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羟多巴胺通过p38 MAPK信号通路诱发大鼠机械痛敏反应
1
作者 马宁宁 罗娜 +1 位作者 母童 孙志宏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49,共7页
目的:研究p38 MAPK信号通路参与6-羟多巴胺(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痛敏反应的调节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6-OHDA)、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处理组(6-OHDA+SB2035... 目的:研究p38 MAPK信号通路参与6-羟多巴胺(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痛敏反应的调节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6-OHDA)、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处理组(6-OHDA+SB203580)、p38 MAPK激动剂茴香霉素(ANS)处理组(6-OHDA+ANS)。采用脑内右侧纹状体立体定向注射6-OHDA的方法建立大鼠PD模型。6-OHDA+SB203580组与6-OHDA+ANS组大鼠注射6-OHDA构建PD模型后分别注射SB203580与ANS进行处理。von Frey纤维丝测痛仪测定大鼠机械缩足阈值(PWT);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大鼠背根神经节(DRG)中IL-6、IL-1β、TNF-α的含量;real time RT-PCR检测大鼠DRG中IL-6、IL-1β、TNF-α及p38 MAPK的mRNA水平。结果:在6-OHDA诱导的PD模型大鼠DRG中,IL-6、IL-1β、TNF-α和p38 MAPK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大鼠PWT显著下降(P<0.05);而应用激动剂ANS会更进一步地导致大鼠DRG中IL-6、IL-1β、TNF-α和p38 MAPK的表达水平升高,并使大鼠PWT降低;应用抑制剂SB203580后大鼠DRG中IL-6、IL-1β、TNF-α和p38 MAPK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大鼠PWT显著升高(P<0.05)。结论:6-OHDA可诱导大鼠产生机械性痛敏反应,其分子机制与p38 MAPK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p38 MAPK信号通路 神经病理性疼痛 背根神经节 6-羟多巴胺 大鼠
下载PDF
6-羟多巴胺化学损毁小鼠外周交感神经对艾灸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唐照亮 余新欣 +6 位作者 陈全珠 侯正明 章复清 袁静 陈向涛 张道芹 宋小鸽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99-302,共4页
应用 6 OHDA化学切除外周交感神经轴突纤维 ,观察艾灸对正常和CY(环磷酰胺 )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 :应用 6 OHDA及CY后 ,小鼠胸、脾指数及IL 1、IL 2含量均低于正常组水平 ;艾灸治疗能提高小鼠免疫功能 ,改善其免疫抑制 ,... 应用 6 OHDA化学切除外周交感神经轴突纤维 ,观察艾灸对正常和CY(环磷酰胺 )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 :应用 6 OHDA及CY后 ,小鼠胸、脾指数及IL 1、IL 2含量均低于正常组水平 ;艾灸治疗能提高小鼠免疫功能 ,改善其免疫抑制 ,上述指标均高于各自对照组 ,但仍低于交感神经完整的艾灸组。结果表明 ,6 OHDA损毁外周交感神经末梢后 ,艾灸增强与调节免疫的作用被削弱或部分阻断 ,提示交感神经参与艾灸对免疫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交感神经 6-羟多巴胺 环磷酰 免疫功能
下载PDF
百可利对6-羟多巴胺不同注射位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何国荣 穆鑫 +5 位作者 李晓秀 王月华 方莲花 孙岚 吕扬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23-630,共8页
