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芥子炒制前后对羟基苯乙腈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6
1
作者 杨雪萍 王惠国 +3 位作者 冯宝民 史丽颖 唐玲 王永奇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23-625,共3页
目的研究炒制前后白芥子中对羟基苯乙腈含量的变化。方法对白芥子按照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清炒法进行炒制,得到5 min和10 min的炒制品,然后对生、炒白芥子用石油醚脱脂,再用乙醇提取。采用RP-HPLC测定白芥子生品和炒... 目的研究炒制前后白芥子中对羟基苯乙腈含量的变化。方法对白芥子按照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清炒法进行炒制,得到5 min和10 min的炒制品,然后对生、炒白芥子用石油醚脱脂,再用乙醇提取。采用RP-HPLC测定白芥子生品和炒制品中对羟基苯乙腈的含量。结果白芥子生品所得浸膏中对羟基苯乙腈的含量质量分数是0.76%,5 min白芥子炒制品所得浸膏中对羟基苯乙腈的含量质量分数为16.53%,10 min白芥子炒制品所得浸膏中对羟基苯乙腈的含量质量分数是21.44%。结论炒制可导致白芥子中对羟基苯乙腈的含量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芥子 炒制 羟基苯乙腈
下载PDF
对羟基苯乙腈急性毒性及其镇咳祛痰作用研究
2
作者 王辉 秦海宏 +2 位作者 张楠楠 王惠国 冯宝民 《中医药信息》 2015年第6期12-15,共4页
目的:考察对羟基苯乙腈的急性毒性及其镇咳、祛痰作用。方法:从炒白芥子中分离纯化对羟基苯乙腈。采用改良寇氏法确定小鼠灌胃给药的LD50。以25%的浓氨水诱发实验动物咳、痰,以实验动物的咳嗽潜伏期、2min内咳嗽次数、气管酚红排痰量为... 目的:考察对羟基苯乙腈的急性毒性及其镇咳、祛痰作用。方法:从炒白芥子中分离纯化对羟基苯乙腈。采用改良寇氏法确定小鼠灌胃给药的LD50。以25%的浓氨水诱发实验动物咳、痰,以实验动物的咳嗽潜伏期、2min内咳嗽次数、气管酚红排痰量为评价指标,观察对羟基苯乙腈的镇咳、祛痰作用。结果:对羟基苯乙腈的半数致死量为288.3 mg/kg。对羟基苯乙腈低、中、高剂量组实验动物的咳嗽潜伏期分别为(16.67±5.70)s、(20.17±4.93)s、(23.45±6.53)s,均长于阴性对照组实验动物的咳嗽潜伏期(14.53±3.86)s;与阳性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不显著。对羟基苯乙腈低、中、高剂量组实验动物2min内咳嗽次数分别为(34.77±11.47)次、(24.95±7.46)次、(26.25±7.68)次,均少于阴性对照组(43.76±9.49)次,且与阳性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不显著。低、中、高剂量对羟基苯乙腈均可提高痰液分泌量。结论:对羟基苯乙腈具有一定的毒性且镇咳、祛痰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芥子 羟基苯乙腈 LD50 镇咳 祛痰
下载PDF
新型假单胞菌对羟基苯乙腈水解酶及其性质研究
3
作者 曹明乐 姜兴林 +3 位作者 张海波 咸漠 徐鑫 刘炜 《生物过程》 2012年第2期70-74,共5页
腈水解酶催化的腈水解具有反应高效、条件温和、环境污染小和成本低等优点,在有机合成、材料合成、医药、食品、农业、畜牧业及环境等污染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利用初步活化和分步胁迫富集,通过Berthelot法高通量筛选与高压... 腈水解酶催化的腈水解具有反应高效、条件温和、环境污染小和成本低等优点,在有机合成、材料合成、医药、食品、农业、畜牧业及环境等污染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利用初步活化和分步胁迫富集,通过Berthelot法高通量筛选与高压液相精细筛选获得一株底物对4-羟基苯乙腈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的菌株;经过培养基初步优化,产酶量达到28.47 U/ml;铜离子对该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菌株能够在pH 6.2~pH 7.3之间酶活性能够保持在最高酶活性的80%以上,在35℃~45℃范围内催化活性大于最大酶活性的80%,反应18 h后离心菌体二次催化几乎不丧失活性;该菌株在开发对羟基苯乙腈合成对羟基苯乙酸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苯乙腈 羟基苯乙 腈水解酶 生物催化
下载PDF
对羟基苯乙腈水解酶产生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吴明火 蔡谦 +1 位作者 郑裕国 沈寅初 《生物加工过程》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2-35,44,共5页
