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4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意义建构对医科大学生职业使命感的影响:内群体认同和尽责性的作用
1
作者 徐嘉 谢宝国 《心理学探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3-340,共8页
目前人们对于职业使命感的前因及产生机制还知之甚少,基于社会认同理论,考察了意义建构对职业使命感的影响及内在机制。通过对554名医科大学生3轮追踪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意义建构对职业使命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在控制了职业... 目前人们对于职业使命感的前因及产生机制还知之甚少,基于社会认同理论,考察了意义建构对职业使命感的影响及内在机制。通过对554名医科大学生3轮追踪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意义建构对职业使命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在控制了职业义务感中介效应的情况下,内群体认同仍中介了意义建构与职业使命感之间的正向关系;(3)尽责性人格调节了内群体认同对职业使命感的影响以及内群体认同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为高校培育个体职业使命感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义建构 职业使命感 群体认同 尽责性 医科大学生
下载PDF
共同内群体认同的心理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2
作者 祝婷 李凌智 +3 位作者 温芳芳 佐斌 鞠一琰 龙佳慧 《心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0-449,共10页
共同内群体认同是不同子群体成员进行再分类后,对共同的上位群体产生的积极认同的情感。共同内群体认同能够产生促进心理融合、降低群际偏见和增加亲社会行为等积极效应;但在某些情况下,共同内群体认同也会产生降低信任与内疚感、增加... 共同内群体认同是不同子群体成员进行再分类后,对共同的上位群体产生的积极认同的情感。共同内群体认同能够产生促进心理融合、降低群际偏见和增加亲社会行为等积极效应;但在某些情况下,共同内群体认同也会产生降低信任与内疚感、增加群际敌意与偏见和减少亲社会行为等消极效应。对不同群体的感知相似性和形成共同内群体的动机等个体心理属性、群体规模和群体地位等群体属性、不同情境类型以及再分类方式会对共同内群体认同效应产生影响。检验共同内群体认同效应出现矛盾的原因、探索不同因素的共同作用,并结合现实背景考虑群体身份变换性在再分类中的应用,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内群体认同 再分类 群际关系 积极效应 消极效应
下载PDF
“乡音”未改:归侨的语言适应与群体认同——以泉州双阳华侨农场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朱媞媞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24年第1期40-51,共12页
论文以福建泉州双阳华侨农场为个案,以调研数据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归侨回国后的语言适应和语言选择状况;语言作为文化最主要的载体,在归侨的集体记忆与身份认同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华侨农场作为一种特殊的移民社区,语言生活多言多语并... 论文以福建泉州双阳华侨农场为个案,以调研数据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归侨回国后的语言适应和语言选择状况;语言作为文化最主要的载体,在归侨的集体记忆与身份认同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华侨农场作为一种特殊的移民社区,语言生活多言多语并存。共同的侨居地生活和归国经历以及相同的侨居地语言,构建了归侨的群体认同。侨二代大多仍能熟练掌握父辈的侨居地语言,但工作和学习常用语以普通话和当地方言为主;侨三代的祖辈侨居地语言和方言水平则明显衰退,普通话是他们的常用语。归侨社区呈现“侨居地语言→本地方言→国家通用语言”的代际语言转移趋势。华侨农场的多元语言文化生态,是侨乡文化的特殊标签和宝贵资源。深入开展华侨农场语言生活调查,做好归侨社区语言规划、保护与传承侨乡语言资源,有利于深入挖掘侨乡特色语言文化,助推侨乡振兴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尼归侨 华侨农场 语言适应 群体认同 侨居地
下载PDF
军校医学生群体认同缓解死亡焦虑:个体自尊和集体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
4
作者 郑莹灿 杨卓娅 +1 位作者 朱梦音 杨国愉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920-1924,F0003,共6页
