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中国式现代化深化群团组织改革和建设基本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谭毅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23年第5期14-23,共10页
群团组织是党领导的国家治理体系的独特结构力量配置。党的二十大明确将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党的中心任务,通过深化群团组织改革和建设,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有效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是党的群团工作的最新路向。深化群团组织改革和建设既是巩固... 群团组织是党领导的国家治理体系的独特结构力量配置。党的二十大明确将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党的中心任务,通过深化群团组织改革和建设,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有效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是党的群团工作的最新路向。深化群团组织改革和建设既是巩固新时代群团改革已有成果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群团组织现代化和群团组织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动力量这两个紧密关联维度的必然要求。基于党与群团的结构性关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这两个前提,面向中国式现代化深化群团组织改革和建设须匹配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群团组织现代化程度、形成满足中国式现代化进程需要的群团组织个体能力和群团组织体系的协同能力。为此,必须完成适时优化群团组织体系、深入推进群团组织改革和全面加强群团组织建设等任务。深化群团组织改革和建设实践应在正确认识改革和建设辩证关系的基础上,完善党领导群团组织改革和建设机制、建立群团组织改革和建设效果的评估机制、完善智慧群团建设相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团组织 群团组织改革 群团组织建设 中国式现代化 群团组织现代化
下载PDF
论基层群团组织的行动力建构——基于基层工会改革过程的观察
2
作者 姜宁宁 《地方治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15-27,M0002,共14页
基层群团组织在落实自上而下的组织改革方案时,会面临较为均质的制度和政策资源、外部环境和组织领域,因此,作为基层群团组织的基层工会组织大多通过类似的结构调整来完善组织的常规功能,表现出组织趋同特征。在回应职工需求、创造新型... 基层群团组织在落实自上而下的组织改革方案时,会面临较为均质的制度和政策资源、外部环境和组织领域,因此,作为基层群团组织的基层工会组织大多通过类似的结构调整来完善组织的常规功能,表现出组织趋同特征。在回应职工需求、创造新型服务时,往往通过合作和学习履行职责,更多表现出创新性、多元化和趋异性等特征。在群团组织改革中的组织趋同和组织创新通过具有主动性的组织成员和自主性的组织行动实现深度融合,并借此建构自身行动力。通过基层工会改革案例剖析可知,基层群团组织改革在实现组织的政治性和社会性时要有智慧、有思路。特别是在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开展了兼具政治性和社会性的行动,在变革过程中对公共组织的传统理念进行重塑,改革思路倾向于选择行动主义的组织建构方案。新的组织建构思路注重对话、自主性、开放性,能够将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和社会性融合起来,实现其从政治动员者到治理行动者的角色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行动力 群团组织改革 基层工会 组织趋同 组织合作
下载PDF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视域下工会与社会组织合作模式研究——以上海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严宇鸣 《工会理论研究》 2020年第3期29-39,共11页
2015年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对群团组织作出了整体改革部署。遵照中央改革要求,工会系统积极推进改革,其中重要举措之一便是加大自身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力度,引领后者共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近年来,上海地区工会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已初具成效,... 2015年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对群团组织作出了整体改革部署。遵照中央改革要求,工会系统积极推进改革,其中重要举措之一便是加大自身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力度,引领后者共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近年来,上海地区工会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已初具成效,相应合作机制日趋制度化,在服务具体企业职工的同时,也在楼宇、商圈、工业园区、创新企业孵化基地等用工单位集中区域实现了自身服务的社会化发展,溢出效应明显。当然,就进一步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会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形式仍有待完善,以保障这一创新形式对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团组织改革 工会 社会组织 创新社会治理 上海
下载PDF
新时代人民团体协商的创新实践:政策图景与制度形式
4
作者 胡琦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6-10,23,共6页
中国共产党加强对协商民主的领导,为人民团体协商的制度创新提供了实践条件和政治保证。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人民团体协商的政策创新完善了其协商主体、协商功能和协商路径等方面的制度配套。在政策指引下,通过创新实践明确了... 中国共产党加强对协商民主的领导,为人民团体协商的制度创新提供了实践条件和政治保证。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人民团体协商的政策创新完善了其协商主体、协商功能和协商路径等方面的制度配套。在政策指引下,通过创新实践明确了人民团体作为协商主体和协商平台的两种制度形式。人民团体协商的制度创新提升了人民团体参与社会治理的水平,体现了协商主体的代表性强、协商主题关注社会民生、协商过程注重平等对话和协商结果强调包容协同的制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团体 协商民主 群团组织改革 政治协商 基层社会治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