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取代巯基-5-邻羟基苯基-1,3,4-噁二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东 卢俊瑞 +3 位作者 辛春伟 鲍秀荣 赵旭 穆曼曼 《天津理工大学学报》 2010年第6期19-22,共4页
由于"邻羟基苯基"和"杂环"分子片断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我们将其合理组合,设计合成了5个新型2-取代硫基-5-邻羟基苯基-1,3,4-噁二唑类化合物(1-5).以邻羟基苯乙酸为原料,经过肼解,在碱性条件下与二硫化碳反应,得到... 由于"邻羟基苯基"和"杂环"分子片断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我们将其合理组合,设计合成了5个新型2-取代硫基-5-邻羟基苯基-1,3,4-噁二唑类化合物(1-5).以邻羟基苯乙酸为原料,经过肼解,在碱性条件下与二硫化碳反应,得到噁二唑中间产物,最后在碱性条件下与(取代)卤代苯乙酮、卤代苯乙酰胺发生烷基化反应生成目标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R、IR以及元素分析等表征确认.抑菌活性测试表明,质量浓度为0.01%时,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高达91%以上,具有强抑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高达83%以上,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这表明目标化合物对不同菌株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它是一类极具潜力的抗真菌、抗细菌化合物.构效分析表明,苯乙酰胺环上引入不同取代基的类型对化合物抑菌活性有重要影响,引入Cl、Br等卤原子,能显著增强化合物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巯-5-邻羟基-1 3 4-噁二唑 2-取代-5-邻羟基-1 3 4-噁二唑 表征 抑菌活性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侧链(3R,5S)-6-R-取代基-3,5-二羟基己酸叔丁酯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何人宝 胡忠梁 +4 位作者 金逸中 林娇华 张晓健 王亚军 柳志强 《发酵科技通讯》 CAS 2017年第3期188-192,共5页
瑞舒伐他汀是一种高效的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能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且无副作用,被称为"超级他汀".瑞舒伐他汀是由疏水性母核和开环侧链构成,其手性侧链是合成中的难点.目前,化学法和生物酶法... 瑞舒伐他汀是一种高效的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能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且无副作用,被称为"超级他汀".瑞舒伐他汀是由疏水性母核和开环侧链构成,其手性侧链是合成中的难点.目前,化学法和生物酶法合成瑞舒伐他汀关键手性侧链(3R,5S)-6-R-取代基-3,5-二羟基己酸叔丁酯受到研究者广泛的关注.主要介绍了不对称还原合成(3R,5S)-6-R-取代基-3,5-二羟基己酸叔丁酯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R 5S)-6-R-取代-3 5-二羟基己酸叔丁酯 瑞舒伐他汀 手性中间体 不对称还原
下载PDF
光学活性3-(1′-羟基乙基)-4-乙酰氧基-β-内酰胺的立体选择性合成 被引量:1
3
作者 胡键 吴彤 +3 位作者 李恒光 谢如刚 甘亚 吕丁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79-283,共5页
(1′R ,3R ,4R) -N -取代 - 3 - ( 1′ -羟基乙基 ) - 4-乙酰氧基 - β -内酰胺 ( 3 )是合成青霉烯和碳青霉烯类β -内酰胺抗生素的关键中间体 .以廉价的L -抗坏血酸为原料 ,制得S -缩异丙氧叉甘油醛 ( 5 ) ,与胺反应定量转变成相应的... (1′R ,3R ,4R) -N -取代 - 3 - ( 1′ -羟基乙基 ) - 4-乙酰氧基 - β -内酰胺 ( 3 )是合成青霉烯和碳青霉烯类β -内酰胺抗生素的关键中间体 .以廉价的L -抗坏血酸为原料 ,制得S -缩异丙氧叉甘油醛 ( 5 ) ,与胺反应定量转变成相应的手性亚胺 ( 6a~ 6d) ,6与双烯酮 [2 + 2 ]环加成反应 ,高立体选择性地合成 3 (S) -乙酰基 - β -内酰胺 ( 8a~ 8d) ,其非对映体过量由类似反应的 80 %提高到接近 10 0 % .8a经四步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取代-3-(1'-羟基)-4-乙酰氧-β-内酰胺 [2+2]环加成反应 L-抗坏血酸 立体选择性合成 抗生素
下载PDF
新型氮氧自由基HPN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氧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梁恒 钱军 +1 位作者 刘志鹏 罗红波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30-236,245,共8页