目的探讨军校医学生群体认同对死亡焦虑的影响,以及个体自尊和集体自尊在其中的链式中介效应。方法于2021年7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开展心理测评,通过问卷星收集360名某军校学员数据。测评工具包括死亡焦虑量表(Templer Death Anxiety Sc... 目的探讨军校医学生群体认同对死亡焦虑的影响,以及个体自尊和集体自尊在其中的链式中介效应。方法于2021年7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开展心理测评,通过问卷星收集360名某军校学员数据。测评工具包括死亡焦虑量表(Templer Death Anxiety Scale,T-DAS)、群体认同量表(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 Questionnaire)、罗森博格自尊量表(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Revised,RSES-R)、集体自尊量表(Collective Self-Esteem Scale)。结果①死亡焦虑得分为1.00~4.33分(M=2.60)。②群体认同、个体自尊和集体自尊与死亡焦虑均呈显著负相关(r=-0.56~-0.21,P<0.01);群体认同、个体自尊和集体自尊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2~0.68,P<0.01)。③群体认同显著负向预测死亡焦虑(b=-0.21,SE=0.02,P<0.001)。④群体认同和死亡焦虑之间存在3种中介效应:群体认同→个体自尊→死亡焦虑、群体认同→集体自尊→死亡焦虑、群体认同→个体自尊→集体自尊→死亡焦虑,总间接效应为-0.17。结论群体认同能够负向预测军校医学生的死亡焦虑,且个体自尊和集体自尊在两者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校医学生 群体认同 死亡焦虑 个体自尊 集体自尊
下载PDF
群体认同与户外徒步旅游者心流体验: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和性别的调节作用
5
作者 李娜 李思洁 史文文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24年第2期12-17,32,共7页
目的:探究群体认同、社会支持、性别和心流体验的关系。方法:采用群体认同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心流体验量表对587名户外徒步旅游者进行调查。结果:(1)群体认同与心流体验呈显著正相关(r=0.38、P<0.001),群体认同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 目的:探究群体认同、社会支持、性别和心流体验的关系。方法:采用群体认同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心流体验量表对587名户外徒步旅游者进行调查。结果:(1)群体认同与心流体验呈显著正相关(r=0.38、P<0.001),群体认同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r=0.28、P<0.001),社会支持与心流体验呈显著正相关(r=0.42、P<0.001);(2)社会支持在群体认同与心流体验之间起中介作用(β=0.16、t=6.13、P<0.001);(3)性别对中介效应的后半段起到调节作用(β=-0.37、t=-5.96、P<0.001),而且在女性群体中,社会支持对心流体验的预测作用更强。结论:群体认同不仅能正向影响心流体验,还能通过社会支持对其产生间接影响,同时性别对后半段中介路径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流体验 社会支持 群体认同 性别差异
下载PDF
从趣缘集结到群体认同:智媒时代下身体在场与社交化学习——以线上自习室为例
6
作者 李都 杨忠杨 《青年发展论坛》 2024年第1期48-56,共9页
智媒时代,社交媒体已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人际交流,在技术的嵌入下,身体的主体实现回归,与技术互嵌,传播范式由“表征”转向“实践”,“学习+社交”的新型学习模式也因此成为一种热潮。通过线上自习室的“身体在场”这一行为,学习的过程被... 智媒时代,社交媒体已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人际交流,在技术的嵌入下,身体的主体实现回归,与技术互嵌,传播范式由“表征”转向“实践”,“学习+社交”的新型学习模式也因此成为一种热潮。通过线上自习室的“身体在场”这一行为,学习的过程被量化与记录,进而通过用户展演与微信群聊等集结行为赋予更多的社交属性,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相同兴趣爱好与价值观为主的趣缘群体。学习的自主性在技术、身体、空间三者的关系演变中被最大程度地规训与节点化,并通过后续的社交行为形成群体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学习 身体在场 趣缘集结 群体认同
下载PDF
群体认同视角下的非遗表演者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7
