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对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钟海花 杨军 马红艳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1243-1244,共2页
关键词 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类 抑制剂 糖尿病肾病 尿白蛋白排泄率
下载PDF
利用RNA干扰技术抑制小鼠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3
2
作者 欧海龙 严忠海 焦飞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9-134,共6页
目的为了探寻一种更有效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基因治疗新途径,通过慢病毒介导RNA干扰的方法在H22细胞系及C57BL/6J纯系小鼠中抑制内源性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R)基因表达进行研究。方法从HMG-CoAR基因序列中选择三段... 目的为了探寻一种更有效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基因治疗新途径,通过慢病毒介导RNA干扰的方法在H22细胞系及C57BL/6J纯系小鼠中抑制内源性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R)基因表达进行研究。方法从HMG-CoAR基因序列中选择三段作为靶序列(T1、T2和T3),并构建重组慢病毒RNAi载体;经体外包装后,分别感染H22细胞系及注射小鼠。通过qRT-PCR检测HMG-CoAR mRNA丰度;利用WesternBlot、ELISA方法分析HMG-CoAR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载体对照相比,三个实验组中稳定转染细胞的HMG-CoAR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同时感染5天后小鼠的肝脏HMG-CoAR mRNA水平、蛋白含量以及血浆中HMG-CoAR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T3位点的抑制效率最高,是空质粒对照的1/3。另外,对三个载体的持续性抑制能力分析显示,在处理后的至少50天内,三个实验组小鼠中HMG-CoAR表达量均有效地被抑制,其中T1靶点的抑制效果最为稳定,而T3靶点的波动最大,但抑制效率一直最高。结论三个重组慢病毒RNAi载体均可显著抑制内源性HMG-CoAR表达,可为下一步试图通过下调HMG-CoAR表达的方式,降低FH患者体内胆固醇水平的FH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 RNA干扰 胆固醇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基因治疗
下载PDF
ΔNp63上调3-羟-3-甲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表达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及迁移
3
作者 王卫星 袁扬 +2 位作者 刘敬禹 江旭 杨朝爱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49-1354,共6页
目的探讨N端转录活性域缺失的肿瘤蛋白p63(ΔNp63)调控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分子机制。方法以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ECA109为模型,通过慢病毒介导的转基因在细胞中过表达ΔNp63。通过定量PCR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3-羟-3-甲戊二... 目的探讨N端转录活性域缺失的肿瘤蛋白p63(ΔNp63)调控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分子机制。方法以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ECA109为模型,通过慢病毒介导的转基因在细胞中过表达ΔNp63。通过定量PCR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3-羟-3-甲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R)表达水平,通过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和萤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ΔNp63蛋白与HMGCR基因5'-非翻译区的结合;在细胞中过表达ΔNp63同时利用RNA干扰抑制HMGCR表达后,通过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结果ECA109细胞中过表达ΔNp63后,HMGCR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提高(P均<0.01)。ChIP及萤光素酶报告实验结果提示,ΔNp63识别位点位于HMGCR启动子-728~-747 bp区域。过表达ΔNp63同时抑制HMGCR表达组24、48、72 h时细胞增殖能力均低于单纯过表达ΔNp63组(P均<0.05),细胞凋亡水平高于单纯过表达ΔNp63组[(26.9±1.9)%vs(16.6±1.5)%,P<0.01],细胞的迁移率低于单纯过表达ΔNp63组[(33.4±3.1)%vs(52.2±2.6)%,P<0.01]。结论ΔNp63通过上调HMGCR转录表达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癌 ΔNP63 戊酸途径 3--3-甲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
下载PDF
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的降脂外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光明 周鹏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9年第24期6-6,共1页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GoA)还原酶抑制剂即他汀类药物,如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和西立戊他汀等。该类药物不仅具有显著的降脂疗效,且对心脑血管疾病还具有独特的防治或保护作用。