目的 探究新型氧氮自由基HPN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中缺氧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平均分为MCAO/R模型组、假手术组、HPN低、中、高剂量组(100、150、200 mg/kg),每组12只,模型组及HPN给药组采... 目的 探究新型氧氮自由基HPN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中缺氧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平均分为MCAO/R模型组、假手术组、HPN低、中、高剂量组(100、150、200 mg/kg),每组12只,模型组及HPN给药组采用改良的Longa线栓法构建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R)模型,以仅分离右侧颈内动脉的假手术大鼠为对照,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HE染色观察各组脑区半暗带区病理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大脑皮层中缺氧相关蛋白HIF-1a和VEGF的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大脑皮层中缺氧相关蛋白HIF-1a和VEGF的表达。结果 与MCAO/R模型组相比,HPN给药组中大鼠的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P<0.05),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少,大脑皮层中HIF-1a和VEGF蛋白及基因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HPN低剂量组相比,HPN中、高剂量组大脑皮层中HIF-1a和VEGF蛋白及基因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 新型氧氮自由基HPN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中具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且随着HPN给药剂量的增加,对神经保护作用越明显,并显著调节缺氧相关蛋白HIF-1a和VEGF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氮氧自由4-羟基2-取代氮氧化物 脑卒中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氧诱导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1-(2-羟基苯甲酰基)-3-甲基-4-取代苯腙基-吡唑啉酮及其中间体的合成、表征及抑菌活性 被引量:14
5
作者 邹敏 卢俊瑞 +6 位作者 辛春伟 鲍秀荣 杨波 朱姗姗 刘倩 李迎辉 陶继强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01-1206,共6页
依据生物活性叠加原理,将邻羟苯基、吡唑啉酮、苯腙基团进行合理组合,构建并合成了2-取代苯腙基-3-(2-羟基苯甲酰腙基)-丁酸乙酯(3a~3f)和1-(2-羟基苯甲酰基)-3-甲基-4-取代苯腙基-吡唑啉酮(4a~4f)两类、共计12种化合物,其中8种化合... 依据生物活性叠加原理,将邻羟苯基、吡唑啉酮、苯腙基团进行合理组合,构建并合成了2-取代苯腙基-3-(2-羟基苯甲酰腙基)-丁酸乙酯(3a~3f)和1-(2-羟基苯甲酰基)-3-甲基-4-取代苯腙基-吡唑啉酮(4a~4f)两类、共计12种化合物,其中8种化合物未见报道,12种化合物的抑菌活性均未见报道.以芳胺为原料,经重氮化、与乙酰乙酸乙酯反应,与水杨酰肼缩合制得3a~3f,3a~3f经分子内关环制得4a~4f,化合物的结构经IR,1HNMR,元素分析等证实.生物活性测试表明,质量浓度为0.01%时,化合物3b,3c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高达100%,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化合物3a~3f对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达70%以上,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化合物4a~4f对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均接近或达到100%,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达78%以上,具有较强抑菌活性;与3a~3f相比,形成吡唑啉酮环后的化合物4a~4f的抗菌活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取代苯腙-3-邻羟基苯甲酰腙-丁酸乙酯 1-邻羟基苯甲酰-4-取代苯腙-吡唑啉酮 合成 表征 抑菌活性
原文传递
双膦酸及其酯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6
作者 吴明书 陈茹玉 黄有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85-497,共13页
综述了双膦酸及其酯类化合物的最新合成研究进展 :( 1)α 羟基取代的双膦酸及其酯 ;( 2 )α 氨基酸取代的双膦酸及其酯 ;( 3 )α 卤素取代的双膦酸及其酯 ;( 4 )烷基取代的双膦酸及其酯 ;( 5 )α
关键词 双膦酸 酯类 合成 a-羟基取代基 a-氨取代 a-卤素取代 取代 a-杂原子取代
下载PDF
Two Novel Hydroperoxylated Lycopodium Alkaloids from Huperzia serrata 被引量:3
7
作者 谭昌恒 马晓强 +2 位作者 周慧 蒋山好 朱大元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3年第1期118-121,共4页
