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羟基磷灰石纳米晶体的制备、表征及补钙效能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尹美林 赵善科 +2 位作者 郑岩 史淑丹 孙玉琦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2-216,共5页
以氯化钙和磷酸氢二钠为先驱体、聚丙烯酸为稳定剂,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羟基磷灰石纳米晶体。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动态激光散射仪(DLS)等对该晶体的结构、晶型、粒径、形态... 以氯化钙和磷酸氢二钠为先驱体、聚丙烯酸为稳定剂,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羟基磷灰石纳米晶体。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动态激光散射仪(DLS)等对该晶体的结构、晶型、粒径、形态、Zeta电位进行表征。通过大鼠口服羟基磷灰石纳米晶体后,对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和股骨密度(BMD)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所制得的羟基磷灰石为针状晶体,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44.7±5.3)nm,Zeta电位为(-23.2±0.59)mV,BALP水平较低,BMD值较高。所制备的羟基磷灰石纳米晶体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一定的补钙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纳米晶体 制备 表征 化学沉淀法 补钙效能
下载PDF
反相微乳法制备羟基磷灰石纳米晶体 被引量:1
2
作者 毛春玲 刘雅茹 +1 位作者 吴孟霏 孙玉琦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99-703,共5页
采用反相微乳法制备羟基磷灰石纳米晶体,以正己烷为有机相、水为水相、CTAB与正己醇为乳化剂和助乳化剂,通过三元体系三相图优化各组分的比例。CaCl2与Na2HPO4为反应物,通过电导率确定反应物的浓度。并对所制备样品的钙含量、制剂学性... 采用反相微乳法制备羟基磷灰石纳米晶体,以正己烷为有机相、水为水相、CTAB与正己醇为乳化剂和助乳化剂,通过三元体系三相图优化各组分的比例。CaCl2与Na2HPO4为反应物,通过电导率确定反应物的浓度。并对所制备样品的钙含量、制剂学性质和体外释放行为进行考察。结果表明采用反相微乳法制备羟基磷灰石纳米晶体工艺可行,m(有机相)∶m(乳化剂相)=1∶1,m(CTAB)∶m(正己醇)=1∶2。0.12 mol/L的Na2HPO4与同体积0.2 mol/L的CaCl2反应,所制备样品为羟基磷灰石纳米晶体,样品粒径较小,并具有较好的制剂学性质和体外释放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纳米晶体 反相微乳法 三相图 电导率 制备与表征
下载PDF
超声条件下羟基磷灰石纳米针状晶体的制备 被引量:10
3
作者 华缜 靳正国 程志捷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F09期75-77,共3页
采用超声波处理技术,在常压下用湿化学沉淀法制备羟基磷灰石纳米针状晶体。通过控制超声处理过程中的超声时间和超声时分散剂的含量,研究了制备过程中超声处理条件对纳米针状羟基磷灰石形态和结晶度的影响,得知釆用超声处理有助于对人... 采用超声波处理技术,在常压下用湿化学沉淀法制备羟基磷灰石纳米针状晶体。通过控制超声处理过程中的超声时间和超声时分散剂的含量,研究了制备过程中超声处理条件对纳米针状羟基磷灰石形态和结晶度的影响,得知釆用超声处理有助于对人体骨纳米针状晶羟基磷灰石的模拟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纳米针状晶体 制备工艺 超声波 湿化学沉淀法 分散剂 结晶度 生物活性
下载PDF
细胞色素c在羟基磷灰石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 被引量:18
4
作者 秦玉华 张袁健 +2 位作者 徐修冬 许宏鼎 李景虹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60-863,M003,共5页
采用沉淀法合成羟基磷灰石纳米晶体 ,由于具有独特的多吸附位点特征 ,羟基磷灰石可作为一种新型电子传递促进剂用于细胞色素c的直接电化学研究 .在pH 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 ,细胞色素c在羟基磷灰石修饰玻碳电极表面于0 0 74V (vs .Ag/... 采用沉淀法合成羟基磷灰石纳米晶体 ,由于具有独特的多吸附位点特征 ,羟基磷灰石可作为一种新型电子传递促进剂用于细胞色素c的直接电化学研究 .在pH 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 ,细胞色素c在羟基磷灰石修饰玻碳电极表面于0 0 74V (vs .Ag/AgCl)处有一对准可逆的氧化还原峰 ,为细胞色素c血红素辅基Fe(Ⅲ ) /Fe(Ⅱ )电对的特征峰 .实验结果表明细胞色素c与羟基磷灰石之间的静电作用 ,促进了细胞色素c在玻碳电极表面扩散控制的准可逆单电子转移过程 .讨论了电位扫描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法 羟基磷灰石纳米晶体 细胞色素C 电子传递促进剂 电位扫描速度 溶液离子强度 电子载体 玻碳电极 直接电化学
下载PDF
膨体聚四氟乙烯钛加强膜结合纳米羟基磷灰石增加牙槽嵴垂直骨量后的种植体早期负重:2年前瞻性研究
5
作者 Luigi Canullo Angelo Sisti +2 位作者 陈帅(译) 付小明(译) 闫福华(审) 《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 2011年第3期165-173,共9页
目的:通过为期2年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旨在评估牙槽嵴垂直骨增量术(verticalridgeaugmentation.VRA)后14周种植体修复负载后的成功率。材料和方法:在三家私人诊所选择20名患者,在拟种植区域实施VRA。富合镁的纳米羟基磷灰石(Mg-... 目的:通过为期2年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旨在评估牙槽嵴垂直骨增量术(verticalridgeaugmentation.VRA)后14周种植体修复负载后的成功率。材料和方法:在三家私人诊所选择20名患者,在拟种植区域实施VRA。富合镁的纳米羟基磷灰石(Mg-eHAP)作为唯一的骨充填材料,其表面覆盖钛加强型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膜(Gore—Tex).同时植入共计42枚粗糙表面的种植体。为了优化美学效果.以高2mm的愈合基台取代覆盖螺帽。3个月后行二期手术,术后2周.采用平台转换技术戴入最终修复体。修复负载后的第12个月、24个月测量牙槽嵴垂直骨增量、种植修复的成功率、并发症及X线种植体边缘骨水平变化。并应用共振频率分析技术测量种植体植入期(TO期)、最终修复体戴入期(T1期)和修复后24个月(T2期)三个时间点的种植体稳定性指数(implantstabiIityquotient.ISQ)。结果:整个研究过程全部患者无一人退出.植入的种植体均较稳固,修复体无一例失败。初期临床评估牙槽嵴垂直骨高度吸收平均为41mm,1例出现后期膜暴露。20例患者中有19例的全部植入骨获得骨再生,平均骨增高量为5.6mm。X线显示修复24个月后种植体间的平均骨再生量为1.0mm(s=0.48mm),与修复12个月后的骨增量比较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显示随时间的推移种植体周围有明显骨丧失,修复时种植体周围骨丧失平均0.3mm,修复1年后骨丧失为0.90mm.2年后达到098mm。而ISQ值却随时间的推移明显上升,在种植体植入时ISQ均值为493.最终修复后是639,修复负重2年达到73.6。结论:本临床研究表明牙槽嵴垂直骨增量术中应用钛加强型膨体聚四氟乙烯膜结合纳米镁羟基磷灰石能够保证表面粗糙种植体的种植成功率.甚至在其早期负重病例中也能获得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屏障膜 粗糙表面种植体 纳米晶体羟基磷灰石 平台转换 牙槽嵴垂直骨增量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