作者 王颖萍 杨佳仪 丘尚知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24年第3期32-41,共10页
基于群体认同理论视角,本研究旨在探究观众反馈对非遗表演者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机制。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来自不同非遗表演团队的反馈,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观众反馈通过非遗表演者群体认同中的群体自我价值维度正向影响其工作满意... 基于群体认同理论视角,本研究旨在探究观众反馈对非遗表演者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机制。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来自不同非遗表演团队的反馈,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观众反馈通过非遗表演者群体认同中的群体自我价值维度正向影响其工作满意度,表演者的归属需要在观众反馈和群体认同之间起着正向调节作用。同时,观众反馈本身对非遗表演者的工作满意度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为提高非遗表演行业的发展质量和表演者的工作满意度,一方面应为员工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和团队意识培养;另一方面,也应注重观众意见,对剧目进行顺应时代和观众兴趣的创新改良,实现非遗产业的活态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观众反馈 归属需要 群体认同 工作满意度
下载PDF
共同内群体认同促进民族心理融合:积极解释偏向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梁芳美 赵玉芳 尹晨祖 《心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6-393,共8页
从解释偏向视角探讨共同内群体认同促进民族心理融合的认知加工过程。实验1和实验2设置群体情境(竞争/非竞争),分别考察即时解释偏向(包含自动解释偏向、迭代解释偏向)和延时解释偏向在共同内群体认同与民族心理融合关系中的作用。结果... 从解释偏向视角探讨共同内群体认同促进民族心理融合的认知加工过程。实验1和实验2设置群体情境(竞争/非竞争),分别考察即时解释偏向(包含自动解释偏向、迭代解释偏向)和延时解释偏向在共同内群体认同与民族心理融合关系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在竞争和非竞争情境下,共同内群体认同能够促进民族心理融合,其促进作用发生在自动积极解释偏向和延时积极解释偏向阶段。研究从认知加工的视角拓展了共同内群体认同模型,并完善了解释偏向阶段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内群体认同 民族心理融合 积极解释偏向 认知加工
下载PDF
群体认同与听障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听障朋友支持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马艺丹 薛威峰 +1 位作者 刘琴 徐银 《心理与行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6-272,共7页
采用内群体认同问卷、主观幸福感问卷和听障朋友支持问卷对366名特殊教育学校的听障青少年(10~12年级)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听障青少年群体认同中的不同维度(满意度、团结性和中心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及听障朋友支持在其中的中介作用... 采用内群体认同问卷、主观幸福感问卷和听障朋友支持问卷对366名特殊教育学校的听障青少年(10~12年级)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听障青少年群体认同中的不同维度(满意度、团结性和中心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及听障朋友支持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群体认同的满意度、团结性、中心性与主观幸福感、听障朋友支持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2)听障朋友支持仅在群体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障青少年 主观幸福感 群体认同 社会支持
下载PDF
大学生群体认同与网络欺凌的关系——兼论内群体偏好的中介作用
10
作者 代钰 彭韵竹 张艳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年第3期87-93,共7页