目的观察百可利对6-羟多巴胺(6-OHDA)内侧前脑束(MFB)和纹状体尾壳核(CPu)两个不同注射位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两个注射位点模型分别记为:MFB-M,CPu-M。方法运用6-OHDA两点注射法,损毁大鼠左侧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制备PD... 目的观察百可利对6-羟多巴胺(6-OHDA)内侧前脑束(MFB)和纹状体尾壳核(CPu)两个不同注射位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两个注射位点模型分别记为:MFB-M,CPu-M。方法运用6-OHDA两点注射法,损毁大鼠左侧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制备PD模型。记录大鼠后肢肌电(EMG)信号频率观察肌肉震颤;测定大鼠自主活动;电化学法检测纹状体内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内酪氨酸羟化酶(TH)、OX-42表达;观察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给药3周后,两个注射位点的模型组行为改变趋势一致,百可利在两个注射位点的模型动物上药效表现不同,在CPu-M组可明显提高PD大鼠自主活动数(P<0.05)。EMG信号分析显示,在MFB-M组,给予百可利,肌电频率降低55%;在CPu-M组,给予百可利,肌电频率降低60%。EMG时效研究表明,在CPu-M组,百可利药效持续420 min以上。纹状体递质水平显示,两个注射位点的模型组DA递质水平差异很大,在CPu-M组,百可利能够明显升高DA水平(P<0.05)。两个注射位点的模型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趋势一致,在CPu-M组,百可利有更明显神经元保护作用(P<0.05),在MFB-M组,百可利抑制小胶质细胞过度激活作用更强(P<0.01)。结论不同注射位点制备的PD模型能够反映不同时期PD的病理变化,百可利可通过抑制炎性介质生成和释放、保护残存神经元、恢复神经元功能等机制改善PD不同发病时期模型动物的行为学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可利 帕金森病 6-羟多巴胺 黑质纹状体通路 内侧前脑束 纹状体尾壳核 神经保护
下载PDF
6-羟多巴胺纹状体内注射制作大鼠帕金森病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赵焕英 苏月 +3 位作者 杨秋慧 段春礼 杨慧 徐群渊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6-21,共6页
目的 为拓宽 6 OHDA损毁多巴胺能神经元所制备大鼠帕金森病模型的应用范围 ,采用多位点纹状体内注入 6 OHDA的途径来制备模型。方法 研究用SD大鼠 ,两个针道内四点定位注射 ,每点注射 3 μg/ μl 6 OHDA3 μl。结果 术后两周出现缓... 目的 为拓宽 6 OHDA损毁多巴胺能神经元所制备大鼠帕金森病模型的应用范围 ,采用多位点纹状体内注入 6 OHDA的途径来制备模型。方法 研究用SD大鼠 ,两个针道内四点定位注射 ,每点注射 3 μg/ μl 6 OHDA3 μl。结果 术后两周出现缓慢旋转 ,4周旋转行为达到 7转 /分并保持稳定 ;形态学染色可见损毁 1周后注射侧黑质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化阳性细胞减少 2 0 % ,2周后减少 3 8% ,3~ 4周减少 70 %以上 ,6周后损伤趋缓。高效液相 电化学法活体检测纹状体内多巴胺的代谢产物 3、 4 二羟基苯乙酸 (DOPAC)和高香草酸 (HVA) ,发现注射侧和非注射侧相比含量分别下降98 3 3 %和 96 0 5 % ;组织匀浆检测损毁侧黑质多巴胺含量下降了 73 %以上 ,3、 4 二羟基苯乙酸 (DOPAC)含量下降60 %。结论 纹状体内注射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动物模型 6-羟多巴胺 大鼠
下载PDF
木犀草素联合芦丁抗6-羟多巴胺诱导的帕金森病大鼠震颤及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何国荣 成银霞 +5 位作者 穆鑫 李晓秀 于昕 王月华 方莲花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26-632,共7页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和芦丁组合物(mixture of luteolinand rutin,MLR)对6-羟多巴胺(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减轻震颤和保护神经元的作用及机制。方法运用6-OHDA两点注射法,损毁大鼠左侧中脑多巴胺能...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和芦丁组合物(mixture of luteolinand rutin,MLR)对6-羟多巴胺(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减轻震颤和保护神经元的作用及机制。方法运用6-OHDA两点注射法,损毁大鼠左侧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复制PD模型。2周后,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美多芭给药组(50 mg·kg-1)、MLR给药组(125、250、375 mg·kg-1),另取手术并注射生理盐水、经检测无旋转运动的大鼠为假手术组。在给药后第3周记录大鼠后肢肌电(EMG),观察肌肉震颤。行为学检查完毕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多巴胺转运体(DAT)、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数。结果 EMG检测结果显示,MLR各给药组可明显降低大鼠的震颤频率和幅度,中、高剂量组的作用优于美多芭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LR高剂量组TH免疫阳性神经元的数目约为模型组的499.14%,MLR高剂量组GFAP免疫阳性星形胶质细胞的数目比模型组降低了43.68%。结论MLR可剂量依赖性抑制PD模型大鼠震颤,减轻神经元受损程度,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和促炎因子释放,从而延缓DA能神经元进行性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素 芦丁 帕金森病 6-羟多巴胺 大鼠 震颤 神经保护