以对羟基苯乙腈为唯一氮源,从土壤中筛选到5株腈水解酶产生菌.在初筛的过程中,用薄板层析(TLC)对细胞转化液定性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定量分析.考察了培养时间、不同碳源对细胞酶产量的影响及在反应过程中金属离子对细胞酶产量的... 以对羟基苯乙腈为唯一氮源,从土壤中筛选到5株腈水解酶产生菌.在初筛的过程中,用薄板层析(TLC)对细胞转化液定性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定量分析.考察了培养时间、不同碳源对细胞酶产量的影响及在反应过程中金属离子对细胞酶产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培养时间在70 h左右时细胞酶产量最高,以葡萄糖为碳源质量,质量浓度在12.5~15 g/L附近酶产量最高.Cu2+对细胞酶活力具有非常强烈的抑制作用 ,Co2+、Hg2+、Ni+等对细胞酶活力具有明显的抑制,而Ba2+、Mg2+具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在高浓度下促进作用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腈水解酶 腈水合酶 羟基苯乙腈 羟基苯乙
下载PDF
对羟基苯乙腈水合酶高产菌株的选育 被引量:2
5
作者 蔡谦 吴明火 +1 位作者 郑裕国 沈寅初 《生物加工过程》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8-41,共4页
从全省各处采集的50多份土样筛选到一株产腈水合酶能力较高的菌株E10a,该菌株产生的腈水合酶为非诱导酶,产酶条件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产酶培养基组成:麦芽糖20 g/L,酵母膏5 g/L,尿素7.5 g/L,味精0.75 g/L,K2HPO40.5 g/L,KH2PO40.5 g/L,MgS... 从全省各处采集的50多份土样筛选到一株产腈水合酶能力较高的菌株E10a,该菌株产生的腈水合酶为非诱导酶,产酶条件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产酶培养基组成:麦芽糖20 g/L,酵母膏5 g/L,尿素7.5 g/L,味精0.75 g/L,K2HPO40.5 g/L,KH2PO40.5 g/L,MgSO40.5 g/L,FeSO4.7H2O 10 mg/L,CoCl210 mg/L,微量元素母液0.8 ml/L;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8℃,摇床转速150 r/min,培养基起始pH 7.0,培养时间5 d,在优化培养条件下,1 h可将1 g/L质量浓度的底物对羟基苯乙腈全部转化为对羟基苯乙酰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苯乙酰胺(HPAD) 羟基苯乙腈 腈水合酶
下载PDF
对羟基苯乙腈的新合成方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祝兴龙 周贻森 +3 位作者 朱林晓 王明 吴斌飞 宗乾收 《嘉兴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78-81,共4页
研究了对羟基苯乙酰胺在甲苯为溶剂和二丁基氧化锡为催化剂下发生脱水反应制备对羟基苯乙腈.通过改变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溶剂用量等因素研究对羟基苯乙腈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二丁基氧化锡用量为对羟基苯乙酰胺的1.5%(按... 研究了对羟基苯乙酰胺在甲苯为溶剂和二丁基氧化锡为催化剂下发生脱水反应制备对羟基苯乙腈.通过改变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溶剂用量等因素研究对羟基苯乙腈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二丁基氧化锡用量为对羟基苯乙酰胺的1.5%(按质量计算)、反应温度为110℃、反应时间为12h、甲苯用量为对羟基苯乙酰胺的6倍(按质量计算).同时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下,对羟基苯乙腈的收率为95.3%.并通过熔点、核磁氢谱及红外光谱对新产品进行了结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苯乙酰胺 二丁基氧化锡 羟基苯乙腈 脱水
下载PDF
对羟基苯乙腈合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广栋 匡少平 《山东化工》 CAS 2016年第19期8-9,12,共3页
