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尊重和保障群众主体地位,扎实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凤青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104-105,共2页
十七大把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尊重和保障群众主体地位是推进基层民主的关键。但在当前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却存在着民主主体错位的现象。这就需要我... 十七大把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尊重和保障群众主体地位是推进基层民主的关键。但在当前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却存在着民主主体错位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以尊重和保障群众主体地位为重点,积极探索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主体地位 基层民主 政治建设
下载PDF
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的深入解读——《人民群众主体论》评介
2
作者 包心鉴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1-71,共1页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是推动社会变革与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党密切党群关系、做好群众工作的理论依据。然而这一基本原理在一些领导干部中还没有牢固树立,现阶段一些地...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是推动社会变革与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党密切党群关系、做好群众工作的理论依据。然而这一基本原理在一些领导干部中还没有牢固树立,现阶段一些地方和领域的党群关系和群众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有的甚至酿成严重的矛盾和对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群众 群众主体地位 主体作用 主体论 历史唯物主义 评介 解读 社会主义国家
下载PDF
坚持群众主体地位 做好宣传思想工作
3
作者 余红艺 《宁波通讯》 2013年第17期49-50,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统揽全局、思想深刻,在事关宣传思想工作长远发展的根本问题,关键问题上,
关键词 宣传思想工作 群众主体地位 总书记 习近平
下载PDF
社会管理创新应强化群众主体地位和社会自治
4
作者 王韶华 《新经济》 2013年第17期15-16,共2页
构建起覆盖社会管理各个方面的、全方位、多角度的社会管理体系,是一个更为重大的社会课题,需要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界力量共同、不懈的努力。笔者认为,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创新社会管理,应强化社会自治。
关键词 社会管理 群众主体地位 社会自治
下载PDF
政法工作要树立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意识
5
作者 方匡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57-57,共1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在《求是》杂志2007年第3期发表的题为《政法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担负重大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一文中指出:必须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发展观的核...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在《求是》杂志2007年第3期发表的题为《政法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担负重大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一文中指出:必须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群众的认同度、参与度、满意度,决定着和谐社会建设的广度、深度和进度。这就要求政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牢固树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意识,时时、处处、事事以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为重。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的要求是具体的、现实的。他们既关注我们提出的执法为民、从严治警、司法体制改革等,更关心自身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权益是否得到保护,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因此,政法工作要依法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权利,着力维护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切实纠正执法不严格、不公正、不文明、不作为等行为,认真解决群众打不起官司、打赢了官司又难以执行等问题,坚决整治好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治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把人民群众的发展共识和要求凝聚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上来,把人民群众的创造热情和创新能力集中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去,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主体地位 人民群众 政法工作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人与自然的和谐
下载PDF
党脱离群众危险的态势分析
6
作者 王珂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第2期18-22,共5页
基于逻辑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现实性和典型性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性和差异性相结合的原则而进行的党脱离群众危险程度的问卷调查所得出的调查结果较为全面、客观。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危险因素的群体认同性和危险因素的严重... 基于逻辑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现实性和典型性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性和差异性相结合的原则而进行的党脱离群众危险程度的问卷调查所得出的调查结果较为全面、客观。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危险因素的群体认同性和危险因素的严重性,这为引起我们党的重视及我们党采取消除危险因素的相应措施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群众的地位是党密切与群众联系的重要因素,因此,尊重群众、服务群众也是强调群众地位的客观结果和党密切联系群众的现实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还要以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为指导,着力消除各种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离群众危险 态势 群众地位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当代理念 被引量:5
7
作者 顾玉平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29,共7页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理念根基,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指南。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导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先后提出了"全心...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理念根基,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指南。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导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先后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等执政理念,并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每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实践之树常青,一切理论都要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而丰富完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是摆在执政党面前的又一重要课题。在充分肯定人民群众伟大作用的前提下,应当对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做出进一步的定位: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和拥有者;人民群众是先进文化的生发者和评判者;人民群众是一切公权力的监督者和选择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导者和受益者。这一定位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光荣梦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 人民群众历史地位 当代理念