依托社会认同理论框架,选用网络欺负量表、群体认同量表和内群体偏好量表,对多所大学不同年级、性别、生源地的37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此描述大学生群体遭受网络欺凌的现状,并探究影响网络欺凌的群体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群体认同与... 依托社会认同理论框架,选用网络欺负量表、群体认同量表和内群体偏好量表,对多所大学不同年级、性别、生源地的37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此描述大学生群体遭受网络欺凌的现状,并探究影响网络欺凌的群体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群体认同与大学生网络欺凌呈负相关,网络欺凌在性别上具有明显差异,其他维度差异则不显著;内群体偏好与群体认同呈正相关,与网络欺凌呈负相关;在积极平稳的群体中,个体的群体认同水平越高,个体越不容易发生网络欺凌;内群体偏好在群体认同和网络欺凌之间起中介作用。而要解决大学生网络欺凌问题,应从群体认同的视角对其进行预防、监管、引导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欺凌 群体认同 群体偏好
下载PDF
共同内群体认同对医患竞争受害感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邓洵 龙思邑 +2 位作者 沈依琳 赵欢欢 贺雯 《心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52-765,共14页
本研究基于共同内群体认同模型,以医务人员和患者及家属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共同内群体认同对医患竞争受害感的影响及机制。预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证明了医患群体间存在竞争受害感;实验1采用共同内群体认同的操作范式,发现共同内群体认同能... 本研究基于共同内群体认同模型,以医务人员和患者及家属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共同内群体认同对医患竞争受害感的影响及机制。预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证明了医患群体间存在竞争受害感;实验1采用共同内群体认同的操作范式,发现共同内群体认同能够有效减少医患双方的竞争受害感;实验2A进一步发现,权力需要在医方和患方共同内群体认同和竞争受害感之间起中介作用,而道德需要的中介作用不显著。实验2B采用更接近社会现实情境的重新范畴化范式,结果显示共同内群体认同的主效应不显著,但与群体身份的交互作用显著,仅医方权力需要的中介路径成立。本研究揭示了共同内群体认同不仅能够直接降低医患双方的竞争受害感,而且可以通过减少权力需要进一步降低竞争受害感,从群际角度为缓和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关系 竞争受害感 共同内群体认同 权力需要 道德需要
下载PDF
跨学科教研的困境分析与破解之道——基于共同内群体认同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钟柏昌 赵国雄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23年第5期16-23,共8页
跨学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跨学科教研,然而,实践表明教研团队的心理异质性会激发跨学科教研冲突,进而阻碍教研绩效的提升。究其原因,在于跨学科教研存在“分科教学-思维分裂”“分类评价-机会割裂”“分权教研-合作撕裂”三类问题,... 跨学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跨学科教研,然而,实践表明教研团队的心理异质性会激发跨学科教研冲突,进而阻碍教研绩效的提升。究其原因,在于跨学科教研存在“分科教学-思维分裂”“分类评价-机会割裂”“分权教研-合作撕裂”三类问题,三者归一,本质原因在于跨学科教研团队异化的社会关系。因此,要化解跨学科教研冲突,就需要对由多学科教师群体组成的跨学科教研团队重新进行社会分类,即在各学科教师群体基础之上建立一个更具包容性和统摄性的教研共同体。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关共同内群体认同模型的研究为达成这一目标提供了重要参考:要开展有效的跨学科教研,就需要提高“教研团队的目标一致性”“参研教师的专业发展公平感”“参研教师对跨学科教研本身及其所属教研团队的认知”“参研教师的群际感知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异质性 跨学科教研冲突 归因分析 共同内群体认同模型 化解策略
下载PDF