下载PDF
钩藤水提物Batch-2对6-羟多巴胺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英文) 被引量:5
6
作者 石振华 XI Zhao-Wilsor +5 位作者 王浩 关鹏 于鹏 常彦忠 段相林 赵保路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69-778,共10页
以前的药理学研究表明,钩藤水溶性提取物C-MED-100TM不仅具有抗氧化活性,而且还具有很好的DNA修复和免疫功能.Batch-2是一种新的水溶性钩藤提取物,而它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及神经保护作用还未见报道.首先检测了batch-2对六羟多巴胺诱导的SH... 以前的药理学研究表明,钩藤水溶性提取物C-MED-100TM不仅具有抗氧化活性,而且还具有很好的DNA修复和免疫功能.Batch-2是一种新的水溶性钩藤提取物,而它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及神经保护作用还未见报道.首先检测了batch-2对六羟多巴胺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然后利用红外光谱、HPLC和分光光度技术对batch-2的组成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batch-2具有清除各种自由基的能力,尤其是对羟自由基的清除(25mg/L的batch-2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为60%),batch-2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6-羟多巴胺诱导的细胞凋亡、脂质过氧化水平、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和细胞内活性氧和一氧化氮的增加.同时,batch-2抑制了由6-羟多巴胺诱导的SH-SY5Y细胞内iNOS和NF-κB蛋白的上调.结果表明,batch-2对六羟多巴胺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是通过清除活性氧和一氧化氮、抑制iNOS和NF-κB表达实现的.成分分析表明,batch-2中的多酚和奎宁酸含量分别为6.43%和0.0958%.上述结果显示,batch-2的抗氧化机制部分类似于EGCG.对于帕金森病的预防,batch-2是一个潜在具有很好的神经保护作用的天然抗氧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钩藤(Uncaria tomentosa) 抗氧化剂 帕金森氏病 活性氧 6-羟多巴胺 电子顺磁共振
下载PDF
6-羟多巴胺制备的帕金森病大鼠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 被引量:7
7
作者 吕娥 付文玉 +2 位作者 庄宝祥 魏志新 李锋杰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41-544,共4页
目的:研究6-羟多巴胺(6-OHDA)制备的帕金森病(PD)大鼠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方法:6-OHDA微量注射建立大鼠PD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测注射侧和正常侧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突触素(SYN)及纹状体内γ-氨基丁酸(GA-BA)的表达,利用免疫电... 目的:研究6-羟多巴胺(6-OHDA)制备的帕金森病(PD)大鼠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方法:6-OHDA微量注射建立大鼠PD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测注射侧和正常侧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突触素(SYN)及纹状体内γ-氨基丁酸(GA-BA)的表达,利用免疫电镜技术观察黑质网状部突触的结构变化。结果:6-OHDA注射侧黑质致密部TH阳性细胞数、GA-BA阳性细胞数量、SYN阳性突触的面积及平均光密度值(D值)较正常侧均显著降低。免疫电镜观察SYN免疫反应产物定位于小圆形或扁形突触囊泡质膜面,电子密度高。正常侧可见密集的SYN免疫反应产物,清晰的突触结构,注射侧SYN免疫反应产物很少见,突触结构少见,结构模糊,线粒体肿胀、空泡样变。结论:6-OHDA制备的PD大鼠神经递质及突触结构发生了显著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6-羟多巴胺 Γ-氨基丁酸 突触素