本工艺以对羟基苯乙酰胺为原料,经脱水合成目标产物,确定了反应最优条件:以三氯氧磷为脱水剂,在25℃下反应3h,产率93.7%,含量98.7%。对产物进行了1H-NMR、IR结构表征。此工艺原料廉价易得、操作简便、条件温和、副产物少且一步高效的合... 本工艺以对羟基苯乙酰胺为原料,经脱水合成目标产物,确定了反应最优条件:以三氯氧磷为脱水剂,在25℃下反应3h,产率93.7%,含量98.7%。对产物进行了1H-NMR、IR结构表征。此工艺原料廉价易得、操作简便、条件温和、副产物少且一步高效的合成目标产物,对实现工业化生产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苯乙酰胺 三氯氧磷 羟基苯乙腈 脱水剂
下载PDF
4-羟基-3-甲氧基苯乙腈的合成方法改进研究
8
作者 赖宜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6期12882-12883,12885,共3页
[目的]改进4-羟基-3-甲氧基苯乙腈的合成工艺。[方法]以香兰素为原料,采用KF/Al2O3为脱水剂,经过多步反应合成了4-羟基-3-甲氧基苯乙腈。[结果]反应的优化条件为:3-甲氧基-4-乙酰氧基苯乙醛和盐酸羟胺的摩尔比为1.0∶1.2;反应温度为100... [目的]改进4-羟基-3-甲氧基苯乙腈的合成工艺。[方法]以香兰素为原料,采用KF/Al2O3为脱水剂,经过多步反应合成了4-羟基-3-甲氧基苯乙腈。[结果]反应的优化条件为:3-甲氧基-4-乙酰氧基苯乙醛和盐酸羟胺的摩尔比为1.0∶1.2;反应温度为100℃;反应时间为7.5 h;KF和Al2O3的质量比为1.0∶1.5。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1H NMR确定了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结论]该路线是一种简单、经济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羟基-3-甲氧基苯乙腈 香兰素 合成
下载PDF
4-羟基-3-甲氧基苯乙腈的合成工艺 被引量:4
9
作者 付瑞新 王晓钟 +1 位作者 戴立言 陈英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412-2416,共5页
4-羟基-3-甲氧基苯乙腈是重要的有机中间体,以香兰素为原料,经羟基保护、还原、氯化、氰化合成了目标产物,通过实验优化合成路线,确定了各步反应最优的反应条件(反应试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摩尔收率)。乙酰化:以乙酐为乙酰化试剂,... 4-羟基-3-甲氧基苯乙腈是重要的有机中间体,以香兰素为原料,经羟基保护、还原、氯化、氰化合成了目标产物,通过实验优化合成路线,确定了各步反应最优的反应条件(反应试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摩尔收率)。乙酰化:以乙酐为乙酰化试剂,室温反应3h,产率为99%。还原:以Raney镍为催化剂,室温氢化8h,产率为96.8%。氯化:0℃下滴加氯化亚砜,室温反应2h,产率为78%。氰化:以氰化钠为氰化试剂,回流反应9h,产率为78.5%。利用MS、1HNMR、元素分析等方法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此工艺原料易得,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羟基-3-甲氧基苯乙腈 香兰素 合成
下载PDF
基于炮效关系研究白芥子镇咳药效物质基础 被引量:22
10
作者 冯宝民 邱琳 +6 位作者 谌启鹏 王惠国 史丽颖 蒋革 唐玲 王永奇 苑艳霞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73-1176,共4页
目的基于炮制方法与药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白芥子镇咳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HPLC比较炒制前后白芥子中化学成分的变化。以体积比为0.25的浓氨水做引咳实验,以实验动物的咳嗽潜伏期、2min内咳嗽次数为评价指标,比较炒制前后白芥子的镇咳... 目的基于炮制方法与药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白芥子镇咳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HPLC比较炒制前后白芥子中化学成分的变化。以体积比为0.25的浓氨水做引咳实验,以实验动物的咳嗽潜伏期、2min内咳嗽次数为评价指标,比较炒制前后白芥子的镇咳作用。分离纯化炒制后含量明显增加的对羟基苯乙腈成分并考察其镇咳作用。结果白芥子炒制后,镇咳作用明显增强,其对羟基苯乙腈含量明显增高。对羟基苯乙腈具有明确镇咳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高剂量对羟基苯乙腈的镇咳作用优于炒白芥子。结论炒制后白芥子镇咳作用增强,炒制法可以增加白芥子中对羟基苯乙腈的含量,对羟基苯乙腈镇咳作用明显,是白芥子镇咳的药效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炮效关系 羟基苯乙腈 引咳时间 引咳次数 药效物质基础 HPLC