下载PDF
群众路线是个法宝
8
作者 陈晋 《学习月刊》 2013年第15期15-16,共2页
习近平同志6月18日讲话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T作路线。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一再证明.离开了人民群众.不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不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落实好为民务实清廉的党性要求.再好的目标和设想... 习近平同志6月18日讲话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T作路线。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一再证明.离开了人民群众.不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不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落实好为民务实清廉的党性要求.再好的目标和设想.都不可能办成。同时.更要看到.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落实好为民务实清廉的党性要求.出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面临不少新挑战。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只有坚持和发扬这个根本路线.我们才能更好地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才能把事情办成并且办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路线 人民群众 群众主体地位 党的思想路线 历史经验 政治路线 工作路线 组织路线
下载PDF
关于农村基层干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思考 被引量:1
9
作者 秦凯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2016年第1期98-100,共3页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农村基层干部是与群众接触最直接的,他们是党和政府形象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党执政大厦的地基,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着农村各项事业的改革、发...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农村基层干部是与群众接触最直接的,他们是党和政府形象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党执政大厦的地基,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着农村各项事业的改革、发展、稳定,对于实现农村干群关系的和谐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要进一步通过为民、务实、清廉来践行群众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基层干部 群众路线 特殊地位 主要问题 建议
下载PDF
浅谈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金成海 《戏剧之家》 2012年第6期83-83,共1页
群众文化是社会实践主体按美的规律自我完善的客观需要在社会化满足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是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在文化方面得到彻底解放的体现。它以文艺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也包括了群众文化事业的各种必备要素。是以现代大众传播媒介为... 群众文化是社会实践主体按美的规律自我完善的客观需要在社会化满足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是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在文化方面得到彻底解放的体现。它以文艺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也包括了群众文化事业的各种必备要素。是以现代大众传播媒介为手段,以市场为依托,向人们提供文化消费产品、场所、服务等文化现象。我国的大众文化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而成长起来的。那么如何在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工作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文化工作 群众主体地位 群众文化事业 大众传播媒介 文化现象 市场经济 客观需要 自我完善
下载PDF
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建立为民服务绩效考核机制
11
作者 靳道强 《唯实》 2014年第7期10-13,共4页
以群众满意为标准衡量和检验为民服务绩效,以群众评判为动力改进和优化为民服务方式,是维护群众主体地位、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基本路径。在新形势下,科学... 以群众满意为标准衡量和检验为民服务绩效,以群众评判为动力改进和优化为民服务方式,是维护群众主体地位、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基本路径。在新形势下,科学谋划和建立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的为民服务绩效考评机制,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突出民生、民需、民意考核导向,巩固和发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绩效考核机制 群众满意 为民服务 标准 服务型政府建设 科学发展观 群众主体地位 社会治理能力
下载PDF
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推进科学重建
12
作者 彭强 《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 2013年第10期51-51,共1页
“4·20”灾后重建工作全面启动以来,名山区紧紧围绕“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目标,在抗震救灾生动实践中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突出群众主体地位和党员干部贴心服务作用,创新采取“... “4·20”灾后重建工作全面启动以来,名山区紧紧围绕“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目标,在抗震救灾生动实践中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突出群众主体地位和党员干部贴心服务作用,创新采取“三民汇聚、四权下放、五员入户”群众工作法,强力推进灾后科学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工作 科学 创新 灾后重建工作 党的群众路线 群众主体地位 抗震救灾 引领作用
下载PDF
为什么说群众路线是个“法宝”
13
作者 陈晋 《新湘评论》 2013年第16期20-22,共3页
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一再证明,离开了人民群众,不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不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落实好为民务实清廉的党性要求,再好的目标和设想,都不可能办成。同时,更要看到,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落实好为民务实清... 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一再证明,离开了人民群众,不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不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落实好为民务实清廉的党性要求,再好的目标和设想,都不可能办成。同时,更要看到,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落实好为民务实清廉的党性要求,出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面临不少新挑战。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只有坚持和发扬这个根本路线,我们才能更好地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才能把事情办成并且办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路线 人民群众 群众主体地位 党的思想路线 历史经验 政治路线 工作路线 组织路线