下载PDF
尼古丁对6-羟多巴胺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朱小南 汪雪兰 +3 位作者 何进 余剑平 王琴 陈汝筑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 探讨尼古丁对 6 羟多巴胺 (6 OHDA)诱导PC1 2细胞凋亡的拮抗作用及其与烟碱受体的关系。方法 用 6 OHDA诱导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株PC1 2细胞凋亡的细胞模型 ;用MTT、二乙酸荧光素活细胞染色、流式细胞仪和DNA琼脂糖凝胶电... 目的 探讨尼古丁对 6 羟多巴胺 (6 OHDA)诱导PC1 2细胞凋亡的拮抗作用及其与烟碱受体的关系。方法 用 6 OHDA诱导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株PC1 2细胞凋亡的细胞模型 ;用MTT、二乙酸荧光素活细胞染色、流式细胞仪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检测PC1 2细胞的凋亡 ;用尼古丁及N型和M型受体拮抗剂预处理 ,观察尼古丁的拮抗作用及其与受体的关系。结果 尼古丁可明显拮抗 6 OHDA(50 μmol·L-1 )诱导PC1 2细胞凋亡 ,呈钟型浓度效应关系 ,1 0 μmol·L-1 尼古丁的拮抗作用最强。用 1 0 μmol·L-1 尼古丁预处理PC1 2细胞 2h可明显降低 6 OHDA诱导的细胞凋亡。用 1 0 μmol·L-1 六甲溴胺阻断烟碱受体 ,可取消尼古丁对 6 OHDA诱导细胞凋亡的拮抗作用 ;但用阿托品阻断M型胆碱受体 ,对尼古丁的拮抗作用则无明显影响。结论 尼古丁对 6 OHDA诱导的PC1 2细胞凋亡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这种作用由烟碱受体所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古丁 烟碱受体 多巴 细胞凋亡 PC12 6-羟多巴胺 拮抗作用
下载PDF
内侧前脑束不同部位注射6-羟多巴胺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对比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罗蔚锋 包仕尧 +4 位作者 刘春风 霍红梅 张志琳 韩旺 吴冠会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6-68,88,共4页
目的建立简单、易行、成功率高的制作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方法。方法注射同等剂量的6-羟多巴胺于内侧前脑束不同部位(第1组注射位点:位点1:前囟后1.8mm,右侧2.0mm,背腹8.0mm;位点2:前囟后1.8mm,右侧3.0mm,背腹7.5mm。第2组注射位点:位点1... 目的建立简单、易行、成功率高的制作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方法。方法注射同等剂量的6-羟多巴胺于内侧前脑束不同部位(第1组注射位点:位点1:前囟后1.8mm,右侧2.0mm,背腹8.0mm;位点2:前囟后1.8mm,右侧3.0mm,背腹7.5mm。第2组注射位点:位点1:前囟后1.8mm,右侧2.5mm,背腹8.0mm;位点2:前囟后1.8mm,右侧2.5mm,背腹7.5mm),造成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坏,运用阿朴吗啡诱发旋转试验及免疫组化检验模型是否成功。比较两组注射位点的成功率。结果采用第1组注射位点的成功率为51%,第2组注射位点的成功率为77%,显著高于第1组(P<0.01)。结论采用第2组注射位点制作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成功率高、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羟多巴胺 内侧前脑束 帕金森病 动物模型
下载PDF
6-羟多巴胺脑内注射制备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范凯 马坚妹 马晓凯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20-22,i002,共4页
目的 通过向大鼠脑内单侧、双点、间隔注射 6 OHDA ,建立PD动物模型。方法 取SD大鼠 4 0只 ,随机分为实验组 35只和对照组 5只。实验组大鼠右侧黑质致密部和内侧前脑束注射 6 OHDA ,两次注射间隔一周 ,对照组大鼠注射人工脑脊液 ,... 目的 通过向大鼠脑内单侧、双点、间隔注射 6 OHDA ,建立PD动物模型。方法 取SD大鼠 4 0只 ,随机分为实验组 35只和对照组 5只。实验组大鼠右侧黑质致密部和内侧前脑束注射 6 OHDA ,两次注射间隔一周 ,对照组大鼠注射人工脑脊液 ,观察经阿朴吗啡诱导后大鼠的行为及黑质DA神经元形态学变化。结果 ①实验组有 2 3只恒定左转鼠且旋转圈数 >2 10r 30min ,被认为是成功的PD模型 ,占 6 7 7% ;有 1只动物死亡 ,占 2 9%。②对PD大鼠模型的免疫组化研究发现 ,注射侧黑质区多巴胺神经元较健侧和对照组显著减少。结论 利用向脑内单侧、双点、间隔注射 6 OHDA制备PD大鼠模型 ,结果稳定可靠 ,动物死亡率低 ,为PD动物模型的建立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6-羟多巴胺 动物模型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制备