品牌个性对顾客融入行为的影响研究——群体认同和品牌认同双重中介解释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斯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64-67,共4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消费者与品牌的互动机会也随之增加,消费者了解品牌的渠道和方式也更加丰富。然而品牌的发展与顾客对品牌的认同、顾客的融入行为等密切相关。本文从品牌个性的角度出发,研究品牌个性对顾客融入行为的影响,并探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消费者与品牌的互动机会也随之增加,消费者了解品牌的渠道和方式也更加丰富。然而品牌的发展与顾客对品牌的认同、顾客的融入行为等密切相关。本文从品牌个性的角度出发,研究品牌个性对顾客融入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品牌认同和群体认同在此过程中的中介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不同的品牌个性(兴奋型品牌个性和真诚型品牌个性)均会促进不同类型的顾客融入行为,即消费性、贡献性与社交性融入行为。此外,兴奋型品牌个性通过提升品牌认同来促进消费性融入行为;而真诚型品牌个性通过提升群体认同来促进贡献性与社交性融入行为。文章丰富了品牌个性、顾客融入、品牌认同与群体认同的相关理论,可为品牌的顾企共创价值提供有益的指导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牌个性 顾客融入 群体认同 品牌认同
下载PDF
档案作用群体认同消解:依据、机制与场景
14
作者 曹志强 《档案与建设》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3-47,共5页
为更好地治理群体认同危机与“消极群体”问题,需要合理利用档案的群体认同消解功能。档案的属性决定了档案具有作用群体认同消解的可能性,原始记录性能够去伪存真,揭露群体真相;记忆属性能够开拓视野,展示群体全貌;媒介属性能够寄宿话... 为更好地治理群体认同危机与“消极群体”问题,需要合理利用档案的群体认同消解功能。档案的属性决定了档案具有作用群体认同消解的可能性,原始记录性能够去伪存真,揭露群体真相;记忆属性能够开拓视野,展示群体全貌;媒介属性能够寄宿话语,影响群体认知。文章从档案实践引发情感波动、档案查证启动认同消解、认同消解联结认同重塑三方面提出档案作用群体认同消解的机制,在此基础上以受难者群体认同、外来者群体认同、“迷茫”群体认同为例,总结档案作用消极型群体认同消解的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解 群体认同 身份认同 集体记忆
下载PDF
户外徒步旅游者社会支持对负性情绪的影响:群体认同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1
15
作者 汪海 李娜 +1 位作者 李思洁 徐盛 《湖北体育科技》 2023年第7期575-579,600,共6页
目的探讨户外徒步旅游者社会支持对负性情绪的预测效应,验证群体认同在社会支持和负性情绪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Bootstrap对565名户外徒步旅游者展开调研,探讨户外徒步旅游者社会支持、群体认同、负性情绪的关系。结果在群体认同和... 目的探讨户外徒步旅游者社会支持对负性情绪的预测效应,验证群体认同在社会支持和负性情绪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Bootstrap对565名户外徒步旅游者展开调研,探讨户外徒步旅游者社会支持、群体认同、负性情绪的关系。结果在群体认同和负性情绪上有显著的年龄差异;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群体认同、负性情绪两两显著相关;中介效应结果显示:户外徒步旅游者社会支持对负性情绪预测效应显著,加入中介变量后,直接效应不显著。结论户外徒步旅游者社会支持能够负向预测负性情绪,群体认同在社会支持与负性情绪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徒步旅游 社会支持 群体认同 负性情绪
下载PDF
青年亚文化虚拟社群中群体认同的建构——以豆瓣MEMERS小组为例
16
作者 姜楠 《传播力研究》 2023年第16期154-156,共3页
青年是亚文化的重要创造主体和参与主体,自身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们创造的文化的影响。青年对亚文化表现出的极大热情和推崇,来源于在群体中稳定的社会互动,更来源于在对社会结构性矛盾进行抵抗时获得的共鸣感。本文从特定的亚文化内... 青年是亚文化的重要创造主体和参与主体,自身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们创造的文化的影响。青年对亚文化表现出的极大热情和推崇,来源于在群体中稳定的社会互动,更来源于在对社会结构性矛盾进行抵抗时获得的共鸣感。本文从特定的亚文化内部视角出发,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法,了解豆瓣MEMERS小组的小组结构和成员互动方式,总结亚文化虚拟社群内部的认同是如何产生的。通过材料分析发现,小组成员通过对帖子内容意义的共享、与陌生人互动的信任、集体讨论小组事务三个途径收获对小组的认同,对个人的社会、文化资本获得以及米姆文化的传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亚文化 虚拟社群 群体认同 米姆文化
下载PDF
群体夸耀方式对旁观者网络攻击行为的影响:旁观者的被挑衅感和群体认同的作用
17
作者 高阳 倪士光 +1 位作者 夏志远 田午林 《心理与行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1-478,共8页