下载PDF
推行“群众三会” 服务人民群众
14
作者 程春彬 王振洪 《理论与当代》 2014年第12期24-25,共2页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作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八项基本要求”之首来阐释,凸显了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作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八项基本要求”之首来阐释,凸显了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贵州省黔南州在联系服务群众,突出群众主体地位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积累形成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群众 服务群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教育实践活动 党的群众路线 群众主体地位 历史条件 人民主体
下载PDF
尊重职工主体地位 千方百计服务民生
15
作者 费东斌 《理论学习与探索》 2014年第2期6-8,共3页
铁路运输企业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最根本的就是要把“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本质属性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尊重职工群众主体地位,始终以“让人民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更加自觉贯彻群众路线,推动铁路科学发展。... 铁路运输企业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最根本的就是要把“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本质属性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尊重职工群众主体地位,始终以“让人民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更加自觉贯彻群众路线,推动铁路科学发展。呼和浩特铁路局以此为切入点,不断夯实“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思想基础,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查摆“四风”问题,在推动企业发展的同时,积极服务职工、保障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工主体地位 服务民生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尊重 党的群众路线 铁路运输企业 呼和浩特铁路局 群众主体地位
下载PDF
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16
作者 李丽君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42,共2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广大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我们只有不断深化对广大农民群众主体地位的认识,最广泛最充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广大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我们只有不断深化对广大农民群众主体地位的认识,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新农村建设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民群众 主体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农”问题 群众主体地位 科学发展观 和谐社会
下载PDF
全面深化改革标注了中国道路新高度
17
作者 顾保国 张斌 《杭州》 2015年第18期7-7,共1页
全面深化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五大体制的改革,无论是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特点,最为突出的就是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道路始终坚持民... 全面深化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五大体制的改革,无论是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特点,最为突出的就是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道路始终坚持民生优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党制定一切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制度上保障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独具魅力,并且能够取得巨大成功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标注 经济体制 人民群众 群众主体地位 政治体制
下载PDF
在传媒分众化中党报如何打造文化个性
18
作者 项友炜 《传媒观察》 2003年第9期26-27,共2页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我国的报纸发展经历了发展壮大各级党报、兴办晚报热、都市报的崛起和创办特色专业报这样四个阶段。众多新的有特色的专业报的兴起,透视了目前报纸发展的新趋势:报纸内容在细化,读者群在分流。实际上,这是对传...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我国的报纸发展经历了发展壮大各级党报、兴办晚报热、都市报的崛起和创办特色专业报这样四个阶段。众多新的有特色的专业报的兴起,透视了目前报纸发展的新趋势:报纸内容在细化,读者群在分流。实际上,这是对传媒分众化的成功运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分众化 党报专版 文化个性 办报理念 群众地位 舆论引导 文明传播 读者服务 交流 新闻报道 人文关怀
下载PDF
民生情愫绕心间
19
作者 姚金清 《人民政坛》 2007年第4期11-15,共5页
中央政府致力于解决民生,是基于对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尊重,更是"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全国人大代表讲民生、议民生,为中央政府决策落到实处建言献策,体现的是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和对公平正义的坚定追求。在福... 中央政府致力于解决民生,是基于对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尊重,更是"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全国人大代表讲民生、议民生,为中央政府决策落到实处建言献策,体现的是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和对公平正义的坚定追求。在福建代表团驻地的中国职工之家,本刊记者就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民生新政的亮点,专访几位人大代表,从他们用百姓的视角关注民生的见地之中,可窥视他们忠实地为人民履职的拳拳之心和民生情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 人民当家作主 全国人大代表 群众主体地位 政府工作报告 中央政府 温家宝总理 执政理念
下载PDF
由《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观当代文艺与政治关系
20
作者 王卉 《科技视界》 2014年第20期150-150,共1页
从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到在1979年第4期《上海文学》发表的《为文艺正名——驳"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说》再到1990年5月28至30日召开了"世纪之交:中国文艺理论研讨会"直到现在,文艺界一直关注着&qu... 从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到在1979年第4期《上海文学》发表的《为文艺正名——驳"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说》再到1990年5月28至30日召开了"世纪之交:中国文艺理论研讨会"直到现在,文艺界一直关注着"文艺与政治关系"的问题。当代文艺大众化、视觉化和消费化的趋势和现状更使得我们不得不再重提这样的问题,如何使人民群众获得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 文艺 政治化 独立性 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