下载PDF
六羟多巴胺对成年小鼠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能神经元及其行为学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谢明琦 陈治池 +6 位作者 戚双双 王彤彤 张鹏 黄厚菊 周鹏 崔怀瑞 孙臣友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1-374,共14页
目的评估中脑黑质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NPCs)的增殖情况及其对黑质-纹状体系统损伤后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向成年小鼠的一侧黑质(SN)注射六羟多巴胺(6-OHDA),损伤后3~35 d运用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研究小鼠来自侧脑室、第三脑室、... 目的评估中脑黑质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NPCs)的增殖情况及其对黑质-纹状体系统损伤后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向成年小鼠的一侧黑质(SN)注射六羟多巴胺(6-OHDA),损伤后3~35 d运用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研究小鼠来自侧脑室、第三脑室、中脑水管周围及中脑部分NPCs的增殖,探索黑质中新生细胞的增殖及其向成熟神经元、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的情况,最后通过旷场和转棒实验检测小鼠行为学的变化(每组n=4~6)。结果黑质内注射6-OHDA引起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失可以明显增加第三脑室和中脑水管周围来自室管膜下区的NPCs的数目,以6-OHDA注射后的第7天最为明显,且6-OHDA注射后第21天黑质内新生细胞和新生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目增加达到高峰,这些变化可能导致了受损的黑质-纹状体系统及小鼠行为学表现有部分恢复。结论促进内源性NPCs的增殖和分化将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的理想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黑质 神经前体细胞 多巴能神经元 羟多巴胺 免疫荧光 小鼠
下载PDF
重复注射6-羟多巴胺建立帕金森病动物模型 被引量:9
12
作者 邓汝东 李伊为 +6 位作者 汪华侨 陈东风 张赛霞 赵丹 孟令杰 周健洪 黎晖 《解剖学研究》 CAS 2007年第6期401-404,共4页
目的探讨通过大鼠中脑内重复注射 6-羟多巴胺 (6-hydroxydopamine,6-OHDA)建立高效、稳定、可靠的帕金森病动物模型。方法将 60 只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一次打击组和二次打击组,经腹腔注射 4%水合氯醛(40 mg / 100g)麻醉,脑立体定位仪固... 目的探讨通过大鼠中脑内重复注射 6-羟多巴胺 (6-hydroxydopamine,6-OHDA)建立高效、稳定、可靠的帕金森病动物模型。方法将 60 只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一次打击组和二次打击组,经腹腔注射 4%水合氯醛(40 mg / 100g)麻醉,脑立体定位仪固定,于左侧黑质致密部(SNC)和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分别注射 6-羟多巴胺 (6-OHDA,2 g / L,2μl),二次打击组一周后在相同位置重复注射同剂量的 6-OHDA,建立帕金森模型,观察其行为改变,通过 HE、TH 和 DIG-dUTP 染色观察其细胞形态的改变及凋亡情况。结果经过二次打击的大鼠,模型成功率(旋转周数 >7 r / min)为 86.7%,明显多于一次打击组的 33.3%;HE 染色显示,二次打击组凋亡细胞的阳性率(37.12%)明显多于一次打击组(21.25%);DIG-dUTP 染色显示,一次打击组大鼠左侧中脑黑质区神经细胞肿胀的数量多 ,凋亡数量少,凋亡细胞阳性率为 20.73%,二次打击组细胞凋亡数显著增多,凋亡细胞阳性率达 36.03%;TH 染色显示,二次打击组 TH 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TH 细胞阳性率(18.61%)显著低于一次打击组(36.55%)。结论通过二次打击建立帕金森病动物模型成功率高于一次打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6-羟多巴胺 动物模型 黑质
下载PDF
6-羟多巴胺损毁中脑边缘多巴胺能系统抑制药物点燃诱导的大鼠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消退后重建(英文)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玢 罗非 +2 位作者 葛学彩 付爱华 韩济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49-452,共4页
