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群众口语与“十七年新诗”的语言基座
1
作者
颜同林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5-131,共7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十七年文学"时期,运用群众口语进行诗歌创作是时代的新潮流。群众口语入诗的全面兴起,既指向诗歌语言的大众化、民间化,也隐含着语言的夹生、混用等现象,同时也理所当然地对诗句冗长、学生腔或者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十七年文学"时期,运用群众口语进行诗歌创作是时代的新潮流。群众口语入诗的全面兴起,既指向诗歌语言的大众化、民间化,也隐含着语言的夹生、混用等现象,同时也理所当然地对诗句冗长、学生腔或者洋腔洋调予以拒绝。新诗的群众口语化为开一代诗风作了语言的铺垫,其中对方言母语的压制也比较明显。"十七年新诗"强调向民歌和古典诗歌学习,在语言上追求群众口语化、单一化,以顺耳、上口、听起来易懂为标准,整体上有得有失,其中的经验与教训同等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口语
十七年文学
欧化
本土化
原文传递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化经验与汪曾祺1980年代的小说创作——以《异秉》的重写为例
被引量:
4
2
作者
田延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4-98,共15页
汪曾祺的小说创作经历了1940年代到1980年代的转变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口语化风格。《异秉》作为汪曾祺1980年代重写1940年代旧作的一个篇目,极为清晰地呈现了这种转变。但既往的研究并未明确考察产生这种转变的原因。通过比较《异秉》...
汪曾祺的小说创作经历了1940年代到1980年代的转变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口语化风格。《异秉》作为汪曾祺1980年代重写1940年代旧作的一个篇目,极为清晰地呈现了这种转变。但既往的研究并未明确考察产生这种转变的原因。通过比较《异秉》重写前后的文本差异,并且从"向群众学习"这一思想的历史根源和现实效果,以及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文化氛围和知识分子的关系等角度可以看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化经验对汪曾祺重写《异秉》及其在整个1980年代的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如重视语言的群众性、善于以具体化的描写塑造典型等。因此,有必要把汪曾祺放回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化环境中,重新探索那个年代和汪曾祺之间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
《异秉》
群众口语
化典型
原文传递
题名
群众口语与“十七年新诗”的语言基座
1
作者
颜同林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5-131,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文学语言研究"(17BZW193)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十七年文学"时期,运用群众口语进行诗歌创作是时代的新潮流。群众口语入诗的全面兴起,既指向诗歌语言的大众化、民间化,也隐含着语言的夹生、混用等现象,同时也理所当然地对诗句冗长、学生腔或者洋腔洋调予以拒绝。新诗的群众口语化为开一代诗风作了语言的铺垫,其中对方言母语的压制也比较明显。"十七年新诗"强调向民歌和古典诗歌学习,在语言上追求群众口语化、单一化,以顺耳、上口、听起来易懂为标准,整体上有得有失,其中的经验与教训同等重要。
关键词
群众口语
十七年文学
欧化
本土化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化经验与汪曾祺1980年代的小说创作——以《异秉》的重写为例
被引量:
4
2
作者
田延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4-98,共15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人民文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经验研究”(项目号:17ZDA270)研究成果.
文摘
汪曾祺的小说创作经历了1940年代到1980年代的转变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口语化风格。《异秉》作为汪曾祺1980年代重写1940年代旧作的一个篇目,极为清晰地呈现了这种转变。但既往的研究并未明确考察产生这种转变的原因。通过比较《异秉》重写前后的文本差异,并且从"向群众学习"这一思想的历史根源和现实效果,以及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文化氛围和知识分子的关系等角度可以看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化经验对汪曾祺重写《异秉》及其在整个1980年代的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如重视语言的群众性、善于以具体化的描写塑造典型等。因此,有必要把汪曾祺放回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化环境中,重新探索那个年代和汪曾祺之间的关联。
关键词
汪曾祺
《异秉》
群众口语
化典型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群众口语与“十七年新诗”的语言基座
颜同林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0
原文传递
2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化经验与汪曾祺1980年代的小说创作——以《异秉》的重写为例
田延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