工艺合适的反应器类型和结构形式,在其他工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考察了反应器的类型和结构对3 羟基丁酸收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反应器结构,为反应器的放大提供了实验依据.采用内外管的高度比为0. 4∶1,内外管的管径比为1∶2的环流反应器可增强传质,加快反应过程,与釜式反应器相比,可将反应时间从30h缩短到5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 3-羟基丁醛 3-羟基 液相氧化 结构特征
下载PDF
化学合成3-羟基丁酸工艺条件的分析与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彦飞 马沛生 +1 位作者 王加宁 贾艳宗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33-837,共5页
在自行研制的气升式环流反应器中以3-羟基丁醛、氧气为原料,液相氧化合成3-羟基丁酸。从提高该反应的收率出发,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了主要影响因素和最佳反应条件。主要影响因素为反应时间、溶剂用量和反应压力... 在自行研制的气升式环流反应器中以3-羟基丁醛、氧气为原料,液相氧化合成3-羟基丁酸。从提高该反应的收率出发,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了主要影响因素和最佳反应条件。主要影响因素为反应时间、溶剂用量和反应压力;最佳条件:反应时间5 h,反应压力1 MPa,溶剂乙酸乙酯与原料3-羟基丁醛的质量比1/1,进气量0.3 L/min,反应温度60℃,催化剂用量为3-羟基丁醛质量的0.5%,在该反应条件下3-羟基丁酸的平均收率达88.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羟基 3-羟基丁醛 液相氧化 气升式环流反应器 正交实验设计
下载PDF
华麻花头根中的蜕皮甾酮类成分(英文) 被引量:16
7
作者 凌铁军 马文哲 魏孝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3-147,共5页
从华麻花头(SerratulachinensisS.Moore)根中分得7种蜕皮甾酮类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和化学方法,分别鉴定为:20-羟基蜕皮松(1),podecdysoneC(2),3-氧-乙酰基-20-羟基蜕皮松(3),20-羟基蜕皮松-20,22-缩丁醛(4),shidasterone(5),atrotosteron... 从华麻花头(SerratulachinensisS.Moore)根中分得7种蜕皮甾酮类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和化学方法,分别鉴定为:20-羟基蜕皮松(1),podecdysoneC(2),3-氧-乙酰基-20-羟基蜕皮松(3),20-羟基蜕皮松-20,22-缩丁醛(4),shidasterone(5),atrotosteroneC(6)和carthamosterone(7),其中20-羟基蜕皮松-20,22-缩丁醛为一新的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花头属 华麻花头 蜕皮甾酮类化合物 20-羟基蜕皮松-20 22-缩
下载PDF
制单糖新路线
8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7-68,共2页
己糖与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一样在活的生物体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每一种糖都有多个羟基,难以用化学方法区分,所以将它们在特定的位置进行功能化一般需要8-14个反应,其中包括几个保护和去保护步骤。
关键词 单糖 制备方法 葡萄糖 甘露糖 3-羟基丁醛 药物
下载PDF
1,3—丁二醇的制法
9
《甲醛与甲醇》 2003年第1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1 3—二醇 制法 日本Daicel公司 缩合 羟基丁醛 酸性条件 催化加氢
原文传递
丁醇的制法
10
《甲醛与甲醇》 2003年第1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制法 日本Daicel公司 3-羟基丁醛 催化加氢
原文传递
1,3—丁二醇的净化法
11
《甲醛与甲醇》 2003年第1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1 3—二醇 净化法 日本Daicel公司 羟基丁醛 催化加氢
原文传递
助剂专利
12
《聚合物与助剂》 2009年第5期52-56,共5页
聚丙烯用有机磷酸酯成核剂;成核剂用3-羟基丁醛化合物及制备;β-型聚丙烯成核剂的研制;聚丙烯成核剂的制备方法;酚醛泡沫用聚酯多元醇增塑剂;
关键词 专利 助剂 3-羟基丁醛 制备方法 有机磷酸酯 聚酯多元醇 成核剂 聚丙烯
原文传递
Novel degradable polymer networks containing acetal components
13
作者 SUI XinCe SHI Yan FU ZhiFeng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11年第3期419-425,共7页
A novel copolymer network with acetal structure was prepared using bis[4-(vinyloxy)butyl](4-methyl-1,3-phenylene)biscarbamate(BECT)as the crosslinking agent.Firstly,a tri-copolymer of maleic anhydride(MAn),n-butyl vin... A novel copolymer network with acetal structure was prepared using bis[4-(vinyloxy)butyl](4-methyl-1,3-phenylene)biscarbamate(BECT)as the crosslinking agent.Firstly,a tri-copolymer of maleic anhydride(MAn),n-butyl vinyl ether(BVE)and 4-hydroxybutyl vinyl ether(HBVE)was synthesized via free-radical polymerization with 2,2′-azobisisobutyronitrile as the initiator.The tri-copolymer consisted of two sorts of alternating units,MAn-alt-BVE and MAn-alt-HBVE.The linear copolymer Poly((MAn-alt-BVE)-co-(MAn-alt-HBVE))with pending hydroxyl groups was then combined with BECT in the presence of pyridinium p-toluenesulfonate,generating a copolymer network comprising acetal components in the crosslinking segment. This polymer network exhibited degradation in acid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ternating copolymerization maleic anhydride NETWORK DEGRAD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