目的 :考察中脑边缘多巴胺能系统在小剂量吗啡点燃诱导吗啡觅药行为重建中的作用。方法 :将小剂量儿茶酚胺能神经毒素 6 羟多巴胺微量注射到双侧伏核 (1g·L-1)或腹侧背盖区 (5g·L-1) ,观察其对已消退的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之... 目的 :考察中脑边缘多巴胺能系统在小剂量吗啡点燃诱导吗啡觅药行为重建中的作用。方法 :将小剂量儿茶酚胺能神经毒素 6 羟多巴胺微量注射到双侧伏核 (1g·L-1)或腹侧背盖区 (5g·L-1) ,观察其对已消退的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之点燃重建的作用。结果 :6 羟多巴胺微量注射到腹侧背盖区选择性地损毁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胞体 ,或注射到伏核以损毁多巴胺能纤维的末梢 ,均可完全消除小剂量吗啡 (0 .2 5mg·kg-1,s.c.)的点燃效应。结论 :中脑边缘多巴胺能系统功能的完整性是药物点燃导致条件位置偏爱重建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羟多巴胺 中脑边缘多巴能系统 吗啡 条件性位置偏爱 点燃效应
下载PDF
6-羟多巴胺单侧损伤大鼠黑质纹状通路后多巴胺受体的长时程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曾宪智 孙晓红 +3 位作者 高尔静 姬曼 蔡青 徐群渊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62-66,i0001,共6页
目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印迹方法来观察帕金森病模型大鼠D1和D2多巴胺受体(64周)的长时程变化。方法:实验于2003-10/2005-03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神经科学研究所、北京市神经再生修复研究重点实验室完成。①选择SD雌性大鼠78只,随机... 目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印迹方法来观察帕金森病模型大鼠D1和D2多巴胺受体(64周)的长时程变化。方法:实验于2003-10/2005-03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神经科学研究所、北京市神经再生修复研究重点实验室完成。①选择SD雌性大鼠78只,随机分为模型组72只和正常组6只。造模后2,4,8,16,32,64周进行实验,每个时间点取6只模型大鼠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另外6只模型大鼠和1只正常大鼠用于进行Westernblotting分析。②观察模型大鼠黑质和纹状体多巴胺D1受体和多巴胺D2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强度。③Westernblotting用来测定模型大鼠相对于正常大鼠纹状体多巴胺D1受体和多巴胺D2受体蛋白含量。结果:78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损伤2周后模型大鼠损伤侧纹状体的多巴胺1型受体免疫反应在2周和4周要弱于损伤对侧,8周及以后损伤侧纹状体内多巴胺1型受体免疫反应与损伤对侧没有显著性差异。损伤侧黑质的多巴胺1型受体阳性强度一直要弱于损伤对侧约20%,多巴胺1型受体阳性面积也小于损伤对侧。而纹状体内多巴胺2型受体的免疫反应则刚好相反,即损伤侧则强于健侧,从2周就开始上升约15%,到16周上升到顶峰(约30%),之后下降,于64周时下降到约5%。损伤侧黑质的多巴胺2型受体与酪氨酸羟化酶染色相似,几乎为阴性。②多巴胺D2受体在损伤侧纹状体从2周时开始上调,到16周达到高峰后回落,直到64周仍高于正常水平。与多巴胺D2受体相反,多巴胺D1受体在损伤侧纹状体于2周和4周下调,到8周以后恢复到正常水平。同时,多巴胺D1受体免疫反应强度在损伤侧黑质表达持续减弱且阳性面积也减小。结论:帕金森病在纹状体失去多巴胺能神经支配后多巴胺D2受体上调,多巴胺D1受体先下调后恢复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受体 多巴 羟多巴胺 基底神经节
下载PDF
应用6-羟多巴胺建立鼠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罗海彦 彭国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建立稳定的类似人类帕金森病病理改变的PD动物模型 。方法:于黑质致密部,黑质旁部及纹状体区等不同部位采用不同剂量神经毒素6-羟多巴胺注射,造成黑质多巴胺神经元不同程度损伤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各种不同程度... 目的:建立稳定的类似人类帕金森病病理改变的PD动物模型 。方法:于黑质致密部,黑质旁部及纹状体区等不同部位采用不同剂量神经毒素6-羟多巴胺注射,造成黑质多巴胺神经元不同程度损伤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各种不同程度损伤的帕金森病鼠黑质区和纹状体TH阳性神经元及神经纤维进行计数,并观察其与旋转行为,注射部位及剂量的关系。结果:(1). 单侧黑质致密部6-羟多巴胺8μg注射,可以造成注射侧黑质区TH神经元95%以上的缺失。(2). 单侧黑质旁部6-羟多巴胺8μg注射,可以造成注射侧黑质区TH神经元70%以上的缺失。(3). 单侧纹状体区6-羟多巴胺三点注射,可造成注射侧黑质区TH神经元30%~40%的缺失 。结论: 6-羟多巴胺不同部位和不同剂量注射,可以建立模拟临床上不同病程时期PD动物模型,其症状稳定,为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药物治疗及各种移植治疗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羟多巴胺 帕金森病 动物模型