下载PDF
1株腈水合酶产生菌株的筛选、鉴定及酶学特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玉香 韩平平 +5 位作者 李晋 申杰 李娜 陈国忠 张娟 冯志彬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128-133,共6页
从济宁农田土壤分离筛选产生腈水合酶的菌株,利用薄层层析法(TLC)初步判断产酶能力,液体发酵复筛测定酶活力,筛选到酶活力达到3.6 U/m L的菌株Jn-102。通过菌体形态及菌落特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Jn-102为阿氏芽孢杆菌... 从济宁农田土壤分离筛选产生腈水合酶的菌株,利用薄层层析法(TLC)初步判断产酶能力,液体发酵复筛测定酶活力,筛选到酶活力达到3.6 U/m L的菌株Jn-102。通过菌体形态及菌落特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Jn-102为阿氏芽孢杆菌(Bacillus aryabhattai)。对其所产腈水合酶进行酶学性质分析,结果表明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50℃和7.0,在40℃以下和pH6.0~8.0范围内酶活力较稳定,具有较宽的底物谱,对芳香腈有较好的水合作用,以对羟基苯乙腈为底物时K_m值和V_(max)值分别为21.3 mmol/L和60.2μmol/(min·mg),Co^(2+)和Mg^(2+)等对酶活力有轻微的促进作用,而Zn^(2+)对酶活力有强烈的抑制作用。阿氏芽孢杆菌Jn-102是1株腈水合酶活力较高的生产菌株,具有潜在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氏芽孢杆菌 腈水合酶 羟基苯乙腈 酶学性质 底物特异性
下载PDF
两步法合成染料木素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翠娥 刘敏 +1 位作者 姬明理 陈兴泉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9年第11期1698-1700,共3页
由间苯三酚和对羟基苯乙腈为原料,经缩合、环化及后处理得染料木素,产品总收率为38.2%,纯度大于98%。
关键词 染料木素 间苯三酚 羟基苯乙腈 合成
下载PDF
抗癌异黄酮染料木素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蔡小华 熊春华 +1 位作者 王永红 刘志华 《怀化医专学报》 2003年第1期16-17,共2页
目的:研究染料木素的一种合成新方法;方法:以间苯三酚和对羟基苯乙腈为起始原料,经过4′—羟基苯基—2,4,6—三羟基苯基酮中间体,然后发生增碳反应和利用微波合成新技术进行关环反应而得目标产物;结果:目标产物的收率有了较大... 目的:研究染料木素的一种合成新方法;方法:以间苯三酚和对羟基苯乙腈为起始原料,经过4′—羟基苯基—2,4,6—三羟基苯基酮中间体,然后发生增碳反应和利用微波合成新技术进行关环反应而得目标产物;结果:目标产物的收率有了较大提高,总收率为38.7%;结论:工艺简单,产率较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木素 间苯三酚 羟基苯乙腈 4′-羟基苯基-2 4 6-三羟基苯基酮
下载PDF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定量测定法探究不同炮制时间对白芥子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怡萱 盛一梁 +3 位作者 吴嫣 张静 朱星宇 沈建飞 《抗感染药学》 2021年第3期316-320,共5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同时测定炒白芥子中有效成分(羟基苯乙腈和芥子碱硫氰酸盐)含量的方法,探究不同炮制时间对白芥子中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UPLC法与色谱柱为Waters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同时测定炒白芥子中有效成分(羟基苯乙腈和芥子碱硫氰酸盐)含量的方法,探究不同炮制时间对白芥子中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UPLC法与色谱柱为Waters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以乙腈-0.02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22 nm,流速为0.3 mL/min,柱温为25℃,进样量为2μL,测定其白芥子中对羟基苯乙腈和芥子碱硫氰酸盐的含量。结果:羟基苯乙腈和芥子碱硫氰酸盐浓度分别在0.006307~0.1577μg/mL(r^(2)=1,n=6)、0.01472~0.3680μg/mL(r^(2)=1,n=6)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建立的炒白芥子的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为炒白芥子饮片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C 白芥子 羟基苯乙腈 芥子碱硫氰酸盐 含量测定
