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动仪式链视角下的群体共在分析--县长助农直播带货逻辑 被引量:3
1
作者 徐增展 《市场论坛》 2021年第6期5-13,30,共10页
电商直播方兴未艾,县长走进直播间助农带货,带动滞销农产品线上零售交易的转型。文章基于互动仪式链视角,研究当前县长助农直播带货逻辑,得出直播参与者群体共在的具身性、定向屏蔽的边界性、关注焦点的复现性与政民情感的互通性四个组... 电商直播方兴未艾,县长走进直播间助农带货,带动滞销农产品线上零售交易的转型。文章基于互动仪式链视角,研究当前县长助农直播带货逻辑,得出直播参与者群体共在的具身性、定向屏蔽的边界性、关注焦点的复现性与政民情感的互通性四个组成要件成为互动仪式得以发生的动力机制。认为互动仪式的结果激发了群体认同、使参与者获得情感能量、凝聚成集体符号与道德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共在 直播带货 互动仪式链
下载PDF
群体共情对群际关系的影响:基于社会冲突解决的视角 被引量:30
2
作者 何晓丽 谢荣慧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4-179,共6页
群体共情是指群体成员内化和间接体验另一群体成员的认知和情绪情感的过程。群体共情与个体共情不同,表现在身份感、共情偏好和文化影响的差异等方面。群体共情对群际关系具有促进作用,有助于减少群际冲突,促进群际亲社会行为。共情动... 群体共情是指群体成员内化和间接体验另一群体成员的认知和情绪情感的过程。群体共情与个体共情不同,表现在身份感、共情偏好和文化影响的差异等方面。群体共情对群际关系具有促进作用,有助于减少群际冲突,促进群际亲社会行为。共情动机和文化框架转换是分析群体共情对群际关系促进机制的两个视角。未来研究可以探索群体共情与个体共情神经机制的差异,建立群体共情对群际关系影响的综合模型,探索群体共情在群际关系改善中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 群际关系 情动机 文化框架转换
下载PDF
社会公共事件下的积极群体情感:主题聚焦与增进路径 被引量:1
3
作者 艾娟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71-75,共5页
在社会公共事件发生期间,增进积极的群体情感并充分发挥积极情感的作用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课题之一。规范和引导积极群体情感的集体表达倾向,要聚焦于群体共情、权威信任、集体认同三个重要的基础性情感主题。社会公共事件治理过程中... 在社会公共事件发生期间,增进积极的群体情感并充分发挥积极情感的作用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课题之一。规范和引导积极群体情感的集体表达倾向,要聚焦于群体共情、权威信任、集体认同三个重要的基础性情感主题。社会公共事件治理过程中群体积极情感的在位,彰显治理能力与温情;媒体关注社会情感的表达取向,对复杂多样的群体情感进行形塑;充分调动整个社会情感“治愈”与“学习”的共同融合,使积极情感成为应对社会公共事件的重要心理资本,以此增进积极群体情感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公事件 群体情感 群体 权威信任 集体认同
下载PDF
从不确定规避理论看中国老年人共文化群体的非自信交际取向
4
作者 孙淑娟 王丽皓 周薇薇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291-292,共2页
目前,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老年人共文化群体对网络时代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新奇感觉受到威胁并试图规避,表现出对自身价值取向的不自信。本文透过Hofstede跨文化研究中的不确定性规避理论... 目前,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老年人共文化群体对网络时代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新奇感觉受到威胁并试图规避,表现出对自身价值取向的不自信。本文透过Hofstede跨文化研究中的不确定性规避理论来探讨中国老年人共文化群体的交际取向,为研究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规避 中国老年人 文化群体 非自信交际取向
下载PDF
老年人共文化群体的文化定势研究——以微博平台上老年人相关发帖为例
5
作者 孙启耀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1期91-96,共6页
采用定性分析方法,以微博平台上老年人相关的发帖为例,分析了老年人共文化群体的文化定势。研究发现,老年人共文化群体主要呈现出积极的“老当益壮”“服务奉献”和“受助与施助”等类型。我们认为,老年人应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利用新... 采用定性分析方法,以微博平台上老年人相关的发帖为例,分析了老年人共文化群体的文化定势。研究发现,老年人共文化群体主要呈现出积极的“老当益壮”“服务奉献”和“受助与施助”等类型。我们认为,老年人应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利用新科技手段,获取知识与信息,积极融入到社会中去。大众媒体也应担当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聚焦于老年人公共文化群体文化定势的正面形象宣传,让老当益壮、服务奉献、自立自强的老年人的精神得到弘扬,推动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老年人文化定势形象的重建工作中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定势 老年人 文化群体
下载PDF
论公共之事 被引量:2
6
作者 朱承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1-119,共9页
作为共在性、群体性的存在者,人的生活离不开公共之事。从“事”的角度来看,公共之事是人怀有公共情怀、秉持公共理性在共同生活中所进行的活动及其结果。公共之事包括政治行动、兴利除害的社会活动、以言行事的公共参与,更包括广泛的... 作为共在性、群体性的存在者,人的生活离不开公共之事。从“事”的角度来看,公共之事是人怀有公共情怀、秉持公共理性在共同生活中所进行的活动及其结果。公共之事包括政治行动、兴利除害的社会活动、以言行事的公共参与,更包括广泛的日常交往活动。公共之事拓展了人的生活世界,为人类创设生活秩序,是人发挥自由意志实现大同团结和推进总体福祉的根本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共在 之事 生活
下载PDF