下载PDF
6-羟多巴胺毁损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脚桥核神经元放电频率和放电形式的变化(英文)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勇 张巧俊 +4 位作者 刘健 冯洁 褚玉霞 高蕊 刘娅萍 《神经科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2期146-152,共7页
目的 观察6- 羟多巴胺毁损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 PD)模型大鼠脚桥核(pedunculopontinenu cleus, PPN)神经元放电频率和放电形式的变化。方法 采用在体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法,记录正常对照组和PD模型组大鼠PPN神经元的电... 目的 观察6- 羟多巴胺毁损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 PD)模型大鼠脚桥核(pedunculopontinenu cleus, PPN)神经元放电频率和放电形式的变化。方法 采用在体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法,记录正常对照组和PD模型组大鼠PPN神经元的电活动。结果 对照组和PD组大鼠PPN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分别为(9. 0±0. 8)Hz[ (0. 5 25. 2)Hz, n=56]和(16. 1±1. 6)Hz[ (1. 2 49. 7)Hz, n=57],PD组大鼠的放电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01)。在对照组大鼠脚桥核, 68% (38 /56)的神经元呈现规则放电, 27% (15 /56)呈现不规则放电, 5% (3 /56)为爆发式放电;在PD组大鼠脚桥核,具有规则、不规则和爆发式放电的神经元比例分别为39% (22 /57)、47%(27 /57)和14% (8 /57),PD组大鼠具有不规则放电的神经元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 PD大鼠PPN中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增高和不规则放电增多, 这可能在帕金森病的病理生理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羟多巴胺 放电频率 帕金森病 模型大鼠 核神经元 毁损 disease 病理生理变化 玻璃微电极 正常对照组 不规则 PPN PD模型 PD大鼠 爆发式 记录法 细胞外 电活动 比例
下载PDF
6-羟多巴胺及囊泡单胺类转运功能抑制对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邢红霞 杨大飞 +4 位作者 刘胜 朱元凯 田小军 史莉瑾 张博爱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7-430,共4页
目的探讨6-羟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及囊泡单胺类转运体(vesicular monoamine transport-er,VMAT)功能抑制对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6-OHDA(25、50、100、200μmol/L)及VMAT功能抑制剂利血平(50... 目的探讨6-羟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及囊泡单胺类转运体(vesicular monoamine transport-er,VMAT)功能抑制对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6-OHDA(25、50、100、200μmol/L)及VMAT功能抑制剂利血平(50、100、400、1 600nmol/L)与6-OHDA(100μmol/L)作用于PC12细胞,于不同时间点(12、24、36、48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C12细胞Bcl-2蛋白及Bax蛋白活性。结果加入不同浓度的6-OHDA时PC12细胞凋亡随6-OHDA浓度增加显著上升,并且引起Bcl-2蛋白表达抑制,Bax蛋白表达上升,具有时间依赖性。加入利血平后,相应的细胞凋亡增多,Bcl-2蛋白表达降低明显,Bax蛋白表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提示6-OHDA能诱导PC12细胞凋亡,并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其作用机制涉及到VMAT功能抑制触发了6-OHDA的内源性毒性,抑制Bcl-2蛋白的表达,促进细胞内Bax的表达,进而诱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羟多巴胺 PC12细胞 凋亡 囊泡单类转运体