下载PDF
《生物加工过程》2005年总目次
15
《生物加工过程》 CAS CSCD 2005年第4期78-78,F0003,共2页
关键词 目次 生物加工 羟基苯乙腈 许建 固定化 微生物法 生物柴油 研究进展 不对称 生物催化 生物转化 研究与开发 研究与发展 天伟
下载PDF
白苞裸蒴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普照 苏明声 +3 位作者 王雅琪 邵峰 杨明 张亚梅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3366-3369,共4页
目的研究白苞裸蒴Gymnotheca involucrat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相硅胶柱色谱和反相制备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H-、13C-NMR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白苞裸蒴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 目的研究白苞裸蒴Gymnotheca involucrat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相硅胶柱色谱和反相制备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H-、13C-NMR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白苞裸蒴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苯甲酰基-2-羟基-2-(4′-羟基苯基)-乙胺(1)、N-苯甲酰基-2-(3′,4′-二羟基苯基)-乙胺(2)、6,9-dihydroxy-4,7-megastigmadien-3-one(3)、对羟基苯乙腈(4)、腺苷(5)、5-hydroxy-3,4-dimethy-5-pentyl-2(5H)-furanone(6)curculonone A(7)、3α-hydroxy-5,6-epoxy-7-megastigmen-9-one(8)、gymnothelignan J(9)、gymnothelignan I(10)。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白苞裸蒴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苞裸蒴 N-苯甲酰基-2-羟基-2-(4′-羟基苯基)-乙胺 羟基苯乙腈 curculonone A gymnothelignan J
原文传递
酪氨酸氯化过程中光谱变化特征及消毒副产物的生成规律
17
作者 丁亚楠 李轶 +1 位作者 吴乾元 胡洪营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555-2559,共5页
考察酪氨酸在不同投氯量条件下氯化后的余氯,紫外吸光度值和荧光光谱,以及消毒副产物对羟基苯乙腈(4-HBC)的生成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投氯量的增加,余氯呈现先增加再减小再增加的趋势。在投氯量为0~0.5 mmolCl2/L时,增加投氯量可提高氯... 考察酪氨酸在不同投氯量条件下氯化后的余氯,紫外吸光度值和荧光光谱,以及消毒副产物对羟基苯乙腈(4-HBC)的生成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投氯量的增加,余氯呈现先增加再减小再增加的趋势。在投氯量为0~0.5 mmolCl2/L时,增加投氯量可提高氯化后溶液的UV254、UV274和UV280值以及4-HBC的生成量,表明低投氯量时氯化可提高溶液中不饱和键的含量;而投氯量为0.5~1 mmol Cl2/L时,增加投氯量降低UV254、UV274和UV280值以及4-HBC的生成量,表明过量的氯亦可破坏溶液中的不饱和键。荧光光谱测试实验亦发现:在投氯量为0.05 mmol Cl2/L时,酪氨酸溶液氯化后的荧光峰强度明显增加,表明氯化可生成荧光强度较高的产物。过量的氯(0.5~1 mmol Cl2/L)则可破坏溶液中的荧光结构,降低荧光峰强度直至未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消毒 酪氨酸 余氯 紫外吸光度值 三维荧光光谱 羟基苯乙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