群体共情视角下的绿色消费行为——自我-他人重叠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3
7
作者 牟宇鹏 祁晓燕 丁志华 《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60,共12页
绿色消费行为中消费者态度和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缺口。考虑到社交媒体时代消费者特殊的群体性和网络性特征,本研究基于共情理论,构建了环境关切对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过程模型,同时探讨了自我-他人重叠的调节驱动效应。研究结果显... 绿色消费行为中消费者态度和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缺口。考虑到社交媒体时代消费者特殊的群体性和网络性特征,本研究基于共情理论,构建了环境关切对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过程模型,同时探讨了自我-他人重叠的调节驱动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环境关切对绿色消费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群体共情在环境关切与绿色消费行为之间起到中介作用。此外,群体社交背景下,消费者的群体性特征即自我-他人重叠程度,在环境关切与群体共情之间起到调节作用。刺激消费者的自我-他人重叠感知,能够显著提升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消费 群体 自我-他人重叠 Z世代
原文传递
网吧记录数据可视分析系统SRDVis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凡 马小东 任芃锟 《数据与计算发展前沿》 CSCD 2021年第4期70-80,共11页
【目的】为了从记录用户个体行为的时空数据中挖掘用户特征,构建行为模型,发现共现群体,本文以公开的网吧记录数据为基础,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可视分析系统SRDVis。【方法】本文基于该类时空数据的固有属性和特征,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处理、... 【目的】为了从记录用户个体行为的时空数据中挖掘用户特征,构建行为模型,发现共现群体,本文以公开的网吧记录数据为基础,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可视分析系统SRDVis。【方法】本文基于该类时空数据的固有属性和特征,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处理、统计及分析,结合可视化设计、要素关联、人机交互等方法与技术,研发完成了可满足本领域数据分析任务的可视化系统。【结果】针对网吧用户行为记录数据特点,本文设计了多种可视化视图,可从不同视角展示数据特征,满足了业务监管人员对本领域数据的管理及分析需求。【结论】SRDVis系统通过2个基于真实业务场景案例的分析,验证了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和系统的可用性,可以实现对此类时空数据的可视分析需求,系统具有一定的扩展性,能够在多种业务领域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数据 可视分析 网吧记录 群体
下载PDF
伊利莎:“双性”和谐的渴望者——短篇小说《菊花》中“双性同体”思想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申军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147-148,共2页
《菊花》是斯坦贝克短篇小说中的名篇,半个多世纪以来,批评家从象征主义,生态批评和女性主义等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解读。本文在女性主义理论框架内,运用"双性同体"的思想,对小说女主人公伊丽莎的性格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 《菊花》是斯坦贝克短篇小说中的名篇,半个多世纪以来,批评家从象征主义,生态批评和女性主义等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解读。本文在女性主义理论框架内,运用"双性同体"的思想,对小说女主人公伊丽莎的性格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伊丽莎内心追求独立、平等和自由,渴望进入男性世界,步入主流文化。但因为父权制社会环境的压迫,"双性"意识未能达到和谐一致,最终梦想破灭,也集中反映了20世纪早期在美国女主人公伊丽莎所代表的女性共文化群体与男权社会主流文化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文化群体 双性同体
下载PDF
组织管理中的共情研究述评与展望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琛琳 郑晓明 李丽源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4-80,共17页
共情指个体对他人的情绪状态和想法的感知、理解和体验。共情对组织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作用,组织管理中的共情研究也逐渐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本研究整理归纳了共情的定义,厘清了组织管理中共情的概念。从团队层面的群体共情和个体层面... 共情指个体对他人的情绪状态和想法的感知、理解和体验。共情对组织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作用,组织管理中的共情研究也逐渐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本研究整理归纳了共情的定义,厘清了组织管理中共情的概念。从团队层面的群体共情和个体层面的个体共情入手,本研究从不同理论视角厘清共情在不同层面上的形成和作用机制,形成组织管理中共情的多视角多层面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基于组织管理中的两个重要行为主体(即,领导和员工),对领导共情与员工共情的研究进行细分;基于横向视角,关注领导特质对领导共情的影响;基于纵向视角,关注领导共情对员工共情的垂滴效应,以及员工个体共情对群体共情的影响;探索组织中共情的负面作用及其边界条件;优化相关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 员工 群体 组织管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