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后现代语境下的当代中国青年审美观分析——以“族”为例
1
作者
黄学敏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28-30,49,共4页
在后现代语境下,当代中国青年群体频频出现"拇指族"、"soho族"、"秒杀族"等,这些"族"具有发展壮大的趋势。这也透视出当代青年审美的一些特点:注重个性的审美判断,追新逐异的审美趣味,深度缺...
在后现代语境下,当代中国青年群体频频出现"拇指族"、"soho族"、"秒杀族"等,这些"族"具有发展壮大的趋势。这也透视出当代青年审美的一些特点:注重个性的审美判断,追新逐异的审美趣味,深度缺失的审美取向,群体趋同的审美理解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
青年审美观
注重个性
追新逐异
深度缺失
群体趋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教师人格的育人效应
被引量:
1
2
作者
曾慧
《云梦学刊》
2001年第1期95-96,共2页
人格是人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的集中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十分自然地形成的相互吸引、教学相长的紧密关系,使得学生对教师群体的人格形象产生崇拜模仿、群体趋同和感召激励的作用。
关键词
教师
人格
育人效应
群体趋同
效应
崇拜模仿效应
感召激励效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翻译中的儒道哲学——《翻译之道》(The Dao of Translation)评介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军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4-78,共5页
我国拥有丰富的哲学文化遗产,然而很少被融入翻译研究中。道格拉斯·罗宾逊2015年出版的《翻译之道》通过发掘中国的儒道哲学与最近的西方思想,特别是与皮尔斯和索绪尔的符号学之间的共通之处,在翻译研究中建立起了中西思想的对话...
我国拥有丰富的哲学文化遗产,然而很少被融入翻译研究中。道格拉斯·罗宾逊2015年出版的《翻译之道》通过发掘中国的儒道哲学与最近的西方思想,特别是与皮尔斯和索绪尔的符号学之间的共通之处,在翻译研究中建立起了中西思想的对话。他指出,运行在"无为"式翻译背后的神秘的"道"——不可知却又随处涌现的力量,正是他新创的两个术语——群体认同(Icosis)和群体趋善(Ecosis)所代表的社会生态。在翻译研究中融入中国的儒道哲学有助于翻译理论的拓展和提升,可成为中华文化的理论创建和输出的重要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
无为
身心标识假说
群体趋同
群体
趋善
原文传递
题名
后现代语境下的当代中国青年审美观分析——以“族”为例
1
作者
黄学敏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佛山市荣山中学
出处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28-30,49,共4页
文摘
在后现代语境下,当代中国青年群体频频出现"拇指族"、"soho族"、"秒杀族"等,这些"族"具有发展壮大的趋势。这也透视出当代青年审美的一些特点:注重个性的审美判断,追新逐异的审美趣味,深度缺失的审美取向,群体趋同的审美理解等。
关键词
后现代
青年审美观
注重个性
追新逐异
深度缺失
群体趋同
分类号
B83-02 [哲学宗教—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教师人格的育人效应
被引量:
1
2
作者
曾慧
机构
湖南临湘市第一中学
出处
《云梦学刊》
2001年第1期95-96,共2页
文摘
人格是人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的集中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十分自然地形成的相互吸引、教学相长的紧密关系,使得学生对教师群体的人格形象产生崇拜模仿、群体趋同和感召激励的作用。
关键词
教师
人格
育人效应
群体趋同
效应
崇拜模仿效应
感召激励效应
Keywords
teachers
personality
education effect
分类号
G45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翻译中的儒道哲学——《翻译之道》(The Dao of Translation)评介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军
机构
四川大学
湖北民族学院
出处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4-78,共5页
文摘
我国拥有丰富的哲学文化遗产,然而很少被融入翻译研究中。道格拉斯·罗宾逊2015年出版的《翻译之道》通过发掘中国的儒道哲学与最近的西方思想,特别是与皮尔斯和索绪尔的符号学之间的共通之处,在翻译研究中建立起了中西思想的对话。他指出,运行在"无为"式翻译背后的神秘的"道"——不可知却又随处涌现的力量,正是他新创的两个术语——群体认同(Icosis)和群体趋善(Ecosis)所代表的社会生态。在翻译研究中融入中国的儒道哲学有助于翻译理论的拓展和提升,可成为中华文化的理论创建和输出的重要部分。
关键词
道
无为
身心标识假说
群体趋同
群体
趋善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后现代语境下的当代中国青年审美观分析——以“族”为例
黄学敏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教师人格的育人效应
曾慧
《云梦学刊》
200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翻译中的儒道哲学——《翻译之道》(The Dao of Translation)评介
王军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