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耳石形态在黄海蓝点马鲛群体鉴别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英俊 叶振江 +1 位作者 杨永桓 孟晓梦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55-158,共4页
以耳石长宽比(L/K)、长短叉长比(L_1/L_2)、长短叉宽比(K_1/K_2)、长叉长宽比(L_1/K_1)、短叉长宽比(L_2/K_2)、长叉长与缺口距比(L_1/N)、鱼体叉长(H)与耳石重量比(H/W)为形态学分析参数,比较了黄海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 nius... 以耳石长宽比(L/K)、长短叉长比(L_1/L_2)、长短叉宽比(K_1/K_2)、长叉长宽比(L_1/K_1)、短叉长宽比(L_2/K_2)、长叉长与缺口距比(L_1/N)、鱼体叉长(H)与耳石重量比(H/W)为形态学分析参数,比较了黄海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 nius)不同群体间耳石的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吕泗3个批次样品间耳石形态无显著性差异,赣榆群体与吕泗及胶南群体在个别形态指标上呈显著性差异,吕泗和胶南群体各项指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聚类分析显示吕泗群体与胶南群体、赣榆群体间的欧氏距离分别为3.09和3.38,赣榆群体与胶南群体间的欧氏距离为4.59。吕泗群体与胶南群体间距离较近。结果表明耳石形态学分析是鱼类群体鉴别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点马鲛 耳石形态 群体鉴别
下载PDF
RAPD技术在中国对虾群体鉴别上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振辉 孔杰 +1 位作者 刘萍 邓景耀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7-71,共5页
采用RAPD技术对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中国黄海、渤海沿岸种群(H)朝鲜半岛西海岸种群(K)和即墨健康养殖群体(S)的DNA进行检测,41个随机引、物在3个群体间共筛选到了3个稳定的RAPD标记F-02_(540),OPN-13_(800)和OPN-20_(2200),... 采用RAPD技术对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中国黄海、渤海沿岸种群(H)朝鲜半岛西海岸种群(K)和即墨健康养殖群体(S)的DNA进行检测,41个随机引、物在3个群体间共筛选到了3个稳定的RAPD标记F-02_(540),OPN-13_(800)和OPN-20_(2200),可用于群体间的鉴别,研究将为中国对虾分子标记遗传育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 中国对虾 群体鉴别 养殖 标记遗传育种 DNA检测
下载PDF
耳石形态在斑尾复鰕虎鱼群体鉴别中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方华华 高天翔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29期92-97,共6页
为验证耳石形态指标在斑尾复鰕虎鱼群体鉴别中的有效性。本研究运用4种统计方法对黄、渤海斑尾腹鰕虎鱼4个群体矢耳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烟台群体与青岛群体、烟台群体与天津群体、丹东群体与天津群体的9个耳石形态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 为验证耳石形态指标在斑尾复鰕虎鱼群体鉴别中的有效性。本研究运用4种统计方法对黄、渤海斑尾腹鰕虎鱼4个群体矢耳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烟台群体与青岛群体、烟台群体与天津群体、丹东群体与天津群体的9个耳石形态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平均判别正确率为86.5%;构建的3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50.927%、24.179%、12.321%,累积贡献率为87.427%;聚类分析显示青岛和天津群体聚为一组,烟台与丹东群体聚为一组。4种分析方法均显示不同群体间耳石的差异,证实了耳石形态指标可作为黄、渤海斑尾复鰕虎鱼群体判别的参考依据。研究结果可为渔业资源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尾复鰕虎鱼 矢耳石 形态指标 群体鉴别
下载PDF
异精雌核发育草鱼F_1与普通草鱼的SCAR标记鉴别初报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敏 肖调义 +3 位作者 孙念 刘巧林 苏建明 许宝红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4-100,共7页
