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播期对机插水稻群体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任海 李旭 +3 位作者 吕小红 隋鑫 王宇 付立东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5-135,136,137,138,共4页
为完善盘锦稻区机插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体系,探讨机插秧高产适宜播期,2013、2014连续2年以盐丰47为供试材料,采用小区对比试验,通过设置不同播期、同期栽插处理,测定不同播期对机插水稻群体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 为完善盘锦稻区机插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体系,探讨机插秧高产适宜播期,2013、2014连续2年以盐丰47为供试材料,采用小区对比试验,通过设置不同播期、同期栽插处理,测定不同播期对机插水稻群体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秧龄逐渐缩短,株高、叶龄、假茎基宽、百株干质量、充实度、最长根长、根数均减少;秧龄缩短,各处理的每个时期叶片数随之减少。播期对机插水稻分蘖发生期有一定的影响。各处理群体茎蘖数随播期推迟秧龄的缩短,于N-n期逐渐减少,拔节期逐渐增多,齐穗期、成熟期呈先升后降的趋势。2年试验都表明,适当推迟播期,缩短秧龄,可以提高小苗后发优势,但秧龄过小,后期无效分蘖增多,成穗率降低。各处理叶面积指数随播期推迟秧龄的缩短,于移栽期、N-n期逐渐减小,拔节期、齐穗期逐渐增大。各处理干物质产量随播期推迟秧龄的缩短,于移栽期、N-n期逐渐减小,拔节期、齐穗期表现为先增后减。随播期推迟秧龄的缩短,各处理株高、穗长、实粒数逐渐降低,结实率逐渐提高。4月18日前后播种5月23日前后插秧的A2、B2处理,秧龄期35 d左右,秧苗素质最好,本田群体生长量适宜,齐穗期和成熟期干物质产量最大,实际产量最高,分别为9.77、11.03 t/hm2,比A1、A3、B1、B3处理分别高8.29、4.07、7.25、6.73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机插水稻 群体生长发育 产量
下载PDF
微喷水肥一体化提高冬小麦产量与品质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孟妮 毛平平 +8 位作者 王丽 宜丽宏 党建友 吴会军 李银坤 裴雪霞 张晶 张永清 武雪萍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6-92,共7页
为了探明山西南部麦区节水省氮合理运筹模式,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9个水氮组合模式对冬小麦群体动态、氮肥利用率、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氮互作对冬小麦拔节期单株分蘖、成穗数和籽粒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以微喷4次(W_2,... 为了探明山西南部麦区节水省氮合理运筹模式,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9个水氮组合模式对冬小麦群体动态、氮肥利用率、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氮互作对冬小麦拔节期单株分蘖、成穗数和籽粒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以微喷4次(W_2,越冬水、拔节水、孕穗水和灌浆水)和优化施氮(N_3,施氮N 225kg·hm-2,60%底施+30%拔节期追施+10%灌浆期追施)水氮一体化组合处理产量最高,与CK(越冬期和拔节期漫灌,习惯施氮)相比,冬前单株分蘖增加13%,产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9.36%和61.8%。2.相同灌水模式下,不同施氮处理间差异显著,其中微喷3次以目标产量施氮(N_2)的产量最高;微喷4次以优化施氮(N_3)产量最高,与习惯施氮(N_1)相比,氮肥表观利用率提高了61.8%。3.相同施氮模式下,以微喷4次的产量最高。综合分析各水氮处理组合以W_2N_3的小麦产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均为最高,且节水节肥、籽粒品质最优,因此,推荐该模式为山西省南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的节水节肥减施增效水氮运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微喷水肥一体化 群体生长发育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