关键词 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 还原酶抑制剂 动脉粥样硬化 降脂外作用稳定斑块
下载PDF
突变型异柠檬酸脱氢酶抑制剂的临床研究进展
5
作者 秦安琦 查晓明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7期124-126,130,共4页
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是参与三羧酸循环的关键代谢酶,催化异柠檬酸氧化脱羧为α-酮戊二酸(α-KG)。异柠檬酸脱氢酶突变被证实是驱动肿瘤发生的机制之一。IDH突变常发生在酶活性位点,突变发生后会改变酶的功能,... 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是参与三羧酸循环的关键代谢酶,催化异柠檬酸氧化脱羧为α-酮戊二酸(α-KG)。异柠檬酸脱氢酶突变被证实是驱动肿瘤发生的机制之一。IDH突变常发生在酶活性位点,突变发生后会改变酶的功能,从而催化肿瘤代谢产物D-2-羟戊二酸(D-2-HG)生成积累,导致细胞表观遗传异常,阻断正常细胞分化,进而促进肿瘤发生。因此,靶向抑制突变型异柠檬酸脱氢酶,是一种有效的肿瘤治疗策略。目前,FDA已批准靶向抑制突变型异柠檬酸脱氢酶1(mIDH1)的Ivosidenib、Olutasidenib以及靶向抑制异柠檬酸脱氢酶2(mIDH2)的Enasidenib用于治疗带有IDH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本文主要讨论了突变型异柠檬酸脱氢酶抑制剂目前临床的研究进展,为开展突变型异柠檬酸脱氢酶抑制剂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型异柠檬酸脱氢酶 突变型异柠檬酸脱氢酶抑制剂 D-2-羟戊二酸
下载PDF
异柠檬酸脱氢酶突变和神经胶质瘤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银 王启琼 张兴梅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2年第5期343-346,共4页
异柠檬酸脱氢酶(IDHs)单密码子发生的突变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认为IDHs的突变使其原有的酶活性丧失,但却能将α-酮戊二酸(α-KG)转变为双加氧酶抑制剂——2-羟戊二酸(2-HG),导致HIF-1α的表达增加和全基因组表观遗传学的改... 异柠檬酸脱氢酶(IDHs)单密码子发生的突变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认为IDHs的突变使其原有的酶活性丧失,但却能将α-酮戊二酸(α-KG)转变为双加氧酶抑制剂——2-羟戊二酸(2-HG),导致HIF-1α的表达增加和全基因组表观遗传学的改变,从而诱导神经胶质瘤的发生。自2008年IDH1突变在胶质瘤中被发现以来,对这种肿瘤相关代谢分子的突变研究越来越多。本文综述近年来关于IDHs突变在胶质瘤的筛查、鉴别诊断、预后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异柠檬酸脱氢酶 2-羟戊二酸突变
下载PDF
肿瘤相关性癫与IDH1基因突变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魏若伦 陈若琨 +3 位作者 薛亚轲 杜伟 杨凤东 魏新亭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WHOⅡ和Ⅲ级弥漫性胶质细胞瘤病人肿瘤相关性癫(tumor-associated epilepsy,TAE)与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WHOⅡ和Ⅲ级弥漫性胶质细胞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肿瘤位置、年龄、性别、WH... 目的探讨WHOⅡ和Ⅲ级弥漫性胶质细胞瘤病人肿瘤相关性癫(tumor-associated epilepsy,TAE)与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WHOⅡ和Ⅲ级弥漫性胶质细胞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肿瘤位置、年龄、性别、WHO分级、IDH1突变情况对术前癫发作的影响。结果与年龄>40岁、IDH1野生型比较,年龄≤40岁、IDH1突变型者TAE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DH1突变型是病人术前癫发作情况的独立影响因素(OR=8.433,95%CI:3.539~20.096,P=0.000)。结论 IDH1突变型弥漫性胶质细胞瘤更易引起病人癫发作,对于WHOⅡ和Ⅲ级弥漫性胶质细胞瘤病人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弥漫性 癫痫 肿瘤相关性 异柠檬酸脱氢酶 羟戊二酸
下载PDF
复方贞术调脂方调节HMG-CoA还原酶活性成分的快速筛选 被引量:12
8
作者 胡旭光 郭姣 +3 位作者 贝伟剑 胡因铭 黄利华 曹扬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8-471,共4页
目的优化快速筛选影响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还原酶)活性成分的方法,并筛选复方贞术调脂方(FTZ)中抑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成分。方法利用纯化的猪肝HMG-CoA还原酶,从HMG-CoA还原酶浓度、HMG-CoA和NADPH底物浓度三方面优... 目的优化快速筛选影响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还原酶)活性成分的方法,并筛选复方贞术调脂方(FTZ)中抑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成分。方法利用纯化的猪肝HMG-CoA还原酶,从HMG-CoA还原酶浓度、HMG-CoA和NADPH底物浓度三方面优化HMG-CoA还原酶筛选方法,评价FTZ和FTZ中不同药物成分对HMG-CoA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猪肝HMG-CoA还原酶粗酶制剂具有明显的酶促动力学特性,反应体系中30μgHMG-CoA还原酶粗酶、200mmol/LNADPH、6μmol/LHMG-CoA是检测HMG-CoA还原酶活性和筛选影响酶活性成分的优化条件;FTZ和人参皂苷Rb2、三七总皂苷和阳性对照普伐他汀对HMG-CoA还原酶活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最大抑制率分别为23.7%、44.6%、35.5%、45.7%(P<0.05或P<0.01)。结论 HMG-CoA还原酶是FTZ调节脂代谢的靶点之一,人参皂苷Rb2、三七总皂苷是FTZ中抑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贞术调脂方 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 调脂活性成分