Two novel hydroperoxylated Lycopodium alkaloids, 11alpha-hydroperoxyphlegmariurine B (1) and 7-hydroperoxyphlegmariurine B (2), along with a known compound, phlegmanurine B (3), were isolated from the total alkaloid f... Two novel hydroperoxylated Lycopodium alkaloids, 11alpha-hydroperoxyphlegmariurine B (1) and 7-hydroperoxyphlegmariurine B (2), along with a known compound, phlegmanurine B (3), were isolated from the total alkaloid fraction of the Chinese medicinal herb Huperzia serrata (Thunb.) Trev. Their structures and relative configurations were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spectroscopic analy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perzia serrata Lycopodium alkaloids 11 alpha-hydroperoxyphlegmariurine B 7-hydroperoxyphlegmaniurine B
下载PDF
Crystal Structure and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Copper Complex with 6-Hydroxymethyl-substituted Tris(2-pyridylmethyl) Amine, [CuCl(C_(19)H_(20)N_4O)]ClO_4
8
作者 高云玲 彭孝军 +4 位作者 孙世国 孙立成 陈昌能 刘秋田 黄德光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262-1265,共4页
A Cu(II) complex [CuCl(C19H20N4O)]ClO4 1 containing hydroxymethyl substituted TPA (TPA = tris(2-pyridylmethyl)amine) was prepared. It crystallizes in monoclinic, space group P21/c with a = 11.7628(2), b = 13.0083(3), ... A Cu(II) complex [CuCl(C19H20N4O)]ClO4 1 containing hydroxymethyl substituted TPA (TPA = tris(2-pyridylmethyl)amine) was prepared. It crystallizes in monoclinic, space group P21/c with a = 11.7628(2), b = 13.0083(3), c = 15.11280(10) ?, β = 108.724(2)°, V = 2190.09(7) ?3, Mr = 518.83, Z = 4, T = 293(2) K, Dc = 1.574 g/cm3, μ = 1.280 mm-1, F(000) = 1060 and S = 1.085. The final R = 0.0543 and wR = 0.1433 for 2693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I >2σ(I). The penta- coordinated copper (II) complex assumes an approximate square pyramidal geometry. Cyclic volta- mmetry measurement of the complex showed a quasi-reversible CuII/CuI redox couple with E1/2 = –0.467 v and ?E = 68 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per complex substituted TPA cyclic voltammetry
下载PDF
基于体外Pig-a基因突变试验的大黄素型蒽醌致突变风险评价
9
作者 王亚楠 叶倩 +2 位作者 王雪 汪祺 文海若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2年第7期1233-1239,共7页
目的对相同母核结构的8种大黄素型蒽醌类化合物开展体外Pig-a基因突变试验,分析不同大黄素型蒽醌结构与致突变性的关联。方法L1578Y细胞分别与系列浓度的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大黄酸、羟基大黄素、大黄素-8-O-β-D... 目的对相同母核结构的8种大黄素型蒽醌类化合物开展体外Pig-a基因突变试验,分析不同大黄素型蒽醌结构与致突变性的关联。方法L1578Y细胞分别与系列浓度的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大黄酸、羟基大黄素、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和芦荟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作用4 h(有S9)或24 h(无S9),给药24 h后应用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计算细胞相对倍增速率(RPD)评价受试物细胞毒性;细胞表达8 d后经APC-anti-CD45和PE-anti-CD90.2标定后,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突变细胞(CD45+CD90-)发生率。