以赤眼鳟生理失活精子诱导的雌核发育草鱼F1群体(CC)和与之母本同源的普通草鱼群体(PC)为材料,采用RAPD和SCAR分子标记相结合的技术,在100条RAPD随机引物扩增的16条有效引物中扩增筛选出7条群体差异条带,其中1条为异精雌核发育草鱼群体... 以赤眼鳟生理失活精子诱导的雌核发育草鱼F1群体(CC)和与之母本同源的普通草鱼群体(PC)为材料,采用RAPD和SCAR分子标记相结合的技术,在100条RAPD随机引物扩增的16条有效引物中扩增筛选出7条群体差异条带,其中1条为异精雌核发育草鱼群体中特有,其余均表现为异精雌核发育草鱼群体缺失;对7条RAPD特异条带的回收中仅得到S32和S336的特异条带。经回收、克隆、测序后根据序列信息设计了4对SCAR引物,其中S336的2对SCAR引物在两群体间扩增出的条带一致,特异性消失;S32的2对SCAR引物能扩增出两群体间的特异条带;对S32-Scar1F/S32-Scar1R扩增出的SCAR标记S321643进行大样本检测结果表明:该标记在异精雌核发育草鱼群体中的出现频率为0(0/55),在普通草鱼群体中出现频率为76.7%(46/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精雌核发育草鱼 RAPD SCAR标记 群体鉴别
下载PDF
我国近海不同地理群体龙头鱼耳石形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郭泽豪 杨天燕 +3 位作者 王莹莹 钟家伟 邓强强 孙伟艺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80-388,共9页
为比较龙头鱼不同地理群体间耳石形态差异,对其矢耳石几何中心到基叶的距离(A_(1))、几何中心到腹侧的距离(A_(2))、几何中心到背侧的距离(A_(3))、几何中心到主间沟的距离(A_(4))和几何中心到次间沟的距离(A_(5))共5个测量指标进行配对... 为比较龙头鱼不同地理群体间耳石形态差异,对其矢耳石几何中心到基叶的距离(A_(1))、几何中心到腹侧的距离(A_(2))、几何中心到背侧的距离(A_(3))、几何中心到主间沟的距离(A_(4))和几何中心到次间沟的距离(A_(5))共5个测量指标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表明,龙头鱼左、右矢耳石的5个测量指标的显著性水平P>0.05,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A_(1)~A_(5)、矢耳石长轴长(L)和短轴长(H)共7个测量指标均值的第1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93.114%,椭圆率(X_(1))和辐形比(X_(2))2个形态指标均值的第1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99.950%。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椭圆率可作为区别舟山群体与其他几个群体的主要特征。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东海南部和南海群体聚为一支,随后与三门和舟山群体聚类;海口群体位于聚类树的最外层,与其他群体关系较远。7个群体的平均综合判别正确率为80.63%,其中,舟山群体判别正确率最高(89.29%),宁德群体最低(71.43%)。上述结果说明,耳石形态指标的多元统计分析可作为龙头鱼群体鉴别的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头鱼 矢耳石 形态特征 群体鉴别
下载PDF
团头鲂人工同源四倍体、自繁后代、倍间交配后代的染色体组型及形态遗传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邹曙明 李思发 +1 位作者 蔡完其 杨怀宇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55-461,共7页
以2n团头鲂为对照,对诱导产生的同源四倍体、自繁后代(4n-F1)和倍间交配后代(正交3n和反交3n)的染色体组型及形态遗传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1)团头鲂四倍体(包括4n和4n-F1)和正反倍间交配三倍体的染色体众数分别为96和72,是2n团... 以2n团头鲂为对照,对诱导产生的同源四倍体、自繁后代(4n-F1)和倍间交配后代(正交3n和反交3n)的染色体组型及形态遗传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1)团头鲂四倍体(包括4n和4n-F1)和正反倍间交配三倍体的染色体众数分别为96和72,是2n团头鲂的2倍和1·5倍;在四倍体团头鲂组型排列中,sm1的四条较大的染色体明显可见,可视为标记染色体;(2)9个比例性状的测量结果显示,多倍体的体长/体高、体长/头长比例值显著小于2n团头鲂(P<0·05);而对于背棘长/体长比例值,多倍体则显著大于2n团头鲂(P<0·05);(3)29个参数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团头鲂同源4n、4n-F1、倍间交配3n及2n团头鲂等5个不同倍性群体的传统形态差别很大部分是由躯干部的形态差异,主要是体长/体高引起的,可作为团头鲂多倍体与二倍体群体鉴别的形态依据;(4)聚类结果显示,正交3n和反交3n相聚类,亲缘关系最近,然后,它们与4n-F1聚类后,再与4n奠基群体聚类,与二倍体群体的聚类关系较远[动物学报51(3):455-461,2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四倍体 染色体组型 团头鲂 遗传特征 后代 交配 人工 多倍体 比较分析 分析结果 形态差异 群体鉴别 聚类结果 亲缘关系 二倍体 体长 三倍体 比例 主成分 躯干部 反交 正交 显示 体高 F1 动物
下载PDF
红三叶草种子的颜色指数
7
作者 RobinBortnem ArvidBoe 向平 《国外作物育种》 2004年第2期63-63,共1页
红三叶草(Trifolium pratense L.)的种皮颜色在黄色到紫色之间,大部份群体都具有不同比例的两种颜色的种子。本研究旨在测定红三叶草种皮颜色的变异程度,评价用于鉴别红三叶草群体的一个颜色分类方案的潜力。
关键词 牧草 红三叶草 种子颜色指数 遗传变异 群体鉴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