下载PDF
辅酶Q10对他汀类药物引起肌病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倪倩 刘治军 +2 位作者 潘琦 傅得兴 迟家敏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38-641,共4页
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即他汀类药物,目前临床广泛用于高血脂症的治疗。他汀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肌病越来越受到关注。辅酶Q10(CoQ10)的缺乏则是引起肌病的重要原因,而他汀药物可能通过抑制CoQ10的合成及转运,减... 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即他汀类药物,目前临床广泛用于高血脂症的治疗。他汀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肌病越来越受到关注。辅酶Q10(CoQ10)的缺乏则是引起肌病的重要原因,而他汀药物可能通过抑制CoQ10的合成及转运,减少血液循环中的CoQ10,对肌肉组织和线粒体中CoQ10的水平也有一定影响。试验证明,CoQ10和他汀类药物联合使用可以缓解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肌痛症状。文中综述了他汀类药物对血液循环和肌肉组织中CoQ10影响、他汀类药物对线粒体损伤及联用CoQ10后缓解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肌痛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酶Q10 肌病 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
下载PDF
血脂康对高脂血症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苏显明 崔长琮 +2 位作者 黄若文 宋海凌 李晓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1-62,81,共3页
目的 研究血脂康对高脂血症患者C反应蛋白 (CRP)的影响。方法 测定 45例高脂血症患者应用血脂康治疗前后血脂、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经过 8周血脂康治疗 ,总胆固醇、LDL C、TG及CRP分别下降2 8.13 % (P <0 .0 1)、2 1.92 % (P <... 目的 研究血脂康对高脂血症患者C反应蛋白 (CRP)的影响。方法 测定 45例高脂血症患者应用血脂康治疗前后血脂、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经过 8周血脂康治疗 ,总胆固醇、LDL C、TG及CRP分别下降2 8.13 % (P <0 .0 1)、2 1.92 % (P <0 .0 1)、13 .3 7% (P <0 .0 5 )及 13 .75 % (P <0 .0 5 ) ,而HDL C升高 9.2 5 %(P >0 .0 5 )。结论 血脂康不仅可调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康 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 高脂血症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脂肪变性肝细胞胆固醇代谢及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6
11
作者 汪晓红 范竹萍 +1 位作者 邱德凯 曾民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脂肪变性肝细胞胆固醇代谢及合成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以软脂酸诱导正常成人肝细胞株L-02脂肪变性,建立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分别于实验第3、6天收集细胞,同期设不含软脂酸培养的细胞作对照。试剂盒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 目的探讨脂肪变性肝细胞胆固醇代谢及合成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以软脂酸诱导正常成人肝细胞株L-02脂肪变性,建立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分别于实验第3、6天收集细胞,同期设不含软脂酸培养的细胞作对照。试剂盒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RT-PCR法检测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REBP-2)及其靶基因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R)、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mRNA表达。结果软脂酸诱导第3天即可产生肝细胞脂肪变性,第6天脂肪变性加重。随造模时间延长,模型组细胞内TG、TC含量逐渐增多,SREBP-2、HMGCR、LDLR mRNA表达逐渐增强;第3天和第6天细胞内TG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6天细胞内T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3天和第6天HMGCR、LDLR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6天SREBP-2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脂肪变性肝细胞内存在胆固醇积聚,其机制可能是胆固醇合成相关基因表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脂肪变性 胆固醇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 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下载PDF
美伐他汀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U2 66体外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泽林 罗建民 +5 位作者 董作仁 王福旭 张学军 杨敬慈 杜行严 姚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40-345,共6页
