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天然次生针阔混交林乔木层碳储量变化的采伐干扰响应
1
作者 杨润露 王娟 张春雨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27,共11页
[目的]探究采伐干扰对东北典型天然次生针阔混交林乔木层碳储量变化的影响,为东北地区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吉林省林业实验区国有林保护中心选取4块1 hm^(2)针阔混交林样地,2011年开展初次调查,同年冬季进行采伐作业,2... [目的]探究采伐干扰对东北典型天然次生针阔混交林乔木层碳储量变化的影响,为东北地区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吉林省林业实验区国有林保护中心选取4块1 hm^(2)针阔混交林样地,2011年开展初次调查,同年冬季进行采伐作业,2013、2015、2018和2021年复测保留木。采用双变量线性回归法,探讨采伐强度、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系统发育多样性和群落加权平均性状值对碳储量和碳增量的影响;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比较各变量的贡献程度;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各变量对碳储量和碳增量的直接和间接效应。[结果](1)碳储量和碳增量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采伐强度对碳储量和碳增量的贡献分别占总解释量的25%和5%;植物物种多样性对碳储量和碳增量的贡献分别占总解释量(物种、功能、系统发育多样性)的67%和58%;群落加权平均性状值对碳储量和碳增量的贡献分别占总解释量的8%和37%。(2)碳储量结构方程模型中,采伐强度对系统发育多样性、功能多样性、最大树高加权性状值和碳储量具有显著负向效应,路径系数分别为−0.221、−0.454、−0.337和−0.229;采伐强度对木质密度加权性状值具有显著正向效应,路径系数为0.368;采伐强度对物种多样性的直接效应不显著;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对碳储量具有显著正向效应,路径系数分别为0.306和0.235;系统发育多样性和群落加权平均值对碳储量的直接效应不显著。(3)碳增量结构方程模型中,最大树高加权性状值对碳增量具有显著正向效应,功能多样性与木质密度加权性状值不相关,其他变量间的关系与碳储量模型相同。[结论]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群落加权平均性状值对碳储量和碳增量具有直接影响,森林经营时可通过增加植物种类以促成功能多样的林分来提高森林碳汇能力。采伐强度直接或间接通过功能多样性和群落加权平均性状值减少碳储量和碳增量,在森林经营中应合理采伐,以提高森林碳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伐干扰 植物物种多样性 群落加权平均性状 碳储量 碳增量
下载PDF
黔中喀斯特山区植物功能性状的变异与关联 被引量:28
2
作者 习新强 赵玉杰 +2 位作者 刘玉国 王欣 高贤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00-1008,共9页
认识植物功能性状随演替进展的变化规律和不同性状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从功能生态学的角度来理解群落演替。该文调查了位于贵州省中部的普定县喀斯特山区26个样方的物种组成,这些样方分别处于灌丛、落叶阔叶林、落叶常绿混交林3个演替阶段... 认识植物功能性状随演替进展的变化规律和不同性状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从功能生态学的角度来理解群落演替。该文调查了位于贵州省中部的普定县喀斯特山区26个样方的物种组成,这些样方分别处于灌丛、落叶阔叶林、落叶常绿混交林3个演替阶段;测量了分布于该区域的82种木本植物的3个功能性状值(叶面积、比叶面积、最大高度);根据物种在样方中的多度加权计算得到26个样方的性状平均值,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随演替进展植物功能性状在群落水平上的变异格局和不同性状之间的相关性;采用性状梯度分析法分析了各阶段优势物种的功能性状在群落间(β组分)和群落内(α组分)的变异格局及相关性。结果表明:1)沿灌丛→落叶阔叶林→落叶常绿混交林这一演替顺序,群落平均叶面积和平均高度逐渐增加,而群落平均比叶面积则逐渐变小;2)就群落平均性状值而言,叶面积与最大高度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最大高度与比叶面积、叶面积与比叶面积均呈较强的负相关关系;3)物种功能性状的α组分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而β组分之间相关性显著。这说明:随演替的进展,群落优势物种对环境的适应策略由高速生长转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而同一群落内共存的物种采取不同的性状组合来适应共同的群落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平均性状值 喀斯特植被演替 叶面积 最大高度 比叶面积 性状梯度分析法
原文传递
科尔沁沙地植物功能性状的尺度变异及关联 被引量:16
3
作者 周欣 左小安 +2 位作者 赵学勇 刘川 吕朋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0-26,共7页
调查了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18个样地的物种组成,测定了28种植物的叶面积(LA)、比叶面积(SLA)和叶干物质含量(LDMC)等3个植物功能性状,并用性状梯度分析法对3个功能性状在群落水平上的变化进行了分解,研究了沙丘固... 调查了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18个样地的物种组成,测定了28种植物的叶面积(LA)、比叶面积(SLA)和叶干物质含量(LDMC)等3个植物功能性状,并用性状梯度分析法对3个功能性状在群落水平上的变化进行了分解,研究了沙丘固定过程中的植物功能性状的尺度变异及其与生境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沙丘的固定,群落平均LA逐渐增大,群落平均SLA及LDMC在半固定沙丘上最小;(2)群落平均SLA的生态位宽度随着沙丘固定程度依次减小,流动、半固定沙丘植物群落的适应能力较固定沙丘更强;(3)沙丘固定过程中物种性状值的变化与群落内共生植物种性状间变异的关联相比于群落间性状的变异更密切。沙丘固定导致了物种LA与LDMC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两性状在群落间的依赖性比群落内的强。物种在群落内和群落间采取不同的策略来适应沙丘固定过程生境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状梯度分析法 群落平均性状值 科尔沁沙地 叶面积 比叶面积 叶干物质含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