下载PDF
联合6-羟多巴胺及囊泡单胺类转运功能抑制对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邢红霞 刘胜 +4 位作者 袁燕 周慧聪 田小军 苏洲 张博爱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5361-5364,共4页
目的探讨6-羟多巴胺(6-OHDA)及囊泡单胺类转运体(VMAT)功能抑制对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内Ca2+离子的改变。方法阴性对照、6-OHDA(25、50、100、200μmol/L)、VMAT功能抑制剂利血平(50、100、400、1 600... 目的探讨6-羟多巴胺(6-OHDA)及囊泡单胺类转运体(VMAT)功能抑制对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内Ca2+离子的改变。方法阴性对照、6-OHDA(25、50、100、200μmol/L)、VMAT功能抑制剂利血平(50、100、400、1 600 nmol/L)与6-OHDA(100μmol/L)作用于PC12细胞,前两大组于不同时间点(0、12、24、36、48 h),后一大组于0、24 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并用JC-1染色流式细胞仪定量测定线粒体膜电位(△ψm)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通过荧光探针强度检测PC12细胞内Ca2+离子浓度。结果加入不同浓度的6-OHDA时PC12细胞凋亡随6-OHDA浓度增加显著上升,具有时间依赖性(P<0.001)。PC12细胞△ψm降低比例随6-OHDA浓度增加而增加,并随作用时间的延长增加更加明显(P<0.001);细胞内Ca2+离子浓度随6-OHDA浓度增加而升高,并随作用时间的延长浓度升高更加明显。加入利血平后,相应的细胞凋亡增多,细胞内△ψm降低比例明显增加,Ca2+离子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6-OHDA能诱导PC12细胞凋亡,并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为诱导PC12细胞内△ψm的降低及钙离子超载,并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VMAT功能抑制进一步加重了6-OHDA的内源性毒性,引起△ψm的降低及钙离子超载加重,进一步加重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羟多巴胺 囊泡单类转运体 PC12细胞 线粒体膜电位
下载PDF
侧脑室/鞘内注射6-羟多巴胺和α受体拮抗剂对七氟醚镇痛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蒋伟 杭东元 +1 位作者 葛志军 戴体俊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52-654,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去甲肾上腺素(NE)能神经元-α受体和七氟醚镇痛作用的关系。方法:以热水甩尾法和醋酸扭体法测小鼠痛阈的变化。观察侧脑室(icv)或鞘内(ith)分别预先注射6-羟多巴胺(6-OHDA)6μg、α1受体拮抗剂哌唑嗪(Pra)5μg、15μg或α... 目的:探讨脊髓去甲肾上腺素(NE)能神经元-α受体和七氟醚镇痛作用的关系。方法:以热水甩尾法和醋酸扭体法测小鼠痛阈的变化。观察侧脑室(icv)或鞘内(ith)分别预先注射6-羟多巴胺(6-OHDA)6μg、α1受体拮抗剂哌唑嗪(Pra)5μg、15μg或α2受体拮抗剂育亨宾(YOh)5μg、15μg对七氟醚(4.5 ml·kg1,ip)镇痛作用的影响。结果:单独icv或ith给各剂量6-OHDA、Pra或Yoh对小鼠痛阈均无明显影响(P>0.05),ith 5μg Pra或Yoh对七氟醚镇痛作用无明显影响(P> 0.05);但ith给6-OHDA 6μg、Pra 15μg或Yoh 15μg均明显减弱七氟醚延长小鼠甩尾潜伏期及减少小鼠扭体次数的作用(P<0.05)。而icv给6-OHDA,Pra或Yoh对七氟醚小鼠甩尾潜伏期厦扭体次数均无影响(P>0.05)。结论:脊髓NE神经元-α受体参与七氟醚镇痛作用,而脊髓上水平NE能系统可能和七氟醚镇痛作用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 α肾上腺能受体 6-羟多巴胺 哌唑嗪 育亨宾
下载PDF
6-羟多巴胺诱导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的分子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扬 赵咏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568-1570,共3页
关键词 帕金森病 6-羟多巴胺 多巴 凋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