为了探讨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对多发性骨髓瘤 (MM)细胞增殖与凋亡的调控作用及机制 ,应用MTT比色法、光镜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术、DNA凝胶电泳及RT PCR研究了美伐他汀(mevastatin )对MM细胞系U2 6 6细胞体外增... 为了探讨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对多发性骨髓瘤 (MM)细胞增殖与凋亡的调控作用及机制 ,应用MTT比色法、光镜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术、DNA凝胶电泳及RT PCR研究了美伐他汀(mevastatin )对MM细胞系U2 6 6细胞体外增殖与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 ,美伐他汀以剂量及时间依赖方式抑制U2 6 6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分析显示美伐他汀诱导U2 6 6细胞G0 -G1 期阻滞 ,但对 p2 7蛋白及mRNA的表达无影响 ;在美伐他汀作用下U2 6 6细胞出现核染色质凝聚、核固缩、核碎裂等凋亡形态改变 ,PI- AnnexinⅤ + 细胞增多 ,线粒体跨膜电位 (△ψm)下降 ,DNA凝胶电泳出现梯形条带 ,bcl 2mRNA表达下调。加入外源性甲羟戊酸 (meva lonate,MVA)可完全逆转美伐他汀对U2 6 6细胞增殖与凋亡的效应。结论 :美伐他汀可通过MVA途径 ,诱导G0-G1 期阻滞抑制增殖、下调bcl 2表达及降低线粒体膜电位触发U2 6 6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 美伐他汀 多发性骨髓瘤 U266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关于他汀类药物对心肌肥厚抑制作用的探讨 被引量:4
13
作者 谭凯 张雪娟 葛毅萍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3315-3317,共3页
关键词 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 心肌肥厚 综述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叶萍 顼志敏 李一石 《中国医刊》 CAS 2010年第3期32-34,共3页
他汀类药物是在甲羟戊酸途径的早期阶段抑制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从而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和该途径的其他一些产物的生成,如辅酶Q10、血红素A和异戊烯类蛋白质等。而这些产物在细胞生物学和人类生理学中产生了重要... 他汀类药物是在甲羟戊酸途径的早期阶段抑制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从而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和该途径的其他一些产物的生成,如辅酶Q10、血红素A和异戊烯类蛋白质等。而这些产物在细胞生物学和人类生理学中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抑制了这些产物既与他汀类药物的降脂作用有关,也很有可能与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不良反应 辅酶Q10 防治 甲基戊二酸 细胞生物学 戊酸 降脂作用
下载PDF
蚯蚓冻干粉对高血脂小鼠羟甲基戊二酸单辅酶A还原酶基因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武金霞 吴红月 +1 位作者 单彪 张贺迎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4-26,47,共4页
以高脂饲料饲喂昆明种小鼠构建高血脂小鼠模型,灌胃给予高、中、低剂量(0.4、0.2和0.1 g/kg)蚯蚓冻干粉,每天1次,同时饲喂高脂饲料,共饲养10周。提取小鼠肝脏总RNA,应用反转录基因扩增(RT-PCR)技术检测羟甲基戊二酸单辅酶A还原酶(HMG-Co... 以高脂饲料饲喂昆明种小鼠构建高血脂小鼠模型,灌胃给予高、中、低剂量(0.4、0.2和0.1 g/kg)蚯蚓冻干粉,每天1次,同时饲喂高脂饲料,共饲养10周。提取小鼠肝脏总RNA,应用反转录基因扩增(RT-PCR)技术检测羟甲基戊二酸单辅酶A还原酶(HMG-CoAR)信使核糖核酸(mRNA)水平。结果表明,试验组小鼠HMG-CoAR mRNA相对含量显著低于高脂饲料组小鼠,提示蚯蚓冻干粉能够降低高血脂小鼠血浆胆固醇水平,可能与下调肝HMG-CoAR 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冻干粉 高血脂症 胆固醇代谢 甲基戊二酸单辅酶A还原酶
原文传递
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6
作者 董震海 吴素芳 于晓静 《中国医刊》 CAS 2006年第5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临床应用研究 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 甘油三酯(TG) 低密度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 抑制剂 限速酶 胆固醇 合成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多效性 被引量:16
17
作者 陈航 卢聪 闫亚非 《现代临床医学》 2013年第5期386-389,394,共5页
他汀类药物又名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3-hydroxy-3-methyl glutaryl coenzyme 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阻止HMG-CoA转变成甲羟戊酸(mevalonate,MVA),可抑制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中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 他汀类药物又名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3-hydroxy-3-methyl glutaryl coenzyme 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阻止HMG-CoA转变成甲羟戊酸(mevalonate,MVA),可抑制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中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1976年,日本三共制药公司的Endo由真菌培养液中提取出世界上第一种他汀--美伐他汀,Endo由此也被称为"他汀之父".自从该类药物上市以来,已经使心血管病总死亡率下降20%~30%,所以他汀类药物也被称为"自然界送给人类的礼物"、"心血管领域的青霉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多效性 冠心病 HMG-COA 治疗 甲基戊二酸 还原酶抑制剂 低密度脂蛋白