网络中群体夸耀言论常常引发旁观者对夸耀者的不满甚至攻击,但是具体心理机制尚不清晰。本研究在虚拟网络互动情境下,操纵显性/隐性表达的群体夸耀,评估观看不同方式表达的群体夸耀言论后旁观者的被挑衅感和网络攻击行为。结果发现:(1)... 网络中群体夸耀言论常常引发旁观者对夸耀者的不满甚至攻击,但是具体心理机制尚不清晰。本研究在虚拟网络互动情境下,操纵显性/隐性表达的群体夸耀,评估观看不同方式表达的群体夸耀言论后旁观者的被挑衅感和网络攻击行为。结果发现:(1)相比于隐性夸耀,显性群体夸耀引发了旁观者的被挑衅感进而引发对夸耀者的网络攻击行为;(2)旁观者的群体认同对显性群体夸耀引起的被挑衅感起调节作用,相比低群体认同者,高群体认同者对显性群体夸耀有更强烈的被挑衅感和网络攻击行为。研究阐明了旁观者将显性群体夸耀当作对自身群体身份威胁的认知路径,扩展并深化了傲慢假说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夸耀 傲慢假说 网络攻击行为 群体认同
下载PDF
不同社会距离下的共同内群体认同对医患纠纷中攻击行为的影响
18
作者 毕亚萱 丁川 王沛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331-334,共4页
目的:考察不同社会距离下的共同内群体认同对医患群际威胁引发的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以医患纠纷事件作为群际威胁的实验材料,采用竞争反应时范式和内隐联想范式获取攻击性指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不同社会距离的攻击性差异。结果:... 目的:考察不同社会距离下的共同内群体认同对医患群际威胁引发的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以医患纠纷事件作为群际威胁的实验材料,采用竞争反应时范式和内隐联想范式获取攻击性指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不同社会距离的攻击性差异。结果:不同社会距离的共同内群体认同对医患群际间威胁所引发的内隐攻击行为影响不同:当社会距离较远时,隐性攻击明显增强[t(58)=2.59,P=0.013]。结论:建立社会距离更近的医患双方共同内群体认同有利于建立更好的医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纠纷 社会距离 共同内群体认同 群际威胁 攻击行为
下载PDF
基于社交媒体的网民情感与群体认同分析——以“TI12”AR止步四强为例
19
作者 游江澄 郑嘉雯 +1 位作者 王蔚韬 保俞安 《数字出版研究》 2023年第S02期89-94,共6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竞赛事在国内的关注度持续攀升,尤其在成为亚运会项目后,其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本文聚焦于第十二届DOTA2国际邀请赛(以下简称“TI12”)中Azure Ray(以下简称“AR”)战队止步四强的关键事件,通过收集社交媒...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竞赛事在国内的关注度持续攀升,尤其在成为亚运会项目后,其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本文聚焦于第十二届DOTA2国际邀请赛(以下简称“TI12”)中Azure Ray(以下简称“AR”)战队止步四强的关键事件,通过收集社交媒体上网民的情感信息文本,深入分析了网民对于电竞赛事的情感表达机制。研究发现,网民的情感表达不仅反映了个人对赛事结果的看法,更在互动仪式链中形成了特定的情感共鸣,体现了群体认同的建构过程。网民通过情感表达和互动,强化了群体间的联系和认同感,共同塑造了电竞赛事的网络舆论氛围。本研究揭示了社交媒体中网民情感表达与群体认同之间的紧密联系,为理解电竞赛事的社会影响和文化意义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12赛事 情感表达 互动仪式 群体认同 社交媒体
下载PDF
MBTI趣缘群体的自我认同与群体认同研究
20
作者 王丝琴 《视听》 2023年第12期105-108,共4页
本文以深度访谈法,采用NVivo11软件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研究MBTI趣缘群体自我认同的建构机制以及这种基于自我认同建构起来的群体认同特征。研究发现,MBTI趣缘群体存在甚至长期存在自我怀疑的心理机制,这驱使着他们探求自我认知,获得更... 本文以深度访谈法,采用NVivo11软件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研究MBTI趣缘群体自我认同的建构机制以及这种基于自我认同建构起来的群体认同特征。研究发现,MBTI趣缘群体存在甚至长期存在自我怀疑的心理机制,这驱使着他们探求自我认知,获得更加清晰的个人画像,因而在测试上表现出强烈的主动性与狂热性,热衷于做各种测试,但他们对于测试结果又表现出一定的能动性与理性,而非一味接受测试结果。经过多次测试,他们获得了更加清晰的自我认知,缓和了主体焦虑,同时强化了自我认同或自我否定。这种基于自我认知建构起来的群体采取标签式的交往模式,但形成的虚拟共同体是脆弱的、难以维系的。这类纯粹基于兴趣建构起来的群体更多需要互动仪式和社会资本的建构来维系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TI 深度访谈法 趣缘群体 自我认同 群体认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