结果所有受试物在有或无S9代谢活化条件下所设浓度组RPD均大于50%,未见明显细胞毒性作用,可排除试验中假阳性结果。在非S9代谢活化条件下芦荟大黄素25μg·mL^(−1)组Pig-a基因突变率与溶媒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01);S9代谢活化条件下,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大黄素50μg·mL^(−1)组,羟基大黄素6.25、12.5、25μg·mL^(−1)组,大黄酚25、50、100μg·mL^(−1)组和大黄酸12.5、25、50μg·mL^(−1)组Pig-a基因突变率显著升高(P<0.05、0.01、0.001)。结论羟基取代基的多寡及所在位点是蒽醌类化合物致突变性强弱的决定性因素,其体内致突变性及致癌性作用仍需进行大量体内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型蒽醌 致突变性 L5178Y细胞 体外Pig-a因突变试验 羟基取代基 黄素 芦荟大黄素 大黄素甲醚 大黄酚 大黄酸 羟基大黄素 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 芦荟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
原文传递
GMDTC驱镉剂量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丽芳 钟志勇 +5 位作者 唐伟 董明 付四海 仇玉兰 任雪峰 唐小江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2-147,共6页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驱镉剂N-(2,3,4,5,6-五羟基己基)-(N-二取代甲酸钠基)-L-甲硫氨酸钠(GMDTC)不同剂量下的驱镉效果。方法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GMDTC高剂量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依地酸钠钙(EDTA)对照组和GMDTC低、中、高剂量...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驱镉剂N-(2,3,4,5,6-五羟基己基)-(N-二取代甲酸钠基)-L-甲硫氨酸钠(GMDTC)不同剂量下的驱镉效果。方法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GMDTC高剂量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依地酸钠钙(EDTA)对照组和GMDTC低、中、高剂量组,每组5只。空白对照组和GMDTC高剂量对照组新西兰兔分别经耳缘静脉予0.90%氯化钠注射液,模型对照组、EDTA对照组和3个GMDTC剂量组新西兰兔分别经耳缘静脉予浓度为2μmol/kg氯化镉及浓度为40μmol/kg的β-巯基乙醇的混合溶液,给药量为5.0 mL/kg体质量,1次/d,连续5 d。于造模第41天即治疗第1天,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新西兰兔均经耳缘静脉予0.90%氯化钠注射液250 mL,EDTA对照组新西兰兔予剂量为93.5 mg/kg体质量的EDTA溶液,GMDTC高剂量对照组和3个GMDTC剂量组新西兰兔分别予剂量为108.0、12.0、36.0、108.0 mg/kg体质量的GMDTC溶液,1次/d,6次/周,连续4周。检测各组新西兰兔治疗前后尿β_2-微球蛋白(β_2-MG)、肾镉、血镉和尿镉水平。结果实验期间,新西兰兔体质量随饲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加(P<0.01)。模型对照组、EDTA对照组和3个GMDTC剂量组新西兰兔治疗前尿β_2-MG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GMDTC中、高剂量组新西兰兔治疗后肾镉水平均低于模型对照组和EDTA对照组(P<0.05)。EDTA对照组和3个GMDTC剂量组新西兰兔治疗后的血镉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均低于治疗后的模型对照组(P<0.05);GMDTC中、高剂量组和EDTA对照组新西兰兔治疗后血镉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治疗后第1、6、8、13、15、20、22和28天)的新西兰兔尿镉水平,在EDTA对照组和3个GMDTC剂量组均低于同时间点模型对照组(P<0.05);治疗后除第20和22天外,其余6个时间点新西兰兔尿镉水平均随GMDTC剂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GMDTC低、中、高剂量组新西兰兔治疗后血镉驱除率分别为70.06%、74.86%和78.05%,肾镉驱除率分别为14.27%、27.95%和61.24%。结论 GMDTC静脉滴注剂量为108.0 mg/kg体质量对镉中毒兔模型(相当于人用剂量36.0 mg/kg体质量)的驱镉效果显著,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具备成药性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 3 4 5 6-五羟基)-(N-二取代甲酸钠)-L-甲硫氨酸钠 镉中毒 尿镉 血镉 肾镉 新西兰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