下载PDF
甘薯水溶性糖蛋白对大鼠脂肪肝及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梁婧婧 苏锡辉 +2 位作者 孟宪军 史铁嘉 段亚琪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5-97,共3页
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研究了甘薯水溶性糖蛋白(SPG)对大鼠脂肪肝及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的影响。肝脏组织切片及血液检测结果显示:甘薯糖蛋白能够有效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水平。甘薯糖蛋白可能是通过与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 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研究了甘薯水溶性糖蛋白(SPG)对大鼠脂肪肝及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的影响。肝脏组织切片及血液检测结果显示:甘薯糖蛋白能够有效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水平。甘薯糖蛋白可能是通过与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还原酶)结合,对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有较强的竞争性抑制作用,从而减少胆固醇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水溶性糖蛋白 脂肪肝 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
原文传递
他汀类药物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9
作者 孟锐 靳维华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1年第1期130-132,共3页
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血脂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之一,与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等疾病密切相关,因此,调脂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应用最多的调脂药是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 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血脂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之一,与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等疾病密切相关,因此,调脂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应用最多的调脂药是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他汀类药物拥有共同的药效基团,即二羟基庚酸基团,它对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是必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临床研究 还原酶抑制剂 甲基戊二酸 致动脉粥样硬化 HMG-COA 疾病发病率 调脂药物
下载PDF
他汀对心房颤动预防作用的随机临床试验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中素 尹香翠 侯应龙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57-62,共6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进一步明确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对房颤的作用,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Controlled Trials Register数据库,收集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Meta分... 目的:通过Meta分析,进一步明确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对房颤的作用,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Controlled Trials Register数据库,收集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文纳入20项RCTs。他汀对房颤一二级预防均有显著作用(二级预防OR,0.40;95%CI 0.20-0.83;一级预防OR,0.67;95%CI 0.51-0.88),两亚组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阿托伐他汀亚组比其他亚组更能有效降低房颤风险(OR,0.43;95%CI 0.27-0.66),尤其在中小剂量亚组(OR,0.29;95%CI 0.19-0.45)。结论:他汀在房颤一、二级预防中均有显著作用。阿托伐他汀的抗房颤作用比普伐他汀强,且中小剂量有效性更显著。他汀的作用尚需更多的临床研究予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 他汀 META分析 循证医学 随机对照试验 剂量效应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