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丹参酮对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及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
1
作者 马书恒 缪林坪 +3 位作者 陈荻秋 韩丽 张富凯 贺气志 《激光生物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90-96,共7页
为研究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生长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隐丹参酮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利用结晶紫染色法、倒置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 为研究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生长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隐丹参酮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利用结晶紫染色法、倒置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隐丹参酮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隐丹参酮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LasI、LasR、RhlI和RhlR的表达的影响。隐丹参酮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为800.0μg/mL;结晶紫染色后,隐丹参酮的质量浓度为800.0μg/mL时抑制菌膜效果最佳,且呈剂量依赖性(P<0.01);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隐丹参酮对生物膜的形成和分布,200.0μg/mL时抑菌效果显著提升。在200.0~800.0μg/m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800.0μg/mL的隐丹参酮对LasI、LasR、RhlI和RhlR基因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P<0.01)。隐丹参酮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LasI等基因的表达。本研究表明,隐丹参酮可以作为群体感应抑制剂干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为临床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生物膜 隐丹参酮 群感系统 耐药性
下载PDF
弱光栅技术专利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
2
作者 彭兆 梁恩邦 +1 位作者 祁耀斌 王汉熙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8-108,共11页
通过比较传统光纤光栅和弱光栅的工作原理、复用方案、复用效率、复用规模、制作工艺、应用方向等,认为由于弱光栅具有传统光纤光栅所不具备的优势,故而是极具发展前景的传感技术;通过对国内外弱光栅相关专利进行检索,建立"弱光栅... 通过比较传统光纤光栅和弱光栅的工作原理、复用方案、复用效率、复用规模、制作工艺、应用方向等,认为由于弱光栅具有传统光纤光栅所不具备的优势,故而是极具发展前景的传感技术;通过对国内外弱光栅相关专利进行检索,建立"弱光栅专利数据库",进行多参数统计分析,得到弱光栅相关专利技术分布、弱光栅相关专利技术体系、主要申请人专利布局体系、主要申请人所对应的发明人弱光栅论文体系等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光纤光栅传系统 弱光栅传系统 技术专利分析 发展前景评估 大规模集系统 拟人化神经传网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